1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回声》大单元整体
教学设计[2022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2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次大单元教学以人音版艺术唱游 · 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回声》为主
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聆听《羊肠小道》和《回声(拉索
曲)》,演唱《友谊的回声》和《山谷静悄悄》,以及发声练习、编创与活动、
学吹竖笛等。
聆听部分:
《羊肠小道》:这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作品,通过音乐描绘了羊肠小道
的崎岖与神秘,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能力。
《回声(拉索曲)》:通过音乐的重复与变化,让学生体会回声的效果,
感受音乐在表现自然现象时的独特魅力。
演唱部分:
3
《友谊的回声》: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学会用歌声表达友谊的美好,
理解歌曲中的回声效果,并在演唱中实践这种效果。
《山谷静悄悄》:这首歌曲描绘了山谷的宁静与美丽,让学生在演唱中感
受大自然的宁静之美。
发声练习:这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专门的发声练习,帮
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歌唱技巧。
编创与活动:通过编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
实践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学吹竖笛:竖笛是一种简单易学的乐器,通过学习吹奏竖笛,学生可以掌
握一种基本的乐器演奏技能,进一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手段。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回声”为主题,通过聆听、演唱、发声练习、编创与活动以及
学吹竖笛等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主题鲜明:本单元以“回声”为主题,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
从不同角度感受和理解回声现象,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内容丰富:本单元不仅包含了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还涉及了发声练习、
4
编创与活动以及乐器学习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全面的音乐体
验。
实践性强:本单元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通过演唱、编创和乐器学习等活
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综合性强:本单元将音乐知识、技能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
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在整合本单元内容时,我们注重以下几点:
主题贯穿:以“回声”为主题,将聆听、演唱、发声练习、编创与活动以
及学吹竖笛等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
循序渐进: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
难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编创与活动和乐器学习等,让学生
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注重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 改 进,提高教学效果。
5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一)审美感知
音乐审美体验:通过聆听《羊肠小道》和《回声(拉索曲)》,让学生感
受音乐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能力,体会音乐中的回声效果,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
感知能力。
自然美感知:通过《友谊的回声》和《山谷静悄悄》的演唱,让学生感受
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 欣赏 能力。
艺术形象感知:在发声练习和编创与活动中, 引导 学生通过声音和动作来
感知和表现音乐中的艺术形象,提高他们的艺术形象感知能力。
音乐 风 格感知:通过学习不同 风 格的音乐作品,如《羊肠小道》的神秘与
《山谷静悄悄》的宁静,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 风 格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的
音乐 风 格感知能力。
(二)艺术表现
歌唱表现:通过演唱《友谊的回声》和《山谷静悄悄》,让学生掌握正确
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提高他们的歌唱表现能力。
乐器演奏表现:通过学吹竖笛,让学生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技巧,培养他
6
们的乐器演奏表现能力。
编创表现:通过编创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编创
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 行 音乐创作和表现。
综合艺术表现: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如小 型 歌 舞剧 表演等,让学生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 行 艺术表现,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三)创 意 实践
音乐编创:通过编创与活动, 鼓励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 行 音乐创作,
如创作简单的 旋 律、 节 奏等,培养他们的音乐编创能力。
乐器 制 作与 改 造:在 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可以 引导 学生 尝试制 作或 改 造简
单的乐器,如 利 用 废旧物 品 制 作 打击 乐器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意 识。
音乐与生活结合: 引导 学生将音乐与生活相结合,如创作与 校园 生活相 关
的歌曲或音乐 剧 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和价 值 。
跨 学 科融 合: 鼓励 学生将音乐与 其 他学 科 相 融 合,如将音乐与美术、 舞蹈
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进 行 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 跨 学 科融 合能力。
(四) 文 化理解
音乐 文 化 背 景理解:通过学习不同 风 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
7
文 化的 背 景和特点,如 西 方 古典 音乐、 民族 音乐等,培养他们的音乐 文 化 背 景
理解能力。
中 华优秀传统文 化 传承 :在编创与活动中, 引导 学生运用中 华优秀传统文
化元素进 行 音乐创作和表演,如创作 具 有中国 风 格的歌曲或音乐 剧 等,培养他
们的中 华优秀传统文 化 传承意 识。
世界 音乐 文 化认知:通过学习 世界各 国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 故事 等,让学
生了解 世界 音乐 文 化的多 样 性和丰富性,培养他们的 世界 音乐 文 化认知能力。
音乐与 社 会生活 联 系: 引导 学生将音乐与 社 会生活相 联 系,如 关 注 社 会 热
点 问 题并创作相 关 音乐作品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音乐在 社 会生活中的作用
和价 值 。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 经 过 前 三年的艺术音乐教 育 , 已经具备 了一 定 的音乐基 础 知
识和基本技能。他们能够识 读 简单的乐 谱 ,进 行 基本的发声练习,并 具备 一 定
的音乐 欣赏 能力。在音乐演唱方面,学生 已经 能够 较 为 准 确 地把 握歌曲的 节 奏
8
和 旋 律,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简单的歌曲。学生还学习过一 些 基本的音乐编
创活动,如简单的 节 奏创编和 旋 律 接龙 等。
在之 前 的音乐课程中,学生 已经接触 过与自然景 观 相 关 的音乐作品,如
《 森林 的歌声》等,对自然 界 中的声音和音乐表现有了一 定 的了解和感受。他
们 也 学习过一 些 与声音 传播 、回声现象相 关 的 科 学知识,为理解《回声》这一
课题 奠定 了 良 好的基 础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聆听《羊肠小道》和《回声》,演唱《友谊的
回声》和《山谷静悄悄》,以及发声练习、编创与活动和学吹竖笛等内容。这
些 教学内容 旨 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自然 界 中的声音现象,特 别 是回声现
象,并通过音乐的形式进 行 表现和创造。
聆听《羊肠小道》和《回声》:这 两 首作品通过音乐描绘了自然 界 的景象,
让学生感受 到 音乐与自然的 紧密联 系。 其 中,《羊肠小道》通过 悠扬 的 旋 律和
节 奏变化, 展 现了山 间 小道的 蜿蜒 曲 折; 《回声》 则 通过声音的反复和变化,
生动 地 表现了回声现象。
9
演唱《友谊的回声》和《山谷静悄悄》:这 两 首歌曲以回声为主题,通过
优 美的 旋 律和生动的歌 词 ,表达了友谊的美好和自然 界 的宁静。学生在演唱过
程中,需要 准 确 把 握歌曲的 节 奏、 旋 律和情感,同时还要注 意 声音的 控制 和表
现力的提 升 。
发声练习:本单元的发声练习将 针 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可能 出 现的声音 问
题,进 行 有 针 对性的 训 练。通过发声练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唱技
巧,为 更 好 地 表现音乐作品 打 下基 础 。
编创与活动:本单元的编创与活动将 围绕 回声主题 展开 , 鼓励 学生发 挥 想
象力和创造力,进 行 简单的音乐编创和表演活动。通过编创与活动,学生可以
进一步加 深 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学吹竖笛:竖笛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乐器,将帮助学生 更 好 地 掌握音乐基
础 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吹竖笛,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演奏
技巧,同时 也 可以通过竖笛演奏来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回声现象。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 处于身心快速 发 展 的 阶 段,他们的认知能力、 思维 能力和
10
动手能力 都 有了 显著 的提高。在音乐学习方面,学生 已经具备 了一 定 的音乐感
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能够 较 好 地 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 意境 。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 也具备 了一 定 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 能力。他们能够
在教 师 的 引导 下, 积极参 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小 组讨论 、合作表演等方式,
共 同解 决问 题和完成 任务 。学生还 具备较 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音乐编
创和表演活动中发 挥 自己的特 长 和 优势 。
由于 学生的音乐基 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 存 在 差异 ,部分学生在演唱、演奏和
编创等方面可能 存 在一 定 的 困 难。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 关 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 ,
采取 有 针 对性的教学 策略 和方法,帮助学生 克服 学习 障碍 ,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可能 遇到 的学习 障碍 ,教 师 可以 采取 以下 策略 进
行突破 :
加强 直观 演 示 和动手 操 作: 针 对学生对回声现象理解不够 深入 的 问 题,教
师 可以通过多 媒 体 展示 、实 物 演 示 等方式,让学生 直观 感受回声的 产 生和 传播
过程。教 师 还可以 组织 学生进 行 动手 操 作活动,如 制 作简易回声 装置 等,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