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的活跃程 度,伍启元曾指出:
“一切适合于中国的或不适合于中国的思潮,都 先后的被介绍到中国来,而许多国际
思想界的争辩,都在中国重复一 遍了。”那么,先进的中国人在众多的主义之中为什
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百家争鸣,各种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然而,先进的中
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是深刻的社会背景、理论逻辑和实践验
证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实践
指南,成为中国革命的思想旗帜。以下从几个重点方面分析这一选择的原因。
一、马克思主义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实际需求
1. 回应了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分裂、民族危亡、人民深
受压迫。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人民大
众的反抗。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指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根本路径。这为中国社会摆脱危机指明了方向。
2. 强调社会变革和人民解放
与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等其他思潮相比,马克思主义强调彻底的社会变革,而
不是妥协或局部调整。它提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
义。这种根本性的社会革命思想,与中国人民要求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的迫切愿望高度契合。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1. 十月革命的成功提供了实践证明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生动地验证了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十月革命证明了无产阶级可以通过武装斗争夺 取 政 权 ,为
中国的先进分 子 提供了实践 范例 。中国先进分 子看 到,俄国同为 落 后 农业 国,通过马
克思主义革命 走 向胜利,这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现实 依据 。
2. 中国革命实践中其他思潮的 失败
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 也引 入了自由主义、无政 府 主义、实用主义等多种思
潮。然而,这 些 思潮在中国的实践中 暴露 出局 限 性。 例如 ,改良主义无 法撼 动旧 有 的
封建 秩序 ,无政 府 主义 则 脱 离 实际, 缺乏组织 性和现实性。在这 些 思潮 逐渐失效 的背
景下,马克思主义通过 工 人运动和 群 众斗争展现出强大的 组织能 力和解 释 力, 逐步占
据 了思想主 流 地 位 。
三、马克思主义 具有 科学性和 普 遍性
1. 揭示社会发展的 普 遍规律
马克思主义以 唯物史观 为 核心 ,揭示了人 类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阐 明了生产
力和生产关 系 、 经济 基 础 和上 层 建 筑 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科学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