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 3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 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 3 《有机化学基础》的第
二章《烃》。烃是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
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本章通过对这四类烃的详细探讨,旨在帮助
学生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有
机化合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内容分析
1. 烷烃
烷烃是一类饱和烃,其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以单键相连,剩余价键均与氢原
子结合。烷烃的性质相对稳定,主要发生取代反应。本节内容通过甲烷、乙烷
等代表物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烷烃的结构特点和通式,理解同系物、同分异
3
构体等概念,并学会烷烃的命名方法。
2. 烯烃和炔烃
烯烃和炔烃是不饱和烃,分别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烯烃和炔烃的性
质相对活泼,能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本节内容以乙烯和乙炔为例,帮助学
生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理解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基本概念,并学会
判断加成反应产物的结构。
3. 芳香烃
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的烃类化合物,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芳香烃的性质相
对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加成等反应。本节内容通过苯及其同
系物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芳香烃的结构特点,理解芳香烃的取代反应和加成
反应,并学会判断芳香烃同系物的性质差异。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通过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的学习,构建了烃类化合物的基本
框架。在整合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和化学键类型出发,
理解不同烃类化合物的性质差异和反应规律。通过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
4
的引入,帮助学生深化对烃类化合物结构多样性的认识。还通过实验探究、案
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普通高中思想化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宏观辨识:学生能够根据烃类化合物的外观、性质等宏观特征,对其进行
分类和辨识。例如,通过观察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如状态、
颜色、气味等)和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能够准确
判断其类别。
微观探析:学生能够从原子、分子水平理解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关系。
例如,通过理解碳原子的 sp3 、 sp2 、 sp 杂化方式以及碳碳单键、双键、三键
的形成,能够解释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差异。能够运
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等微观理论模型,探究烃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和性
质变化规律。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变化观念:学生能够认识到烃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5
生成新的物质。例如,烷烃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
烷烃;烯烃和炔烃可以与溴、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的饱和烃类化合物。
通过这些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烃类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平衡思想:学生能够理解烃类化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的动态平衡现象。
例如,在烯烃的加成反应中,烯烃分子与加成试剂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平
衡关系。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可以调节平衡状态,
从而改变反应产物的分布和产率。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动态平衡的
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平衡原理和调控方法。
(三)证据 推 理与模型认知
证据 推 理:学生能够基于实验 事 实和 数 据证据,对烃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
应进行 推 理分析。例如,通过烷烃与氯气取代反应的实验 数 据,可以 推 断出取
代反应的反应机理和产物分布规律;通过烯烃和炔烃的加成反应实验现象,可
以 推 断出加成反应的类型和产物结构。这些 推 理分析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逻
辑 思 维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模型认知: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模型 来 解释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6
关系。例如,通过价键模型、分子轨道模型等化学模型的学习,可以理解烃类
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化学键类型;通过反应机理模型的学习,可以理解烃类化
合物反应过程中的能 量 变化和物质 转 化规律。这些模型的学习和运用有助于 提
高学生的 抽 象思 维 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
(四)科学探究与 创 新 意 识
科学探究: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发现烃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规律。例如,通过烷烃的取代反应实验、烯烃和炔烃的加成反应实验等,可以
探究烃类化合物的反应条件和产物分布规律;通过芳香烃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
应实验,可以探究芳香烃的特 殊 反应性和反应机理。这些实验探究过程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 操作 能力。
创 新 意 识:学生能够根据烃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提 出新的 研 究思
路 和方法。例如,在烃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研 究中,可以 尝 试 采 用新的催化
剂、反应条件 或 合成 路线 等方法 来提 高合成 效 率和产物 纯 度;在烃类化合物的
性质 研 究中,可以 尝 试 采 用新的分析 测 试 技术或 理论模型 来揭示 其性质变化规
律。这些 创 新 意 识的培养有助于 提 高学生的 创 新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
7
( 五 )科学态度与 社 会 责任
科学态度:学生能够形成 严谨求 实的科学态度, 尊 重实验 事 实和科学规律。
例如,在进行烃类化合物的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够 严格遵守 实验 操作 规程和 安
全 要 求 ;在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时 ,能够 依 据科学原理和实验 数 据进行 客 观判
断;在 撰写 实验 报告 和学 术 论 文时 ,能够 保持诚 实 守信 、 严谨 认 真 的态度。这
些科学态度的培养有助于 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 职业 道 德 水平。
社 会 责任 :学生能够认识到烃类化合物在 社 会发 展 中的重要 作 用及其 潜 在
的环 境 影响。例如,通过学习烃类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可以了解 它们 在
能 源 、 材料 、 医药 等 领域 中的 广泛 应用 ; 也能够认识到烃类化合物的燃 烧 和 排放
会对环 境造 成 污染 和 破坏 。学生应 树立 可 持 续发 展 观念,关注环 境保护 问题,
并 积极参 与节能 减排 、 绿 色化学等 社 会实 践 活动。这些 社 会 责任 的培养有助于
提 高学生的 社 会 责任感 和环 保意 识。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进入《第二章 烃》的学习之 前 ,学生 已经具备 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
8
识,主要 包括 以下内容:
基本概念:学生 已经 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定 义 、特性和分类,知道有
机化合物主要 由 碳、氢两种元素 组 成,还可能 包 含氧、 氮 等其 他 元素。
化学键:学生 已经 学习了 共 价键的概念, 包括 σ 键和 π 键,理解了双键和
三键的形成及特点。学生也掌握了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sp 、 sp² 、 sp³ )及其对
分子结构的影响。
基本反应类型:学生 已经 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消去 反应等基本有
机反应类型,并能够通过 官 能 团 的变化判断反应类型。
基本实验 技 能:学生 已经具备 了一定的实验 操作技 能,能够进行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的制 备 、分 离 和 提纯 实验,并能够 使 用 常见 的实验 仪器 。
(二)新知内容分析
《第二章 烃》 作 为有机化学基础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将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烃
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相 互转 化规律。本章节的新知内容主要 包括 :
烷烃:学生 将 学习烷烃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的 sp³ 杂化、 σ 键的形成
等)、物理性质(如 熔沸 点、 密 度等)和化学性质(如取代反应、燃 烧 反应
等)。学生还 将 学习烷烃的命名规 则 和同分异构现象。
9
烯烃和炔烃:学生 将 了解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的 sp² 和 sp 杂
化、双键和三键的形成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加
成反应、氧化反应以及烯烃的加 聚 反应。学生还 将 学习烯烃和炔烃的 立 体异构
现象。
芳香烃:学生 将 学习芳香烃(以苯为例)的结构特点(如 大 π 键的形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学生还
将 了解 稠 环芳香烃的概念及实例。
烃类的 转 化规律:学生 将总 结烃类化合物之间的相 互转 化规律,理解不同
烃类化合物之间的 转 化条件及 官 能 团 的变化。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经 过 前面 章节的学习,学生 已经具备 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 操
作技 能,为本章节的学习打下了 良好 的基础。 由 于烃类化合物的种类 繁 多、结
构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 遇 到以下 挑战 :
空 间想象能力: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复杂多变, 需 要学生 具备较强 的 空
间想象能力 来 理解和构建分子模型。
10
官 能 团 识别与反应类型判断:不同烃类化合物 具 有不同的 官 能 团 和反应类
型,学生 需 要能够准确识别 官 能 团 并判断反应类型。
同分异构现象的理解: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学中的一 个难 点,学生 需 要
理解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实验 操作技 能的 提升 : 虽然 学生 已经具备 了一定的实验 操作技 能,但在进
行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制 备 和性质 检 验实验 时 , 仍需 要进一 步提升 实验 操作技 能
和 安全意 识。
针 对以 上挑战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来提升自己 的学习能力:
加 强空 间想象能力的 训练 :通过构建分子模型、观 看 三 维 动 画 等方式 来增
强 对烃类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理解。
总 结 归纳官 能 团 与反应类型的关系:通过 归纳总 结不同 官 能 团 对应的反应
类型及其特点 来 加深对有机化学反应的理解。
理解同分异构体的产生原因:通过分析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特点 来 理解其产
生原因并掌握命名规 则 。
提升 实验 操作技 能和 安全意 识:通过多 次 实验 操作练 习 来提升自己 的实验
操作技 能并 严格遵守 实验 室安全 规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