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
设计[2022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2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五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选取了丰富多样的文
本类型,旨在通过古诗词、散文、口语交际和习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全面提
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内容包括:
古诗词三首:选取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
《村晚》三首古诗,这些诗歌描绘了田园风光、儿童嬉戏和乡村晚景,富有生
活气息和画面感,适合五年级学生诵读和品味。
散文两篇:《祖父的园子》和《月是故乡明》分别通过回忆童年时光和抒
发对故乡的思念,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和故乡的情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
鸣和审美能力。
3
《梅花魂》:这是一篇以梅花为象征,表达爱国情怀的散文,通过借物喻
人的手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
豪感。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通过分享和交流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
童年故事,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童年生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
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引导学生回忆并记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个瞬
间或事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旨在通过多样
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了乡村田园的繁忙景象和儿童的天
真烂漫,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稚子弄冰》:以儿童玩冰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现
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和创造力,富有童趣。
4
《村晚》:描绘了乡村傍晚的宁静景象和 牧 童的 悠闲 生活,通过 优 美的语
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散文两篇
《祖父的园子》:通过回忆童年时 期 在祖父园子 里 的 快乐 时光,表达了对
祖父的怀念和对童年生活的 眷恋 ,情感真 挚 ,语言 朴 实。
《月是故乡明》:以月 亮 为 线索 ,抒发了对故乡的 深深 思念 之 情,通过细
腻的描写和 深 情的抒发,展现了作 者 对故乡的 深厚 情感。
《梅花魂》
本文以梅花为象征,通过 讲述外 祖父对梅花的 喜 爱和 赞 美,表达了对祖国
和中华民族的 热 爱 之 情,语言 优 美,情感 深沉 。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通过分享和交流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童年故事,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
理 解和 尊重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引导学生回忆并记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某个瞬间或事件,表达自己的感受
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 会珍惜 成长过
5
程中的 点滴 进 步 。
语文园地
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
践活动,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
积累 优秀 诗文和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三)单元内容 整 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内在的 逻辑联系 和 互补性 。古诗词和散文的学习能
够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 信 、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 训练 能
够 提升学生的思 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 ; 语文园地的实践活动 则 能 够 巩固学生的语
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各 板块 之 间的有 机整 合和 相互
渗透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学习 资源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 来说 , 可 以通过以下 方 式进 行 单元内容的 整 合:
主 题 整 合:以 “ 童年与成长 ” 为 主 题, 将 古诗词、散文、口语交际和习作
等内容有 机串联起来 ,引导学生 从 不同 角度 感受和 理 解童年生活的美好与成长
的意 义 。
活动 整 合: 设计 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 古诗词 朗 诵 会 、散文 阅 读分享
6
会 、童年故事交流 会 、成长故事写作比 赛 等, 让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和展
示 ,提升语文素养。
资源整 合: 充 分 利 用教材、教 辅资料 、 网络资源 等多种学习 资源 ,为学生
提 供 丰富多样的学习材 料 和 拓 展 阅 读内容, 拓宽 学生的 视野 和知识面。
评价整 合: 建立 多元化的 评价 体 系 , 注重 过程 性评价 和 终结性评价 的有 机
结 合,通过 课堂观察 、作 业批改 、口语交际表现、习作 评价 等多种 方 式,全面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况 和进 步 情 况 , 及 时 给予反馈 和 指 导。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一)文化自 信
传承 中华 优秀传统 文化
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和《梅花魂》等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中华 优秀传统 文
化的 魅 力和 价值 ,增 强 对中华文化的 认 同感和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挖掘 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 涵 ,通过 讲 解、 讨论 、
朗 诵等 方 式, 加深 学生对中华文化的 理 解和感 悟 。
增 强 国 家认 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梅花魂》等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 伟 大精神和民族气
7
节 ,增 强 国 家认 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结 合时事 热点 和 重 大 节 日等 契机 , 开 展 主 题教 育 和实践活动, 如 国 庆节庆
祝 活动、中华 优秀传统 文化 节 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尊重 多元文化
在口语交际 “ 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 中,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不同年代、
不同地域的童年故事,增进对多元文化的 理 解和 尊重 。
鼓励 学生通过 阅 读 课外书籍 、 观看影视 作品等 方 式,了解不同国 家 和地 区
的文化 特色 和风 俗 习 惯 , 拓宽 国际 视野 。
(二)语言运用
积累语言材 料
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和散文等文本,引导学生积累 优 美的词语、句子和段
落 ,丰富语言材 料库 。
利 用语文园地中的 “ 日积月累 ” 板块, 组织 学生进 行 成语、 格 言、 警 句等
的积累和背诵活动,提 高 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语感
通过 朗 读、背诵、 默 写等 方 式, 加强 学生对古诗词和散文等文本的语言感
8
受力,培养语感。
在 课堂 教学中, 注重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 悟 情感、体 会 意 境 ,提 高 学生
的语言 鉴赏 能力。
提 高听说 读写能力
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等 训练 ,提 高 学生的 听说 读写能力。在口语交际中,
注重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 在习作中, 注重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
创 新 思 维 。
结 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 设计 多样化的 听说 读写活动, 如朗 诵比
赛 、 演讲 比 赛 、写作比 赛 等,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
(三)思 维 能力
发展形象思 维
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和散文等文本,引导学生通过 想 象和 联想 等 方 式, 将
文 字转 化为生动的画面和 场 景,发展形象思 维 。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 引导学生 观察 生活、感受自 然 、体 验 情感,丰富形象
思 维 的素材和内容。
培养 逻辑 思 维
9
在学习古诗词和散文等文本时,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 结构 、语言 特点 和表
达手法等,培养学生的 逻辑 思 维 能力。
通过 组织讨论 、 辩论 等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个 话 题或 问 题进 行深入 思 考
和分析,提 高逻辑 思 维 能力。
激 发创造思 维
在习作 训练 中, 鼓励 学生发 挥想 象力和创造力,写 出 具有个 性 和 新 意的作
品。
通过 组织 文学创作比 赛 、创意写作等活动, 激 发学生的创造思 维 和创 新 精
神。
(四)审美创造
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和散文等文本,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和意 境 美,培养
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 引导学生 欣赏 文本中的 优 美语言、生动形象和 深 刻内
涵 ,提 高 学生的审美 鉴赏 能力。
提升审美品 位
10
鼓励 学生 阅 读 经典 文学作品和 优秀 诗文等,提升审美品 位 和文学素养。
通过 组织 文学 欣赏 活动、读 书 交流 会 等,引导学生分享 阅 读体 验 和感受,
互相 学习、共同进 步 。
进 行 审美创造
在习作 训练 中,引导学生运用 所 学的语言和表达 技巧 ,进 行 审美创造活动,
如 写作诗歌、散文等。
鼓励 学生 参 与 校 园文学 社 、文 艺演出 等实践活动,展 示 自己的审美创造成
果 和 才 华。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五年级下学 期之前 ,学生们 已经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积累了一 定 的语
言文 字 基础,具 备 了 初步 的 听说 读写能力。他们对古诗词有了一 定 的 接触 和了
解,能 够 背诵和 默 写一 定数量 的古诗,对古诗的意 境 和情感有 初步 的感知。学
生们 也 学习过一些叙事 性 文 章 ,对文 章 的 结构 、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方 面有
了一 定 的 认 识。
具体 来说 ,在古诗词学习 方 面,学生们 已经掌握 了基本的诵读 技巧 ,能 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