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人教版高中政治 选择性必修 2 法律与生活《第
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2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聚焦于民事权利与义务,围绕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权
利体系、人身权利的保护、财产权的保护、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以及侵权责任等
核心内容展开。这些内容不仅是法律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
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重要法律常识。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民法
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增强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
权益。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共分为四课,每课都包含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本课主要介绍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民事权利体系,包括民事法律关系的要
3
素、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民事权利能力等基本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学生
将学会如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理解民法在保护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方
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本课重点讲解了财产权的保护,包括物权、知识产权等不同类型的财产权。
学生将学习如何保障各类物权,理解物权的种类和内容,以及物权法定、平等
保护等原则。学生还将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第三课: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
本课主要介绍了合同的订立与履行,包括合同的基本概念、合同的订立过
程、合同的形式和效力等。学生将学会如何订立有效的合同,理解合同在维护
市场秩序和保障交易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还将了解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
学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本课重点讲解了侵权责任和权利界限,包括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侵权责
任承担方式、过错责任原则等。学生将学会如何认定侵权行为,理解侵权责任
4
在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还将了解权利行使的界限,学
会在行使权利时尊重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民事权利与义务这一主题展开,各课之间既有
独立性又有联系性。通过整合单元内容,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
和制度,掌握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
的合法权益。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学生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
活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政治认同
1. 认同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重要标志,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生将认同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对法治的信
仰和尊重。
2. 认同民法在保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5
民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对保护公
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认同民法在保护公民人身自
由和人格尊严、财产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民法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3. 认同合同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价值
合同是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达成合意的重要法律形式,对维护市场秩序和
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认同合同的价值和意
义,理解合同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二)科学精神
1.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法律概念和原则,需要通过
辩证思维来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和原则之间的关系。通过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 更加 深入地理解民法的精 髓 和实 质 ,提高分析 问 题和解 决问 题的能力。
2. 培养 逻辑 推理能力
逻辑 推理是法律学习中不可 或缺 的能力之一。通过学习本单元中的案例分
析、合同订立与履行等内容,学生将学会运用 逻辑 推理来分析和解 决问 题,提
高 逻辑 推理能力和法律素养。
6
3. 培养 批判 性思维能力
批判 性思维是 指 对所学知识进行 质疑 、分析和 评估 的能力。在学习本单元
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等进行 批判 性思 考 , 评估其 合理
性和有效性。通过培养 批判 性思维能力,学生能够 更加客观 地 看 待法律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 考 的能力。
(三)法治意识
1.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法律知识,学生将能够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了解
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制度。学生将学会用法律 眼光
看 待 问 题,用法律 手段 解 决问 题,提高依法 办 事的能力和 水 平。
2. 树 立法治 观 念
法治 观 念是 指 对法治的认同和信仰,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学
习本单元,学生将 树 立法治 观 念,理解法治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认同法治在维
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将学会尊重法律、 遵守 法律、
维护法律权 威 ,成为法治社会的建设 者 和维护 者 。
3. 学会依法维权
7
依法维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法律知识,学生将学
会依法维权的方法和 途径 ,了解在权益 受 到侵 害 时如何 寻求 法律救济。学生将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和 水 平。
(四)公共 参 与
1. 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 备 的基本素 质 之一。通过学习本
单元的法律知识,学生将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了解作为公民的权利和
义务, 积极参 与社会公共事务的 管 理和 监督 。学生将学会关 注 社会 问 题、关心
他人 疾苦 、 积极参 与志 愿服 务等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 贡献 自 己 的力量。
2. 提高 参 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参 与公共事务需要具 备 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能力。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法律知
识,学生将提高 参 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了解公共事务的基本程序和规则,学会
运用法律知识 参 与公共事务的 决策 和 监督 。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 沟 通 协 调、
表 达 诉求 等能力,提高 参 与公共事务的效 率 和效 果 。
3. 树 立公共利益 优先 的理念
公共利益 优先 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法律知
8
识,学生将 树 立公共利益 优先 的理念,理解 个 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学会在 追求个 人利益的同时 兼顾 公共利益。学生将学会在 参 与公共事务时 考虑
社会整体利益和 长远 利益,为 构 建和 谐 社会 贡献 自 己 的力量。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高中 阶段 ,学生在之 前 的政治课程学习中 已 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
识,如 宪 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必 修 课程 《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模块 中,学生也 初 步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 框架 。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已 经 积累 了大量的与民法 相 关的经 验 ,如 购 物、 租赁 、
签 订 协议 等,这些经 验 为他 们 学习民法提 供 了丰富的生活素 材 。
在 《道德 与法治 》 课程中,学生 已 经学习了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
了解了 个 体在社会中应 遵守 的基本 道德 规范。这些内容为学生学习 《 法律与生
活 》 课程中的民事权利与义务 奠 定了 坚 实的基础。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 《 民事权利与义务 》 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民法的基本原则、人身权
9
利的保护、财产权的保护、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以及侵权责任等。这些内容 相 对
于学生 已 有的法律知识来 说 , 更加 具体和深入,要 求 学生能够理解 并 掌握民法
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会运用民法知识解 决 实际 问 题。
具体来 说 ,第一课 “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 要 求 学生了解民法的基本概
念和原则,认识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要性 ; 第二课 “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 则
需要学生掌握物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的基本内容,理解财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
第三课 “ 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 ” 要 求 学生了解合同的基本概念、订立和履行的原
则,以及违约责任等 ; 第四课 “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 则需要学生理解侵权责
任的基本概念、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权利行使的界限。
本单元还设 置 了一 个综 合 探究“ 财产制度 助 力经济社会发展 ” ,要 求 学生
结 合 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财产权法律制度的 完善 过程,了解财产制度在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法治思维 评 价 相邻 关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逻辑 思维能力:高中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 逻辑 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
较 为 复杂 的法律概念和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和 讨论 ,学生可以运用 逻辑 思维解
10
决 实际 问 题。
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生具有 较 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 预 习、 复 习和
拓 展 阅读 等方式,主动 获取 和 巩固 知识。教 师 可以 引导 学生利用 网络资源 、 图
书馆 等 途径 ,自主 查找相 关法律法规和案例, 加 深对民法知识的理解。
合作 探究 能力:高中生在 小组 合作中能够 积极参 与 讨论 和交 流 ,共同 完 成
任务。通过 小组 合作 探究 ,学生可以 相互启 发、 取长补短 ,提高学习效 率 和 质
量。
实践应用能力:高中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
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 模拟 法 庭 、案例分析等活动,学生可以 锻炼 自 己 的实
践应用能力,学会运用民法知识解 决 实际 问 题。
(四)学习障 碍突破策略
复杂 法律概念的讲解: 针 对民法中一些 较 为 复杂 的法律概念,教 师 可以 采
用生动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 帮助 学生理解和 记忆 。教 师 可以运用 图表 、动 画
等 多媒 体 手段 , 直观 展 示 法律概念之间的关系和 区别 , 降低 学生的理解 难 度。
法律知识的系统整合:民法知识体系 庞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 出 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