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人教版高中政治 必修 3 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
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2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强调,思想
政治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
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必修 3 《政治与法治》中的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旨在通过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及其领
导地位,引导学生形成对党的政治认同,理解党的先进性和全面领导的重要性。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主要
讲述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的尝试与失败,以及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过程;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阐述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以及党如何始终保
3
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党在我国政治
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核心要点: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尝试,引
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作用,难
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核心要点: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以及党如何始终保
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
生认同并内化这些理念。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核心要点:强调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如何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
4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难点在于如何
让学生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线,将三课内容有机整合起来。第一
课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第二课从党的性
质、宗旨和执政理念角度阐述党的先进性,第三课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角度阐述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三课内容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共
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
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对党的历史和现状的理解,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还应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
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政治认同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尝试与失败,引导学
5
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作用,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理解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阐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
政理念,引导学生形成对党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分析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党的路线、方 针 、政 策 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和成 效 ,增强对党的 信 任和拥护。
(二)科学精神
培养 辩 证思 维 和历史思 维 能力
6
通过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尝试与失败,引导学
生 运 用 辩 证思 维 和历史思 维 方法 看待 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 发展 有其 客观规律 性和必 然 性,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
地位的确立是历史 发展 的必 然 结 果 。
培养实证分析和理性 判断 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 数据 统 计 等方式,引导学生 运 用实证分析和理性 判断 方法
认识问题。
引导学生 关 注社会现实和 热 点问题, 运 用 所 学知识进 行 分析和 判断 ,形成
自己 的 见 解和 观 点。
培养创新意识和 探索 精神
鼓励 学生 敢 于质 疑 、 勇 于 探索未 知领 域 和问题。
引导学生 关 注科 技发展 和社会变革等 前沿 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 探索 精神。
(三)法治意识
理解法治的 基 本 原则 和价值
通过学习 宪 法和法 律 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 基 本 原则 和价值,认识到
法治是 维 护社会 稳定 和公 平正 义的重要保 障 。
7
引导学生树立 尊 重法 律 、 遵守 法 律 的意识和 观 念。
增强 权 利意识和义务 观 念
通过学习公民 权 利和义务的相 关 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 自己 是国 家 的主人
翁 和社会的一 员 ,具有相应的 权 利和义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 事 务和公共生活, 正 确 行 使 权 利、 自觉履行 义务。
提 高 依 法 办事 和 维权 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 模拟 法 庭 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 依 法 办事 的程 序 和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 运 用法 律武器维 护 自己 的合法 权 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 四 )公共参与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 奉献 精神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认识到 自己 作为社会成 员 的
责任和使命。
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 志愿 服务和社会公益活 动 ,培养 奉献 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提 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 区 服务活 动 ,了解社会现实和 热 点问题。
通过 小组 合作、 团 队 协 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 团 队精神。
增强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8
通过学习民主 集 中 制 、选 举制 度等相 关 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民主是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 求 。
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 班 级、学 校 和社会 组织 的民主 管 理和决 策 过程, 提 高民
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历史 基础 :
学生在 初 中阶 段已经 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 基 本 框架 ,包括 鸦片战争 、 辛
亥 革命、 五四运动 等重要历史 事件 ,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中国成立的 基 本
过程。这些历史 背景 知识为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奠定 了 基础 。
政治认同 基础 :
通过 初 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国 家 的 基 本政治 制 度、国 家 性质以
及公民的 基 本 权 利和义务有了一 定 的了解,这为 他们接受 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 多 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 度 提供 了认知 基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的认知:
学生在 日常 生活中通过各种 渠道接触 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对其内 涵 有
9
一 定 的认知, 但可 能 缺乏 深 入 的理解和情感体 验 。
(二)新知内容分析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贡献 :
学生 需 要深 入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和历史 贡献 。这包括
具体的历史 事件 、人 物事迹 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 段 的方 针 政 策 。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学生 需 要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
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包括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 组织 建设、作 风 建
设等方面的实践。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学生 需 要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 制 度建设巩固党
的执政地位。这包括党的领导 制 度体系、全面从 严 治党的实践以及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 法执政的内 涵 。
综 合 探究 :
学生 需 要通过 综 合 探究 活 动 ,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识,理解中
10
国共产党如何始终保持本 色 、坚持 特色 、与时 俱 进。这包括 查阅 党史 资料 、开
展访谈 、 撰写报告 等 多 种形式的实践活 动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认知能力:
高中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 逻辑 思 维 能力和 抽象 思 维 能力,能 够 理解和分析
较 为复 杂 的历史和政治问题。 他们 能 够 通过 阅读 、讨论和 探究 等方式, 自 主构
建知识体系。
信息处 理能力:
在 信息爆炸 的时代,高中生具 备较 强的 信息搜索 、 筛 选和 处 理能力。 他们
能 够 利用互 联网 、 图书馆 等 资源 , 搜集 相 关 的学习 资料 ,进 行自 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 。
情感 态 度价值 观 :
高中生 正处 于价值 观 形成的 关键 时期, 他们 具有 较 强的 好奇 心和 求 知 欲 ,
对国 家 和民族的 发展 有 着 深 切 的 关 注和思 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他们 能 够更
好 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的认同感和 归属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