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人教版高中政治 必修 1(2023 秋)第一册《第
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2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1 ( 2023 秋)《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多个重要方面。本单元通过深入解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主
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3
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包括新时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文明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部分阐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实
现路径,强调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统一,是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梦想。通过回顾中国近现代史,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现实
基础,引导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部分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创立背景、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强调这一思想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奋斗的行动指南。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紧密围绕“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展开,各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通过整合教学
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意义
和实践要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
4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作为切入
点,引导学生感受新时代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进而通过分析新时代社会主
要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把握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行动指南。
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政治认同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通过教学,使
学生认识到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认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时代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 不 充 分的发展 之
间 的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变化对党和国家 工 作 提出 的新要求,增强对党和
5
国家决 策 部 署 的认同和 支 持。
坚 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 念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
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之 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统
一。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 融 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 之 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拥护 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
认识到中国共 产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是 当 代中国发展进 步 的 根 本制度 保障 。引导学生 拥护 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坚
定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科学精神
培养 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 唯物 主义分析 问 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引导
学生 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 唯物 主义的 观 点和方法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 运用 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 问 题的能力。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通过教学,使学生
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
6
求。引导学生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精 髓 和思想精 髓 ,学会 用 科学的理论指导实
践。
培养 批判 性思 维 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学, 鼓励 学生 勇于 质 疑 、 敢于 创新,
培养 批判 性思 维 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关 注 社会现实和 热 点 问 题, 运用所 学 知
识分析解决 问 题, 提出 创新性 见 解和方 案 。
树立 尊 重科学、 追 求 真 理的 价值观念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 尊 重科学、
追 求 真 理的 价值观念 。 鼓励 学生 勇于探索未知 领域, 追 求科学 真 理,为 推 动科
技 进 步 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法治意识
理解全面 依 法治国的基本方 略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全面 依 法治国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 保障 。引导学生了解全面 依 法
治国的基本方 略 和具体要求,增强法治 观念 和法治意识。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的 构 成和 运 行机制。引导学生认识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中的
重要作 用 ,增强对法治的信 仰 和 尊 重。
7
培养 遵守 法 律 、 依 法 办 事的意识和习 惯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 遵守 法
律 、 依 法 办 事的意识和习 惯 。 鼓励 学生 积极 参与法治实践活动, 维护 法 律权威
和法治 秩序 。
提 高 运用 法 律维护 自 身权 益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法 律知
识和 维权途 径。引导学生学会 运用 法 律手段维护 自 身 合法 权 益,增强自我 保护
意识和能力。
(四)公共参与
增强社会 责任 感和公共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成 员 的
责任 和义 务 。 鼓励 学生 积极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 责任
感和公共精神。
了解公民的 权利 和义 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 权利 和义
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权利 义 务观念 ,学会在行使 权利 的同时 履 行相 应 的义
务 。
提 高参与公共事 务 的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公共事 务 的参与 渠 道
和方 式 。 鼓励 学生 积极 参与公共事 务 的 讨 论和决 策 过程, 提 高参与公共事 务 的
8
能力和 水 平。
培养 团队协 作和 沟 通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 团队协 作和 沟 通在公
共参与中的重要性。 鼓励 学生 积极 参与 团队 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 团队协
作和 沟 通能力。
本单元教学设 计 旨在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和分解课程 标准 要求,帮助学生全
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历史意义和实践要求。通过培养
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 、人生 观 和 价值观 ,为成为 德智 体美 劳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 和 接
班 人 奠定 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已 知 内容分析
在教 授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之前 ,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一 定 的 初步 认识。这主要 来 源 于 以
下几 个方面:
初 中政治基础:在 初 中 阶段 ,学生已经 接触 过关 于 中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9
的基本国 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基础 知 识,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有了 初步 的理解和认识。
日 常 生活感 知 :学生在日 常 生活中,通过新 闻 、 媒 体、家 庭 和社会 环境 ,
能 够 感 知 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 如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社会民生
的 改善 、国 际地位 的 提升 等。
前序 课程 铺垫 :在本 册 教 材 的 前几 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历程、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内容,为理解本课内容 奠定 了 知 识
基础。
(二)新 知 内容分析
本课的新 知 内容主要 集 中在以 下几 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生需要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历史方
位 和重要意义,认识到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 阶段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生需要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实
现路径,认识到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 来 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思想的 形 成背景、
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认识到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
10
成部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 目标 和 宏 伟 蓝图 :学生需要了解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 目标 和 宏 伟 蓝图 ,包括“ 两步走 ”战 略安排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逻辑 思 维 能力:高中生已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 逻辑 思 维 能力,能 够 通过分析、
综 合、 比较 等方法理解复 杂 的社会现 象 和政治理论。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 信 息技术 的发展,学生 获 取信 息 的 渠 道 更加 多元,自
主学习能力得到 提升 。 他们 能 够利用网络资 源、 图书资料 等自主学习新 知 识。
合作学习能力:在小 组 合作学习中,学生能 够 相互 讨 论、 交流观 点,共同
解决 问 题, 提 高学习 效率 。
实践能力:高中生具 备 一 定 的社会实践能力,能 够 通过社会调 查 、 志愿服
务 等活动,将理论 知 识与实践相 结 合, 加 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遇到的学习 障碍 ,可以 采 取以 下突破策略 :
加 强理论联系实 际 :通过 案例 分析、社会调 查 等方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