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三章 环
境与国家安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选自 2019 年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三
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主要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第二
节《污染物的跨境转移》、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第四节《环境
保护与国家安全》。这些内容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分析环境问题和
国家安全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碳排放与碳减排》介绍了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分析了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碳减排的国际合作与具体措施。通过这节内容的
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理解碳减排的
3
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污染物的跨境转移》讨论了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影响及预防
措施。学生将了解到污染物如何通过大气、水体等媒介跨境转移,对周边国家
和地区乃至全球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国际社会在应对跨境环境污染方面的努力
和成果。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分类及其设
立的意义,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将认识
到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价值,以及设
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回顾了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际
环境保护合作与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探讨了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
学生将理解环境保护不仅是生态问题,更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需要全
社会共同努力来应对。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特点。
4
综合性:本单元涉及地理、环境科学、政治、经济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例如,在探讨碳排
放与碳减排时,学生需要了解碳循环的自然科学原理,同时还需要考虑国际合
作、经济发展等因素。
实践性:本单元注重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
力。学生将通过具体案例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学习如何制定和实施环境
保护措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时代性: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和难点,如
气候变化、跨境环境污染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国
际社会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
(三)单元内容整合
在单元内容整合方面,本单元将围 绕“ 环境与国家安全 ” 这一 核心 主题,
通过四个 子 主题的学习 活 动, 逐步构建起 一个 完 整的知识体系。
引入 阶段 :通过展 示 全球环境问题的 严峻 形势和国家安全面 临 的 挑战 ,引
5
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 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和探
究欲望 。
学习 阶段 :分 别 学习碳排放与碳减排、污染物的跨境转移、自然保护区与
生态安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等四个 子 主题的内容。在 每 个 子 主题的学习中,
注重通过案例分析、数据解 读 等方式 加 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综合应用 阶段 : 组织 学生 开 展 小组 讨论、 模拟演练 等 活 动,引导学生综合
运用 所 学知识分析具体环境问题,提 出 解决方案。 鼓励 学生关注国际环境动态,
了解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实践。
总 结提 升阶段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进行总 结回顾,引导学生提 炼出核心
观 点和关 键 知识。 鼓励 学生 撰写 学习 心得或研究报告 , 进 一 步加 深对环境保护
与国家安全关系的理解。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 人 地 协调观
理解 人 类 活 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 人
类 活 动(如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对地理环境 产 生的 各种 影响,包括 正 面影
6
响和 负 面影响。
认识 尊 重自然 规律 的重要性:学生应认识到 人 类 活 动必 须尊 重自然 规律 ,
遵 循可 持续 发展的原 则 , 避免 过 度开 发和 破坏 环境。
形成 人 地 协调 发展的 观 念:通过学习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学生应
能够形成 人 地 协调 发展的 观 念,理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评 价 现 实 人 地关系问题:学生能够分析 评 价 现 实中的 人 地关系问题,理解
协调人 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提 出 合理的 改进建议 。
(二)综合 思 维
从综合视角认识环境问题:学生应能够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维 度 综
合认识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 产 生的 复杂 原因。
运用综合分析方 法 解决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综合分析
方 法 ,考虑 各种 因素的 相互 作用和影响,提 出 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理解环境问题的时空变化:学生应能够理解环境问题的时空变化特征,分
析不同时间和空间 尺度下 环境问题的 演 变趋势。
建 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 观 念:通过学习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学生
应能够 建 立 起 环境与发展 相协调 的综合 观 念,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7
平衡 关系。
(三)区域认知
认识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学生应能够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特点,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理解区域环境问题的关联性:学生应能够理解不同区域环境问题之间的关
联性,认识到 局部 环境问题可能对全 局产 生重大影响。
运用区域分析方 法 解决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区域分析
方 法 ,考虑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提 出符 合区域实际的解决方案。
形成区域环境 管 理的意识: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应能够形成区域环
境 管 理的意识,理解区域环境 管 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四)地理实践力
开 展环境 调查 与 监测活 动:学生应能够运用地理 工 具和方 法开 展环境 调查
与 监测活 动, 收集 和 处 理环境数据。
参 与环境保护实践 活 动:学生应能够 积极参 与环境保护实践 活 动,如 植树
造 林 、 垃圾 分类、节能减排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
设 计 环境保护方案:学生应能够 根 据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设 计 切实可 行
8
的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治理、生态修 复 等措施。
进行 环境问题的 研究 与探讨:学生应能够运用 所 学知识对环境问题 进行研
究 和探讨,提 出 自 己 的 观 点和 见 解,培养 独 立 思 考和 创 新能力。
通过以 上 四个方面的教学要求,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 核心 素养,
使 他们 能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具 备 分析
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 进 入《环境与国家安全》这一大单元教学之前,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
地理基 础 知识,包括自然地理、 人文 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特 别 是在必修 课 程中,
学生 已 经学习了地球科学基 础 、自然地理实践、 人口 与 城镇 、 产业 区 位 选择等
模块 ,对地理环境、 人 类 活 动以及 它们 之间的 相互 作用有了 初步 的认识。学生
还通过 日常 生 活 、媒体 报道 等 途径 ,对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感知,如全球变 暖 、
空气污染、水 资 源 短缺 等。这些 已 知内容 为 学生学习《环境与国家安全》这一
单元 奠 定了 良好 的基 础 。
9
(二)新知内容分析
《环境与国家安全》这一单元涵 盖 了碳排放与碳减排、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新知内
容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本 质 及其对 人 类社会的影响,还要求学生
掌握 解决环境问题的方 法 和策 略 ,以及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紧密联系。
碳排放与碳减排:学生需要了解碳循环和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认识碳排
放对环境的影响, 掌握 碳减排的主要措施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学生需要了解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特点及其对环
境安全的影响, 掌握 预防和解决跨境环境污染的措施。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生需要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分类,认识设
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掌握 自然保护区的 管 理和保护方 法 。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生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和国际环境保护
的重要性,认识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掌握推 动 绿色 发展和生
态 文 明 建 设的 途径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信息获取 与 处 理能力:高中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 信息获取 与 处 理能力,能
10
够通过 阅读 教 材 、 查阅资料 、 观看 视 频 等多 种途径获取 新知识。在面对 复杂 的
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需要教 师 的引导和 帮助 ,以更 好 地 筛 选、整合和理解 信
息 。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高中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能
够运用 所 学知识分析地理 现象 和地理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需要
教 师 提 供 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 机 会,以 锻炼 和提高 他们 的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与 交流 能力:高中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合作与 交流 能力,能够在 小组
内 进行 讨论、分 享 和合作 完 成任 务 。在涉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环境问题时,学
生可能需要教 师组织 更多的跨学科 交流活 动,以 促进他们 的跨学科学习和合作。
(四)学习 障碍突破 策 略
加 强案例教学与实践 活 动: 针 对环境问题的 复杂 性和 抽象 性,教 师 可以通
过引入 丰富 的案例和实践 活 动, 帮助 学生更 好 地理解和 掌握 知识。例如,在 讲
解碳排放与碳减排时,可以引入国内 外 成 功 的碳减排案例 ; 在 讲 解污染物的跨
境转移时,可以 组织 学生 进行模拟 实 验或 实地考察 活 动。
运用 信息技术辅助 教学:教 师 可以 充 分 利 用 信息技术手段 ,如多媒体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