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
要素及现象》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选自 2019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
理要素及现象》,涵盖了七个主要部分:第一节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四节水循环过程
及地理意义,第五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六节土壤的主要
形成因素,第七节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些内容系统地介绍了自然地理的
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为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人地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
了基础。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
和喀斯特地貌等类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理解地貌对
3
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本节内容详细阐述了大气的组成成分和垂直分层
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理解
大气运动奠定了基础。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本节内容通过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风向的形成以及天气现象的产生机制。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本节内容介绍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以及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的影响。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内容分析了海水的盐度、温度
和密度等性质及其分布规律,探讨了海水运动(如波浪、潮汐、洋流)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本节内容探讨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土壤多样性和
地域分布规律。
4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本节内容介绍了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
析了植被与自然环境(如气候、土壤、地形等)的相互关系,以及植被对自然
环境的影响。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旨在通过自然地理要
素及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分析如下:
系统性:本单元内容按照自然地理要素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地貌到大
气、水循环、海水性质和运动、土壤、植被等,逐步构建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框架,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综合性:本单元内容注重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通
过综合分析不同要素的作用机制,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整体
性。
实践性:本单元内容强调地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实验、野外考察、
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单元内容需要进行有效整合。具体整合思路
5
如下:
主题引领:以“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为主题,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
引 导 学生 围绕 这一主题展 开 学习和探 究 。
线索串 联:以自然地理要素的逻辑顺序为 线索 , 将 各节内容 串 联起 来 ,形
成 完 整的知识体系。注重各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 呼应 。
活动 融 合: 将 实验、考察、调查等实践活动 融入 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
中理解和 应 用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注重活动设计的层 次 性和 递 进性,
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资源 整合: 充 分 利 用教 材 、地图、多 媒 体、 网络资源 等教学 资源 , 丰富 教
学 手段 和内容。注重 资源 的整合和 优 化 利 用,提高教学效 果 。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 协 调观
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学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与
热力环流等内容,引 导 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 存 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自
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方式 和程度。
6
通过分析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反 作用。
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 责任 :
通过学习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等内容,引 导 学生
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 应遵 循自然规律, 尊 重和 保护
自然环境。
通过 案例 分析、讨 论交 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 责任感 ,引 导 学
生 积极参 与环境 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实践。
形成和 谐 的人地关系观 念 :
通过综合学习本单元内容,引 导 学生形成和 谐 的人地关系观 念 ,理解人与
自然 应 相互 依存 、和 谐共 生。
鼓励 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 问 题,运用 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 决问 题,为
促 进人地和 谐贡献智慧 和力 量 。
(二)综合思 维
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地理 问 题:
7
在学习各节内容时,引 导 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地理 问 题,理解各自然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 案例 分析、 模拟 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 维 能力,让学生能 够
从多个 角 度、多个层 面 分析和解 决 地理 问 题。
构建地理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构建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的知识框架, 明确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
作用机制。
引 导 学生 将所 学知识进行整理和 归纳 ,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提升地理逻辑思 维 能力:
通过 问 题 式 教学、探 究式 学习等 方式 ,提升学生的地理逻辑思 维 能力,让
学生能 够 运用地理原理和 方法 分析和解 决问 题。
鼓励 学生进行 批判 性思考和 创新 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 创新 意识和实践
能力。
(三) 区 域认知
认识不同 区 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通过学习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内容,引 导 学生
8
认识不同 区 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 差异 性。
通过地图 阅读 、 区 域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 空 间定 位 能力和 区 域认知能
力。
理解 区 域发展的地理环境基础:
通过分析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
容,帮助学生理解 区 域发展的地理环境基础及其重要性。
引 导 学生关注 区 域发展过程中的地理环境 问 题,理解地理环境对 区 域发展
的影响 方式 和程度。
形成因地制 宜 的 区 域发展观 念 :
通过综合学习本单元内容,引 导 学生形成因地制 宜 的 区 域发展观 念 ,理解
不同 区 域 应根据 自 身 的地理环境和 资源条件 制定合 适 的发展 策略 。
鼓励 学生关注 区 域发展的实 际情况 和 问 题,提 出 具有 针 对性和可行性的解
决方案 和建 议 。
(四)地理实践力
开 展地理实践活动:
结合本单元内容设计实验、考察、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
9
获取地理知识、提升地理 技 能。
鼓励 学生 积极参 与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 。
提升地理 工 具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 使 用地图、 遥感 图 像 、地理 信息 系统等地理 工 具,提升学生的地
理 工 具运用能力。
引 导 学生运用地理 工 具分析和解 决 地理 问 题,提高地理学习的效 率 和效 果 。
培养地理 问 题解 决 能力: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和 案例 分析等 方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 问 题解 决 能力。
引 导 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 问 题,运用 所 学知识提 出 解 决方案 和建 议 ,
培养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 和实践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学生在 初 中 阶段已经 对自然地理要素有了 初 步的认识,包括地貌、气候、
水 文 、土壤和植被等基本 概念 。 他们 了解了一些 常见 的地貌类型,如 山 地、平
原、 河 流等,以及这些地貌对人 们 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学生 也初 步 接触 了大气
的基本组成和气候类型,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 还 了解了
10
一些土壤和植被的基本知识,以及 它们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初 中 阶段 的地理学习 往往停留 在 表面 ,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认识 还 不 够
深入 , 缺乏 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地理
要素及现象》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 深 化和 拓 展学生的知识,培养 他们 的综合
思 维 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 方面 ,包括地貌、大气、水循环、
海水性质和运动、土壤和植被等。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 , 共 同构成了
自然地理环境。具体的 新 知内容分析如下:
地貌:学生 将 进一步学习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
类型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以及地貌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学生 将深入 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
环流原理。这 将 有助于 他们 理解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天气现象的产生。
水循环:学生 将 系统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包括海陆间循环、海
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等环节。这 将使他们 认识到水循环对地 球 水 资源 的更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