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大
气的运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大气的运动》是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该章节
内容涵盖了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原理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具体包括三节:第
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三
节《天气系统》。这三节内容紧密相连,从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
入到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天气系统表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
识体系。
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述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以及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3
教学重点: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
理。
教学难点: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述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包括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气压带、风带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天气系统》: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述具体的天气系统,包括锋、气旋和反气旋等,以
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以及它们对
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天气系统的识别方法,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预测。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大气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大气科学的重要部分,它不
4
仅涉及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还深入到大气运动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这一单
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大气运动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是掌
握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以
及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气运动的整体认
识。
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是大气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形成和分
布具有重要影响。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气候类
型的成因和分布,帮助学生理解大气运动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具体的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是大气运动的具体表现,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具有直接影
响。
5
本节内容通过讲述锋、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
以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帮助学生掌握天气预测的基本方法。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大气的运动》的内容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性原则:将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天气系统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循序渐进原则:从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大气运动对气候
的影响和具体的天气系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实践性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
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地理实践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单元内容整合:
引入生活实例:通过引入与大气运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台风、寒潮等天
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设计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模拟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分
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归纳总结规律:在讲授完每一节内容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
6
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对气候、天气的影响机制。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学习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气候类型的成因,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环境
(如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等)对人类活动(如农 业 生 产 、 城市 建设、 交 通
运 输 等)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应 尊 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环境和 谐 相 处 ,实现可
持续 发展。
培养 尊 重自然、和 谐 发展的 态 度:
通过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 多
样 性和 复杂 性,培养 尊 重自然、 顺 应自然、 保护 自然的观 念 。
鼓励 学生关 注全 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树 立 绿色 发展、 共 同发展的理 念 。
(二)综合思维
运用综合观点认识地理 事 象:
在学习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时 ,引导学生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7
摩擦力等 多 个 角 度综合分析风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在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 时 ,引导学生从 纬 度 位置 、海 陆 分布、地形地 貌 等
多 个因素综合 考虑 其对气候的影响。
培养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 学生运用 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天气变化、分析气候变化 趋
势 等。
(三) 区域 认知
形成 空间—区域 的观点:
在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 时 ,引导学生从 空间—区域 的 视角 认识不同气候类
型的分布规律和地 域差异 。
通过分析 特定区域 的气候 特 点和成因,帮助学生形成对 区域 地理环境的整
体认知。
掌握 区域 分析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 区域 分析方法(如 区域比较 、 区域 关 联 等) 研 究不同气候类
8
型 之间 的 联 系和 差异 。
鼓励 学生关 注特定区域 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提高 区域 认知水平。
( 四 )地理实践力
提高地理实践活动的 参 与度和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气候调 查 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
活动的 参 与度和能力。
鼓励 学生运用 所 学知识设计 并 实施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如制作气候类型分
布 图 、预测 未来 天气变化等。
培养 求真求 实的科学 态 度: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 注 重观 察 、 记录 和分析地理现象和 数据 ,培
养 求真求 实的科学 态 度。
鼓励 学生 勇 于提出问题和 假 设, 并 通过实践活动进行验 证 和探究,提高地
理实践力。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学生在必修地理课程的学习中 已经初 步接 触 了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地
9
球 所处 的 宇宙 环境、地球圈 层 结 构 、大气组成和 垂 直分 层 、大气 受 热过程与热
力环流原理等。这 些 知识为学生学习《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奠定 了 坚 实的基础。
具体 来说 ,学生对大气的基本组成、大气的 垂 直分 层 、热力环流原理等 已 有一
定 的认识,能够理解不同高度大气 层 的温度分布规律,以及地 面受 热不 均 引 起
的 空 气 垂 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学生在 物 理课程中学习了气压的 概念 以及流体力
学的基础知识,这 些也 为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提 供 了必要的 物 理基础。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章《大气的运动》主要包括三节内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气
压带、风带与气候,以及天气系统。这 些 内容在学生的 已 知知识基础 上 进行了
深化和 拓 展。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学生 需 要理解地球表 面 由于 太阳辐射 分布不
均 引 起 的气压 差异 ,以及由 此产 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学生
还 需 要掌握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以及气压带
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学生 需 要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 全 球气候形成的重要
10
影响,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典 型气候类型的成
因和 特 点。学生还 需 要了解气候类型的 空间 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天气系统:学生 需 要理解锋 面 、 低 气压(气旋)和高气压(反气旋)等天
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和 特 点,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学生还 需 要掌握锋 面
气旋的 概念 及其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这 些新 知内容不仅要 求 学生具 备扎 实的大气科学知识基础,还要 求 学生具
备较强 的 空间想 象能力和 逻辑 思维能力,能够综合分析大气运动与气候、天气
变化 之间 的 复杂 关系。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空间想 象能力:大气运动和气候分布具有 显著 的 空间特征 ,学生 需 要具 备
较强 的 空间想 象能力,能够在大 脑 中 构 建出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模
型,以及气候类型的 空间 分布 图 。
逻辑 思维能力:大气运动和气候形成涉及 多 个因素的相 互 作用和相 互 影响,
学生 需 要具 备较强 的 逻辑 思维能力,能够综合分析不同因素 之间 的因果关系,
理解大气运动和气候形成的 复杂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