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岩
石圈与地表形态》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是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中的重要内容,
它涵盖了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以及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本章内容
不仅涉及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到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重要部分。
本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主要讲述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岩石的分类及转化、以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能量来源。第二节《地表形
态的变化》探讨内力作用(如板块运动、地质构造、火山活动等)和外力作用
(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
类活动》则讨论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如聚落分布、交通线路布局等)的影响,
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3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包括矿物、岩石及其分类。通过
实例和图示,学生可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本节
还详细阐述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能量来源,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和外
部力量如何共同作用,形成和改造岩石圈。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本节内容主要探讨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包
括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和火山活动等,它们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
作用则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不断对地表进行改造和重塑。通
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内
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本节内容主要讨论了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
态的改造。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交通线路布局等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人
4
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
田等。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章三节内容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全面认识。第
一节为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岩石圈的物质组
成和物质循环过程。第二节则进一步探讨了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为第
三节的学习提供了背景知识。第三节则将学生的视角从自然地理转向人文地理,
讨论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在整合本章内容时,应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
握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
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5
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
动也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生应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必须
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对地理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还应关注地表形态变化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合理规划和 利 用 土 地 资 源,实现可 持续 发展。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地关系问题
学生应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地关系问题,如 城市 化进程中的 土 地 利 用变化、
自然 灾害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和讨论 这些 问题,学生能够 更好 地理
解人地协调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价值 。
(二)综合思维
运用综合观 点 认识地理环境
学生应学 会 运用综合的观 点 认识地理环境,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是
多种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能够从 多 个角
度 和 层 面进行思 考 ,全面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对地表形态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揭 示其背 后 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还能够
针 对具体问题提 出 合理的解决 方案 ,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建 立地理要素之间的 联 系
学生应学 会建 立地理要素之间的 联 系,理解岩石圈、 大气 圈、 水 圈、生物
圈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构 建 地理要素之间的 逻辑链条 ,学生
能够 更好 地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三)区域认知
认识不同区域的地表形态特征
学生应认识不同区域的地表形态特征,了解不同地区地表形态的形成 原 因
和 演 变过程。通过对 比 不同区域的地表形态差异,学生能够 更好 地理解地理环
境的区域性和差异性。
分析区域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应学 会 分析区域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形对聚落分布、交
通线路布局等的影响。通过具体 案 例分析,学生能够 更好 地理解地表形态与人
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7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和 空 间思维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和 空 间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
图和 遥感 影 像 等 工 具分析区域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还能够运用 空 间思
维 方法 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 空 间素养。
( 四 )地理实 践 力
开展地理实 践 活动
学生应积 极参 与地理实 践 活动,如地质 考察 、地 貌 观 察 、 水 文 监测 等。通
过实 践 活动,学生能够 更好 地了解地理环境的实际 情况 和变化规律,提高地理
实 践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地理 信息技术手段
学生应学 会 运用地理 信息技术手段 (如 GIS 、 RS 、 GNSS 等) 获取 和 处 理
地理 信息数据 。通过 技术手段 的应用,学生能够 更加便捷 地 获取 和分析地理 信
息数据 ,提高地理学习的 效率 和 效 果。
培养地理实 践 中的 创新意 识和探 究精神
在地理实 践 活动中,学生应培养 创新意 识和探 究精神 。能够 针 对具体问题
提 出新 的解决 方案 和思路, 勇于尝试 和探 索未 知 领 域。还应注重 团队 合作和交
8
流 分 享 ,共同提高地理实 践 能力和 创新 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学生在之 前 的地理学习中, 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
球的圈 层 结构、板块构造理论、 常见 岩石类 型 及其特征、地质构造的基本 概 念
等。学生还了解了 大气 、 水 、 土壤 等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
必修 课 程中,学生 已经 学习了地球 科 学基础、自然地理实 践 以及自然环境与人
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 换 有了 初 步的认识。
学生 已 知 :
地球 科 学基础 : 地球所 处 的 宇宙 环境、地球的圈 层 结构、地质 年代 与地球
演 化过程。
自然地理实 践: 能够通过 野 外观 察或 运用视 频 、图 像 识 别 地 貌 特征,了解
土壤 、 植被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质构造基础 : 了解板块构造理论,能够识 别 基本的地质构造类 型 ,如 褶
皱 、断 层 等。
岩石类 型 与特征 : 能够区分 常见 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并 了解其特
9
征和成因。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
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生 需 要 掌 握的 新 知内容包括 :
岩石圈物质循环 : 理解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掌 握岩石转化过程及岩石圈物
质循环的 原 理。
地表形态的变化 : 认识内力作用(如板块运动、地质构造、火山活动)和
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分析不同地
区地表形态的形成 原 因。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 探讨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交通线路布局等人类活
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作用。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中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 逻辑 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 察 、
实 验 、调 查 等 方式获取 地理 信息 , 并尝试 解决实际问题。在地理学习中,学生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 工 具进行地理 信息 的分析和表 达 ,具 备 一定的地理 空 间
思维能力和地理 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
10
学生在 团队 合作、探 究 学习等 方 面也表现 出较强 的能力,能够通过 小 组讨
论、角 色扮演 等活动形 式 ,共同探 究 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学习的 兴趣 和 效 果。
由于 本单元内容涉及 较多 的地质学基础知识,如岩石类 型 、地质构造、地
表形态变化过程等, 这些 内容相对 抽象且专业 性 较强 ,因 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能 会遇 到一定的 困难 。
( 四 )学习 障碍突 破 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 遇 到的学习 障碍 ,可以 采取 以 下策略 进行 突 破 :
强 化 直 观教学 :利 用 多媒 体教学 资 源,如图 片 、视 频 、动 画 等,展示岩石
类 型 、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变化等过程,帮助学生 建 立 直 观的认识。组 织 学生
进行 野 外 考察或参 观地质 博 物 馆 等活动, 增强 学生的 感 性认识和实 践 能力。
注重知识关 联: 将 新 知内容与学生 已 知内容进行关 联 ,引导学生通过对 比 、
分析等 方式 ,理解 新 知内容与 已 知内容之间的 联 系和区 别 。例如,将岩石圈物
质循环与地球 科 学基础中的地质 年代 和地球 演 化过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岩
石圈物质循环的 历史演 变过程。
采 用探 究 学习 方式: 通过 设计 探 究 性问题 或任务 ,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