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认
识区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选自 2019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认识区域》。本章节主要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三节
内容共同构成了对区域地理学的全面认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的定义、类
型、发展差异以及区域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本节主要介绍区域的概念、特征以及区域类型
的划分。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解区域是一个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具有整体
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本节还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如
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和文化区域等。
3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本节聚焦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
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学生将了解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以传统农业为主
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
型阶段以及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本节还将探讨如何根据区
域的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节探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域
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将学习区域间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理解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本节还将介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包括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国家三大战略、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等。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围绕“认识区域”这一主题展开,逐步深入探讨区域的定义、
类型、发展差异以及区域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单元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性:本单元内容从区域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逐步深入到区域类型、发
展差异和区域联系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践性:本单元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
4
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时代性:本单元内容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发展趋势,如区域
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地理知识。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内容,我们将对三节内容进行整合。
具体整合思路如下:
以区域概念为核心:将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作为本单元的核心内容,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区域的内涵
和外延。
以区域类型为基础:在理解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类型的划
分。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区域的特征和发展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多样性的
认识。
以区域发展为主线:将区域发展作为本单元的主线,贯穿区域类型、区域
差异和区域联系等多个方面。通过探讨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因地制宜的发
展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区域联系为拓展:在掌握区域发展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间的
5
联系和协调发展。通过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以及我国区域
协调发展的战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对区域地理学的全面认识。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 环境 的 关 系:通过探讨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的发
展策略, 引导 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 环境 的 影响 以及地理 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
制 约 作用。例如,分析不同区域因地理 环境 差异 而 采取的不同发展策略,帮助
学生形成 尊 重自然、 顺 应自然、 保护 自然的观念。
认识 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探讨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引导 学生
认识 可持续 发展对于区域 乃至 全球的重要性。例如,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
济全球化对区域 可持续 发展的 影响 ,以及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 缩小 区域
差异、实 现 共同发展的 意 义。
培养 解决人地 关 系问题的能 力 :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 培养 学
生分析和解决人地 关 系问题的能 力 。例如, 针 对 某 一区域的发展问题, 引导 学
生分析其 产 生的 原 因、 影响 以及 可 行的解决方案, 培养 学生的综合思 维 和实践
6
能 力 。
(二)综合思 维
运 用综合观点分析地理问题: 引导 学生 运 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地理问题。
例如,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时,综合 考虑 自然、经济、 社会 、文化等多个方面
的因 素; 在探讨区域联系时, 关 注物质、能量、信息等多 种 形式的联系。
培养 系统思 维 能 力 :通过探讨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区域间的联系与协
调发展, 培养 学生的系统思 维 能 力 。例如, 引导 学生理解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
而 系统的过程, 需 要综合 考虑 多个方面的因 素; 在探讨区域联系时, 关 注区域
间相 互依存 、相 互影响 的 关 系。
提高地理信息整合能 力 :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整合
地理信息的能 力 。例如,在分析 某 一区域的发展问题时, 引导 学生 收集 、整理
和分析相 关 的地理信息,形成对区域发展的全面认识。
(三)区域认知
形成区域空间观念:通过探讨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区域类型的划分,帮
助学生形成区域空间观念。例如, 引导 学生理解区域是一个地球表面一定的空
7
间范围,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区
域的特征和发展差异,帮助学生形成对区域多样性的认识。
掌握区域分析方 法 :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区域
分析方 法 。例如, 引导 学生 运 用地 图 、 遥感图像 等工具分析区域的空间分 布 和
特征 ; 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和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
增强区域实践能 力 :通过实地 考察 、 社会 调 查 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区域实
践能 力 。例如, 组织 学生到 某 一区域进行实地 考察 ,了解 该 区域的自然地理 环
境 、 社会 经济 状 况和发展 规 划等 ; 通过 社会 调 查 了解 公众 对区域发展的 看法 和
建议 等。
(四)地理实践 力
提高地理观 测 与调 查 能 力 :通过 组织 学生进行地理观 测 和调 查 活动,提高
学生的地理观 测 与调 查 能 力 。例如, 引导 学生观 测 和 记录某 一区域的 气候 、地
貌 、 植被 等自然地理要 素 的 变 化 ; 通过 社会 调 查 了解 该 区域的人 口 、经济、文
化等 社会 地理要 素 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8
培养 地理问题解决能 力 :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 培养 学生解决
地理问题的能 力 。例如, 针 对 某 一区域的 环境 问题 或 发展问题, 引导 学生分析
其 产 生的 原 因、 影响 以及 可 行的解决方案 ; 通过 模拟 实 验或 方案 设计 等方式 验
证 解决方案的 可 行性。
增强地理信息 技术 应用能 力 :通过 引导 学生学习和应用地理信息 技术 ,如
GIS 、 遥感技术 等,增强学生的地理信息 技术 应用能 力 。例如, 组织 学生 利 用
GIS 软件 进行区域空间分析 ; 通过 遥感图像 解 译 了解 某 一区域的 土 地 利 用类型
和 环境状 况等。
本单元的教学 设计 将紧密围绕《 普 通高中地理 课 程 标准 ( 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订 )》的要 求 展开,注重 培养 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 维 、区域认知和
地理实践 力 等地理学 科 核心 素养 。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实地 考察 等方式
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区域地理学的知识体
系和实践 技 能。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9
学生在进入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认识区域》的学习之前,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这 些 基础主要包括:
地理基础知识:学生 已 经完成了必修 课 程的学习,对地球 科 学基础、自然
地理实践、自然 环境 与人类活动的 关 系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区域认知基础: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 已 经 接触 过一 些 区域地理知识,如
不同 气候 区、地形区的特点等,对区域有一定的概念认知。
地理信息 技术 基础: 随着 信息 技术 的 普 及,学生 可 能对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遥感 ( RS )等有一定的了解 或接触 ,为 后续 的地理实践活动 打 下了
一定的基础。
(二)新知内容分析
《第一章 认识区域》的新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区域及其类型、区域
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这 些 内容相较于学生之前所
学的知识,具有更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具体分析如下:
区域及其类型:学生 需 要理解区域的定义、特征、类型以及划分区域的 指
标 。这要 求 学生能够从更 宏 观的视 角看待 地理空间,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共性
10
和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学生 需 要了解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
及因地制宜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这要 求 学生能够分析区域发展的 限 制性因 素
和优势 条件 ,提出合理的区域发展策略。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学生 需 要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形式,如区域经
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要 求 学生能够从更 广
阔 的视 角看待 区域发展,理解区域间的相 互 作用和 影响 。
(三)学生学习能 力 分析
空间思 维 能 力 :地理学 科 要 求 学生具 备 较强的空间思 维 能 力 ,能够理解和
分析地理空间中的 各种现象 和过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
空间思 维 能 力 , 但 面对更复杂的区域地理知识时,这 种 能 力 还 需 要进一步提升。
综合分析能 力 :区域地理知识 涉 及多个方面,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
济地理等。学生 需 要将这 些 方面的知识综合 起来 ,形成对区域的整体认识。这
要 求 学生具 备 较强的综合分析能 力 。
地理信息 技术 应用能 力 : 随着 信息 技术 的发展,地理信息 技术 在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