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地
表形态的塑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是 201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节次: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构
造地貌的形成》、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以及一个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
来是什么样子》。本章内容主要探讨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对地表
形态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发育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
用这些知识解释和分析实际的地表形态现象。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
内力作用:探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分析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岩石圈物质循环: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的转化过程。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介绍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其地表形态表现。
板块运动与地貌:通过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大规模地貌的形成,如山脉、海
沟等。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探讨山地地貌对交通运输线路选择和布局的影响。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的演变:分析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对河谷形态的影响。
冲积平原的形成:介绍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形成过
程。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探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发展的影响。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河口冲积岛的形成:理解河口冲积岛的形成机制和过程。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分析围垦等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及其未来
变化。
4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章内容以地表形态的塑造为核心,通过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探讨,揭
示了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一节内容为基础,为后续内容提供了
理论基础;第二节和第三节内容分别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地表形态的具体表
现形式和影响因素;问题研究部分则通过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
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整章内容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
系。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如围垦、开采
矿产等)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
处。
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利弊:学生能够评估不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综合思维
分析地表形态形成的多因素: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表形态形成
5
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如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等),理解各因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运用多学科知识解释地表形态现象: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
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解释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变化现象。
(三)区域认知
识别不同区域的地表形态特征: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区域(如山区、平原、
河流沿岸等)的地表形态特征,理解地表形态对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
响。
分析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趋势:学生能够 根据 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变化,分析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趋势, 预测 未来可能的变化。
( 四 )地理实 践 力
观 察 和分析地表形态现象:学生能够运用地理 工 具(如地 图 、 遥感图像
等)和地理 信息技术 ,观 察 和分析实际的地表形态现象, 收集 相关 数据 和 信息 。
开展地理实 践 活动:学生能够 设计 和实 施 地理实 践 活动(如地质 考察 、河
流地貌调 查 等),通过实地 考察 和 数据 分析, 加 深对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理
解。
6
撰写 地理实 践报告 :学生能够 根据 地理实 践 活动的 结果 , 撰写 地理实 践报
告 ,展示实 践 过程和成 果 ,提 出 自 己 的 见 解和 建议 。
通过以 上四 个 方面 的 培养 ,学生将能够 全面 理解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及其
影响因素,形成 正确 的人地协调观,具 备 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并能够 在
地理实 践 中运用 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学生 在 必修 课 程中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 球 科学的基本概
念、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有 了 初步 了解。 他们已经 学习了地 球 的圈层 结
构、大 气受热 过程、水循环等基础知识,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有 了 初步
认识。学生 在初 中 阶段也接触 过地形地貌的基础知识,如山地、平原、高原、
盆 地等地形类 型 的识别,以及河流、 湖泊 等水体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关于地表形态塑造的 更 深层次原因和机制,如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具体
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学生可能 还缺乏 系 统 的理解和深入的认识。对于构造
地貌和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 也 可能 存
7
在 知识 盲点或 理解 上 的不 足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 涉 及以 下 内容: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包括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学生 需 要
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如 何共 同作用,形成 丰富 多 彩 的地表形态。
构造地貌的形成:探讨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以及板块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生 需 要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
主要内容,并能够分析构造地貌的形成原因。
河流地貌的发育:分析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包括 河谷的演变、冲
积平原的形成等。学生 需 要了解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冲积平
原的类 型 及其特征,并能够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河口冲积岛的
形成过程、人类活动对河口冲积岛的影响,以及 预测 河口冲积岛的未来变化趋
势。学生 需 要综合运用 所 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培养 地理实 践 能力和问题解
8
决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空 间思维能力:地理学科要 求 学生具 备较强 的 空 间思维能力,能够 想 象和
理解三维 空 间中的地理现象和过程。本章内容 涉 及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等 复杂
地理现象,要 求 学生能够 在脑 海中构 建出 这些现象的三维模 型 ,进 而 理解其形
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综合分析能力: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共 同作用的 结果 ,
涉 及多种地理要素和过程的相互作用。学生 需 要具 备 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将 所
学知识 融会贯 通,形成对地表形态塑造机制的 全面 理解。
实 践 探究能力:地理学科 强 调实 践 探究,本章内容中的问题研究部分要 求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河口冲积岛的形成过程和未来变化趋势。学生 需 要具
备 实 践 探究能力,能够 收集 和分析相关 资料 ,提 出 自 己 的 见 解和 预测 。
问题解决能力:本章内容中的问题研究部分 还 要 求 学生能够运用 所 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学生 需 要具 备 问题解决能力,能够 针 对具体问题提 出 合理的解
决 方 案 或建议 。
9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加强直 观教学: 针 对 空 间思维能力 较弱 的学生,教 师 可以采用 直 观教学 手
段 ,如多 媒 体展示、实物模 型 、三维动 画 等, 帮助 学生构 建 三维 空 间模 型 ,理
解 复杂 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注 重知识整合: 针 对综合分析能力 较弱 的学生,教 师 可以 引导 学生将 所 学
知识进 行 整合和 归纳 ,形成系 统 化的知识体系。例如作用,可以将内力作用和
外力进 行 对 比 分析, 总结它们 对地表形态塑造的 共 同 点 和 差异点 ;可以将地质
构造、河流地貌等知识 点 进 行串 联,形成对地表形态塑造机制的 全面 理解。
强 化实 践 探究: 针 对实 践 探究能力 较弱 的学生,教 师 可以 组织 学生进 行 实
地 考察 、实 验 探究等活动, 让 学生 在 实 践 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可以
组织 学生到山区、河流等地进 行 实地 考察 ,观 察 地质构造和河流地貌的特征;
可以 设计 相关实 验 , 让 学生 亲 自动 手操 作,体 验 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培养 问题解决 意 识: 针 对问题解决能力 较弱 的学生,教 师 可以 设计 一系 列
问题探究活动, 引导 学生运用 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在 问题研究部分,
教 师 可以 先 提 出 问题 情 境和 背景资料 ,然后 引导 学生分析问题、提 出假设 、 设
10
计方 案、 收集数据 、 验证假设 、 得出结 论等 步骤 , 培养 学生的问题解决 意 识和
能力。
实 施 分层教学: 针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 差异 ,教 师 可以实 施 分层教学 策略 。
对于基础 较好 的学生,可以提 出更 高层次的学习要 求 ,如深入分析地理现象 背
后的原理、机制等;对于基础 较弱 的学生,则可以 注 重基础知识的 巩固 和基本
技 能的 训练 , 逐步 提高 他们 的学习能力。教 师还 可以通过 小组 合作、个别 辅导
等 方 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 有针 对性的 指导 和 帮助 。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大主题 设计 为 “ 地表形态的塑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 。围 绕 这一
主题,通过三个子 课 题的学习活动,探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如 何 塑造地表形
态,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最终
理解地表形态变化对人类生 存 与发展的重要 意义 。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一)人地协调观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