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是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中的一
个重要单元,它涵盖了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洋流及其影响、海 - 气相互作用
及其影响等内容。本单元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水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发展的观
念。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陆地水体的类型、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学生需要了解河流、
湖泊、冰川、沼泽和地下水等陆地水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水体的水量和水质。
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
3
主要探讨洋流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需要
掌握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基本概念,理解洋流如何影响气候、渔场、航
运和海洋环境等。
第三节 海 -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主要分析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全
球的水热平衡。学生需要了解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水汽输送和温室效应缓
解作用,以及大气对海洋的影响,包括风海流的形成、水循环和降尘等。
单元活动 建设海绵城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原理,掌握建设
海绵城市的主要措施和方法。学生将参与实验和讨论,提出自己对于海绵城市
建设的见解和建议。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涵盖了水体运动的多个方面,从陆地水体到海洋水体,再到海
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部分内容之间既有
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水体运动影响的完整图景。
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4
本单元从陆地水体出发,逐步扩展到海洋水体和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
用,形成了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体系。
内容的逻辑性和关联性
各部分内容之间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例如,陆地水体的补给
关系影响水体的水量和水质,进而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洋流的运动则受到大
气环流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对气候、渔场等产生重要影响;海洋
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单元活动“建设海绵城市”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通过实践活动
可以加深学生对水体运动影响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我们需要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整合思路如下:
以水体运动为主线
将陆地水体、洋流和海 - 气相互作用等内容整合到水体运动的主线中,使学
5
生从整体上把握水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影响。
强调人地协调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水体运动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例如,在分析洋流对气候和渔场的影响时,可以探讨
人类如何合理利用洋流 资源 ,同时 避免 对生态环境 造 成 破坏 。
培养 综 合思 维 和 区域认 知
通过 案 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 式 ,培养学生的 综 合思 维 和 区域认 知
能力。例如,在分析海 - 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时,可以引导学生从
全球和 区域两 个 层 面进行思 考 和分析。
注重地理实践力
加强地理实践活动的设 计 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在单元
活动中组 织 学生进行地 表 水下 渗 实验和海绵城市建设方 案 设 计 等实践活动。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类活动对水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能 够 分析人类活动(如水利 工 程建设、水 资源开 发利用等)对水体运
6
动(如河流 径 流、地下水补给等)的影响,理解这些影响如何进一步作用于地
理环境和人类 社会 。
探讨水体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能 够 探讨水体运动对人类活动(如 农业 生产、城市建设、 交 通运输
等)的影响,理解如何合理利用水体运动规律为人类 服务 ,同时 避免 对生态环
境 造 成 破坏 。
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通过学 习 水体运动的影响,学生能 够认 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形成 尊 重自 然 、 顺 应自 然 、 保护 自 然 的观念。
(二) 综 合思 维
综 合分析水体运动的成因和影响
学生能 够 运用 综 合思 维 方法,从多个 角 度(如自 然 因素、人类活动等)分
析水体运动的成因和影响,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运用 模 型解 释 地理现象
学生能 够 运用地理 模 型(如风海流 模 型、海 - 气相互作用 模 型等)解 释 地理
现象(如洋流的形成和运动、海 - 气相互作用对气候的影响等),提高分析问题
7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 跨 学 科 的 综 合分析
鼓励 学生 结 合 物 理、 化 学、生 物 等学 科 的知识,对水体运动及其影响进行
跨 学 科 的 综 合分析, 拓 展他们的思 维视野 和 认 知能力。
(三) 区域认 知
认 识 不 同 区域 的水体运动特征
学生能 够 了解 不 同 区域 (如热 带 、温 带 、 寒带 等)的水体运动特征及其 差
异 ,理解这些特征对 区域 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析 区域 水体运动的地理 意义
学生能 够 分析特 定区域 水体运动的地理 意义 (如河流对 区域 气候、地形、
生态等的影响),理解这些 意义 如何与 区域 发展 紧 密相 连 。
进行 区域比较 和关联分析
引导学生对 不 同 区域 的水体运动特征进行 比较 和关联分析,理解它们之间
的相 似 性和 差异 性,以及这些 差异 对 区域 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地理实践力
进行地理观 测 和实验
8
组 织 学生进行地理观 测 (如河流 径 流观 测 、海水温度观 测 等)和实验(如
地 表 水下 渗 实验、洋流 模拟 实验等),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 科 学探 究 能
力。
参与地理 考察 和调 查
鼓励 学生参与地理 考察 和调 查 活动(如河流流 域考察 、海洋环境调 查 等),
了解水体运动的实 际情况 和 存 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 案 和建议。
进行地理 信息技术 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 信息技术 (如 GIS 、 遥感 等)分析和 处 理水体运动的相
关 数据 和 信息 ,提高他们的地理 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和 数据 分析能力。
开 展地理实践活动
通过组 织 地理实践活动(如海绵城市建设方 案 设 计 、水体 污染治 理方 案 制
定 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增 强他们的环 保意
识和 社会责任感 。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进 入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的学 习 之 前 ,学生 已经 通过高中地理
9
必修 课 程的学 习 ,掌握了地球 科 学基础、自 然 地理实践以及自 然 环境与人类活
动的关系等基础知识。具体包括大气运动、水循环过程、 岩石圈物 质循环、地
表 形态 变化 等 核心 概念。学生 还 对人 口 、城 镇 和 乡村 、产 业区位 选择、环境与
发展等 社会经济 活动有一 定 的了解。这些内容为学生学 习 水体运动的影响 奠定
了 坚 实的理论基础。
大气运动与水循环:学生 已经 知 道 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以及水循
环的过程和地理 意义 ,这为理解洋流的成因及海 - 气相互作用提 供 了 背 景知识。
岩石圈物 质循环与地 表 形态:学生 已经 了解内力与 外 力作用对地 表 形态的
影响,这有 助 于他们理解河流、湖泊、冰川等陆地水体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人 口 与产 业区位 :学生 已经 掌握人 口 分布、 迁移 的特 点 ,产 业区位 选择的
因素,以及城 镇化 和 区域 发展的基本概念,这些内容与水体运动对人类 社会 的
影响 紧 密相关。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主要 围绕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洋流及其
影响、海 -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以及建设海绵城市等内容展 开 。这些内容 不仅
10
要 求 学生掌握水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还 要 求 他们能 够 分析水体运动对自
然 环境和人类 社会 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 适 应和利用水体运动规律。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学生需要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类型及其 所占比
例,掌握陆地水体之间的联系,特 别 是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
系。
洋流及其影响:学生需要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分析洋流对
气候、渔场、航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 - 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学生需要掌握海洋与大气之间的 物 质 交换 和能量
传 输过程,理解海 - 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以及 厄尔尼诺 与 拉尼娜
现象的形成机制和影响。
建设海绵城市:学生需要了解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的必要性和行动方 案 ,
能 够 分析 不 同地面在建设海绵城市中的作用, 并 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
(三)学生学 习 能力分析
经 过高中地理必修 课 程的学 习 ,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地理学 科 素养和学
习 能力,具体 表 现在以下 几 个方面:
空 间思 维 能力:学生能 够 运用地图、图 表 等 工 具进行 空 间分析和 推 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