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2024年10月2510:34:00发布者:gggyyy 118 views 举报
总字数:约34544字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1

2019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大气变化的效应》是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第三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和第二节“气压带、风

带与气候”。单元活动为“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本单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

解大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

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最终能够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在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学生将学习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

(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并能够对实际

天气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3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则进一步深入探讨大气环流的基本规律。

学生将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理解这些规律对全

球气候的影响。学生还将学习季风的形成及其对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如何通

过气压带、风带和气候指标来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对前两节内容的综合运用。学生将通过

查阅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指标,

来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并理解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系统性强:从天气系统到气压带、风带,再到气候类型,内容逐步深入,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践性强: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和气候数据,来掌握和

运用所学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综合性强: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来理解大

4

气变化的规律和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应用性强: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后,能够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分析和判

断气候类型,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将本单元内容更好地整合起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从天气系统到气压带、风带,再到气候类型

的知识框架,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

亲身体验大气变化的规律和气候特征的形成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际天气现象和气候数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强化综合应用:通过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综合应用,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大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应能够理解大气变化对气候、环境、

5

农业、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也需要适应和应对大气变化。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学习大气变化的效应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学生应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应尊重自 规律,实现人

与自 的和 谐共 生。

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学生应 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了解气候变化的

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积极参 与环境 保护 和气候变化应对行动。

(二)综合思维

综合分析大气变化的规律:学生应能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大气变化

的规律及其影响因 ,理解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等 相互作 用的 系。

系统分析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学生应能够系统分析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包括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 分布、地形地 等多 的综合 用。

学科整合知识:学生应能够 学科整合知识,将地理、物理、数学等多

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大气变化和气候特征的分析中。

(三)区 认知

认识不同区 的气候类型:学生应能够认识不同区 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规律,理解气候类型对区 环境和 社会经济 发展的影响。

6

比较 不同区 的气候特征:学生应能够 比较 不同区 的气候特征,分析气

差异 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区 发展的影响。

关注 气候变化的 趋势 :学生应 关注 气候变化的 趋势 ,了解气候变

化对区 环境和人类 社会 的影响,提 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

展气象观测活动:学生应能够 展气象观测活动,记录和分析气象数据,

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特征的形成过程。

与气候类型调查:学生应能够 与气候类型调查活动, 收集 和分析气候

数据,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理解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运用地理 信息技术 :学生应能够运用地理 信息技术手段 ,如 GIS 遥感 等,

来分析和展 大气变化和气候特征的 间分布规律。

设计气候应对方 :学生应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际情 ,设计气候应对

,提 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建

通过以 对《 通高中地理课程标 2017 2020 )》的分

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大气变化的效应》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确 教学

内容 合课程标 的要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 核心素 养。

7

三、学情分析

(一) 知内容分析

学生在进入《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学习之前, 已经 完成了必修地理

1 和必修地理 2 的学习,具 了一 的地理基 知识。在必修地理 1 中,学生

已经 了解了地球科学基 、自 地理实践以及自 环境与人类活动的 系,掌

握了地球运动、大气 成、水 环、地 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必修地理

2 中,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人 城镇 乡村 业区 选择、环境与发展等内

容,对人 地理要 有了 步的认识。

于大气的基 知识,学生在必修地理 1 已经 学习了大气 成、

大气 受热 过程、 力环流等内容,对大气的基本性 和运动规律有了一 的理

解。这些基 知识为学生学习《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奠定 好的基

(二) 知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主要包括两 分内容:第一节《常见的天气

系统》和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本节主要 介绍 了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

8

学生需要了解锋的形成、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掌握 锋、 锋和 准静止

的特征和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学生还需要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运

动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特 风这一 带气旋的强 发展形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本节 首先介绍 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包括 赤道 低气压带、

副热 带高气压带、 副极 地低气压带、 地高气压带以及 风带、 西 风带和

风带。学生需要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 观的影响,以及气压带和

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 用。学生还需要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以及如何通过气压带、风带和气温降水量等指标来判断气候类型。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要 学生具 备较 强的 间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理 物的

间分布、 间联系和 间运动。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 间思维

能力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流的运动方 以及天气系统的形成和

过程。

9

综合分析能力

大气变化是一个 复杂 的过程, 及到多个地理要 相互作 用。学生需要

运用综合分析能力,将大气运动、气压分布、天气系统等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理解大气变化的效应。

观察与 理能力

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分析气象数据,学生需要运用 理能力来 断天气系

统的类型和 趋势 。学生还需要通过观察气候特征和 观变化, 断其

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信息处 理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 理大量的地理 信息 ,包括气象数据、气候类型

分布图、 卫星云 图等。学生需要具 备较 强的 信息处 理能力,能够 确提取有用

信息 ,进行图 分析和数据解读。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观教学

对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这一 象内容,教 可以采用多 体教学 手段

如动 画演示 视频资料 等,将 象的知识 观化、形象化。教 可以 组织 学生

10

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观测天气现象、 制作 天气模型等,通过亲身体验来

对知识的理解和记

强化 案例 分析

通过选取 型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 案例 ,教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案例

析,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和 变过程以及气候类型的特征和成因。

分析可以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提高学生的 和学习效

重知识整合

在学习过程中,教 需要引导学生将 学的知识与 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将大气运动、气压分布、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等

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对大气变化效应的全 理解。

强思维 训练

对学生的 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较弱 的问题,教 可以设计一系

思维 训练 ,如 定位 题、综合分析题等,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 。教

还可以通过 小组 、合 学习等方 ,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 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个性化指导

总页数:102
提示:下载前请核对题目。客服微信:homework51
标题含“答案”文字,下载的文档就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