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大气变化的效应》是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的第三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和第二节“气压带、风
带与气候”。单元活动为“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本单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
解大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
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最终能够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在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学生将学习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
(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并能够对实际
天气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3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则进一步深入探讨大气环流的基本规律。
学生将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理解这些规律对全
球气候的影响。学生还将学习季风的形成及其对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如何通
过气压带、风带和气候指标来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对前两节内容的综合运用。学生将通过
查阅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指标,
来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并理解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系统性强:从天气系统到气压带、风带,再到气候类型,内容逐步深入,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践性强: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和气候数据,来掌握和
运用所学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综合性强: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物理、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来理解大
4
气变化的规律和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应用性强: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后,能够解释和预测天气现象,分析和判
断气候类型,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将本单元内容更好地整合起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从天气系统到气压带、风带,再到气候类型
的知识框架,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
亲身体验大气变化的规律和气候特征的形成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际天气现象和气候数据,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强化综合应用:通过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强化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综合应用,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大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应能够理解大气变化对气候、环境、
5
农业、交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也需要适应和应对大气变化。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学习大气变化的效应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学生应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应尊重自 然 规律,实现人
与自 然 的和 谐共 生。
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学生应 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了解气候变化的
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积极参 与环境 保护 和气候变化应对行动。
(二)综合思维
综合分析大气变化的规律:学生应能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大气变化
的规律及其影响因 素 ,理解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等 相互作 用的 关 系。
系统分析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学生应能够系统分析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包括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 分布、地形地 貌 等多 种 因 素 的综合 作 用。
跨 学科整合知识:学生应能够 跨 学科整合知识,将地理、物理、数学等多
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大气变化和气候特征的分析中。
(三)区 域 认知
认识不同区 域 的气候类型:学生应能够认识不同区 域 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规律,理解气候类型对区 域 自 然 环境和 社会经济 发展的影响。
6
比较 不同区 域 的气候特征:学生应能够 比较 不同区 域 的气候特征,分析气
候 差异 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区 域 发展的影响。
关注 区 域 气候变化的 趋势 :学生应 关注 区 域 气候变化的 趋势 ,了解气候变
化对区 域 自 然 环境和人类 社会 的影响,提 出 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四 )地理实践力
开 展气象观测活动:学生应能够 开 展气象观测活动,记录和分析气象数据,
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特征的形成过程。
参 与气候类型调查:学生应能够 参 与气候类型调查活动, 收集 和分析气候
数据,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理解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运用地理 信息技术 :学生应能够运用地理 信息技术手段 ,如 GIS 、 遥感 等,
来分析和展 示 大气变化和气候特征的 空 间分布规律。
设计气候应对方 案 :学生应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际情 况 ,设计气候应对
方 案 ,提 出 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建 议 。
通过以 上 对《 普 通高中地理课程标 准 ( 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订 )》的分
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大气变化的效应》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确 保 教学
内容 符 合课程标 准 的要 求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 核心素 养。
7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学生在进入《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学习之前, 已经 完成了必修地理
1 和必修地理 2 的学习,具 备 了一 定 的地理基 础 知识。在必修地理 1 中,学生
已经 了解了地球科学基 础 、自 然 地理实践以及自 然 环境与人类活动的 关 系,掌
握了地球运动、大气 组 成、水 循 环、地 质 地 貌 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必修地理
2 中,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人 口 、 城镇 和 乡村 、 产 业区 位 选择、环境与发展等内
容,对人 文 地理要 素 有了 初 步的认识。
特 别 是 关 于大气的基 础 知识,学生在必修地理 1 中 已经 学习了大气 组 成、
大气 受热 过程、 热 力环流等内容,对大气的基本性 质 和运动规律有了一 定 的理
解。这些基 础 知识为学生学习《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奠定 了 良 好的基 础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主要包括两 部 分内容:第一节《常见的天气
系统》和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本节主要 介绍 了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
8
学生需要了解锋的形成、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掌握 冷 锋、 暖 锋和 准静止 锋
的特征和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学生还需要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运
动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特 别 是 台 风这一 热 带气旋的强 烈 发展形 式 。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本节 首先介绍 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包括 赤道 低气压带、
副热 带高气压带、 副极 地低气压带、 极 地高气压带以及 信 风带、 盛 行 西 风带和
极 地 东 风带。学生需要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 景 观的影响,以及气压带和
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 作 用。学生还需要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以及如何通过气压带、风带和气温降水量等指标来判断气候类型。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空 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要 求 学生具 备较 强的 空 间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理 事 物的
空 间分布、 空 间联系和 空 间运动。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 空 间思维
能力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流的运动方 向 以及天气系统的形成和 演 变
过程。
9
综合分析能力
大气变化是一个 复杂 的过程, 涉 及到多个地理要 素 的 相互作 用。学生需要
运用综合分析能力,将大气运动、气压分布、天气系统等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全 面 理解大气变化的效应。
观察与 推 理能力
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分析气象数据,学生需要运用 推 理能力来 推 断天气系
统的类型和 演 变 趋势 。学生还需要通过观察气候特征和 景 观变化, 推 断其 背 后
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信息处 理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 处 理大量的地理 信息 ,包括气象数据、气候类型
分布图、 卫星云 图等。学生需要具 备较 强的 信息处 理能力,能够 准 确提取有用
信息 ,进行图 表 分析和数据解读。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加 强 直 观教学
针 对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这一 抽 象内容,教 师 可以采用多 媒 体教学 手段 ,
如动 画演示 、 视频资料 等,将 抽 象的知识 直 观化、形象化。教 师 可以 组织 学生
10
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观测天气现象、 制作 天气模型等,通过亲身体验来 加 深
对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 。
强化 案例 分析
通过选取 典 型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 案例 ,教 师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 案例 分
析,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和 演 变过程以及气候类型的特征和成因。 案
例 分析可以 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提高学生的 参 与 度 和学习效 果 。
注 重知识整合
在学习过程中,教 师 需要引导学生将 新 学的知识与 已 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 如,将大气运动、气压分布、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等
多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对大气变化效应的全 面 理解。
加 强思维 训练
针 对学生的 空 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较弱 的问题,教 师 可以设计一系
列 思维 训练 题 目 ,如 空 间 定位 题、综合分析题等,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 平 。教
师 还可以通过 小组 讨 论 、合 作 学习等方 式 ,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 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提 供 个性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