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是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中的核心内容
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地形变化的动力以及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等
多个方面,内容结构紧凑,逻辑性强,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岩石圈的三大类型岩石(岩
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其形成过程,以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通过学
习,学生能够理解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关系,为后续学习地形变化奠定基
础。
地形变化的动力:本节内容主要探讨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则主要包括风化、
3
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变化的内外动力
机制。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本节内容重点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
括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作用。通过
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本单元活动旨在通过学用地质简图,帮助学生掌
握地质图的基本判读方法,提高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能力,培养学生的
地理实践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强:本单元内容涉及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
逻辑性强:从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到地形变化的动力,再到人类活动
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本单元内容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线索,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
的知识体系。
实践性强:本单元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地质简图的判读和野
4
外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代性强:本单元内容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关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以及地质灾害等现实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单元内容整合
在整合本单元内容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的系统性:通过整合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地形变化的动力和人
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等内容,构建完整的地形变化知识体系。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地质简图的判读、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
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地关系的贯穿:在整合内容时,注重贯穿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到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培养学生的
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时代特征的体现:在整合内容时,关注地质灾害等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
注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责任感。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5
理解人地关系:通过学习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地形变化的动力和人
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等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以及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复杂性。
培养人地协调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地质灾害等现实问题,分析人类活动对
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的观念。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探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作用以及地表
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注重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综合思维
系统分析地理环境:通过学习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地形变化的动力
等内容,引导学生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理解各地理
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运用综合思维解决问题:在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时,引导学生
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6
作用,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地质简图的判读和野外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
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和归纳能力。
(三)区域认知
认识区域特征:通过学习不同区域的地形变化特点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和发
展过程。
掌握区域分析方法:通过探讨不同区域的地形变化动力和人类活动对地表
形态的改造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区域比较、区域关联
等。
增强区域发展意识:在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关注
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注重区域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协同发
展。
( 四 )地理实践力
掌握地理 工 具 使 用方法:通过学用地质简图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地质图
的基本判读方法和地理 信息技术 的 使 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 技 能。
7
开 展地理实践活动:组 织 学生 进行 野外考察、地质简图判读等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 鼓励 学生自主学习和
合作探 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单元的教学 设计 应紧密 围绕 《 普 通高中地理 课 程 标准 ( 2017 年版 2020
年 修 订 )》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和
多 样 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认识人类活动
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 进入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学习之 前 ,学生 已 经具备 了 一定的地
理基础知识,包括地 球 的基本结构、岩石的类型、地表形态的 描述 等。 这些 基
础知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提 供了 必要的 铺垫 。
地 球 的基本结构:学生 已 经 了 解地 球由 内 而 外分为地核、地 幔 、地 壳 三大
部分,知 道 地 壳 是地 球 表面的 最 外 层 , 也 是人类 直接接触 的部分。
岩石的类型:在之 前 的地理学习中,学生 已 经 接触 过岩石的基本概念,包
8
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形成过程。 例 如,学生能
够识 别花岗 岩、石 灰 岩、 砂 岩等 常见 岩石, 并了 解其成因。
地表形态的 描述 :学生 已 经学会 描述 地表形态的基本 术语 ,如 山 地、 丘陵 、
平 原、高原等, 并了 解 这些 形态的基本特征。学生 也初步 掌握 了 地形图的基本
读法,能够识 别 地图 上 的等高线、 河流 、 湖泊 等地理要素。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将 进 一 步深 化学生对地表形态变化的理解,具
体包括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地形变化的动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
系等。 这些新 知内容要求学生具备 更 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学生 需 要 深入 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
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完整 链条 。 这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 所
学知识解 释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各个环节, 并 理解其在自然 界 中的重要意 义 。
地形变化的动力:学生 需 要掌握内力作用(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这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作用力下的地表形态变化特征, 并 理解内力与外力之间
9
的相互作用关系。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生 需 要 了 解人类活动如 何直接或 间 接 地改
变地表形态,以及地表形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 例
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作用, 并 探讨人类活动应 遵 循的地表形态发展
规律 。
学用地质简图:学生 需 要掌握地质图的基本读法和地质构造的判读方法,
能够运用 所 学知识分析地质构造特征 并推断 地质构造 历史 。 这 要求学生具备较
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综合分析能力:学生 已 经具备 了 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但 将 这些 知识综合
运用到实 际 问题分析中 仍需进 一 步锻炼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
所 学知识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这 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 了 较
高要求。
空间思维能力: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变化涉及三维空间的变化过程,要
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 需 要能够在 脑海 中构建出地质构造和地
10
表形态的三维 模 型, 并 理解其变化过程。
实践能力: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 需 要通过实地考察、 绘 制地质简图
等方 式来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 手 能
力。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 学习内容的 深入 和复杂程 度 的增 加 ,学生 需 要 逐渐 培
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 需 要能够主动 查阅资料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并
在学习过程中不 断总 结经 验 和教 训 。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 遇 到的 障碍 , 我们 可以 采取 以下 策略来 帮助学
生 突破难 点:
加 强基础知识复习:在学习 新 知内容之 前 ,通过复习 旧 知 来巩固 学生的基
础知识。 例 如,在学习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之 前 , 先 复习岩石的类型和成
因 ; 在学习地形变化的动力之 前 , 先 复习地 球 的基本结构和地表形态的 描述 等。
运用多 媒 体教学 手段 :通过多 媒 体教学 手段 (如 PPT 、动 画 、视 频 等) 来
直 观展 示 地表形态变化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和过程。 这 有助于学生 更好 地理解 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