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 从人地
作用看自然灾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这一主题展开,旨在使
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深入理解和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
的影响。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灾害的成因和自然灾害的防避。在自然
灾害的成因部分,教材通过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如地震、洪涝、滑坡、泥石
流等,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在
自然灾害的防避部分,教材则介绍了各种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方法,强调了人类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科学态度和行动策略。
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地
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和救灾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科技
手段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本节内容主要分析了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
然因素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基础条件;而
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则可能加剧自然灾
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教材通过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如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
的比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
灾害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教材从社会层面和个人
层面两个角度出发,分别阐述了政府和社会组织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个
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自救互救措施。教材还通过具体的防灾减灾案例,
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和
有效性。
单元活动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4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和救灾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介绍,使
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在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中的重要作用。教材还通过具体的案
例分析,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洪水灾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灾情评估等,
使学生掌握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内容整合以“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为主线,将自然灾害的成
因、防避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具体的自然灾害案
例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介绍,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危
害程度以及防灾减灾措施。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
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
决中。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地关系: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认识到
5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反馈作用。通过自然灾
害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发生和危害程度的加
剧作用,从而树立 尊 重自然、 顺 应自然、 保护 自然的观 念 。
分析人地关系问题:学生能够分析评 价 现实人地关系问题,理解协调人地
关系的措施与政策。在自然灾害的防避部分,学生将学 习 到政府和社会组织在
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及个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自救互救措施。通过
这些知识的学 习 ,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协调人地关系对于减 少 自然灾害危害、 保
障 人类 安 全的重要性。
树立可 持续 发展观 念 :通过学 习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避措施,学生能够认
识到可 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 他 们将了解到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资源等行为会
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从而树立可 持续 发展的观 念 , 倡 导 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 式 。
(二)综合思维
运 用综合观点认识地理 事象 :学生能够 运 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 事象 ,从
多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 的角度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危害程度。
6
例如,在分析地震灾害时,学生将 考虑 到地质构造、地 壳运 动、人类活动等多
个因素的影响。
综合分析地理问题:学生能够 运 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复杂的地理问题,如
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 他 们将通过案例分析、 数据
比较等手段,深入 探究 地理 事象之间 的内在 联 系和 规律 。
提 出综合解决方案:在防灾减灾措施的学 习 中,学生将 运 用综合思维方法
提 出综合解决方案。 他 们将 考虑 到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多个层面的作用和
责任 ,以及 经济 、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 定 出全面、可行的防灾减
灾 计划 。
(三)区域认知
认识区域地理特 征 :学生能够认识不 同 区域的地理特 征 及其对自然灾害的
影响。例如,在学 习 洪涝灾害时,学生将了解到不 同 气候类 型 、地形地貌对洪
涝灾害发生和危害程度的影响。
比较区域 差异 :学生能够比较不 同 区域在自然灾害发生 频率 、危害程度以
及防灾减灾措施等方面的 差异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将 更 深入地理解区域地理
7
特 征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防灾减灾措施的区域 适 应性。
关 注 区域发展:在学 习 防灾减灾措施的过程中,学生将关 注 区域发展的可
持续 性。 他 们将了解到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不 仅 有 助 于减 少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
度,还有 助 于 促 进区域 经济 的可 持续 发展和生态环境的 保护 。
( 四 )地理实践力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地 考察 、观测 记录 、 数据 分析等地理
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 探究 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例
如,在学 习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时,学生可以进行实地 考察 和观测 记录 ,了解这
些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危害程度。
运 用地理信息技术:学生能够 运 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估和救灾工作。通过实践活动和案
例分析,学生将掌握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提高 解决地理问题的能
力。
制 定 防灾减灾 计划 :学生能够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基础 上 ,制 定 出 符 合区
域实际情 况 的防灾减灾 计划 。 他 们将 考虑 到政府、社会组织、个人等多个层面
8
的作用和 责任 以及 经济 、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 定 出全面、可行的
防灾减灾 计划 。通过制 定 和实施防灾减灾 计划 ,学生将 提高 应对自然灾害的能
力和素质。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 高 中地理 必修 第一 册 的 前几 个单元中,学生 已经 学 习 了地球 运 动、大气
圈 、水 圈 等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内容为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 提供 了 必
要的 背景 知识。学生在 初 中 阶 段 已经接触 过一些自然灾害的基本 概念 ,如地震、
洪水、 干旱 等,对其有一 定 的认知基础。在学 习 本单元 《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
害 》 时,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对自然灾害的 初 步了解。
具体 来说 ,学生 已 知内容包括:
地球 运 动与自然环境:了解地球自 转 和 公转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 昼夜交
替 、 四季变化 等。
大气 圈 与水 圈 :掌握大气 圈 的组成、结构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了解水 循 环
的过程及其地理 意义 。
自然灾害的基本 概念 :对地震、洪水、 干旱 等自然灾害有一 定 的认知,了
9
解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 《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 将进一步深 化 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
从人地作用的角度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避措施。具体的 新 知内容包括:
自然灾害的成因:深入分析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因,
探讨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自然灾害发生中的作用。
自然灾害的防避措施:学 习 个人和社会层面在自然灾害发生 前后 的防避措
施,包括地震监测预 警 、防洪减灾工程、滑坡泥石流 风险 评估等。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等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和救灾中的应用。
这些 新 知内容不 仅 要 求 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 更 要 求 学生能够 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提高 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三)学生学 习 能力分析
高 中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 逻辑 思维能力和 抽象 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
析较为复杂的地理现 象 和问题。 随着 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对 新 技术、 新 方法
的 接受 能力较强,能够较 好 地 适 应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学 习 方 式 。
10
具体 来说 ,学生的学 习 能力 表 现在以 下几 个方面:
逻辑 思维能力:能够 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 逻辑推 理和分析,理解自然灾害的
成因和防避措施。
抽象 思维能力:能够 抽象 出地理现 象 的本质特 征 ,形成对自然灾害的系统
性认识。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 熟练 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工具,如遥感影 像 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操 作等,进行地理信息的 获 取、 处 理和应用。
自主学 习 能力:能够自主 查阅 资 料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 备 较强的自
我 学 习 和 探究 能力。
( 四 )学 习障碍突 破策略
在学 习 本单元 《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 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 遇 到一些
学 习障碍 ,如自然灾害成因的复杂性、防避措施的多样性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
应用 难 度等。为了 突 破这些学 习障碍 ,可以采取以 下 策略: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避措施, 帮助 学生理
解 抽象概念 和复杂现 象 。例如, 选 取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案例,对比分析两
次 地震灾害 损失差异 的原因, 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