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
城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中的重要单元,涵盖了城
乡内部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以及城镇化三个主要部分。本单元旨在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理解城乡空间布局的形成机制、地域文化对城
乡景观的影响以及城镇化进程中的现象与问题。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乡村和城镇内部的功能区划分及
其形成原因。乡村空间结构相对简单,以农业生产区为主,居住区、公共用地
区为辅;而城镇空间结构则复杂得多,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多个功
能区,各功能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该部分着重探讨地域文化如何影响城乡景观的形成。
3
地域文化包括生产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文化元素在城
乡景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城乡
景观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这部分介绍了城镇化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带来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学
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并思考如何走中国特
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
领域。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综合性: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以及城镇化三个部分相
互关联、相互渗透。例如,地域文化不仅影响城乡景观的形成,还间接作用于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布局;而城镇化进程则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空间结构的演变
和地域文化的交融。
实践性: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
4
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城乡空间布局、地域文
化特色以及城镇化现象,从而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时代性: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城乡关系和城镇化进程也在不
断变化。本单元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介绍了最新的城镇化理念和发展模式,有
助于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内容,我们需要将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以及城镇化三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具体整合思路如下:
以城乡空间结构为主线:将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作为本单元的主线,
贯穿始终。通过对比分析乡村和城镇的空间布局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引导学生
理解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
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在介绍城乡空间结构的同时,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通
过分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城乡景观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认识到地域文
化对城乡空间布局的重要影响。
结合城镇化进程:将城镇化进程作为本单元的另一个重要维度。通过案例
5
分析等方法,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并引导学生思
考如何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城镇化对城乡空间结构和地域文化的
影响纳入讨 论范围 ,形成 完 整的 知 识体系。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一)人地 协调 观
理解人 类 活 动 与地理 环境 的关系:通过学习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地域文化
与城乡景观以及城镇化等内容,学生能 够 理解人 类 活 动 对地理 环境 的影响以及
地理 环境 对人 类 活 动 的制 约 作用。例如,城镇化进程中的人 口迁移 、 土 地 利 用
变化等 都 会对 环境 产生影响;而地域文化则在一 定 程度 上决定 了城乡景观的形
成和发展。
形成 尊 重自然、和 谐 发展的 态 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 够 认识到人
类 活 动 必 须尊 重自然规律、 顺应 自然发展趋势 才 能实现可 持续 发展。例如,在
城镇化进程中 应注 重生 态环境 的 保护 和修复;在城乡规划过程中 应 充分考 虑 自
然 环境条件 和 资源承载 力等因素。
关 注 人地关系问题的现实 表 现:本单元还涉及 许 多现实的人地关系问题,
6
如城乡发展不 平衡 、 环境污染 、 资源短缺 等。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和解
决措施 ,学生能 够 更加关 注 现实生活中的人地关系问题并 积极参 与解 决 这些问
题的行 动 中 去 。
(二)综合思维
运 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 环境 :本单元要 求 学生从多个 角 度、多个 层 面综
合认识地理 环境 及其与人 类 活 动 的关系。例如,在分析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时需
要考 虑 自然、经济、社会等多个因素;在探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时需
要结合 历史 、文化、地理等多个学 科 的 知 识。
分析地理 事物 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能 够
了解地理 事物 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例如,城镇化是一个复
杂的社会经济过程涉及人 口迁移 、 土 地 利 用变化、产业结构 升级 等多个方面;
而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则与地理 环境 、 历史传承 、社会变 迁 等因素密 切 相关。
评价 地理 决策 的合理性和 科 学性:本单元还涉及 许 多地理 决策 问题如城乡
规划、 土 地 利 用规划等。通过学习这些 决策 问题及其制 定 过程和实 施效果 的 评
价 方法,学生能 够运 用综合思维对地理 决策 进行合理性和 科 学性的 评价 并提 出
7
改 进 建议 。
(三)区域认 知
形成从空间 — 区域 视角 认识地理 事物 和现象的 意 识:本单元要 求 学生从空
间 — 区域 视角出 发认识和理解地理 事物 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关系。例
如,在分析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时需要关 注 不同区域的功能区划分和空间布局特
点;在探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时需要关 注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景观
差异。
掌握区域综合分析的方法: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能 够 掌握区域综合
分析的方法包括区域比 较 、区域关联、区域综合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
地认识和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 环境 特点及其与人 类 活 动 的关系。
简要 评价 区域现 状 和发展:本单元还涉及 许 多区域发展问题如城乡发展不
平衡 、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 力不 足 等。通过学习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和解 决措施 ,
学生能 够 简要 评价 不同区域的现 状 和发展 潜 力并提 出改 进 建议 。
( 四 )地理实践力
运 用地理工具和方法 开 展实践活 动 :本单元要 求 学生能 够运 用地理信息 技
8
术 、 遥感技术 等现代地理工具和方法 开 展实践活 动 如城乡规划 调查 、地域文化
考察等。通过实践活 动 ,学生能 够 更好地了解地理 事物 和现象的实 际情况 并提
高地理实践能力。
设计 和实 施 地理实践活 动 方案:本单元还要 求 学生能 够 自主 设计 和实 施 地
理实践活 动 方案包括 确定 实践 目 的、 选择 实践方法、制 定 实践步 骤 等。通过 设
计 和实 施 实践活 动 方案,学生能 够培养 独 立 思考和自主解 决 问题的能力。
对地理实践活 动 进行 总 结和 反 思:在 完 成地理实践活 动后 ,学生需要对实
践活 动 进行 总 结和 反 思包括分析实践活 动 的得 失 、提 炼 实践活 动 的经 验 教 训 等。
通过 总 结和 反 思,学生能 够 进一步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 已知 内容分析
高一 年级 的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 基础 。 他 们在 初 中 阶段
已 经学习了 世界 地理、中国地理以及 基 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地 图
的使用、地球的 运动 、地形地 貌 、 气候类 型、人 口 与 聚落 、地域文化等 基础知
识。这些内容为高中 阶段 进一步 深 入学习地理 知 识 打 下了 坚 实的 基础 。
9
具体到本单元《乡村与城镇》的教学内容,学生在 初 中 阶段已 经接 触 过 聚
落 的概念,了解了 聚落 的形成与发展、 聚落 与 环境 的关系,以及 聚落 景观的多
样 性等。学生也 初 步掌握了地域文化的概念,能 够 通过实例分析地域文化对 聚
落 景观的影响。在必修第一册的学习中,学生 已 经了解了地球的 宇宙环境 、地
球的 圈层 结构、地 表 形 态 的变化等自然地理 基础知 识,这些 知 识有助于 他 们更
好地理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过程。
(二)新 知 内容分析
本单元《乡村与城镇》的教学内容相 较 于 初 中 阶段 有了更 深 入的 拓 展和 细
化。学生将学习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 类 型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地域文化
与城乡景观的相互关系,以及掌握城镇化的概念、过程及其带来的影响。具体
来 说 ,新 知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几 个方面: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学生需要了解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 基 本 类 型,
如乡村的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公共用地区等,以及城镇的居住区、商业区、
工业区、生 态 区等。学生还需要理解影响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如自
然 条件 、经济发展 水平 、 历史 文化 传 统等。
10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学生需要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能 够
通过实例分析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
下的民居 建筑 特色,以及这些特色在城乡景观中的体现。
城镇化:学生需要掌握城镇化的概念及其 衡量指标 ,理解城镇化过程的不
同 阶段 及其特点。学生还需要分析城镇化带来的 利 与 弊 ,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
城镇化发展的差异和原因。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 意义 。
人文地理 户外 考察:学生需要掌握人文地理 户外 考察的 基 本原则、方法和
步 骤 ,能 够 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以及城
镇化等方面的实 际情况 ,并学会用地理 语言 进行 描述 和分析。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高一 年级 的学生在地理学习能力方面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 基础 。 他 们具 备 了
一 定 的地理观察、地理思维和地理 表达 的能力,能 够 通过观察地理现象、分析
地理问题、提 出 地理解 决 方案等方式进行地理学习。学生也具 备 了一 定 的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 够 在教 师 的 指 导下进行自主探 究 和合作学习。
面对本单元的新 知 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能力方面 仍存 在一些不 足 。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