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旨在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本单元的教
学内容主要围绕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展开,通过观察几何体,了解从正面、左
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并能够通过这些图形还原出原始的几何体。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
观察几何体,并能够描述所看到的图形。
根据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通过给定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学
生需要能够还原出原始的几何体。
利用小正方体拼摆几何体: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利用小正方体拼摆出
3
符合特定观察图形的几何体。
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根据观察图形判断几何体的组成等。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从基础到提高,逐步深入。具体
分析如下:
基础层次:学生首先需要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的基本方法,能够描
述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这一层次的教学是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奠
定基础。
提高层次:在掌握基础观察方法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学会根据观察到的图
形还原几何体。这一层次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几何体的空间结构有更深的理解,
能够通过想象和推理还原出几何体的原始形态。
综合应用层次: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利用小正方体拼摆出符合特定观
察图形的几何体,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一层次的教学旨在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4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单元的内容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具体整合
方式如下:
将观察与操作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观察与操作相结合,让学
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加深对观察结果的理解。例如,在教授
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的方法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摆放几何体,观察并描
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将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在教授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将知识应用
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在教授根据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的方法后,可以让
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根据给定的观察图形判断几何体的组成等。
将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个体学习与合作
学习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观察与感知:
学生能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观察不同方向的视图,感知
5
几何体的空间结构和特征。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中的物体,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
体时所得到的图形变化。
空间想象:
学生能够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并还原出原始的几何体,培
养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几何体的特征,想象其在不同方向上的视图,提高空间
思维能力。
几何直观: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几何体及其视图,建立几何直观,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和关系。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直观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观察图形判断几何体的组成
等。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逻辑推理:
学生能够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通过逻辑推理还原出原始的几何
6
体,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给定的观察图形判断几何体
的可能组成等。
数学建模:
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决。例如,在
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建立关于几何体视图的数学模型。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建模加深对现实世界中物体空间结构和特征的理解,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
学生能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批判
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和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问题,提高问题解
决的质量和效率。
(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表达: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几何体视图,如使用
7
“正面”、“左面”、“上面”等术语。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解释和说明与观察物体相关的问题和现象,提高数
学表达能力。
数学交流:
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数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解题思路,提高数
学交流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交流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促进共同学习和进
步。
数学应用: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根据观察图形判断几何体的组
成、利用小正方体拼摆几何体等。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应用加深对现实世界中物体空间结构和特征的理解,提
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图形知识。在
8
前几个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 简 单的几何图形,如 长 方形、正方形、三 角 形、
圆 形等,以及这些图形的 周长 和面积 计算 。学生还通过实 践 活动,如拼图、 折
纸 等,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 换 有了 初 步的 认 识。在 四 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
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够识 别 并 绘制 出物体的正面、 侧 面和上面的视图。
这些基础知识为五年级学习《观察物体(三)》 打 下了 坚 实的基础。
具体 来 说,学生在 四 年级已经掌握了以下内容: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学生能够理解从不同方向(前面、 侧 面、上面)观
察同一物体时,所看到的形 状 可能不同。
绘制 视图: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形 状 , 绘制 出相应的正面、 侧 面和
上面视图。
识 别 组合图形的视图:学生能够识 别由多 个 简 单几何体组合 而 成的 复杂 物
体的视图,并理解组合体中 各部 分的相对 位置 关系。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
空间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应用。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观察 由多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学生需要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 由多 个
9
小正方体拼 接而 成的几何体,并能够准确 绘制 出相应的视图。
理解并应用组合图形的性质:学生需要理解组合图形中 各部 分 之 间的相对
位置 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 影响 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视图。
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
题,如通过视图还原几何体的形 状 、 计算 几何体的体积等。
本单元的教学重 点 和 难点 在于:
重 点 :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 由多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并能够准确 绘
制 出相应的视图。
难点 :理解组合图形中 各部 分 之 间的相对 位置 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视图
的 影响;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
观察和思考解决一些 简 单的几何问题。 他们也 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
作学习的经 验 ,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相 互协 作、共同 完 成 任务 。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三)》时 仍 可能面 临 一些 挑战 :
空间想象能力的 局限 : 尽管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 在面
10
对 由多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复杂 几何体时, 他们 可能 仍难 以准确想象出从不同方
向观察到的视图。
组合图形关系的理解:组合图形中 各部 分 之 间的相对 位置 关系可能 较 为 复
杂 ,学生需要 花费 更 多 时间和 精 力 去 理解和掌握。
实际问题的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 灵
活性和 创造 性,这对 部 分学生 来 说可能是一个 挑战 。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为了 帮助 学生 克服 学习 障碍 ,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 可以 采取 以下 策略 :
加 强 直观教学:利用实物模型、 多媒 体 课件 等直观教学手 段 , 帮助 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想象几何体的形 状 和视图。例如,可以使用小正方体 搭 建几何体模
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 绘制 视图。
注重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如拼图、 搭 建模型等,让学生亲 身 体
验 几何体的组合和变 换 过程,加深对组合图形关系的理解。动手操作 也 有 助 于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 创造 力。
开展合作学习:组 织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
实际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 互 交流、分享经 验 和思路,共同 克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