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大单
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面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面积和面积单
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些内容旨在引导学生
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 面积和面积单位
概念引入: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即物
体表面的大小。
面积单位: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用的面积单位,并通过
实际操作(如用正方形纸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2.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通过摆正方形纸片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长 × 宽)。
3
正方形面积:基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正方形(长和宽相等
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边长 × 边长)。
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进率概念:介绍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如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
米,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
换算练习:通过实际换算练习,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理解。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从面积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引导学生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技巧。具体特点如下:
实践性:通过摆正方形纸片、测量物体表面面积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
实践能力。
直观性:借助图形和实物,直观展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
成空间观念。
系统性:从面积单位到面积计算,再到单位换算,内容安排系统完整,便
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单元内容整合
4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内容,可以将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形
成以下教学主线:
引入面积概念: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认识面积单位: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通过实
际操作加深理解。
探究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摆正方形纸片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基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掌握面积单位换算:介绍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通过实际换算
练习加深理解。
综合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
养。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就是要培养学生从
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本单
5
元的教学中,具体体现如下:
观察物体表面: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表面,如黑板面、课桌面等,
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发现不同物体表面的大小差异,从而初
步形成面积的空间观念。
寻找面积单位:在介绍面积单位时,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体中寻找接近 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的物体表面,如手指甲、课本封面等。这样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
身边的事物。
发现面积关系: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通过
摆正方形纸片的活动,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需要学
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就是要培养学生运
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
具体体现如下:
6
抽象面积概念:在引入面积概念时,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物体表面抽象出面
积的概念。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将具体的物体表面转化为数学上
的面积概念。
推理面积公式: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通过
摆正方形纸片的活动,推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过程需要
学生运用推理思维,从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提炼出数学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面积单位和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如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计算墙报的面积等。这些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就是要培养学生运
用数学符号、图形和数学语言去描述和交 流 数学现象和规律的能力。在本单元
的教学中,具体体现如下:
符 号 表 达 面 积 : 在 介 绍 面 积 单 位 时 , 引 导 学 生 用 数 学 符 号 ( 如
cm² 、 dm² 、 m² ) 来 表示不同的面积单位。这样不仅能够 简 化表达,还能培养
7
学生的符号 意 识。
图形表达面积: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用图
形(如长方形、正方形) 来 表示面积的计算过程。通过图形表达,学生能够更
直观地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增强 几何 直观能力。
语言交 流 面积:在教学过程中, 鼓励 学生用数学语言交 流 面积的概念、计
算方法和单位换算等内容。通过语言交 流 ,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数
学表达能力。教 师 还应 及 时 纠 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 错误 , 确保 数学语言的 准
确 性和规 范 性。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小学三年级下学 期 ,学生 已经 完成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基 础 学习,
积 累 了一 定 的数学知识和 经验 。在之 前 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 掌握了长度、宽度
等一维空间概念,学会了计算 简 单图形的 周 长,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周 长。学
生 们也 对基本的加 减 法、 乘除 法运算 有 了 较 为 熟 练的掌握。这些基 础 知识和基
本技能为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以 及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奠定 了 坚 实的
8
基 础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 核心 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具体包括:
面积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面积的 定义 ,即物体表面 或 封 闭 图形的大小。
面积单位:学生需要认识并 熟悉 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平方米等,并了解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
式,并能够 利 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
进行 简 单的单位换算。
这些 新 知内容不仅要 求 学生具 备较 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要 求他们 能够将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 结 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抽象思维能力: 经 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抽象思维
能力,能够理解和 处 理一些 简 单的数学概念和关系。对于面积这一 较 为抽象的
概念, 部 分学生可能会 感 到 困难 ,需要通过具体的实 例 和直观的操作 来 帮助 他
9
们 理解。
运算能力:学生 已经 掌握了基本的加 减 法、 乘除 法运算,这对于 他们 学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至 关 重 要。 部 分学生在进行 复杂 的 乘除 运算时
可能会出现 错误 ,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尚待 提 高 。在
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 结 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来 加深理解和 记忆 。
合作学习能力:小 组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 重 要 途径 。在学习面
积和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 组 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 学生相 互 交 流 、 讨
论 和合作解决问题,提 高他们 的合作学习能力。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可能 遇 到的学习 障碍 , 我们 可以 采
取 以下 突破策略 :
直观教学,帮助理解面积概念
实物 演 示: 利 用实物(如 书 本、桌面等) 来演 示面积的概念, 让 学生通过
观察、 触摸 等直观 感受来 理解面积的 定义 。
10
图形操作:通过 绘制 和操作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来 帮助学生理解
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分步教学,逐步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分解步 骤 :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分解为 简 单的步 骤 进行教学,
先让 学生理解公式中的 各个部 分(如长、宽等),再逐步引导 他们 推导出完整
的公式。
逐步加深:从 简 单的图形(如正方形) 开始 教学,逐步过 渡 到 复杂 的图形
(如长方形), 让 学生逐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强化练习,巩固运算能力
基 础 练习:通过大量的基 础 练习 来 巩固学生的加 减 法、 乘除 法运算能力,
为 他们 学习面积计算公式提 供坚 实的运算基 础 。
综合练习: 设 计一些综合练习题,将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相 结 合, 让 学生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 高 运算能力。
联 系生活,提 高 应用能力
实 例 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 例来讲 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应用,如计算 房 间
的面积、 书 本的封面面积等, 让 学生 感受 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