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
法和减法(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2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
重要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两大部分,是学生在掌握了百以内
加减法基础上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
和减法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法部分,学生将学习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包括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
加三位数等。减法部分,学生将学习万以内数的减法运算,包括连续退位减法、
三位数减三位数等。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验算习惯以及利用加
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3
本单元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加法运算:
连续进位加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进
位的原理。
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具体的加法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
的计算步骤。
估算与验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并学会通过验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
确性。
减法运算:
连续退位减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退
位的原理。
三位数减三位数:通过具体的减法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
的计算步骤。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
力。
综合练习:
4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
度和准确性。
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数学思维
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在单元内容整合方面,本单元注重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渗透。通过加
法运算的学习,为减法运算打下基础;通过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加法运算的
知识。本单元还注重将加减法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创设丰富的情
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加减法运算能力。
本单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验算习惯。估算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估算,学生可以快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验算习惯
则是保证计算结果正确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验算,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计
算错误。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发现数学信息:
5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如动
物种类数量、捐赠图书数量等。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并提出与加减法相关的数学问
题。
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计算物品
数量、比较数量差异等。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抽象与概括:
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概括
出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
考和解决问题。
推理与判断:
通过加减法运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例如,通过估
6
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通过验算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逻辑来推理和判断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
力。
模型构建:
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构建加减法运算的数学模型。例如,
将动物种类数量的计算问题抽象为加法运算模型。
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
号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准确表达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加减法运算的结果和过程。例如,用规
范的竖式来表达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和解题方法。
交流数学思想:
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分享自己的学习 经 验和
7
体会。
通过交流, 促 进学生 之间 的相互学习和 共 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 识和
团队精神 。
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数量、比较数量差
异等。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 识和
实 践 能力。 也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加 深对 加减法运算的理
解和掌握。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进 入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学习 之
前 ,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数学基础。 他们 在二年级时 已经 学习了百以内的加
减法,并 且 掌握了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包括竖式计算、进位和退位的
概 念 。学生还 对 数的概 念 、数的 顺序 、数的大小比较等 有 了 初 步的理解。学生
在 日常 生活中 也经常接触到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如 购 物 找零 、物品计数等, 这
8
些经 验为 他们 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提 供 了实 践 基础。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 已经 掌握百以内加减法的
基础上进 行 的拓展和 深 化。主要内容包括:
加法:学习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特 别 是 涉 及进位的加法。学生 需 要掌握
从个位 开始 相加, 哪 一位上的数相加 满十就向前 一位进一的规则,并 且 能够正
确书 写 竖式,理解进位的概 念 。
减法:学习万以内数的减法运算,特 别 是 涉 及退位的减法。学生 需 要掌握
从个位 开始 相减, 哪 一位上的数 不 够减 就 从 前 一位退一的规则,并 且 能够正确
书 写 竖式,理解退位的概 念 。
本单元还要 求 学生能够通过估算、验算等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 效率 ,
培养 良好 的计算习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 于 生活
中, 增强 数学的应用 意 识。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认 知能力:三年级的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 复杂 的数学概 念 和运算规则。 他们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
9
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并具 备 一 定 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运算能力:学生在二年级时 已经 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具 备 了一 定
的计算基础。进 入 三年级 后 , 他们 的运算能力将 得到 进一步提 升 ,能够 处 理 更
大数的加减法运算,并 且 能够通过进位和退位的方法解决 复杂 问题。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 于 实际生活中,解决一 些 简单的实际
问题。 他们 能够通过观察、 测 量、计算等方法 获 取数 据 ,并运用 所 学知识进 行
分析和解 答 。
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 已经 养成了 良好 的学习习惯,如 认真听讲 、 积极 思
考、 独立完 成 作业 等。 他们也 具 备 一 定 的合 作 学习和 探究 学习的能力,能够在
小组活动中与 他 人 共 同解决问题。
(四)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进位和退位的理解:进位和退位是万以内加减法运算中的 难点 。为了 帮助
学生 突破这 一 难点 ,教 师 可以 采 用 直 观 演示 和动手 操作 的方法。例如,通过 摆
小 棒 、计数 器 等方式让学生 直 观感受进位和退位的过程,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
理。教 师 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进位和退位的规律,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 效率 。
10
竖式的书 写 :竖式是加减法运算的重要 工 具。为了 帮助 学生正确书 写 竖式,
教 师 可以 先示 范竖式的书 写 过程, 然后 让学生模 仿 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 师
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强调 竖式的 对齐 、进位和退位的表 示 方法等。教 师 还
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 帮助 学生理解竖式与 横 式 之间 的联系和 区别 。
估算和验算:估算和验算是提高计算准确性和 效率 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
学生的估算和验算能力,教 师 可以设计一 些 估算和验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
实 践 中掌握估算和验算的方法。教 师 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估算和验算的 意义 和 作
用,培养 他们 的估算 意 识和验算习惯。
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 于 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 之 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 师 可以设计一 些 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 所 学知识。例如,可以通过 购 物 找零 、物品计
数等情境让学生进 行 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 测 量教 室 的 长 度、 宽 度等数 据 进 行
面 积 计算等。 这些 实际问题 不仅 能够 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还能够提高 他们 的
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层教学: 由于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存 在差异,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