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
加法和减法(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的重要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加法、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三
个部分。加法部分涉及不进位加和进位加,减法部分包括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则进一步提高了运算的复杂性和实际应用性。这些内
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加法
不进位加: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个位上直接相加,无需向十位进位。这部分
内容的重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
3
和笔算。
进位加: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需要向十位进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难点在于理解进位的原理,掌握进位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笔算。
减法
不退位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减数个位上的数,无需从十位借
位。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退位减: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小于减数个位上的数,需要从十位借位。退位
减法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借位的原理,掌握借位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笔
算。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连续进行多次加法或减法运算,或者将加
法和减法混合在一起进行运算。这不仅考验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考验他们的逻
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整合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运算技能的融合:加法、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基
4
于基本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在教学时应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帮助
学生形成完整的运算知识体系。
实际问题的解决:将运算技能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是提高学生数学
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时,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技能,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需要具
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
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情境,从中抽象出与加法、减法相关的数学问题。
例如,通过观察班级人数、物品数量等情境,抽象出加法或减法运算的问题。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释现象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释身边的现象。例如,在观察运动会的奖
牌榜时,可以用加法来计算总奖牌数,用减法来比较不同代表团的奖牌数差异。
5
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在观察生活情境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数学
问题。例如,在购物时计算商品的总价和找零金额等。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理解运算的意义和规则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等运算的意义和规则,掌握运算的基本方法。通
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运算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运用运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等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安排班级活
动时计算参与人数和所需物品数量等。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
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例
如,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确定正确的运算步骤和结果。通
过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6
用数学符号表示运算
教会学生用数学符号(如加号 “ +” 、减号 “ -” 等)表示加法、减法等运算
过程。通过 书写 数学表达 式 和等 式 ,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 简洁 性和准确性。
解释运算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解释运算过程和结果,用数学语言 描述 问题的解决过程。例如,
在解决加法问题时,可以解释 为什么 将 两 个数相加 得到 的结果是正确的 ; 在解
决减法问题时,可以解释 为什么 从被减数中减 去 减数 得到 的结果是正确的。
用数学语言 交流 思 想
鼓励学生在 课堂 上用数学语言 交流 思 想 ,分 享自己 的解题思 路 和方法。通
过数学语言的 交流 ,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思维 水平 。 也 可以帮助学生 更
好 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在进 入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学习之 前 ,
学生 已经 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 础 。他们 已经 掌握了 100 以内数的 认 识和基本加
减法运算,包括不进位加、不退位减、 简 单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学生们还学会
7
了 使 用 竖式 计算 简 单的加减法,并理解了个位与十位的 概念 ,知 道 在计算中如
何对 齐 数位。
在 日常 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 也积累 了大量的实际 经 验,如计数物品、比
较数量等,这些 经 验 为 他们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加减法运算提 供 了基 础 。
(二) 新 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在 已 有知识的基 础 上,进一步深
化 和 扩展 了加减法的运算。主要内容包括: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将学习 更 复杂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特别 是
当个位相加满十或相减不够时,如何向十位进位或从十位退位。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多个数进行连续相加、连
续相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这要求他们具备 更 高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的解决:通过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加减法运算应用于实际
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估 算和验算:学生将 初 步接 触估 算和验算的方法,学会在计算 前 对结果进
行大 致 的 估 计,并在计算 后 对结果进行验 证 ,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 率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8
二年级的学生 处 于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 渡 的 阶段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
察力和动 手 操作能力, 但 逻辑思维能力 尚 在发 展 中。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学
生可能会表现出以下 特 点:
计算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对 简 单的加减法运算掌握 得 较 好 , 但 对于进位
加和退位减等复杂运算可能会感 到困 难。
逻辑思维的发 展 :学生 开始尝试 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但 在 面 对需要多个
步骤解决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 路 不 清晰 或混 淆 的情 况 。
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 开始 意识 到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但 将数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尚 需培养。
学习 兴趣 的 激 发:学生对 新奇 、有 趣 的 事 物 充 满 好奇 ,通过设计生动有 趣
的教学活动,可以 激 发他们学习数学的 兴趣 和 积极 性。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 遇到 的学习 障碍 ,可以 采取 以下 策略 进行 突破 :
分 层 次教学: 根据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 况 ,进行分 层 次教学。对于基
础 较 弱 的学生,重点加 强 进位加和退位减等基本运算的练习 ; 对于基 础 较 好 的
学生,则引导他们进行 更 复杂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
9
直观 演 示与动 手 操作相结合: 利 用教具(如小 棒 、计数 器 等)进行直观 演
示,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鼓励学生动 手 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
对运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设计多 样化 的练习题:设计不同难 度 和 类型 的练习题,包括基 础 题、提高
题和 拓展 题等,以满 足 不同 层 次学生的需求。注重题目的实际应用 背景 ,帮助
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加 强 逻辑思维 训 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编 应用题等方 式 ,培养学生的逻
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 清 思 路 、有序思考, 逐 步提高他们的解题
能力。
培养 估 算和验算习 惯 :在教学过程中 渗透估 算和验算的方法,鼓励学生在
计算 前 进行 估 算,计算 后 进行验算。通过 长期 的 训 练,帮助学生养成 良好 的 估
算和验算习 惯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 率 。
激 发学习 兴趣 和 积极 性:通过设计有 趣 的教学活动(如 游戏 、 竞赛 等),
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和 积极 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 给予肯 定和鼓励,
帮助他们 树立 学习数学的 信心 。
10
加 强家校 合作:与 家长保持密切 联系, 共 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 况 。鼓励 家
长 在 家 中与 孩子 进行数学 互 动,如一起解决数学问题、 玩 数学 游戏 等,以 巩固
和 拓展 学生在学 校 学 到 的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 策略 的实 施 ,可以有效 突破 学生在学习《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
法和减法(二)》过程中可能 遇到 的学习 障碍 ,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
题解决能力。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大主题设计 为“ 加减运算与现实生活:理解运算意义,培养数感
与逻辑思维 ” 。 围绕 这一主题,通过一系 列丰富 多 样 的教学活动, 旨 在帮助学
生深 入 理解 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 巧 ,同
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使 他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感知加减法运算在 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通过观察 日常 生活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