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统编新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 课
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2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6~10 的认识
和加、减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数字 6 到 10 的认识,以及基于这
些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具体内容包括:
6~9 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数字 6 到 9 ,并能够用这些数字
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
6~9 的加、减法:掌握基于数字 6 到 9 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
法的意义,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数字 10 ,掌握 10 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基于
数字 10 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应用。
3
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单元内容分析
数字的认识:
6~9 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
字 6 到 9 ,建立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10 的认识:在认识 6~9 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数字 10 ,理解 10 的组成
和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加、减法运算:
69 的加、减法: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
的意义,掌握 69 的加、减法运算。
10 的加、减法:在掌握 6~9 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 10 的加、减法运
算,包括 10 的组成和分解在加、减法中的应用。
问题解决:
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内容整合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将数字的认识与加、减法
运算紧密结合,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和运算
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单元内容分为几个小节进行教学,每小节围绕一个
核心概念或技能展开,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深入。例如,可以先学习数字
的认识,再学习基于这些数字的加、减法运算,最后通过问题解决巩固所学知
识。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观察生活中的数量: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用数字 6~10 表示这些事物的数量,如教室里
的桌子、椅子,操场上的学生等。
通过实物操作、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发现数量关系: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比多少”、“一
5
共有多少”等。
通过比较、分类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本质,培养数学眼光。
应用数学眼光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与数量有
关的问题时,能够主动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解答。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理解数学概念:
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 6~10 的概念以及加、
减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将具体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思考。
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
在加、减法运算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和验证,如通过摆一
摆、数一数等方式验证运算结果。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的逻辑性。
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数量、解决简
6
单的分配问题等。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事物的数量,如“有 6 个苹果”、“比 5 多
1 是 6” 等。
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语言。
用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一共
有多少”、“还剩下多少”等。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用数学语言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如“一共有多少本书?”、
“还剩下多少 钱 ?”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数
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旨 在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
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
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 前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主要 来自 于 幼儿
园 的数学 启蒙 教 育 。在 幼儿园阶段 ,学生 已经 对数字 1-5 有了基本的认识,能
够 点 数、比较 大 小,并进行了简单的加减法操作。 他们 还对 形状 、 颜色 、 空 间
位 置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程 度 的理解。
在 幼儿园阶段 ,学生还通过 游戏 和活动的 形 式, 接触 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概
念,如 排序 、分类、 模 式识 别 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 他们 的数学 兴趣 ,也为
他们 进入小学 阶段 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学生将 继 续深 化 对数字的理解,逐步 扩 展到 更大 的数
字 范 围,并开 始 学习 更 为复 杂 的数学运算。在 此 基础上,学生还 需 要培养逻辑
思维、问题解决和抽象概括等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 做好准备 。
8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
部分:
6~9 的认识:
学生 需 要掌握 6~9 这些数字的基本 含 义,能够用 它们来 表示生活中常 见 事
物的数量。
学生 需 要理解这些数字之间的 大 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 排序 。
学生还 需 要学习这些数字的书 写 和 读音 ,以及 它们 在不 同 情境中的应用。
6~9 的加、减法:
学生 需 要掌握 6~9 之间的加法运算,能够 正确 进行这些数字的加法计算。
学生还 需 要学习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 含 义,并能够 正确 进行 6~9 之间的
减法计算。
在 此 过程中,学生 需 要培养 初 步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用数学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生 需 要认识数字 10 ,理解 它 的基本 含 义和在不 同 情境中的应用。
9
学生 需 要掌握 10 以内数字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 合运
算。
学生还 需 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 强 的 好奇 心和 探索欲 , 他们喜欢 通过 游戏 和活动的方
式 来 学习新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能
够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他们 也具 备 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能够关注到数学现象和问题的本质。
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还有 待 提高。 他们 在 面 对复 杂 问题
时, 往往难 以 抓住 问题的关 键信息 ,容 易 受到 无 关 因素 的 干扰 。 他们 的注意力
和 自控 能力也 相 对较 弱 , 需 要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 给予适当 的引导和帮助。
针 对这些 特点 ,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 需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
决能力,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和 游戏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和 积极 性。教 师 还
需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 , 采取因材施 教的教学 策略 ,帮助每个学生 都 能够在
数学学习上 取得 进步。
10
( 四 )学习 障碍突破策略
利 用直观教具和 游戏化 教学:
针 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 集 中的问题,教 师 可以 利 用直观教具和 游戏化 教
学的方式 来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使用数字 卡 片、实物 模型 等教具 来 帮助
学生理解数字的 含 义和运算 规则; 设计有 趣 的数学 游戏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和 积极 性。
注重实 践 操作和体验学习: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相 对较 弱 , 因此 教 师需 要注重实 践 操作和体验
学习的方式 来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通过让学生 亲自 动手摆一
摆、数一数、 画 一 画 等活动 来 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算的理解 ; 通过组 织 学生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 来 培养 他们 的合作意识和 沟 通能力。
采 用分层教学和个 别辅 导:
针 对一年级学生个体 差异 较 大 的问题,教 师 可以 采 用分层教学和个 别辅 导
的 策略来 帮助学生 克服 学习 障碍 。例如, 根据 学生的不 同 学习 水平 和能力 差异
进行分组教学,让每个学生 都 能够在 适 合 自己 的 水平 上 得 到提高 ; 对于学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