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
必背考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2/97
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必背考点
1.紧扣考试大纲,知识点重点突出
必背考点 按照最新考试大纲编写,覆盖了大纲规定的重点知识点。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会结合新大纲要求和
往年的考试内容,来确定重难点,旨在满足考生复习备考的需要
此 必背考点 内容精简,条理更清晰,便于理论更容易理解,我们会研判考试趋势,摒弃冗长的非重点内容,
必背考点 编制说明
更加着力突出重点,便于应对考试。
。
每一个章节标题下都有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梳理,对于部分不作为重难点的内容,已经在要点后标注(略),
本 必背考点 不展示这部分内容。
2.双色标记,更易记忆
采用双色标记,将各章节标题、重要的知识点用明显的红色、蓝色、下横线等方式标注出来,突出考点内容,
帮助考生复习、理解、记忆。结合我们的课程和题库复习,效果更好。
3/97
目 录
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5
第一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 5
第二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6
第三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6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7
第一节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7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8
第三节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法规与政策................................................................................................................. 8
第四节
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9
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10
第一节
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10
第二节
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法规与政策...............................................................................................................11
第三节
受灾人员救助与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14
第四节
教育救助与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16
第五节
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17
第四章
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21
第一节
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34
第二节
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 37
第三节
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39
第六章
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与政策..........................................................................................4
第一节
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21
第二节
妇女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23
第三节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26
第四节
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32
第五章
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34
2
第一节
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 47
第二节
禁毒法规与政策.....................................................................................................................................................49
第三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与政策....................................................................................................................................51
第八章
我国烈士褒扬与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5
第一节
人民调解法规与政策............................................................................................................................................ 42
第二节
信访工作法规与政策........................................................................................................ ...................................43
第三节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与政策....................................................................................................................................46
第七章
我国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法规与政策...........................................................................................................47
3
第一节
烈士褒扬法规与政策............................................................................................................................................ 53
第二节
军人抚恤优待法规与政策....................................................................................................................................55
第三节
退役士兵安置法规与政策....................................................................................................................................57
第四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法规与政策....................................................................................................................... 58
第九章
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60
第一节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法规与政策............................................................................................................................60
第二节
农村村民自治法规与政策....................................................................................................................................61
第三节
城乡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63
第四节
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法规与政策....................................................................................................................... 64
第十章
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65
第一节
公益慈善事业法规与政策....................................................................................................................................65
第二节
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66
第十一章
我国社会组织法规与政策........................................................................................................................................ 69
第一节
社会团体管理法规与政策....................................................................................................................................69
第二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法规与政策....................................................................................................................... 71
第三节
基金会管理法规与政策........................................................................................................................................ 72
第四节
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法规与政策............................................................................................................................74
第五节
社会组织评估办法 .....................................................................................................................74
第十二章
我国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 75
第一节
促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75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规定.....................................................................................................................................................76
第三节
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80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职业培训的规定................................................................................................................................81
第五节
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81
第六节
集体协商的法规与政策 .............................................................................................................83
第十三章
我国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84
第一节
我国健康政策的总体框架 ........................................................................................................ 84
第二节
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 86
第三节
医疗服务法规与政策............................................................................................................................................ 88
第四节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政策............................................................................................................................90
第五节
食品药品安全法规与政策....................................................................................................................................90
第十四章
我国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93
第一节
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 93
第二节
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法规与政策....................................................................................................................... 94
第三节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法规与政策....................................................................................................................... 95
第四节
社会保险管理法规与政策....................................................................................................................................96
4/97
第五节
军人保险法规与政策............................................................................................................................................ 97
5/97
第一章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熟悉】
2.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熟悉】
3.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熟悉】
第一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体系
法规: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法规的主要种类
国家法律
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制定 的各种法律的总称
行政法规
国务院 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 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规章是指 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
定、命令,在部门的职权范围内依法按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
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等,但不得称“条例”。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 ,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
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可以称为“实施办法”或“条
例”。
地方政府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是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 人民政府 ,根据法律、
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制定的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一般称“规定”或“办法”。
二、社会政策体系
政策和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含义是政府和政党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 总体方针、行动准则和
具体行动 的总和。
政府的公共政策 具有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以及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等基本特点。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政府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
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共资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民众提供福利性社会
服务的政策体系。
社会政策的主体
与对象
1.社会政策的主体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2.社会政策的对象
社会政策的对象是指各项社会政策所针对的民众
社会政策 分为普惠型和特惠型两种基本模式
社会政策的资源
调动方式
1.政府公共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
2.各种社会力量对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
3.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社会政策资源模式和运行方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
6/97
容
一、我国有关社会建设的一般性法规与政策
1.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要求
按照 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 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业、
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注重加强 普惠
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社
会建设的论述
。
2.完善社会治理方面的要求
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
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
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 共建共治共享 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 人人有责、人人
尽责、人人享有 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党的二十大对社会建设的
论述
。
(1)完善分配制度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方面,要求提供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
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第三节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在 环境营造和具体制度 建构两个层次上对社会工作制度建构发挥重要作用。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在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 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具有重要作用。
二、社会工作实践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作用
(一)社会工作在社会政策实施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及法规的实施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从 政府的社会政策 向 具体的社会服务转化过
程中重要的行动者。
(二)社会工作在社会政策制定、评估和改革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具有 “专家” 和“ 基层实践者 ”双重角色,他们在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可以
发挥重要作用。
7/97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
本章主要内容:
1.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熟悉】
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熟悉】
3.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法规与政策【熟悉】
4.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熟悉】
第一节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的要求
要求
具体内容
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
制定规划、建立长效机制、配置资源、明确任务、建立保障措
施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强化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认同感
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三项工程、两项培训、4 点要求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11 项要求
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的要求
(一)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
(二)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三)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根据事业单位 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人员结构等因素,分类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
(四)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 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五)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
(六)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
(七)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
三、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
(二)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
(三)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
8/97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
我国到 2020 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 总体目标是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使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这一总体目标被分解为以下 5 个具体目标。
第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第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第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效能不断增强。
第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规划》在《意见》的基础之上首次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包括 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 管理人才 和 教育与
研究人才 三类人才,并 从发展目标 和 主要举措两个方面 对这三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提出了要求。
(一)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二)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三)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目标
(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二)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政策
(三)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政策
(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政策
(五)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政策
第三节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法规与政策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及范围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
各级政府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
(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
《指导意见》规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 主要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以及企事业单位。
对它们的 条件要求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具备相应能力 和 条件 的 企事业单
位 可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
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重点放在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困难群体、特殊人群和受灾群众等人
群的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上。
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与监督管理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包括以下 4 个环节:
(1)编制预算
(2)组织购买
(3)签订合同
(4)指导实施
9/97
(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监督管理
《指导意见》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监督管理提出了 6 点要求:
(1)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监督管理制度。
(2)切实加强过程监管。
(3)建立由购买方、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及时组织对已完成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结项
验收。
(4)坚持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短期效果评估与长远效果评估、社会效益评估与经济效益评估相结合,确保
评估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5)将考评结果与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挂钩。
(6)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机构征信管理制度。
第四节
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一、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
《意见》提出的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涉及 4 个具体目标和一个总体目标。
4 个具体目标分别是 : 第一 ,建立健全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制度; 第二 ,进一步完善登
记服务和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 ,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第四 ,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一个总体目标是 :到 2020 年,在全国发展 8 万家管理规范、服务专业、作用明显、公信力强的民办社会工作
服务机构,有效承接政府社会服务职能,满足人民群众专业化、个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需求。
二、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制度
(一)改进登记方式
专职工作人员中应有三分之一以上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强化监督管理
(三)推动信息公开
10/97
第三章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本章主要内容:
1.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熟悉】
2.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法规与政策【熟悉】
3.受灾人员救助与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熟悉】
4.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熟悉】
第一节
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一、社会救助总体要求
(一)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原则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 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 公开、公平、公正、及时 的原则。
(二)社会救助协调机制
工作主体
工作职责
具体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申请受理、调查审核
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
村、居民委员会
协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
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
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
(三)社会救助资金
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四)社会救助信息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二、社会救助类型和社会工作参与
(一)社会救助的主要类型
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
(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
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
参与社会救助的优惠政策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
政府购买服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将社会救助中的具体服务事项
通 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 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社会救助中的社会工作服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
工作者的作用, 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
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支持
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当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会
救助的机制和渠道,提供社会救助项目、需求信息, 为社会力
量参与社会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三)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
在社会融入方面, 帮助救助对象调解家庭和社会关系,消除社会歧视,重构社会支持网络,使其更好地适应社
区和社会环境; 在能力提升方面, 可以帮助救助对象及其家庭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发展
生计项目,消除救助依赖; 在心理疏导方面, 可以帮助救助对象抚慰消极和敌视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矫正不良行
为,改变负面看法,树立乐观上进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