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2022 课标]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单元学历案
十三、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四、大单元作业设计
2
十五、“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六、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2024 新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鲁迅”这
一文学巨匠展开,通过四篇课文及一次习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生
平事迹、思想品质及文学成就。本单元包括《少年闰土》、《好的故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以及一次以
“有你,真好”为主题的习作练习。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人物和
事件,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深远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少年闰土》:本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
乡》,通过描述少年闰土的形象和“我”与闰土的交往,展现了农村孩子天真
活泼、见多识广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与闰土之间纯真深厚的友谊。文
章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佳作。
3
《好的故事》:这是鲁迅的一篇散文诗,通过描绘一个美丽、幽雅、有趣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想象力的好材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本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事,展现了鲁
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崇高品质。文章情感真挚,
叙事清晰,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文本。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
而作的一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为人
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思
考能力的佳作。
习作:有你,真好:这是一次以“有你,真好”为主题的习作练习,旨在
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生活中给予自己帮助、关爱或陪伴的人或事,表达感
激之情。通过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4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 掌握 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认 识鲁迅先生
的伟大人格和文学成就 ;掌握 本单元 出 现的新 字词 , 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过 程 与 方法 :通过 朗 读、 讨论 、交 流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 通过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事和作品,培养学生 热 爱文学、
尊 重 他 人的情感态度 ; 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学 会 感 恩 和奉献。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理解并 掌握 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认 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文
学成就 ;掌握 本单元 出 现的新 字词 , 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审美鉴赏能力。
难 点: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学成就,感受 其 作品的深刻内 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 学生能够 将所 学知识 运用
到实际 生活中。
5
教学关 键
情境 创设 :通过 创设 与课文内容 相 关的教学情境,激 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 与度。
问 题引导: 设计 具有 启发性 和 探究性 的 问 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
文内容。
合 作学习: 鼓励 学生通过小 组讨论 、 合 作学习 等方式 , 共 同解 决问 题, 提
高学习 效果 。
(三)单元内容 整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鲁迅”为 核心 ,通过四篇课文及一次习作练习,形
成了一个有 机整 体。在教学过 程 中, 应注 重课文之间的内在 联系 和 相互补充 ,
通过 整合 教学 资源 和 方法 , 实 现教学目标的 最 优 化 。主题 整合 :本单元以“鲁
迅”为主题,通过四篇课文展 示 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思想品质和文学成就。
在教学过 程 中, 可 以围绕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
深远影响。
内容 整合 :在教学内容上, 可 以 将 四篇课文中的 相 关知识点 进行整合 和 梳
6
理, 如 鲁迅先生的生平 简介 、 代 表作品、思想品质 等 。 可 以 将 习作练习与课文
内容 相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 写 作表达对鲁迅先生的 敬仰 和感激之情。
方法整合 :在教学 方法 上, 可 以 采用朗 读、 讨论 、交 流 、 合 作学习 等 多种
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可 以 结合 现 代信息 技 术手段 , 如 多 媒 体课
件、 网络资源等 , 丰富 教学 手段 和内容, 提 高教学 效果 。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一)文 化 自 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故事,引导学生 认 识并 传承 中 华 优
秀传统 文 化 和 革命 文 化 , 增强 文 化 自 信 。
培养学生的 国 家 认 同感和民 族 自 豪 感,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 的世 界 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
教学 策略 : 结合 课文内容, 介绍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品质,引导学
生 认 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深远影响。
通过 朗 读、 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内 涵 和思想精
髓 ,感受中 华 文 化 的 博 大精深。
鼓励 学生课 外 阅读鲁迅先生的 其他 作品, 拓宽 文 化视野 , 增强 文 化 自 信 。
7
教学 评 价:观察学生在课 堂 上的表现, 评估 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和故事的
理解 程 度及情感态度。
通过课 后 作 业 和 测验等方式 , 检查 学生对 相 关知识点的 掌握 情 况 。
通过学生的习作练习, 评估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 敬仰 和感激之情及语言表达
能力。
(二)语言 运用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 掌握 本单元 出 现的新 字词 , 提 高学生的语言文 字运用
能力。
通过 朗 读、 讨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 口 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 书面 表达能力和 创 意思维能力。
教学 策略 : 结合 课文内容,讲解新 字词 的意思和 用法 ,引导学生通过 造句 、
朗 读 等方式巩固记 忆。
组织 学生 进行朗 读比 赛 、 角色扮演等 活动, 提 高学生的 口 语表达能力和阅
读兴趣。
通过小 组讨论 、 合 作学习 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
8
结合 习作练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生活中给予自己帮助、关爱或陪
伴的人或事,培养学生的 书面 表达能力和 创 意思维能力。
教学 评 价:通过 听写 、 默写等方式检查 学生对新 字词 的 掌握 情 况 。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 堂 上的 朗 读、 讨论等 表现, 评估 学生的 口 语表达能力和
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 批改 学生的习作练习, 评估 学生的 书面 表达能力和 创 意思维能力。
(三)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 逻辑 思维能力和 批判性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 会独
立 思考和解 决问 题。
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 意思维能力。
教学 策略 : 设计 具有 启发性 和 探究性 的 问 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
文内容,培养学生的 逻辑 思维能力。
鼓励 学生 提出 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小 组讨论 、 辩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 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故事,引导学生 发挥 想象力, 进行创 意 写 作或
绘 画等 活动,培养学生的 创 意思维能力。
9
教学 评 价:观察学生在课 堂 上的表现, 评估 学生的 逻辑 思维能力和 批判性
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的习作练习、 创 意 写 作或绘 画等 作品, 评估 学生的想象力和 创 意
思维能力。
(四)审美 创造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内 涵 和 独 特 魅 力,培养学生
的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习作练习和 创 意活动,培养学生的 创造 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 策略 : 结合 课文内容,引导学生 欣 赏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内 涵 和 独 特
魅 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组织 学生 进行 诗歌 朗诵 、 角色扮演等 活动, 让 学生 亲身 体 验 作品的情感和
艺术魅 力。
通过习作练习和 创 意活动, 如编写剧 本、绘 制插图等 ,培养学生的 创造 力
和审美情趣。
教学 评 价:通过学生的课 堂 表现和作品展 示 , 评估 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
创造 力。
10
通过学生的习作练习和 创 意活动作品, 评估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
力。
三、学情分析
(一) 已 知内容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 已经 具 备 了一 定 的语文 素 养和学习能力,为学习本单元的内
容 奠定 了 良 好的 基础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 已经掌握 了 基 本的阅读、 写 作和
口 语表达能力,对文学作品也有一 定 的 接触 和理解。特别是通过之前的语文学
习,学生对鲁迅这 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 家 已 有 初步 的 认 识, 可 能读
过或 听 说过鲁迅的一些作品, 如 《 从百草园到 三 味书屋 》、《故乡》 等 。这些
背景 知识有助 于 学生 更 好 地 理解和感受本单元中鲁迅及 其 作品 所蕴含 的思想和
情感。学生在 日常 生活中也 积累 了一 定 的生活 经验 和情感体 验 ,这为理解课文
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以及主题思想 提供 了有力的 支持 。 例如 ,学生在学习
过 程 中能够 结合 自 身经历 ,理解人物在特 定 情境 下 的 心 理 变化 和情感反 应 , 从
而 更 深入 地把握 课文的内 涵 。
(二)新知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