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
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中一个极具历史价值与学术深度的单元,它
不仅承载着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分裂与融合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本单元通过
精心设计的五个子课题(即第 16 至 20 课),全面而系统地勾勒出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引领学
生们走进那个英雄辈出、文化璀璨的时代。
第 16 至 18 课聚焦于“三国鼎立的形成与演变”以及“西晋的短暂统一”,这一部分不仅讲述了魏、
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军事冲突,还深入分析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发展,特别是对《三
国演义》中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解读,让学生们在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中,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与人物性格。
第 19 课“北方各族的内迁与交融”揭示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深刻过程,通过探讨匈奴、鲜卑、羯、
氐、羌等北方民族的迁徙与汉族的互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早期形态,以及这种交融对后世中国政
治格局与文化认同的深远影响。
第 20 课则分为“东晋南朝的政治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北朝的政治与民族大交融”两个部分,前
者讲述了东晋与南朝政权更迭背后的政治逻辑,以及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士族门阀制度的
兴衰;后者则侧重于北朝政权的特点,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以及这一时期民族大交融带来的社会变迁与文
3
化创新。
本单元还特别强调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书法艺术
的 繁荣 、 佛教 的 传播 与本 土 化等,这 些 内 容 不仅 丰富 了学生们的历史 知识 , 也 让 他 们深刻体会 到 ,即 便 是在
政权更迭 频繁 、社会动 荡 不 安 的年代,中华文化 依然能够 生生不 息 , 绽放 出 独 特的 光彩 。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是一 次穿越 时 空 的历史之 旅 ,更是一 次 深刻理解中华文明 复杂
性与 韧 性的学 习 过程。通过学 习 ,学生们不仅 能够掌握 这一时期的 基 本历史 脉络 ,更 能培养起跨 学科的 思考
能力 ,学会 从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 维 度 去审视 和分析历史现 象 , 从 而为后 续 的历史学 习 与个人成 长奠定
坚实 的 基础 。
(二)单元内容分析
第 16 课“三国鼎立”带 我 们走进了东汉 末 年的 风云 变 幻 。那是一个军阀 混战 、英雄辈出的时代, 最终
形成了魏、蜀、吴三国 相 互对 峙 的局面。本课通过 详细剖 析 官渡 之 战 、 赤壁 之 战 等关键 战役 ,深入揭示了三
国鼎立形成的 原因 及 其 深远影响。 我 们还了解了三国各 自 的 建 立者、 都城 以及它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的 独 特 状况 , 感受 了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第 17 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则为 我 们揭示了西晋这一短 命王 朝的 建 立与统一过程,
以及 随 之而来的 八王 之 乱 和 其严 重后 果 。这一课还 详细 讲述了北方各族的内迁, 反映 了西晋政治的 腐败 和民
族关系的 复杂 变化。通过这 些 历史事件, 我 们更 加 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动 荡 与不 安 。
第 18 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将我 们的 目光 引 向 了东晋与南朝的更迭,以及江南地区的经
4
济开发。这一课 详细介绍 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南朝各代的政治 状况 ,以及江南地区在 农业 、 手工业 和 商
业 方面的 蓬勃 发展。通过这 些 内 容 , 我 们 得 以 窥见 那个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全 貌 , 感受 江南地区的 繁荣 与 活力 。
第 19 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则带领 我 们走进了北魏的统一、孝文帝改革及 其 深远影响,以
及北朝的政治变迁和民族交融。这一课还通过 淝水 之 战 、北魏分裂等重要事件,深入分析了北朝政治格局的
演变和民族关系的发展。通过这 些 历史事件, 我 们更 加清晰 地 看到 了那个时代的政治 风云 和民族交融的壮 丽
画卷。
第 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为 我 们展示了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这一课 详细
介绍 了 农 学、 数 学、 天 文历法、书法、 绘 画、 雕塑 艺术以及文学等方面的突出 贡献 ,让 我 们领 略 了中华文明
在那个时代的 继 承与创新。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我 们更 加 深刻地 感受到 了中华文明的 博 大精深和 源
远 流长 。
这一单元的内 容涵盖 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政治变迁、经济开发、民族交融以及科技
文化成就等多个方面,为 我 们 呈 现了一个 丰富 多 彩 、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通过学 习 这一单元, 我 们 可 以更
加 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 风云 变 幻 和中华文明的 传 承与发展。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的内 容整 合,以时间为 轴线 ,精心设计了一 条贯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长廊 , 旨 在引领学
生们 穿越 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 空 ,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政治变迁、民族交融以及璀璨的文
化成就。通过这一 整 合性的学 习 ,学生们不仅 能够 对这一时期的 整 体历史 脉络 形成 清晰 而系统的认 识 ,更 能
5
深刻体会 到 分裂与统一、民族交融与文化发展之间 复杂 而 微妙 的 相 互关系。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魏、蜀、吴三国鼎立, 战 争 频仍 , 却也孕育 了 丰富 的政治 智慧 与军事 策略 ,如 诸
葛亮 的“ 隆 中对”、 曹操 的 屯田 制等, 无 不 彰显 着那个时代 独 特的政治 风貌 与 战略眼光 。 随 后西晋的短暂统
一,为 接下 来的东晋 十六 国及南北朝的 长 期分裂 埋下 了 伏笔 , 也预 示着新的政治格局与民族关系的重 塑 。
在这一 漫长 的分裂时期,民族交融成为不 可忽视 的历史现 象 。北方 游牧 民族与中 原 汉族的 频繁 互动,不
仅 促 进了人 口 的迁徙与文化的交 流 ,还 催 生了新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融合,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便 是这一进
程中的 标志 性事件,极大地 推 动了社会的进 步 与民族的和 谐共处 。
文化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同 样留下 了 浓墨 重 彩 的一 笔 。文学上, 建安 文学、 陶渊 明的 田园诗 、 志
怪小说 的兴 起 ,展现了多 样 化的文学 风 格与 思想 深度;艺术上,书法、 绘 画、 雕塑 等领 域均取得 了 显著 成就,
如 王羲 之的《 兰亭序 》 被誉 为“ 天下 第一 行 书”, 顾恺 之的 绘 画则开创了“以形 写神 ”的新 境界 ;科技上,
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 贾思勰撰写 《 齐 民要术》, 均 为后世 留下 了 宝贵 的科学 遗产 。
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 ,学生们不仅 能够掌握丰富 的历史 知识 ,更重要的是, 他 们 将 在探 究 历史的过程中,
培养 出 批判 性 思维 、分析 综 合 能力 等历史 思维能力 ,学会 从 多 角 度 审视 历史 问 题,理解历史发展的 复杂 性与
多 样 性。这 些 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学 习 , 也将 极大地 丰富 学生的人文 素养 , 激 发 他 们对 传 统文化的兴 趣 与 热爱 ,
培养跨 文化的理解与 尊 重,为成为具 有 全 球视野 与人文关 怀 的现代 公 民 打下坚实 的 基础 。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根据 《义 务教育 历史课程 标准 ( 2022 年 版 )》,本单元的 教 学 目标可 以分解为以 下 几 个方面 :
6
知识 与技 能 :
学生 能够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时期特 征 。
学生 能够掌握 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和文化发展的 基 本 情 况 。
学生 能够识 读历史地 图 和文 献 材料 , 提 取 和分析历史 信 息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 案例 分析,引 导 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 原因 、过程和影响。
通过 小 组 讨 论 、 角 色扮 演等 活 动, 培养 学生的合 作 探 究能力 和历史 思维能力 。
通过制 作 历史时间 线 、 编 写 历史 小 报 等方 式 , 提升 学生的历史 表达 和 概括 能力 。
情 感 态度与价值 观:
培养 学生 尊 重历史、 热爱 历史的 情 感 , 增 强民族 自 豪 感 和文化认同 感 。
引 导 学生认 识 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形成的历史 必 然 性和重要 意 义。
培养 学生的历史 责任 感 和 使 命感 ,关 注 民族关系和文化 传 承。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七年级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历史 知识基础 ,对 古 代历史 有 了初 步 的了解。在之前的学 习 中,学生 已 经
接 触 了 古 代早期文明、 夏 商 周时期的历史等内 容 ,对 古 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社会结构 有
了一 定 的认 识 。 他 们了解了 古 代的 王 朝更迭、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初 步掌握 了历史学 习 的 基 本方法
和技 巧 。学生在 语 文、地理等 其他 学科的学 习 中 也 积累 了 相 关的背景 知识 ,如文学 作品 中的历史 描 写 、地理
7
环 境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为本单元的学 习 提供 了 必 要的 基础 和 支撑 。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新 知 内 容 主 要 包括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和文化成就。这一时期是中国历
史上一个分裂与统一交 替 、民族关系 复杂 多变的 阶 段, 也 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学生之前学 习 的内 容相
比 ,本单元的内 容 更 加复杂 和多 样 化, 需 要学生具 备 更 高 的历史 思维能力 和分析 能力 。
具体来 说 ,学生 需 要理解这一时期分裂与统一的历史背景,探讨不同政权之间的斗争与合 作 ,以及这 些
斗争与合 作 对后世历史进程的影响。学生还 需 要深入了解民族关系的演变, 包括 不同民族之间的迁徙、融合
以及文化交 流 等,理解这 些 变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 意 义。在文化成就方面,学生 需 要 掌握
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遗产 ,如三国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佛教
传播 、 石窟 艺术等,理解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 位 和影响。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逻辑 思维能力 、 自 主 学 习能力 和合 作 学 习能力 。 他 们 能够 通过逻辑 推 理和
分析来解 决 问 题,形成 自 己 的 见 解。 他 们 也 具 备 了一 定 的 自 主 学 习能力 , 能够独 立 完 成学 习 任 务 , 查找 相 关
资料 ,进 行自 主 学 习 和探 究 。学生还 渴望 在 实 践 中 锻炼 自 己 的 能力 , 实 现 自我 价值, 他 们 愿意 通过 小 组 讨 论 、
案例 分析等方 式 深入探讨 问 题,与 他 人合 作 共 同解 决 问 题。
在 教 学过程中, 教 师应充 分 利用 学生的这 些 特点,设计多 样 化的 教 学 活 动, 激 发学生的学 习 兴 趣 和 积 极
性。 例 如, 可 以通过设 置悬念 、 提 出 问 题等方 式 引 导 学生 主 动 思考 , 激 发 他 们的 求 知 欲 ; 也可 以通过 组织 小
8
组 讨 论 、 角 色扮 演等 活 动,让学生在 实 践 中 锻炼 自 己 的 能力 和 实 现 自我 价值。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 习 过程中 可能 遇 到 的学 习 障碍 , 可 以 采 取 以 下策略 进 行 突 破:
情 境 模拟: 通过创设历史 情 境 ,让学生 身临 其境 地 感受 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例 如, 可 以 组织 学
生进 行角 色扮 演 活 动, 模拟 官渡 之 战 、 赤壁 之 战 等 著 名 战役 ,让学生在 扮 演不同 角 色 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
事件的 复杂 性和多 样 性。 也可 以 利用 历史 遗 址 、 博 物 馆 等 资 源 进 行 现 场 教 学,让学生 亲身 感受 历史文化的 魅
力 。
案例 分析 :选 取 典型 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 行 深入分析, 帮助 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 复杂 性和多 样 性。 可 以
通过 案例 讨 论 和 辩论 活 动,引 导 学生 从 不同 角 度 思考问 题, 培养他 们的 批判 性 思维 和 表达 能力 。 例 如, 可 以
选 取 三国时期的 诸葛亮 、 曹操 等历史人物进 行 案例 分析,探讨 他 们的政治 智慧 、军事 才 能 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等。
合 作 学 习 :组织 小 组 合 作 学 习活 动,让学生在交 流 中 碰撞 思想 、 共 同解 决 问 题。 可 以通过分 工 合 作 、 共
享资 源 等方 式 , 提升 学生的 团队协作 能力 和 沟 通 能力 。 例 如, 可 以 组织 学生进 行小 组研 究 项 目 ,让 他 们 共 同
探讨 某 一历史事件 或 人物的影响和 意 义,形成 研 究 报告并 进 行 展示。
信 息 技术 应用:利用 多 媒 体技术展示历史地 图 、文 献 材料 和 图片 等 教 学 资 源 , 增 强 教 学的 直观 性和生动
性。 可 以通过制 作 历史动画、 视频 等多 媒 体 资料 ,让学生更 加 直观 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也可 以引 导 学生
利用网 络 资 源 进 行自 主 学 习 和探 究 学 习 ,如 查阅 相 关历史文 献 、 观 看 历史 纪录片 等, 拓宽 他 们的 知识视野 和
9
学 习 渠道 。
跨 学科 整 合 : 将 历史学 习 与 其他 学科进 行整 合, 帮助 学生形成全面的 知识 体系。 例 如, 可 以与 语 文学科
整 合,通过分析历史文 献 、 诗 歌 等文本 材料 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也可 以与地理学科 整 合,探讨地理
环 境 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通过 跨 学科 整 合的方 式 , 可 以让学生更 加 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 龙 去脉 和影响
因素 。
个性化 指导:针 对不同学生的学 习 特点和 需求 进 行 个性化 指导 。对于学 习能力 较 强的学生, 可 以引 导 他
们进 行 更深入的 研 究 和探 索 ;对于学 习能力 较弱 的学生, 可 以 给予 更多的 帮助 和 支持 ,如 提供 学 习 资料 、进
行 个别 辅导 等。通过个性化 指导 的方 式 , 可 以让 每 个学生 都能够得到 适 合 自 己 的学 习 方 式 和节 奏 。
针 对七年级学生的学 习 特点和本单元的 教 学内 容 , 教 师 可 以 采 取 多种 策略 来突 破 学 习 障碍 、 激 发学生的
学 习 兴 趣 和 积 极性。通过 情 境 模拟 、 案例 分析、合 作 学 习 、 信 息 技术 应用 、 跨 学科 整 合以及个性化 指导 等方
式 , 可 以让学生更 加 深入地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从 而 培养他 们的历史 思维能力 和 综 合 素养 。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大 主 题为“分裂与融合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变迁”,大 概念 为“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推 动历史发展”。通过这一 主 题和大 概念 的引 导 , 帮助 学生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发展 趋势 ,
认 识 分裂与统一、民族交融和文化发展的 相 互关系。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10
知识 与技 能 :
学生 能够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政权更迭 情 况 。
学生 能够掌握 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和文化发展的 基 本 情 况 ,认 识 重要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地 位 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
通过 案例 分析、 小 组 讨 论 等方法, 培养 学生分析历史 问 题的 能力 。
通过制 作 历史时间 线 、 编 写 历史 小 报 等 活 动, 提升 学生的历史 概括 和 表达 能力 。
通过 情 境 模拟 、 角 色扮 演等 活 动, 增 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 感受 和理解。
情 感 态度与价值 观:
培养 学生 尊 重历史、 热爱 历史的 情 感 , 增 强民族 自 豪 感 和文化认同 感 。
引 导 学生认 识 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 形成的历史 必 然 性和重要 意 义。
培养 学生的历史 责任 感 和 使 命感 ,关 注 民族关系和文化 传 承。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三国鼎立的形成与演变 : 重点分析 官渡 之 战 、 赤壁 之 战 等关键 战役 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影响。
西晋的短暂统一与 八王 之 乱 : 重点探讨西晋政治 腐败 和民族关系 紧张 的 原因 及 其 后 果 。
东晋南朝的政治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 重点 介绍 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和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过程及 其 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 : 重点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 容 及 其 对民族交融和文化发展的 推 动 作用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 重点 介绍 这一时期在 农 学、 数 学、 天 文历法、书法、 绘 画、 雕
塑 艺术及文学等方面的 杰 出 贡 。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