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大单元整体教学
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2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中一个极具
历史价值与学术深度的单元。它不仅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更是中华文明从萌芽到逐步成熟的见证。
本单元的内容,宛如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学生们面前,引领他们穿越时空,深入了解从夏
朝建立到战国结束这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们将首先探索夏、商、西周三大奴隶制王朝的兴衰更替,体会王权更迭背后的社会
动力与历史规律。他们将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史料,理解奴隶制社会的独特结构、经济模式以及阶
级关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
随后,课程将步入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新时期——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活力的时代,
政治上的分裂割据促进了地方势力的崛起,经济上的井田制瓦解与私有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的频繁战争与战
术革新,以及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共同编织出一幅复杂多变的社会图景。学生们将深入分析这些变革背后的
原因与影响,特别是百家争鸣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与文化繁荣,对后世乃至今天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单元还特别关注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从青铜器的铸造到甲骨文的发现,从天文历法的进步
到医学知 识 的 积累 , 每 一 项 成就都是中华文明 智慧 的结 晶 。通过学 习 ,学生们将深 刻 体会到, 即便 是在奴隶
3
制社会, 我 们的 祖 先 也 在不 断 探索与 创 新, 为 后世 留下 了 宝贵 的知 识财 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不仅是一 次 历史 之旅 ,更是一 次 文化
的 洗礼 和思想的 启迪 。它 让 学生们在 追溯 历史 脉络 的思 考 社会发展的规律,理解文化 传承 的 意义 ,更 重要 的
是, 激 发他们对中华文明的 自豪 感与探索 未 知的 好奇心 。通过学 习 这一单元,学生们将更 加 明 白 ,历史不仅
仅是过 去 的故事,更是理解 当下 、展 望未 来的 钥匙 。在这段历史 旅 程的 终点 , 等待 着他们的,是对中华文明
更 加全 面而深 刻 的 认识 ,以及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更 加坚定 的 信念 。
(二)单元内容分析
在历史的长 河 中, 每 一个时代都 承载 着 其 独特的文明 印记 与变 迁轨迹 。本单元课程,将带领 我 们穿越时
空,深入探索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 揭示 奴隶制王朝的兴衰更替、社会结构的
深 刻 变革以及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
第 4 课 “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 ,不仅 讲述 了夏朝 作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 诞 生与 消逝 ,还
详细剖 析了商朝从兴 盛 到衰 败 的过程,以及西周王朝如 何 在分封制 下维 系 其统 治 并最终走 向衰 落 。这一课程,
让 学生深 刻 理解王 位 世 袭 制、分封制 等 政治制度如 何塑 造了 当 时的社会结构,以及这些制度对后世政治发展
的深 远 影响。
第 5 课 “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 , 则 是一幅社会 转型 的生动画卷。春秋时期,大国争 霸 ,社会动荡不
安, 但 同时 也 是经济发展的 黄金 时期, 民族 关系 趋于融合 ,思想文化 呈 现出前所 未 有的活 跃 。通过学 习 ,学
生将 能够把握 这一时期的复杂背景,理解社会变革的深 刻 内 涵 ,以及它对后世政治、文化 格局 的 奠基作用 。
4
第 6 课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 转型 的探 讨 。战国时期, 各 国 纷纷 变法图 强 , 其
中商 鞅 变法 尤为 引人注 目 。本课不仅 介绍 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等 多方面的变革,还着 重 分
析了变法 运 动的 实质 与影响, 帮助 学生 认识 到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 必然性 与深 远意义 。
第 7 课 “ 百家争鸣 ” , 则 是一 场 思想文化的 盛宴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 百家 纷纷登场 , 儒 家的 仁爱 、 道
家的 自然 、 墨 家的 兼爱非攻 、法家的法治 ……各种 思想 主张竞相绽 放, 形 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 思想解放的
高潮 。本课 旨 在 让 学生领 略各 家思想的 魅 力,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 巨 大 推 动 作用 。
第 8 课 “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 则 是一段中华文明的 辉煌 篇章。从天文历法的精 确 制 定 ,到医学
知 识 的 初 步 积累 ,从甲骨文的神 秘字符 ,到青铜器的精 湛工艺 , 再 到文学与 艺 术的 初 步繁荣,这一课程 让 学
生 全 面感受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的 辉煌 成就,从而 增强 对中华文明的 自豪 感与 自信心 。
本单元课程,是一 次 穿越时空的文明 之旅 ,它不仅 让我 们了解历史,更 让我 们在历史中 汲取智慧 , 启迪
未 来。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 犹 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夏朝的建立开篇,一 直 到战国的 硝烟落幕 ,时 间跨 度 宏 大,
历史内容丰富多彩。 为 了 让 学生 能够 更 好 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变 迁 与文化成就, 我 们 需要 对单元内容进 行
精 心整合 ,构建一个系 统 、 全 面的学 习框架 。
我 们 按照 时 间线 索进 行整合 ,将这段历史 划 分 为几 个关 键 阶段 :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春秋时期的动荡
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 贯 穿 其 中的百家争鸣和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通过这 样 的时 间顺序 ,
5
学生可以 清晰 地 看 到历史的 脉络 和发展 轨迹 ,理解 每 一个阶段的历史事 件 是如 何相互 影响、 相互联 系的。
我 们 根 据单元内容的特 点 ,将 其整合为几 个 主题 进 行 学 习 。 比 如,将第 4 课和第 5 课的内容 整合为“ 奴
隶制社会的兴衰与变革 ”主题 ,通过这 两 课的学 习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奴隶制社会的起 源 、发展和衰 落 过程,
以及 其 中的 重要 历史事 件 和社会变革。第 6 课 则 单独 整合为“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主题 , 重点 探 讨 战国
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 等 方面的 巨 大变化。第 7 课 整合为“ 百家争鸣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主题 ,通过这一
课的学 习 ,学生可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 各种 思想 流派 的兴起和争鸣,以及它们对中国 古 代思想文化发展的 重
要 影响。第 8 课 整合为“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主题 ,展 示 这一时期在科技、文化、 艺 术 等 方面的
辉煌 成就。
除 了历史知 识 的 整合 , 我 们还 应 注 重跨 学科 资源 的 整合 。本单元内容不仅 涉 及历史知 识 ,还 广泛涉 及文
化、科技、思想 等 多个领 域 。在教学过程中, 我 们可以结 合语 文、 数 学、科学、 艺 术 等 学科的知 识 ,丰富学
生的学 习 体 验 。 比 如,在 语 文课上,可以 让 学生 阅读相 关的历史文 献 和文学 作品 , 提升 他们的文学 素养 和历
史理解 能 力 ; 在 数 学课上,可以通过 计算古 代建 筑 的 尺寸 和 比例 , 让 学生感受 古 代科技的精 妙; 在科学课上,
可以 介绍古 代的 农业 技术和天文 观测 方法, 激 发学生的科学兴 趣; 在 艺 术课上, 则 可以 欣赏 夏商周时期的青
铜器、 玉 器和 陶 器 等艺 术 品 , 培 养 学生的 审美 能 力和 艺 术 鉴 赏 力。
通过这 样 的 整合 教学,学生不仅 能够 系 统 地 掌 握 这一历史时期的知 识 ,还 能够跨 学科地 拓 展 视野 , 全 面
提升 他们的 综 合素养 。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6
根 据《 义 务 教 育 历史课程 标准( 2022 年版 ) 》,本单元的教学 应 围绕核 心素养 展开,具体分解如 下:
唯物 史 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 ,学生 能够初 步学会 运用 唯物 史 观认识 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 迁 和社会变革。
理解生 产 力与生 产 关系、经济 基 础 与上 层 建 筑之间 的 矛盾 运 动是 推 动历史发展的 根 本动力。
时空 观念: 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 ,学生 能够 了解夏商周时期的时 间顺序 和空 间 环境 , 初 步 掌 握计算 历史时
间 和 识 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能够 将具体的历史事 件 、人 物 、现 象置 于 特 定 的时 间 和空 间 条 件下 进 行考 察 。
史料 实 证 : 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 ,学生 能够初 步学会从多 种 渠 道 获 取 史料, 提高识读 史料的 能 力。 能够 尝
试 运用 史料 说 明历史 问 题 , 形 成 重 证据的历史 意识 。
历史解 释 : 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 ,学生 能够初 步学会 客 观 地 叙 述 和分析历史。 能够 有理有据地 表达 自 己 对
历史 问 题 的 看 法, 培 养 批判 性 思 维 和独立思 考 的 能 力。
家国 情怀 : 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 ,学生 能够 感受中华文明的 辉煌 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 感和 自信心 。 能够认
识 到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 迁 对后世的影响, 培 养爱 国 主义 情 感和家国 情怀 。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七年级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历史知 识基 础 ,对 古 代中国的历史有一 定 的了解。通过 小 学阶段的学 习 ,
学生 已 经 掌 握 了一些 基 本的历史 概 念 和时 间线 索,对中国 古 代史上的 重要 事 件 和人 物 有了一 定 的 认识 。他们
了解了夏、商、周 等 早 期王朝的 基 本 概况 ,对 秦始皇 统 一 六 国、 汉武帝 开 疆拓土 等重 大历史事 件也 有所 耳闻 。
学生在 日常 生活中 也 接触 到了一些与 古 代历史 相 关的文化元 素 ,如 传统 节日 、 民间 故事、成 语 典 故 等 ,这些
7
都 为 学生进一步学 习 本单元内容 提 供 了一 定 的背景知 识 和兴 趣基 础 。
尽管 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历史知 识 , 但 他们的历史思 维能 力和分析 能 力还有 待提高 。在 小 学阶段,学
生 主要 是 接 受历史知 识 的 灌输 ,而 缺乏 深入分析和思 考 的 机 会。在本单元的学 习 中, 需要 引 导 学生 运用 已 有
的历史知 识 ,进 行 深入的分析和思 考 , 培 养 他们的历史思 维能 力和 批判 性 思 维能 力。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新知内容 主要 包括 以 下几 个方面 :
奴隶制社会的兴衰与变革 : 学生将 详细 了解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过程,探 究 其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
和社会变革 等 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 之 前 接触 的历史知 识 有所不同, 需要 学生进 行 深入的理解和思 考 。
特别是 要 引 导 学生理解奴隶制社会的本 质 特 征 ,以及奴隶制向封建制 转 变的历史 必然性 。
百家争鸣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 学生将 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 百家的思想 主张 及 其 影响。这些内容 涉 及到
中国 古 代思想文化的 核 心 内容,对学生理解中国 传统 文化具有 重要意义 。 要 引 导 学生了解 诸子 百家的 基 本思
想,分析它们 之间 的 异 同和 相互 影响,以及它们对中国 古 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科技与文化成就 : 学生将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特 色 。这些内容 涉 及到中国 古 代的科技
水平 、文化特 色 和 艺 术成就 等 方面,对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 辉煌 具有 重要意义 。 要 引 导 学生了解 古 代中国在
农业 、 手 工业 、医学、天文历法 等 方面的科技成就,以及 诗歌 、 音乐 、 舞蹈 等 文化 艺 术的特 色 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 逻辑 思 维能 力、 自主 学 习能 力和 合作 学 习能 力。他们 能够 通过 观 察 、分析、
8
归纳 等 方法来解 决问 题 ,具 备 了一 定 的历史思 维能 力和 批判 性 思 维能 力。他们 也能够自主 选择 学 习资源 、安
排 学 习 时 间并 进 行自我 监控 ,具 备 了一 定 的 自主 学 习能 力。他们还 能够 在 小组 中与他人 合作 完 成 任务 并 进 行
有 效 的 沟 通与 交 流 ,具 备 了一 定 的 合作 学 习能 力。
尽管 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学 习能 力, 但 他们在历史学科的学 习 上还 存 在一些不 足 。 例 如,他们在历史
知 识 的 整合 和 运用 上还有 待提高 , 需要 进一步 加强 历史思 维能 力和分析 能 力的 培 养 。他们在 合作 学 习 中还 需
要 更 加 注 重 团队协 作 和 沟 通 能 力的 培 养 ,以 提高合作 学 习 的 效果 。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 习 过程中可 能 遇 到的学 习 障碍 ,可以 采 取 以 下 策 略 进 行 突破 :
情境 模 拟 : 通过 创 设 生动的教学 情境 , 使 学生 身临 其 境 地感受历史事 件 的 氛围 和背景。 例 如,可以通过
角色扮演 、模 拟 历史 场 景 等 方式来 增强 学生的 参 与感和体 验 感。在 讲述 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时,可以 组
织学生进 行 角色扮演 ,分别 扮演 夏 桀 、商 纣 王、周 武 王 等 历史人 物 ,通过模 拟 历史 场 景来感受历史事 件 的 氛
围 和背景。这 样 可以 使 学生更 加 深入地理解历史事 件 的原因、过程和结 果 , 增强 他们的历史思 维能 力和 批判
性 思 维能 力。
案 例 分析 : 选 取 具有代 表 性 的历史 案 例 进 行 分析和 讨 论 , 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 件 的原因、过程和结
果 。通过 案 例 分析可以 培 养 学生的 批判 性 思 维 和独立思 考 的 能 力。在 讲述 百家争鸣时,可以 选 取 孔 子 、 孟 子 、
荀 子等 思想家的思想 主张 进 行 案 例 分析,引 导 学生分析他们思想的 异 同和 相互 影响,以及他们对中国 古 代社
会和文化的影响。这 样 可以 使 学生更 加 深入地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 涵 , 增强 他们的历史思 维能
9
力和分析 能 力。
合作 学 习: 组 织学生进 行 小组 合作 学 习 活动,通过分 工合作 、共同 完 成 任务 来 培 养 学生的 团队协 作能 力
和 沟 通 能 力。 小组 合作 学 习 还可以促进学生 之间 的 交 流 和 启 发, 拓宽 学生的思 路 和 视野 。在 讲述 科技与文化
成就时,可以 组 织学生进 行 小组 合作 学 习 活动,分别探 究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特 色 。通过分 工
合作 、共同 完 成 任务 来 培 养 学生的 团队协 作能 力和 沟 通 能 力,同时 也 可以 使 学生更 加全 面地了解夏、商、周
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跨 学科 整合: 结 合语 文、 数 学、科学、 艺 术 等 学科的知 识 和 资源 进 行跨 学科 整合 教学。通过 跨 学科 整合
可以丰富学生的学 习 体 验并 拓宽 学生的知 识 面。在 讲述 百家争鸣时,可以结 合语 文学科的 诗歌 、 散 文 等 文学
形 式来引 导 学生理解 诸子 百家的思想 主张; 在 讲述 科技与文化成就时,可以结 合数 学学科的 几何 知 识 来引 导
学生了解 古 代中国的 数 学成就 ; 同时 也 可以结 合 科学和 艺 术学科的知 识 来引 导 学生了解 古 代中国的天文历法、
医学、 音乐 、 舞蹈 等 科技和文化成就。这 样 可以 使 学生更 加全 面地了解中国 古 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增强 他
们的 跨 学科思 维能 力和 综 合素质 。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大 主题为“ 夏商周时期的兴衰与变革 ” ,大 概 念为“ 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 。这一
主题 和大 概 念贯 穿 整 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旨 在 帮助 学生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 迁 和社会变革过程以及这一
时期对历史和文化的 重要 影响。
通过这一 主题 和大 概 念 的 设 计 可以引 导 学生从 整 体上 把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并 深入理解 其 背后的历史 逻
10
辑 和文化内 涵 。同时这一 主题 和大 概 念 还可以 为 学生的学 习提 供 明 确 的方向和 目 标 并激 发他们的学 习 兴 趣 和
动力。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知 识 与技 能: 学生 能够 了解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过程及 其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等 方面的内容 ;
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 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特 色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 案 例 分析、 情境 模 拟 、 合作 学 习等 方法 培 养 学生的 逻辑 思 维能 力、 自主 学 习能 力和 合
作 学 习能 力 ; 通过史料 实 证的方法 培 养 学生的 批判 性 思 维 和独立思 考 的 能 力。
情 感态度与价值 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 习增强 学生的 民族自豪 感和 自信心; 培 养 学生的 爱 国 主义 情 感和家
国 情怀 ; 引 导 学生 形 成 正 确 的历史 观 和文化 观 。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奴隶制社会的兴衰与变革 :重点讲 解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过程及 其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等 方
面的内容。 帮助 学生理解奴隶制社会的特 点 及 其 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过程。
百家争鸣与思想文化的发展 :重点讲 解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 百家的思想 主张 及 其 影响。 帮助 学生理解 古 代
思想文化的 核 心 内容及 其 对后世的影响。
科技与文化成就 :重点介绍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文化特 色 。 帮助 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 辉煌 成就 并增
强民族自豪 感和 自信心 。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奴隶制社会的特 点 及 其 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过程 : 由 于 奴隶制社会 距离 现代 较 远 且 相 关 资 料 较 为 匮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