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
想》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华一家亲》作为 2024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中的第七课,其教学
内容丰富而深刻,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历史传承及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篇章。本课不
仅承载着知识的传授,更肩负着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旨在通过多维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
华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从而在他们心中种下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种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从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到近现代抵
抗外侮、追求民族独立的英勇斗争,再到当代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每一幕都是中华民族不屈不
挠、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通过学习,学生将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
可或缺的一员,共同书写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篇章。
本课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
只有各民族手挽手、心连心,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繁荣发展。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鼓励他们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如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跨
民族的文化交流等,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本课还着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通过展示中华民族在科技、艺术、文学等领域的卓越贡献,
以及面对 挑战时 展现 出 的团结与 坚韧 , 激 发学生的 爱 国情感, 使 他们为自 己身 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 骄傲 。
3
在 此基础 上,引导学生 树 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 坚定信念 ,认识到维 护 国家统一和安 全 是每个公民的责
任和 义务 。
《中华一家亲》 这 一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 次 心 灵 的 洗礼 , 它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与理性
的结 合 ,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认识现实的 基础 上,形成 正确 的国家观、民族观,培养他们成为 具 有强 烈 民
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的 新时 代 青 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 力量 。通过 这样 的教学 设计 , 我 们
期待 每一 位 学生都能成为传承和 弘扬 中华民族 优秀 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中 坚力量 。
(二)单元内容分析
《中华一家亲》 这 一课程,是一 堂 深刻 揭 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格局 ,展现各民族和谐共生、团结 互助 历
史与现实的重要课程。 它 不仅是一 段 历史的 回顾 ,更是一 次 心 灵 的 触 动,旨在通过丰富的内容与生动的 讲述 ,
让学生在了解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 壮丽画卷 中,深刻感 受 到“中华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课程开篇 便点 明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 基 本国情,强调了在 这片辽阔 的 土地 上, 56 个民族如同
璀璨 的 星辰 ,共同 构 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随后 ,课程内容 缓缓 展开, 带 领学生 穿 越 时空 的长 廊 ,探 索 各民
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交 往 、 融合 与发展的历程。从古代的 丝绸之路 到近代的共同抗争,再到现代的繁荣发展,
每一个历史 节点 都 见证 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一心的精神风 貌 。
尤 为值 得 一 提 的是,本课通过生动 描绘 各民族独 特 的文化 特色 、传统 节 日、风俗习惯等,为学生们 呈 现
了一 幅幅绚丽 多 彩 的民族文化 画卷 。无论是 蒙 古族的 那达慕 大会,还是 傣 族的 泼水节; 无论是 藏 族的 雪顿节 ,
还是 汉 族的 春节 , 这些 各 具特色 的 节 日与习俗,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 样 性,更体现了在 差异 中 寻 求共识,
4
在多 样 中实现统一的民族文化 智慧 。通过 这样 的学习,学生们能 够 深刻体会到, 尽管 各民族在 语言 、 服饰 、
饮食 等 方 面存在 差异 , 但 共同的文化 根基 和民族精神将 它 们 紧紧相 连,形成了 你 中有 我 、 我 中有 你 的 命运 共
同体。
课程还着重 介绍 了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 所采取 的一 系列政策 和 措施 ,如民族 区 域自治 制 度、 少数 民族 扶
持政策 等,让学生认识到国家 层 面对 于 维 护 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 坚定决 心和实 际 行动。 这
些政策 的实 施 ,不仅 保障 了 少数 民族人民当家作 主 的 权利 , 也极 大 地 促进了各民族 之间 的 经济 文化交流,增
强了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 和 向 心 力 。
《中华一家亲》 这 一课,不仅是一 场 知识的 盛宴 ,更是一 次 情感的 洗礼 。 它 让学生们在了解中华民族辉
煌历史与 灿烂 文化的同 时 ,更 加 深刻 地 认识到,无论 时 代如何 变迁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 格局 不会改 变 ,各
民族手挽手、肩 并 肩,共同 奋 斗、共同发展的 美好图 景将 永远延续 。通过 这样 的学习,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
和国家意识将 得 到 显著提升 ,为 构建 更 加 和谐 美好 的社会 打 下 坚 实的 基础 。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内容精心 设计 ,旨在通过跨学科的 视角 ,深度 整合 历史、文化、 政 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学生
提供 一个 全 面而丰富的学习体 验 。 我 们不仅仅 关 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通过 综合 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
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渊源 、独 特 的文化 特色 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在历史 方 面, 我 们将 带 领学生 穿 越 时空 ,探 索 中华民族从古 至今 的辉煌历程。通过 讲述 重大历史 事件 、
介绍杰出 历史人 物 ,学生将能 够 感 受 到中华民族 坚韧 不 拔 、自强不息的精神风 貌 。 我 们 也 将注重培养学生的
5
历史思维能 力 ,让他们学会从历史的长河中 汲取智慧 ,为现实生活和 未来 发展 提供借鉴 。
在文化领域,本单元将着重展示中华文化的 博 大精深和独 特魅力 。 我 们将通过 介绍 传统艺术、民俗风情、
语言 文 字 等 方 面,让学生领 略 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 彩 和 源远 流长。 我 们 也 将鼓励学生 积极参 与文化传承和 创
新 ,让他们在体 验 中感 悟 文化的 力量 ,增强文化自 信 。
在 政 治 层 面, 我 们将深入探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国家统一对 于 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 义 。通过案例
分析、 角色扮演 等 互 动形式,学生将能 够 更 加直 观 地 理解到维 护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 义
务 。 我 们将引导学生思 考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这些 价值观,为 构建 和谐社会贡献自 己 的 力量 。
在教学过程中, 我 们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 相 结 合 。通过组 织 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多
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我 们将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 提高 他们的 参 与度。 我 们 相信 ,只有当学生 真正参 与到学
习过程中 来 ,他们才能 够 更 好地 理解和 掌握 知识,形成自 己 的 见 解和思 考 。
本单元还 特别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 决问题 的能 力 。 我 们将鼓励学生 运用所 学知识 去 分析和解
决 现实 问题 ,让他们在实践中不 断 成长和进 步 。通过 这样 的教学 方 式, 我 们 期望 能 够 培养 出具 有深 厚 人文 素
养、强 烈 社会责任感和 创新 精神的 新时 代 青 年。
本单元内容 整合 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通过 综合 性的教学活动, 使 学生 全 面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渊源 、
文化 特色 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我 们 相信 ,通过 这样 的学习体 验 ,学生将能 够 更 加 深入 地 认识到自 己 的文化
根源 和民族 身份 ,为成为 具 有 全球视野 和本 土 情 怀 的 优秀 人才 奠定坚 实的 基础 。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6
根据 《 义务 教 育 法治与道德课程 标准( 2022 年版 ) 》,本课的教学应 围绕 以下 核 心 素 养展开 :
政 治认同 : 培养学生对国家的 热 爱 、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共 产党 领导的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道 路 的 坚定信念 。
道德 修 养 : 引导学生 树 立 正确 的 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 使命 感,以及尊重他人、
关爱 社会的道德 品质 。
法治观 念 : 使 学生了解国家法 律 法 规 , 树 立法治意识,学会 运用 法 律 手 段 维 护 自 身权 益 和社会公 平 正义 。
健 全 人 格 :帮 助 学生形成自尊自 信 、理性 平 和、 积极向 上的 健康 人 格特 质 , 具 备适 应社会发展和 终 身 学
习的能 力 。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九年级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 定 的历史、 地 理和文化知识 基础 ,对中华民族的 基 本情 况 和各民族的文化 特色
有了 初 步 的了解。在历史课程中,他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了解了不同民族在不同历
史 时期 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在 地 理课程中,他们学习了中国的民族分 布 特点 ,对不同民族 聚 居 区 的自 然环境 、
生活 方 式有了 初 步 认识。在 语 文、 美 术等课程中,他们 也 接 触 到了丰富多 彩 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
多 样 性和统一性有了 直 观感 受 。
九年级学生还 具 备 了一 定 的 逻辑 思维能 力 和自 主 学习能 力 。他们能 够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 简 单的 逻辑推 理,
分析 问题并提出 自 己 的 见 解。他们 也 能 够 在教师的 指 导下,自 主制定 学习 计 划 , 选择 合 适 的学习 方 法,进行
7
有 效 的学习。 这些 能 力 为他们在本课的学习中深入探讨 问题 、理解复 杂 的历史文化现 象 提供 了有 力 的 支 持 。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课的 新 知内容 主 要 包括 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交 往 与 融合 过程、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 所采取 的 政策 和
措施 、以及民族团结对 于 国家发展和社会 稳 定 的重要性。 这些 知识对 于 学生 全 面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
国家发展 战略具 有重要意 义 。
通过学习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交 往 与 融合 过程,学生可以更 加 深入 地 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 格局 是
如何形成的,理解不同民族在共同 创 造 中华文明过程中的 相互 作 用 和 影响 。他们 也 能 够 认识到, 尽管 各民族
在文化、习俗等 方 面存在 差异 , 但 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共同 构 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多 样
性。
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 所采取 的 政策 和 措施也 是本课的重要内容。学生 需 要了解国家在不同历史 时期 为促
进民族团结 所 做 的 努 力 ,如实行民族 区 域自治 制 度、 推 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 这些政策 和 措施 的实 施 ,
不仅 保障 了各民族的 合 法 权 益 , 也 促进了各民族 之间 的交流和 融合 ,为 构建 和谐社会 奠定 了 坚 实的 基础 。
民族团结对 于 国家发展和社会 稳 定 的重要性是本课的 核 心观 点 。学生 需 要深刻理解,只有各民族 紧 密 团
结在一 起 ,共同 致 力于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 也 需 要认识到,维 护
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 义务 ,只有每个人都 积极参 与到民族团结的实践中 去 ,才能共同 创 造 一个和谐、
稳 定 、繁荣的社会 环境 。
(三) 学生学习能 力 分析
8
九年级学生 具 备较 强的 逻辑 思维能 力 和自 主 学习能 力 , 这 是他们在本课学习中的重要 优 势 。他们能 够运
用所 学知识进行 逻辑推 理,分析 问题并提出 自 己 的 见 解。他们 也 能 够 在教师的 指 导下自 主制定 学习 计 划 , 选
择 合 适 的学习 方 法进行有 效 学习。 这些 能 力 为他们在本课的学习中深入探讨 问题 、理解复 杂 的历史文化现 象
提供 了有 力 的 支 持 。
九年级学生还 具 备较 强的 合 作意识和 沟 通能 力 。他们能 够 在小组讨论和 角色扮演 等活动中 积极参 与、 相
互 协 作,共同 完 成任 务 。 这 种 合 作意识和 沟 通能 力 对 于 本课的学习 尤 为重要, 因 为本课 涉 及的历史、文化、
政 治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较 为 广泛 和复 杂 , 需 要学生在小组 合 作中共同探讨、 相互 启 发,才能更 好地 理解和 掌
握 知识。
由 于 本课 涉 及的知识内容 较 为 广泛 和复 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 遇 到一 些 困难 。例如,他们可能 难
以 全 面理解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的交 往 与 融合 过程,或 者 对民族团结对 于 国家发展和社会 稳 定 的重要性缺 乏
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需 要注重知识的 系 统性和连 贯 性, 帮 助 学生 构建 起完 整 的知识体 系 。教师
也 需 要注重教学 方 法的多 样 性和 灵 活性, 根据 学生的实 际 情 况 和学习 需 求 选择 合 适 的教学 方 法, 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 趣 和 积极 性。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 遇 到的学习 障 碍 ,可以 采取 以下 策略 进行 突破:
情 境模拟: 通过 创设 贴 近学生生活的情 境 ,让学生在 模拟 中体 验 不同民族文化的 魅力 和民族团结的重要
性。例如,可以组 织 学生进行民族 服饰 展示、民族 舞蹈表 演 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 受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
9
样 性和统一性。 也 可以 设 置 一 些 模拟 情 境 ,如民族 矛盾 调解、民族文化交流等,让学生在 模拟 中学会如何 处
理民族 关系问题 ,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案例分析 :选 取具 有代 表 性的民族团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对 于 国家发展
和社会 稳 定 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分析“ 西 藏 和 平 解放”、“ 新 疆 和 平 解放”等历史 事件 对 于 促进民族团结
的深 远 影响 。通过 具 体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 加直 观 地 了解到民族团结对 于 国家统一、社会 稳 定 和 经济 发
展的重要作 用 ,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观 念 。
合 作学习 : 通过小组 合 作、 角色扮演 等形式组 织 学生进行探 究 活动,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 作精神和 沟 通能
力 。例如,可以组 织 学生分组进行民族文化调 研 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特色 和生活 方 式 ;也
可以 模拟联 合 国大会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就民族团结 问题 进行讨论和 表 决 , 锻炼 他们的团 队协 作和 沟 通能 力 。
通过 合 作学习的 方 式,学生可以 相互 启 发、共同 提高 ,更 好地掌握 本课的知识内容。
针 对九年级学生的学情 特点 和 新 知内容的要求,教师 需 要 采取 多 样 化的教学 策略 和 方 法 来 突破 学生的学
习 障 碍 。通过情 境模拟 、案例分析和 合 作学习等 方 式的应 用 ,可以 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和 积极 性, 提高 他们
的学习 效率 和 效果 。教师 也 需 要注重知识的 系 统性和连 贯 性以及教学 方 法的多 样 性和 灵 活性 来 适 应不同学生
的学习 需 求和能 力水 平 。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课的大 主题 或大 概 念设计 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格局 下的团结与繁荣”。 这 一 主题 旨在引导学生 全 面
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 所采取 的 政策 和 措施 。通过深入探 究
10
这 一 主题 或大 概 念 可以 帮 助 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格局 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并 培养他们对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的 坚定信念 和责任感。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根据 《 义务 教 育 法治与道德课程 标准( 2022 年版 ) 》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 际 情 况 和教学内容的 特点 ,
本大单元的教学 目标 可以 叙 写为以下 几 个 方 面 :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 够 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渊源 和文化 特色 以及各民族 之间 的交 往 与 融合 过程 ;掌握 国
家为促进民族团结 所采取 的 政策 和 措施; 理解民族团结对 于 国家发展和社会 稳 定 的重要性。
过程与 方 法 : 通过情 境模拟 、案例分析、 合 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 逻辑 思维能 力 和自
主 学习能 力; 引导学生学会 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和解 决 实 际问题 的 方 法和能 力 。
情感 态 度与价值观 : 激 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 热 爱 和自豪感 ; 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 ;树
立学生对民族团结的 坚定信念 和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统一和社会 稳 定 的 关 注和 支 持 态 度。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的历史 渊源 和文化 特色 : 通过 讲 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各民族的文化 特色 等内容 帮
助 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格局 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 所采取 的 政策 和 措施 : 通过分析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 所采取 的 政策 和 措施 等内容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在 这方 面 所 做 的 努 力 和 取得 的成 效 。
民族团结的实践与探 索 : 通过组 织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探 究 性学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 和 创新 精
神以及引导学生 关 注和 支 持 民族团结 事 业 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