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大单
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全等三角形》作为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几何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
重要里程碑,也是学生深化几何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章节。本章内容设计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后续
深入探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更高级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首先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切入,明确了两个三角形在完全重合时被称为全等三角形,这一基本概念
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教材详细展开了三角形全等的几种主要判定方法,即 SSS (三边相等)、
SAS (两边及夹角相等)、 ASA (两角及夹边相等)和 AAS (两角及非夹边相等),每一种判定方法都配以
清晰的图形说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本章还特别融入了“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
一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数学工具进行动态演示和实验操作,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加深对三角形
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章末尾引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范畴。通过学习角的
平分线如何影响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
3
其他几何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不仅是对几何学基础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
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全等三角形的完整知识体系,还能够在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严谨 之美 ,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个人 发 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 师 应 充
分利用教材 资源 , 结 合 多样 化的教学方法,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导 他 们 主动探索,从 而 在掌握知识的同
时,培养 良好 的数学 素 养和 创新 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 单元 内容 围绕 “全等三角形”与“角的平分线”两大核心概念展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操作,使学生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角的平分线的相关性质,为后续深入
学习几何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本 部 分首先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明确 指出 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在 此
基础上,详细 介绍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的 介绍 ,不
仅为学生后续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学生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 路
和方法。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本 单元 的重 点 和 难点 。本 部 分详细 介绍四 种判定方法: SSS (三边对应相等)、
4
SAS (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 ASA (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 AAS (两角及非夹边对应相等)。每种判定
方法都通过实 例讲 解和大 量 的 练 习加以 巩固 ,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 熟练运 用这 些 判定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为了增强学习的趣 味 性和实 效 性,本 单元 还 充 分利用 现代 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 画板 、动态软件等,引
导 学生进行探究 活 动, 自 主 发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种教学方 式 不仅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 创新 能力。
4.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本 单元最 后 介绍 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深入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即角平分线上的 点 到这个角的两边
的 距离 相等。这一性质的 介绍 ,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依 据,也为学
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供了 新 的视角和思 路 。
本 单元 内容设计 既注 重理论知识的 传授 , 又 强 调 实践操作与思维 训练 的 结 合。通过系统的学习 活 动,学
生 将 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与角的平分线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其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等 多 方面的
数学 素 养。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 单元 的内容设计逻辑严密,环环相 扣 , 犹 如一 座 精心 构筑 的知识 宝塔 ,每一层都为上一层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我们 从 最 基础的定义 出发 , 逐 步深入到判定方法和性质的探究,每一步都 充满 了逻辑的 魅 力和数学
5
的严谨。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 深知知识的 连贯 性和系统性的重要性。 我们注 重引 导 学生从 已 知到 未 知,从 简单 到
复杂 , 逐 步 构 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 不仅仅 满足于传授 知识,更 注 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为了实 现 这一 目标 , 我们采 用了 多样 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 课堂 上, 我们注 重 启发式 教学,鼓励学生
主动思 考 ,提 出 问题,并通过小 组讨 论、合作探究等方 式 ,引 导 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和内在 联 系。 我们
还 充 分利用 现代 化的教学工具,如 多媒 体 课 件、数学软件等, 将抽 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 式呈现 给
学生,帮助他 们 更 好 地理解和掌握。
我们 也 注 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我们 设计了丰富的 练 习题和实际问题, 让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巩
固 和应用 所 学的知识,培养他 们 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 精神。 我们 还鼓励学生 将 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 活 中, 让
他 们感受 到数学的 魅 力和 价值 。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 还特别 注 重培养学生的数学 素 养和思维能力。 我们注 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抽 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让 他 们 在数学的学习中,不仅仅掌握知识,更提升他 们 的 综 合 素 质和能力。
通过这 样 的教学 策略 和手段, 我们 相信学生能够 逐 步 构 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掌握本 单元 的核心概念
和性质,更能够培养他 们 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为 未来 的学习和生 活 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 单元 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 要 注 重知识的 连贯 性和系统性, 采 用 多样 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 导
学生 逐 步 构 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 相信,在这 样 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不仅学到知识,更能够学到如何
6
学习,如何思 考 ,如何解决问题,这 将 是他 们未来 人生中 最宝贵 的 财 富。 我们 也 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与
学生一起探索数学的 奥秘 , 共 同 感受 数学的 魅 力和 价值 。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根据《义 务 教 育 数学 课 程 标准 ( 2022 年版)》的要 求 ,本章内容主要 涉 及以下几个方面:
空间与几何: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能够 运 用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解决问题。
推理与 证 明: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 举例 、 反证 等方法,加
深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 素 养和 自 主探究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 识和实践能力,能够 将所 学知识应用 于 实际 情境 中。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学生在 七 年级 已经 系统地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包括 三角形的内角和、 外 角和、三角形的 稳 定性等,
这 些 知识为他 们 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 们 也掌握了角的和 差 关系,能够 熟练 地
进行角的加 减运 算,这为后续学习全等三角形中的角的关系提供了 必 要的 准备 。学生还学习了线段的 垂 直平
分线,了解了 垂 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这 些 知识对 于 后续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具有重要的 铺垫 作用。
除 了上 述 几何知识 外 ,学生还具 备 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 们 能够从 已 知条件 出发 ,
通过逻辑推理 得出新 的 结 论,也能够 运 用 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 些 能力为本章学习全等三角形提供了有
7
力的支 持 ,使学生在面对 新 问题时能够 迅速找 到切入 点 ,进行有 效 的分 析 和解决。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章的 新 知内容主要 包括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全
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 的是两个三角形在形状和大小上完全相同。学生 需 要理解全等三
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等。学生还 需 要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
法, 包括 SSS 、 SAS 、 ASA 、 AAS 等判定定理,这 些 定理是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重要 依 据。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也是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角的平分线 将 一个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同时 它 也具有一
些 特 殊 的性质,如角的平分线上的 点 到这个角的两边的 距离 相等。学生 需 要理解并掌握这 些 性质,以 便 在后
续的学习和应用中能够 灵活运 用。
这 些新 知内容对 于 学生 来 说 既 具有 挑战 性 又 具有 吸 引力。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判
定方法是几何学中的核心内容, 它们 在实际生 活 中有 着 广 泛 的应用。这 些 知识也相对 较 为 抽 象和 复杂 , 需 要
学生通过大 量 的 练 习和实践 才 能 真正 掌握。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 需 要 采 用 多样 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 导
和 启发 ,帮助学生 克服 学习中的 困难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 析
八年级学生 正处于由 形象思维 向抽 象思维过 渡 的关键时 期 。他 们 开 始逐渐摆脱 对具体形象的 依赖 ,能够
进行更为 抽 象的思 考 和推理。这种过 渡 并不是一 蹴而就 的,学生在面对 较 为 抽 象的几何概念时 仍然可 能 会感
到 困惑 和 难 以理解。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 需 要 注 重引 导 学生从具体形象 出发 , 逐 步过 渡 到 抽 象思维。
8
八年级学生也具有一定的观 察 、分 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 们 能够通过观 察 和分 析找出 问题的关键 所 在,
并 运 用 所 学知识进行解决。这种能力还 需 要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 导 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 熟练 地 运 用
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 之 间也 存 在一定的个体 差异 。有 些 学生在几何学习上 可 能具有 较 强的 天赋 和兴趣,能够 迅速 掌握 新
知内容并 灵活运 用 ;而 有 些 学生 则可 能相对 较弱 , 需 要更 多 的时间和 练 习 才 能掌握 所 学知识。教 师 在教学过
程中 需 要关 注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情况 , 采取差异 化的教学 策略 , 满足 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求 。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可 能 遇 到的学习 障碍 ,教 师可 以 采取 以下 突破策略 :
加强直观教学:利用实 物 、 模型 、 多媒 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例
如,教 师可 以利用 多媒 体 课 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让 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 些 概念 ; 也 可 以利用
实 物 或 模型让 学生 亲 手操作, 感受 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特 点 。
注 重逻辑推理:通过 举例 、 反证 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例 如,在 讲 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教 师可 以 举出 具体的 例子让 学生进行分 析 和推理,引 导 他 们运 用 所
学知识进行 证 明 ; 也 可 以通过 反证 法 让 学生理解为 什么某些 条件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依 据。
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探究性学习 活 动,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 极性,提高学习 效
果 。 例 如,教 师可 以利用几何 画板 等软件 让 学生 自己 动手 绘制 全等三角形,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
法 ; 也 可 以引 导 学生利用 网络资源 进行 自 主学习和探究,拓 宽 他 们 的知识面和视 野 。
9
实 施差异 化教学:关 注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情况 , 采取差异 化的教学 策略 , 满足 不同学生的学习 需求 。 例
如,对 于 几何学习能力 较 强的学生,教 师可 以提供更为深入的拓展内容和 挑战 性 任务;而 对 于 相对 较弱 的学
生, 则可 以提供更 多 的 辅导 和帮助, 让 他 们逐 步掌握 所 学知识。教 师 还 可 以通过小 组 合作等方 式让 不同 水 平
的学生 互 相帮助和学习, 共 同提高几何学习能力。
针 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特 点 和 新 知内容的要 求 ,教 师可 以 采取 加强直观教学、 注 重逻辑推理、开展探究
性学习以及实 施差异 化教学等 策略来 帮助学生 突破 学习 障碍 ,提高学习 效果 。通过这 些策略 的实 施 ,相信学
生能够更 好 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核心知识,并
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章的大主题或大概念 可 以设计为“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围绕 这一主题或大概念,通
过 多样 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 导 学生 逐 步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知 识 与 技 能 : 理 解 全 等 三 角 形 的 定 义 和 性 质 ; 掌 握 三 角 形 全 等 的 四 种 判 定 方 法
( SSS 、 SAS 、 ASA 、 AAS ) ; 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 能够 运 用 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 察 、分 析 、推理等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
性学习 活 动 ; 通过合作 交流 解决实际问题。
10
情感 态度与 价值 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 好奇 心 ;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
学生的合作 意 识和 团队 精神。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 四 种判定方法( SSS 、 SAS 、 ASA 、 AAS )。
能够 运 用 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和 运 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 复杂 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 灵活运 用 所 学知识进行推理和 证 明。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一、教学 背景 与 目标 设定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内容 之 一, 它 不仅是三角形性质 研 究的深化,也是后续学习 四
边形、 圆 等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义 务 教 育 数学 课 程 标准 ( 2022 年版)》的要 求 ,本章的教学 目标 旨在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
其判定条件,能够 灵活运 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熟练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包括 SSS 、 SAS 、 ASA 、 AAS 等判定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