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年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
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个性化定制可以联系学校)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第八单元中,我们踏入了一片充满历史深邃与文学魅力的殿堂。这一单元
精心挑选了几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的经典篇章,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古
代政治家、文学家对于国家兴衰、社会治理及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深邃思考的结晶。
古文部分,《谏太宗十思疏》以其逻辑严密、语言恳切的特点,展现了唐代名臣魏征的赤诚之心与高超
的劝谏艺术。他劝诫唐太宗应居安思危,广开言路,谨慎治国,这不仅是对一位君主的期望,也是对后世所
有领导者的警示。《答司马谏议书》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变法风波中的坚定回应,他阐述了变法的必要
性和正确性,展现了其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邃的改革思想,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位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阿
房宫赋》中,唐代文学家杜牧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奢华与毁灭,深刻批判了秦朝的暴政与奢侈,其文字
间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与对后世的警示,令人深思。《六国论》则是北宋苏洵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分
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指出贿赂秦国是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强调了自立自强的重要性,这对我们今天依然
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古诗词诵读部分,同样精彩纷呈。《登岳阳楼》中,杜甫面对 浩渺 的 洞庭湖 , 抒发 了 个 人 身 世之 悲 与国
家兴亡之 慨 ,其深 沉 的家国 情怀跃 然 纸上 。《 桂枝香 · 金陵怀 古》中,王安石以 金陵 的古今变 迁为引子 , 寄
托 了对历史兴衰的感 慨 与对现 实 的 忧虑 ,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 视野 与人文 关怀 。《 念奴娇 · 过 洞庭 》则是
3
南 宋 张孝祥途 经 洞庭湖时 的 即 兴之 作 ,他借 湖光月色抒发 了自 己孤 高自 许 、超然 物外 的 情怀 ,让我们感 受 到
了一 种 超 脱 世 俗 的精 神追求 。《 游园 ( 【皂罗袍】 ) 》则是 明 代 汤显祖 《 牡丹亭 》中的经典 曲 词,通过杜 丽娘
游园 的场 景 , 细腻地 展现了 少女青春萌动 的 微妙 心理与对自 由生活 的 向往 ,其文字之 美 , 情 感之 真 ,令人 动
容 。
这一单元的 每 一篇文章、 每 一 首 诗词, 都 是历史的 见证 ,文 化 的 传承 ,更是思想的 火花 。它们不仅让我
们领略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更 引 导我们深入思考国家、社会、人性等 多方 面的问题, 激发 我们的历史 责任
感与 时 代 使命 感。在学 习 的过 程 中,让我们一同 走进 这 些 经典,感 受 历史的 厚 重,汲取文 化 的 滋养 ,让思想
在文字的 海洋 中自 由翱翔 。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所选篇 目 ,在思想 内容上 不仅呈现出高 度 的 统 一性和 互补 性,更 如 同一 幅幅生动 的历史 画卷 , 引
领我们 穿越时空 ,深入 探索 古代社会的治理智慧、历史兴衰的深刻教 训 以及人性道德的 永恒话 题。从古文的
劝谏、改革、批判到古诗词的 抒怀 、 咏 史、感 时 , 每 一篇文章 或 诗词 都 是古人智慧与 情 感的结晶,以不同的
文学 形式 , 共 同 构建 了一 个丰富多 彩 而又 深刻 厚 重的思想世 界 。
《谏太宗十思疏》与《答司马谏议书》,这 两 篇古文 犹如两 面 镜子 , 映照 出古代 士 人面对国家 大事时 的
担当 与智慧。《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恳切之言, 提醒 唐太宗应修 身齐 家治国 平 天下,强调了君主道德
修 养 对于国家长治 久 安的重要性。 而 《答司马谏议书》则是王安石面对变法 争 议的 直接 回应,他以 冷静而 坚
定的 笔触 ,阐述了变法的必要性与正确性,展现了改革者的 决 心与勇气。 两 篇文章 虽角度 不同, 但都体 现了
4
古代 士 人对于国家 未来 的深切 关怀 与 责任担当 。
《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则是借历史的 笔触 ,对 当 下 进行 深刻的 反 思与警 醒 。《阿房宫赋》中,杜
牧以阿房宫的兴 建 与毁灭 为引子 ,批判了秦朝的暴政与奢侈,警示后人应以 此为鉴 , 避免 重 蹈覆辙 。 而 《六
国论》则通过深入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强调了自立自强、 团 结 抗敌 的重要性,对后世治国理政有着深 远 的
启示意义。这 两 篇文章,不仅是对历史的回 顾 ,更是对 未来 的 前瞻 , 提醒 我们 铭记 历史, 方能 开 创未来 。
古诗词诵读部分, 四首 诗词 如 同 四颗璀璨 的 明珠 , 各 自 散发 着 独 特的 光芒 。《登岳阳楼》与《 桂枝香 ·
金陵怀 古》,诗人通过对历史 遗迹 的 描绘 , 寄托 了对历史兴衰的 无尽 感 慨 ,让读者在字 里行 间感 受 到 那份跨
越时空 的 苍凉 与 沉 思。 而 《 念奴娇 · 过 洞庭 》与《 游园 ( 【皂罗袍】 ) 》,则分 别 从自然之 美 与人 物内 心世 界 的
细腻描绘 中,展现了 作 者深邃的 个 人 情怀 与高 远 的思想 追求 ,让人在 品味 中 体 会到人 生 的 哲 理与诗意。
本单元的篇 目 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一 次 精彩展示,更是对古代社会治理智慧、历史兴衰 规律 以及人性道
德深 度探讨 的宝 贵遗产 。它们 跨越千年 ,依然 熠熠生辉 , 引 导我们思考过 去 , 审视 现在,展望 未来 ,从中汲
取智慧与力 量 ,不 断前行 。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 了 实 现本单元的教学 目标 ,我们精心 策划 , 旨 在 将各 篇 目 有 机整合 , 形成 一 个 以 “ 历史兴衰与国家治
理 ” 为 主题的 系 统 学 习 单元。这一单元的 设计 不仅 注 重 知识 的 传 授 ,更强调 能 力的 培 养 与价值 观 的 塑造 ,力
求使 学 生 在深入学 习 与思考中, 获得全 面的 成 长。
我们以 “ 历史兴衰与国家治理 ” 为 主题, 统 领 整个 单元的学 习 。这一主题具有深 远 的历史 背 景 和 丰富 的
5
文 化内 涵 , 能 够 引 导学 生 从 宏观 的 角度 理 解 历史 发 展的 脉络 , 探 究 国家兴衰的 规律 与原因。通过学 习 ,学 生
将 逐渐认识 到,一 个 国家的 繁荣 与衰 败 , 往往 与其治理 模 式 的 优劣紧 密 相连 。我们 鼓励 学 生 深入思考, 探讨
理想的国家治理 模 式 与 策 略,以期 为 他们 未来 参 与社会 建 设打 下坚 实 的 基础 。
在 整合策 略 上 ,我们特 别 注 重 比较阅 读的 方 法。通过 跨 篇 目 的 比较 ,学 生能 够 更 加清晰 地 看 到不同文本
之间的 内 在 联系 与 差异 。 例 如 ,我们 将 《谏太宗十思疏》与《答司马谏议书》 进行 对 比 , 引 导学 生 分析 两 者
在劝谏 方式上 的不同,从 而 深入理 解 古代臣 子如 何巧 妙地 运用 言 辞 来 影响 君主的 决策 。同样,我们也 将 《阿
房宫赋》与《六国论》 进行 比较 ,让学 生探讨两 篇文章在借古讽今 角度上 的 异 同, 进 一 步 体 会 作 者借历史之
镜映照 现 实 的深刻 用 意。
为 了 丰富 学 生 的学 习体 验 ,我们 还 结 合 单元主题, 适 当引 入 相 关 的历史 资料 、文学 评 论 或 现 实 案例 进行
拓 展 延伸 。这 些 拓 展 内容 不仅 能 够帮助 学 生 更 加全 面 地 理 解课 文 内容 , 还 能 够 激发 他们的学 习 兴 趣 , 培 养 他
们的问题意 识 和 探 究 能 力。 例 如 ,我们 将 介绍 历史 上 著 名的劝谏 故 事或 改革 实 践 ,让学 生 从中汲取智慧,思
考 如 何 在 当 代社会中应 用 这 些 历史经 验 。
我们 还组织 了一 系列 与单元主题 相 关 的 实 践 活动 。这 些活动旨 在 为 学 生提 供 一 个 展示自我、 锻炼 能 力的
平 台 。 例 如 ,我们 将 开展以 “ 历史兴衰与国家治理 ” 为 主题的 演讲比赛 或 辩 论 赛 ,让学 生 在 激 烈 的思 维碰撞
中 锻炼口才 和思 辨 能 力。我们 还 将 指导学 生 撰写 历史 小 论文 或 文学 评 论, 培 养 他们的 写 作能 力和学术 研究素
养 。
通过这一 系列 精心 设计 的 整合策 略,我们 相信 学 生能 够 在本单元的学 习 中 收获 满满,不仅 提 升 语文 素 养 ,
6
更 能 够 在历史与现 实 的 交织 中, 成 长 为 具有深刻 见 解 和 责任 感的 新 时 代 青年 。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分解
根 据 《 普 通高中语文 课 程标 准( 2017 年 版 2020 年 修 订) 》的要 求 ,本单元的教学 设计 应 紧 密 围绕 语
文学 科核 心 素 养 的 四个方 面展开 : 语言 建构 与 运用 、思 维 发 展与 提 升 、 审美鉴 赏 与 创 造 、文 化传承 与理 解 。
具 体 分 解 如 下 :
1. 语言 建构 与 运用:
通过 阅 读与分析 各 篇 目 , 引 导学 生 积累 古代 汉 语词 汇 和 句 式 结 构 , 提 高文言文 阅 读 能 力。
指导学 生 运用 所学 知识 进行 口头表达 和书面 表达 , 如 撰写 读书 笔记 、 翻译 古文 段落 、 进行 课 堂 讨 论等。
2. 思 维 发 展与 提 升:
培 养 学 生 的批判性思 维 能 力, 引 导学 生 对文本中的 观 点 进行 质疑 、分析和 评 价。
提 高学 生 的逻辑 推 理 能 力,通过分析历史兴衰的原因与过 程 培 养 学 生 的因 果 分析 能 力。
引 导学 生 从不同 角度 思考问题, 如 结 合 现 实 案例 对文本中的 观 点 进行 拓 展 延伸 等。
3. 审美鉴 赏 与 创 造:
引 导学 生 欣赏 各 篇 目 的文学语言之 美 和意 境 之 美 ,感 受作 者的 情 感与思想。
鼓励 学 生进行 文学 创作实 践 , 如 仿写 古诗词、 撰写 历史 小 论文等。
4. 文 化传承 与理 解:
通过学 习各 篇 目 所 蕴含 的历史文 化 知识加 深学 生 对中华 优秀 传统 文 化 的理 解 和 认 同。
引 导学 生反 思历史文 化 对现代社会的 影响 与价值意义 促 进 学 生 对 传统 文 化 的 传承 与 创 新 发 展。
三、学情分析
7
(一)已知内容分析
进 入高中 二 年 级 的学 生 , 已 经历了 初 中 阶段 的 系 统 学 习 , 积累 了一定的语文 素 养 和 基础知识 。在 初 中 阶
段 ,他们不仅学 习 了一定 数 量 的古文和古诗词, 还 对文言文的 阅 读和理 解打 下了一定的 基础 。这 使 得 他们在
面对高中文言文学 习时 , 能 够较 为 顺利 地 过 渡 , 并 借 助已 有 知识 对 新 内容进行 理 解 和分析。
通过高一 阶段 的学 习 ,学 生 已 经 掌握 了 基 本的 阅 读 方 法和 技巧 , 能 够 独 立 完 成 一定 程度 的自主 阅 读。他
们学会了 如 何 提 取文本 信息 、理 解 作 者意 图 以及分析文本结 构 等 阅 读 策 略,这 些都将为 他们 进 一 步 深入学 习
文言文 提 供 有力的 支持 。
在具 体内容方 面,学 生 可 能 已 经对部分历史人 物 和 事 件 有一定的了 解 。 例 如 ,他们 可 能 已 经 知 道唐太宗
的 贞观 之治、王安石的变法 运 动 以及杜牧的诗 歌 创作 等。对于秦朝的 统 一与灭亡、北宋的变法 运 动 等历史 事
件 ,学 生 也 可 能 有所 涉猎 。这 些 已知 内容将为 学 生 深入理 解 本单元 各 篇 目提 供 一定的 背 景 知识 和兴 趣基础 ,
使 他们在学 习 过 程 中 能 够 更 加 主 动地探索 和思考。
(二)新知内容分析
尽 管 学 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文言文 阅 读 能 力和 基础知识 , 但 本单元所选篇 目 在思想深 度 、语言 难 度 和 表
达技巧 等 方 面 都提 出了更高的要 求 。具 体来 说:
1. 思想深 度 : 各 篇 目都 蕴含 着深刻的历史 哲 理和人性思考。 例 如 ,《阿房宫赋》通过 描绘 阿房宫的 壮 丽
与毁灭, 反映 了秦朝 统 治者的奢 靡 与暴政, 进而引发 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 《六国论》则通过分析六国灭亡的
原因, 探讨 了国家兴衰与治国 策 略的 关 系 。这 些 篇 目都 需 要学 生 具 备较 高的 抽象 思 维 能 力和批判性思 维 能 力,
8
才 能 深入理 解 其中的历史 哲 理和人性思考。
2. 语言 难 度 : 部分篇章的语言 较 为 晦涩难懂 。 由 于文言文与现代 汉 语 存 在 较 大 的 差异 ,学 生 在 阅 读过 程
中 可 能 会 遇 到词 汇 理 解 、 句 式 结 构 等 方 面的 困难 。 例 如 ,《阿房宫赋》中的 “覆 压三百余 里 , 隔离 天 日” 等
描 述,以及《六国论》中的 “ 较 秦之所 得 ,与 战胜 而 得 者,其 实 百倍” 等论述, 都 需 要学 生花 费 更 多 的 时 间
和精力 进行 阅 读和理 解 。
3. 表达技巧: 各 篇 目 在 表达技巧 上各 具特 色 。 如 《阿房宫赋》的 铺陈排比 ,通过 反 复渲染 阿房宫的 壮 丽
景 象 , 增 强了文本的感 染 力和 说服 力 ; 而 《六国论》的对 比 论 证 ,则通过对 比 六国与秦国的不同治国 策 略,
揭 示了六国灭亡的必然性。这 些 表达技巧 都 需 要学 生 具 备 一定的文学 鉴 赏 能 力和 创作实 践 能 力, 才 能 领 悟 和
模仿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本单元的学 生 在学 习能 力 上 表 现出以下几 个 特点 :
1. 自主学 习能 力强 : 高中 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自主学 习能 力, 能 够 独 立 进行 课 前 预 习 、 课 后 复 习 和自主
拓 展等学 习活动 。他们 能 够 根 据 自 己 的学 习进度 和理 解 情 况 , 合 理安 排 学 习时 间,选 择适 合 自 己 的学 习方式
和 方 法。
2. 合作探 究 意 识 强 : 在教 师 的 引 导下,学 生能 够积极参 与 小组 讨 论、 合作探 究 等学 习活动 。他们 愿 意与
同学分 享 自 己 的 看 法和 见 解 ,通过 互 相交 流、 互 相 启 发 , 共 同 解 决 问题。这 种合作探 究 的学 习方式 不仅有 助
于 提 高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还 能 培 养 他们的 团 队 合作 精 神 和 沟 通 能 力。
9
3. 创 新 思 维 活跃 : 高中 生 处 于思 维 发 展的 关 键 时 期,对 新鲜 事物 充满 好奇 和 求 知欲 。他们在学 习 过 程 中
能 够积极 思考、勇于 探索 , 并 在教 师 的启 发 下 产生 新 的想法和 见 解 。这 种创 新 思 维 的 培 养 对于 提 高学 生 的文
学 鉴 赏 能 力和 创作实 践 能 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 生 也 存 在一 些 不 足 之 处 。 例 如 ,部分学 生 在文言文 阅 读 方 面 存 在 困难 , 需 要 进 一 步加 强 基础 训 练 和 提
高 阅 读 能 力 ; 部分学 生 在思 维 深 度 和广 度上 还 有 待 提 高, 需 要 引 导他们深入思考 并拓 展思 维 视野 ; 部分学 生
在 表达 能 力和 创作实 践 方 面 缺乏 经 验 和 技巧 , 需 要 提 供 示 范 指导 并 进行实 践 应 用 训 练 。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 生 在学 习 过 程 中 可 能 遇 到的学 习 障碍 ,我们 可 以 采 取以下 策 略 进行 突 破 :
1. 加 强 基础 训 练: 通过 加 强 基础 词 汇 和 句 式 的 训 练 , 提 高学 生 的文言文 阅 读 能 力。具 体来 说 , 可 以定期
组织 学 生进行 词 汇听写 、 句 式 翻译 等 练 习活动 , 帮助 他们 巩固 和 扩 展文言文词 汇知识 , 掌握常 见 的 句 式 结 构
和语法 规 则。 还可 以选取一 些 典 型 的文言文篇章 进行 阅 读 训 练 ,让学 生 在 实 践 中 提 高 阅 读 能 力和理 解 能 力。
2. 引 导深入思考 : 通过 设计 具有启 发 性的问题, 引 导学 生 对文本 进行 深入思考和 探 究 。 例 如 , 可 以 就 文
本中的 某 个 观 点 或情 节设计 讨 论 话 题,让学 生 分 组 讨 论 并 分 享 自 己 的 看 法。这 种 教学 方式能 够 激发 学 生 的思
维 活 力, 培 养 他们的批判性思 维 和 创 新 能 力。教 师还可 以 引 导学 生将 文本 内容 与现 实生活 相联系 ,让他们思
考历史 事 件 和人 物 对 当 今社会的启示和 影响 。
3. 提 供 示 范 指导 : 通过 提 供优秀 的 范 文 或 案例 , 为 学 生提 供 示 范 和指导, 帮助 他们 掌握 文学 鉴 赏 和 创作
的 技巧 和 方 法。具 体来 说 , 可 以选取一 些 优秀 的古诗词 或 历史 小 论文让学 生进行 分析和 评 价, 并尝试 进行 仿
10
写 或创作 。这 种 教学 方式能 够 让学 生 更 加 直 观 地 了 解 文学 作品 的 创作 过 程 和 技巧运用 , 提 高他们的文学 鉴 赏
能 力和 创作实 践 能 力。
4. 强 化实 践 应 用: 通过 组织 实 践 活动 ,让学 生将 所学 知识 应 用 于 实 际 情 境 中, 提 高他们的应 用 能 力和 实
践 能 力。具 体来 说 , 可 以 组织 学 生进行 演讲比赛 或 辩 论 赛 ,让他们 运用 所学 知识 进行 口头表达 和书面 表达;
或 者指导学 生 撰写 历史 小 论文 或 文学 评 论,让他们 将 所学 知识转 化为 自 己 的 见 解 和 成 果 。这 种 教学 方式能 够
让学 生 更 加 深入 地 理 解 和 运用 所学 知识 , 培 养 他们的 综 合 素质 和 实 践 能 力。
针 对高中 二 年 级 学 生 的学 情 特点和 新知 内容 要 求 ,我们 需 要 采 取 多种 教学 策 略 来 突 破学 生 的学 习 障碍 。
通过 加 强 基础 训 练 、 引 导深入思考、 提 供 示 范 指导和强 化实 践 应 用 等 措施 ,我们 可 以 帮助 学 生 更 好 地 掌握 文
言文 阅 读和理 解 能 力, 提 高他们的文学 鉴 赏 和 创作实 践 能 力, 为 他们的 全 面 发 展 打 下坚 实 的 基础 。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 大 主题 为“ 历史兴衰与国家治理 ” , 旨 在通过深入 阅 读与分析 各 篇 目引 导学 生 理 解 历史兴衰的
规律 与原因 探讨 国家治理的理想 模 式 与 策 略 培 养 学 生 的历史意 识 和国家 情怀 。
在 大 主题下我们 可 以 进 一 步 提 炼 出几 个 核 心 概 念或子 主题 如“ 劝谏与治国 ” 、 “ 改革与 守旧” 、 “ 批判
与 反 思 ” 等。这 些 核 心 概 念或子 主题 将 贯 穿整个 单元的学 习 过 程成为 学 生 深入理 解 文本 内容 和 把握 思想主 旨
的重要 线 索 。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1. 知识 与 技 能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