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
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个性化定制可以联系学校)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旨在深入探讨议论文的写作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经典文本的
深入学习与解析,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内容丰富多元,既涵盖了议论文的基本构造与写作
技巧,又深入挖掘了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价值,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
识,还能够发展出独立的批判性思维、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富有创新的精神。
具体而言,本单元选取了四篇极具代表性的经典文本。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以其深刻的洞
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自信力的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审视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思维;顾颉
刚的《怀疑与学问》则强调了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真知,为他们的学
术道路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罗迦 · 费 · 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创造性思维
的培养方法,启发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尝试新的思考方式,勇于突破传统框架;陶行知的《创造
宣言》更是一篇激情澎湃的号召,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真理,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文本的深入解读与分析,本单元还特别设计了“论证要合理”的写作训练,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
亲身体验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学会如何构建有力的论点、搜集并筛选证据、合理安排论证结构,从而有效提
升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口语 交际 活 动 “讨论”的设 置 ,则是为了 锻炼 学生的口 头 表达能力
和 团队协 作精神,让他们在思 想 的 碰撞 中,学会 倾听 、 反驳 与 总 结,进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一 次对 议论文写作技巧的深入探索,更是一 场关 于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
3
深度启 蒙 。它鼓励学生 跳 出 固 有的思维 模 式,勇于质疑、 敢 于创新,以更 加开放 和 包 容的心 态去面对 学习和
生活中的 每 一 个挑战 。通过 这样 的教学设计, 我 们 期待每 一位学生 都 能在语文学习的道路 上 ,不仅 收获 知识
的 果 实,更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品 质,为 未来 的全 面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内容分析
在 初 中语文的丰富单元内容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以及
《创造宣言》 这 四篇文 章 ,不仅 各 自 承载着 深刻的思 想 内涵,更 共同 构 成 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创新 意
识的 宝贵 教 材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鲁迅 先 生 对当时 社会 风气 的有力 回应 。在 这 篇文 章 中,鲁迅以其 敏
锐 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 驳斥 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 错误 论调,展现了他作为民族 脊梁 , 对 国 家 和民
族 前途 的坚定信 念 。文 章 逻辑严 密 , 层层递 进,不仅是 对 学生议论文 阅 读和写作技巧的极 好示范 ,更是 对 学
生进行 爱 国 主义 教 育 、培养坚 韧 不 拔 精神的生 动 教 材 。
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则是一篇探讨 治 学 态 度的 佳 作。作 者 通过 古今 中 外 丰富的 例子 ,深入 浅 出 地
阐述 了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 核 心 地 位。文 章条 理 清晰 ,论据 充 分,不仅让学生 认 识 到 怀疑、思索、 辨 别
是通 往 真知的重要 途径 ,更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培养理性思维和勇于质疑的精神, 这对 于培养学生的 科 学素养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有 裨益 。
罗迦 · 费 · 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则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以“ 事物 的 正确答案 不 止 一 个 ” 这 一新 颖
观 点为引,深入探讨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文 章 语言 平 实 易懂 , 贴近 学生生活,通过生 动 的 例
4
子 和深入 浅 出的分析,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 意 识和 想 象力,鼓励他们 跳 出传统框架,勇于探索 未 知, 这对 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 积 极 意义 。
而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则是一篇 充满 激情和 感 召力的教 育 宣言。在 这 篇文 章 中,陶行知不仅强调了
创造精神在教 育者 和 受 教 育者 中的重要性,更发出了“ 处处 是创造 之地 , 天天 是创造 之时 ,人人是创造 之
人”的 响亮 口号。文 章 以其强 烈 的 感染 力和启发性,深深触 动 学生的心 灵 ,激发他们的创造 热 情,引导他们
展 望未来 ,勇 敢 追求 梦想 ,为实现 个 人价值和社会进步不 懈努 力。
这 四篇文 章各 具特 色 ,又 相辅相成 , 共同 构 成 了一 个促 进学生全 面 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丰
富 课 程体系。通过学习 这些 文 章 ,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语文素养,更能在思 想 、情 感 、价值 观等 方 面得到 全 面
的 滋 养和提升,为 成 为具有社会 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未来栋梁打下 坚实的基础。
(三)单元内容整合
单元内容 整 合方 案: 深 化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理解与 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全 面 、深入 地 理解和掌握本单元内容, 我 们 围绕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这 一 主 题,精
心设计了一系列 整 合活 动 ,旨在通过多维度、多 层次 的学习体验, 帮助 学生 将 理论知识 转化 为实践能力。
在 主 题 整 合方 面 , 我 们精心 挑 选了四篇 课 文, 每 篇 都 从不 同 角度 对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了 阐述 。
通过 对比阅 读,学生 将 能够 领略到 不 同 作 者对这两个概念 的独特 见 解,从而更 加 全 面地 理解其内涵和 外延 。
我 们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每 篇 课 文的 观 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让他们学会如何从不 同 视角审视问题,培养他们
在 面对复杂 信 息时 的 辨 别能力和思考能力。
5
在活 动整 合方 面 , 我 们 注 重 将 理论知识与实 际应用相 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综合性的学习 任务 。 首先 ,结
合 当前 社会 热 点问题, 我 们 组织 学生进行 小组 讨论。在 这个 过程中,学生 需 要 运用所 学的批判性思维技巧,
对 问题的 各个 方 面 进行深入 剖 析, 同时 发 挥 创新思维,提出独 到 的 见 解和 可 行的解 决 方 案 。 这样 的活 动 不仅
能够 锻炼 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 团队协 作和 沟 通表达能力。
我 们还安排了写作训练 任务 ,要求学生 撰 写一篇议论文。在 这个 过程中,学生 需 要选 择 一 个 具有 争 议性
的 话 题, 运用 合理的论证方法 阐述 自己的 观 点。 我 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出新 颖 的论点,并使 用 有力的证
据 来支持 自己的立 场 。通过 这样 的写作练习,学生 将 能够更深入 地 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实 际应用 中
的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 巩固 学生的学习 成果 , 我 们还计 划举办 一 场小型辩 论 赛 。学生 将围绕某个 具有 争 议性的议题
展 开辩 论, 运用所 学的批判性思维技巧 来 质疑、 反驳对 方的 观 点, 同时 展 示 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特 见 解。 这
样 的活 动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 敏捷 度和 应变 能力,还能让他们在 紧张刺 激的 辩 论 氛围 中 感受到 学习的 乐
趣 。
通过 主 题 整 合和活 动整 合 相 结合的方式, 我 们 将 为学生 打 造一 个充满挑战 和 机遇 的学习 环境 。在 这个环
境 中,学生 将 能够更深入 地 理解“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这 一 主 题,并 将所 学知识 转化 为实践能力,为 未
来 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根 据《 义务 教 育 语文 课 程 标准( 2022 年版) 》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 应 重点 关注 以 下几个 方 面:
6
1. 阅 读与 鉴赏: 学生能够 正确 、 流 利、有 感 情 地朗 读 课 文,理解 课 文内容,体会作 者 的思 想感 情,学习
不 同 的论证方法和 修辞手 法。
2. 表达与 交流: 通过写作训练和口语 交际 活 动 ,提 高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 交流 能力。在写作中,要求学生
能够 运用 合理的论证方法 阐述 自己的 观 点;在口语 交际 中,学会 倾听 、表达、讨论和 辩 论。
3. 思维与创新 : 通过 阅 读议论文和创造性思维 相关 的文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
生学会质疑、 反 思、分析和 评 价, 形成 独立思考的能力。
4. 文 化 传 承 与理解 : 通过学习鲁迅 等 文 化名 人的作 品 ,了解中 华优秀 传统文 化 的精 髓 和 时 代价值, 增 强
文 化 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九年级 学生,作为中学教 育阶段 的 高年级 学生, 已 经具 备 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 阅 读能力。他们不仅
能够 熟 练 地 进行文本的 初 步 阅 读和理解,还能够 对 文本内容进行 较 为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在 这 一过程中,他
们能够 运用所 学的语文知识,如 词汇 、语法、 修辞等 , 对 文本进行 细致 入 微 的 剖 析,从而 把 握文 章 的 主 旨大
意 、结构 布局 以及作 者 的思 想感 情。
九年级 学生 也 积 累 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 认 知。他们 开 始 关注 社会 热 点问题, 对某些 社会问题有 着 自
己的 见 解和 看 法。 这 使 得 他们在学习语文 时 ,能够 将 文本内容与实 际 生活 相 联 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
讨。 例 如,在学习鲁迅、 朱 自 清等 现代文学 家 的作 品时 ,学生能够结合 当时 的社会 背景 ,理解作 者所 表达的
7
思 想 情 感 和社会批判,进而 形成 自己的 认 识和 评 价。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新知内容 主 要 包 括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这些 内容 对
于学生 来 说 既具有 挑战 性又具有 吸 引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如何 运用事 实、道理、逻辑 等手段
来支持 自己的 观 点, 这对 于提 高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 着 重要的作 用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要求学生
学会 对 文本、 观 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 评 价,不 盲目接 受 ,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则鼓
励学生 打 破常 规 ,勇于创新,提出新的 观 点和 见 解。
这些 内容的学习 需 要学生具 备 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同时 也 需 要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 采 用 多 种
教学方法和 手段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 趣 和 积 极性。 例 如, 可 以通过 案例 分析、 小组 讨论、 辩 论 等 方式,让学
生在实践中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通过引导学生 对 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 评 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
过鼓励学生提出新的 观 点和 见 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九年级 学生具 备较 强的自 主 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他们能够在教 师 的引导 下 ,独立 完 成 学习 任务 ,
如 预 习、 复 习、作 业 等 。他们 也 开 始 注 重学习方法的 总 结和 归纳 ,尝试 运用各 种 学习 策 略来 提 高 学习效 率 。
例 如,他们会 制 定学习计 划 ,合理安排 时 间 ;会 运用 笔 记 、思维导 图 等 工 具 来辅助 学习;会通过 阅 读、思考、
讨论 等 方式 来 深 化对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 学生 也 具 备 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他们在学习中不 再 满 足 于 接 受 现 成 的知识和 观 点,
8
而是 开 始 尝试提出自己的 见 解和 看 法。他们会 对 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 评 价, 对 作 者 的 观 点进行质疑和 反 思;
他们会在 小组 讨论中 积 极发言,提出自己的 观 点和论据;他们会在作文中尝试 运用 新的表达方式和 修辞手 法,
以 期 达 到 更 好 的表达效 果 。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为了突破学生的学习 障碍 ,提 高 教学效 果 , 可 以 采 取以 下 策 略:
1. 创设生 动 情 境
利 用 多 媒 体教学 手段 创设生 动 的教学情 境 , 将 抽 象的知识具体 化 、 形 象 化 。 例 如,在学习议论文的论证
方法 时 , 可 以通过 播 放相关 视 频 、 音频 等 多 媒 体 资料 ,展 示 鲁迅、顾颉刚 等 文 化名 人的生 平 和思 想 背景 ,以
及他们是如何 运用 论证方法 来支持 自己的 观 点的。 这样 不仅 可 以 帮助 学生更 好地 理解 课 文内容,还 可 以激发
他们的学习 兴 趣 和 积 极性。
2. 分 层 指 导
针 对 不 同层次 的学生 制 定不 同 的学习 目 标 和 任务 ,实 施差异 化 教学。 对 于基础 较弱 的学生, 注 重基础知
识的 巩固 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 词汇 、语法、 修辞等 ; 对 于基础 较 好 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更深 层次 的思考
和探究,如文本的深 层 解读、 观 点的独特 阐述等 。 这样可 以 确 保 每个 学生 都 能够在自己的基础 上得到 提 高 和
发展。
3. 合作学习
组织 学生进行 小组 合作学习,通过讨论、 交流 、 辩 论 等 方式 共同 解 决 问题。 这 种 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
9
学生的学习 兴 趣 和 积 极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 团队 合作精神和 沟 通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 可 以 相 互 学习、
相 互 启发, 共同 提 高 。教 师也 可 以 参 与 到 学生的讨论中 去 ,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积 极发言。
4. 及 时反 馈
在教学过程中及 时 给予 学生 反 馈 , 肯 定他们的进步和 努 力, 指 出 存 在的问题并提 供改 进建议。 这 种 正面
的激励和 反 馈 能够 增 强学生的学习 动 力和自 我 效能 感 。教 师 还 可 以鼓励学生进行自 我反 馈 和 同 伴 反 馈 ,让他
们学会自 我评 价和 相 互 评 价,从而更 好地认 识自己的 优 点和不 足 , 明 确 改 进的方 向 和 目 标 。
针 对九年级 学生的学情特点和新知内容的要求,教 师 需 要 采 取多 种 教学 策 略 和 手段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
趣 和 积 极性,提 高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创设生 动 情 境 、分 层 指 导、合作学习以及及 时反 馈 等 方
式, 可 以有效 地 突破学生的学习 障碍 ,提 高 教学效 果 。教 师也 需 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 ,以
适 应 学生不断 变化 的学习 需 求和发展特点。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大 主 题 或 大 概念 为“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围绕这 一 主 题, 我 们 将 通过多篇议论文
的学习和实践活 动 的 开 展,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论证方法、学会质疑和 反 思、激发创新 意 识和 想 象力。 我 们
还 将注 重文 化 传 承 与理解的教 育 目 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 华优秀 传统文 化 的过程中 增 强文 化 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1. 知识与技能 目 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论证方法。
学生能够 运用 合理的论证方法 阐述 自己的 观 点和 看 法。
10
学生能够了解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 概念 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 应用 。
2. 过程与方法 目 标
学生能够通过 阅 读、讨论、写作 等 多 种 方式 参 与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 倾听 、表达、讨论和 辩 论的技巧。
学生能够通过 反 思和 总 结不断提 高 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 感态 度与价值 观 目 标
学生能够培养 对 中 华优秀 传统文 化 的 热爱 和 尊 重。
学生能够 树 立自信、 乐观 、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生 态 度。
学生能够 增 强社会 责任感 和使 命 感 , 积 极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1.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论证方法, 包 括 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 论证 等 。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 通过讨论、 辩 论 等 活 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质疑、 反 思和 评
价。
3. 创新思维的激发 : 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和 相关 实践活 动 激发学生的创新 意 识和 想 象力,让他们 敢 于尝
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1. 如何 将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融 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这需 要教 师 在教学过程中 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