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
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个性化定制可以联系学校)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精心,涵盖了古代散文、诗词以及实用的写作指导,旨在通过一系列经典文本的
深入阅读与赏析,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这一安排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也充分考虑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具体而言,本单元精选了三篇古代散文佳作:《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
《湖心亭看雪》(张岱)。这些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引领学生走进古代文人的精神
世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展现了古代士大夫的高尚情
操;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则通过描绘醉翁的生活情趣,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而深远的雪景图,让人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和孤高清远的心境。
诗词部分同样精彩纷呈,包括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及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些诗词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富含哲理,是中华文化的瑰
宝。李白的《行路难》以其豪迈的笔触,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坚韧与不屈;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则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不畏艰难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水调歌头》
则以月为引,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旷达超脱的 胸襟 。
除 了 丰 富的文学阅读 素材 ,本单元 还 特 别 安排了一篇写作指导《 议论要 言之有 据 》,旨在通过理 论讲解
3
与实 例 分析,指导学生 如何 在 议论 文写作中 做 到有理有 据 , 增强 文 章 的 说服 力。这一内容的设计, 既 是对学
生阅读能力的进一 步 提升,也是对其 逻辑 思 维 和表达能力的有 效锻炼 。
课外 古诗词 诵 读部分的 四首 诗词, 更 是为学生提 供 了 更广阔 的文学 视野 , 鼓励他们 在 课余 时 间继续探索
中 国 古典文学的 博 大精深。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对学生文学 素养 的全 方位培养 , 更 是对 他们 审美情趣、人文 素养 和思 辨 能力的
深刻 熏陶 。通过这些经典文本的学 习 ,学生 将 能 够更加 深刻 地 理 解 中华文化的精 髓 , 并 在文学的 海洋 中 遨游 ,
不 断 提升自 我 , 成长 为具有深 厚 文化 底蕴 和 卓越 表达能力的 新 时代 青年 。
(二)单元内容分析
在古代散文的 璀璨星河 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湖心亭看雪》 无疑 是三 颗耀眼 的明 珠 , 它
们 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领 着我们穿越千年 时 光 ,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生哲思。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记 游 之作, 更 是范仲淹心灵独白的 载 体。 他站 在历史与 未来 的 交汇点 ,发出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 强音 ,这种超 越个 人 荣辱 ,心系 国家兴亡 的高尚情操, 至今仍
激励着无数仁 人 志 士。文 章结构严整 ,语言精 炼 ,情感深 沉 ,是中 国 古代散文中情理 交融 的典范。
而《醉翁亭记》则以 轻松愉悦 的笔触,展现了欧阳修 随遇 而安、与 民 同乐的生活哲学。文中对醉翁亭自
然风光 的细腻描绘,以及 太守 与 民众共享欢 乐的 场 景, 构成 了一幅幅生 动 的 画 面,语言生 动 ,意境深远,充
满 了诗情 画 意,让人 仿佛置身于那片宁 静而和 谐 的世界之中。
《湖心亭看雪》则是张岱孤高情怀的写 照 。雪 夜 独 往 湖心亭,以精 炼 的笔触勾勒出雪后 西 湖的静 谧 与 奇
4
美,作者的心境与自 然 景观 交相辉映 ,展现出一种超脱 尘 世的孤高与 淡泊 。文 章虽短小 , 却 意境 悠 远, 留给
读者 无限 的想 象空间 。
诗词部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以其豪迈不 羁 的笔触,抒发了怀 才 不 遇 的 悲愤 与对理想的不 懈 追
求,充 满 了 浪漫主义色 彩, 激励着 后人 勇往直前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则在 辛酸 与 喜悦交
织 的情感中,展现了作者乐观 豁 达的人生态度,语言 质朴 而深情,意境 开阔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则以中 秋 明月为引,抒发了对远 方亲 人的深 切 思 念 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词作情感 真挚 ,意境高
远,语言优美 流畅 , 成 为 千 古 绝唱 。
《 议论要 言之有 据 》一文,为学生学 习议论 文写作提 供 了宝 贵 的指导。通过实 例 分析与理 论阐述 , 帮助
学生 掌握议论 文的 基 本 结构 和写作 方法 , 培养他们 的 逻辑 思 维 与表达能力。
课外 古诗词 诵 读部分,精选了《月 夜忆舍弟 》 等四首 佳作,这些诗词 各 具特 色 , 从 不同 角 度 反映 了古代
文人的情感世界与生活体 悟 , 丰 富了学生的文学 积累 , 拓宽 了 他们 的文化 视野 , 使他们 在 品味 经典的也能深
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 博 大精深。
(三)单元内容整合
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整合 中, 我们围绕 “人文情怀与思 辨 能力”这一 核 心 主题 ,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旨在
深化学生阅读体 验 与提升写作 技 能的教学活 动 。通过阅读与写作 两 大 板块 的有 机结合 , 我们 不仅 希望 学生能
够 领 略 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更期望 在这一过 程 中, 他们 的人文 素养 与思 辨 能力能 够得 到 显著 提升。
阅读 板块 作为本单元的 基石 ,精心 挑 选了三篇古代散文与三 首 经典诗词, 每 一篇 都蕴 含 着 深 厚 的文化 底
5
蕴 和人生 智慧 。在这些古代文学作 品 的引领下,学生 将 被带 入一 个个 历史与想 象交织 的世界,体 会 作者的情
感 波澜 与人生哲思。 我们鼓励 学生在阅读过 程 中,不仅 关注 作 品 的文 字 之美, 更要 深入理 解 其 背 后的思想内
涵和艺术特 色 ,学 会 从 多 个角 度审 视 文本, 培养 敏锐 的审美情趣和深 厚 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这样的阅读体
验 ,学生 将 逐渐 学 会 如何 在文学作 品 中 寻找 共 鸣 , 如何 在古人的 智慧 中 寻找 指导现代生活的 启示 。
写作 板块 则是对学生阅读体 验 的深化与实 践应 用。以《 议论要 言之有 据 》为理 论 指导, 我们 设计了一系
列 紧密 结合 单元阅读内容的 议论 文写作 任务 。这些 任务 不仅 要 求学生能 够 准确 理 解并 运用 从 阅读 材 料 中 汲取
的思想与观 点 , 更强 调学生在 论 证 过 程 中 必须 言之有 物 、言之有理,学 会恰当 地 引用 事 实 论据 和 道 理 论据来
支撑 自 己 的 论点 。通过这样的写作实 践 ,学生不仅能 够锻炼 自 己 的 逻辑 思 维 和 批判性 思考能力, 还 能有 效 提
升语言表达的 准确性 和 说服 力, 从 而在思 辨 能力与写作能力上实现 双重飞跃 。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是一 个从 阅读到写作、 从 感受到表达的 完 整 循环 。 它 不仅是一 场穿越 时 空 的文学之 旅 ,
更 是一 次 心灵与 智慧 的 双重磨砺 。 我们相 信 ,通过这样的学 习 过 程 ,学生不仅能 够更加 深刻 地 感受到古代文
学的独特魅力, 更 能在人文情怀与思 辨 能力上 获 得 实 质 性 的 成长 ,为 他们未来 的学 习 与生活 奠定 坚实的 基 础 。
在这一过 程 中,教 师 将 扮演 引导者与 伙伴 的 角色 , 陪伴 学生一同 探索 、思考、 成长 , 共 同见 证 每 一 个 心灵的
绽放 与 智慧 的 启迪 。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根 据 《 义 务 教 育 语文 课程 标准 ( 2022 年 版 )》的 要 求,本单元教学 应重 点 关注 以下几 个方 面:
1. 识字 与写 字 : 继续 巩固 和提高学生的 识字 写 字 能力, 要 求学生能 够 准确书 写单元中出现的生 字 词, 并
6
注 意 汉字 的笔 画 和 结构 。
2. 阅读与鉴赏:
能 够 正确 、 流 利 、有感情 地 朗 读 课 文,理 解课 文内容,体 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 习并掌握 古代散文和诗词的阅读 方法 和鉴赏 技 巧 ,理 解 作 品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 色 。
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学 会欣 赏和 评价 文学作 品 。
3. 表达与 交流 :
通过 课 堂讨 论 、 小 组 合 作 等方 式 , 培养 学生的 口 语表达能力和 合 作 交流 能力。
引导学生学 会复 述 和 转 述课 文内容,提高 信息 整合 和传 递 能力。
4. 梳 理与 探 究 :
引导学生对 课 文内容进行 梳 理和 概 括,提 炼 文 章 的 主 旨大意和 要点 。
通过 问 题 的 探 究 和 解 决 , 培养 学生的思 维 能力和 探 究 精神。
5. 写作:
结合 《 议论要 言之有 据 》的指导,学 习议论 文的 基 本 结构 和写作 方法 。
通过写作实 践 , 培养 学生的思 辨 能力和有理有 据 的 论 证 能力。
6. 文化传承与理 解 :
通过古代文学作 品 的阅读和鉴赏,引导学生了 解 中华优 秀 传统文化的精 髓 和内涵。
培养 学生的文化自 觉 和文化自 信 , 增强 对中华文化的 认 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7
九 年 级 学生,作为初中 阶段 的 最 高 年 级 , 他们 已 经历了 多 年 的语文学 习 , 积累 了 较 为 丰 富的语文 基 础知
识 和阅读理 解 能力。 他们 能 够 较 为 流畅地 阅读和理 解 一 般 难度的文 章 , 无论 是记 叙 文、 说 明文 还 是抒情文,
都 能 较好 地 把 握 其 主 旨大意、 段落 结构 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在阅读过 程 中, 他们 能 够 较 为 熟练 地 运用 圈 点
勾 画 、 批注 等 阅读 方法 ,对文本进行深入 解 读。 他们 也 积累 了一 定 的写作 素材 和表达 技 巧 ,能 够 在写作中运
用 比喻 、 拟 人、排 比 等 修 辞手 法 ,以及描写、 议论 、抒情 等 表达 方 式 , 使 文 章更加 生 动 有趣。
尽管九 年 级 学生在语文学 习 上 取 得 了不 小 的进 步 , 但 他们仍 面 临 着 一些 挑 战 。一 方 面, 随着年 级 的升高,
语文学 习 的难度也在 逐渐 增加 , 他们 需 要 不 断拓宽 知识 面,提高阅读理 解 和写作能力; 另 一 方 面,面对 即 将
到 来 的高中学 习 , 他们还 需 要 进一 步培养 自 主 学 习 的能力和 合 作 探 究 的精神,以 适应 更 高 层次 的学 习要 求。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 新 知 内容 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 面,这些内容 既 是对学生 已 有 知识 的深化和 拓 展,也是对 他们
学 习 能力的 新 的 挑 战 。
1. 古代散文的鉴赏
古代散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 厚 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 色 。学生需 要 进一 步 学 习如何 深入
理 解 和鉴赏古代散文,这 要 求 他们 不仅 要 关注 文本的表面意 义 , 如 字 词 句 的 解 读, 还要 深入 挖掘 文本 背 后的
深 层 含 义 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 ,通过学 习 《岳阳楼记》 等 经典篇 目 ,学生需 要 理 解 作者的 政治抱负 、忧
国 忧 民 的思想情感,以及文 章 中的对 比 、 烘托 等 修 辞手 法 。
2. 诗词的 吟 诵 与鉴赏
8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 髓 ,其语言 凝练 、意境深远。学生需 要 学 会 如何 正确吟 诵 诗词, 把 握 诗词的 节奏 和
韵律 ,感受诗词的 音 韵 美。 他们还 需 要 理 解 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 诗词鉴赏的 基 本 方法 和 技 巧 。 例如 ,通
过学 习 《静 夜 思》 等 经典诗词,学生需 要 理 解 诗中的思 乡 之情、月 夜 之景,以及诗人的孤独与 寂寞 。
3. 议论 文的写作
议论 文是高中 阶段常 见的一种文体,也是 培养 学生思 辨 能力和写作能力的 重 要 途径 。本单元 将首 次接 触
系统的 议论 文写作指导,学生需 要 学 习如何 提出 论点 、 搜集 论据并 进行有理有 据 的 论 证 。这 要 求 他们 不仅 要
掌握议论 文的 基 本 结构 和写作 方法 , 还要 学 会 如何 运用 事 实、 数据 、 名 言 等论据来 支持 自 己 的观 点 , 并 进行
有力的 反 驳 和 辩 论 。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九 年 级 学生的学 习 能力 正处 于 快速 发展 阶段 , 他们 具 备 了一 定 的自 主 学 习 能力和 合 作 探 究 能力。在教 师
的引导下, 他们 能 够 完 成 一 定 的学 习 任务 , 如 预 习课 文、 查找资料 、 完 成课 后作 业 等 。 他们 也具 备 了一 定 的
批判性 思 维 和 创 新 能力,能 够 在学 习 中提出自 己 的见 解 和看 法 ,对文本进行 个 性 化的 解 读和 评价 。
面对 较 为 复杂 和 抽 象 的文本内容时, 如 古代散文和诗词中的深 层 含 义 、作者的 复杂 情感 等 , 他们 可 能 还
需 要 教 师 的进一 步 引导和 帮助 。在 议论 文写作 方 面,由 于他们 之 前 较少接 触这种文体, 因此 在提出 论点 、 搜
集 论据 和进行 论 证 等方 面 可 能 还 存 在一 定 的 困 难。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为了 突破 学生的学 习 障碍 ,提高教学 效 果 , 我们 可 以 采取 以下 策 略 :
9
1. 创 设生 动 情境
利 用 多媒 体教学 手段创 设生 动 的教学情境, 将 抽 象 的 知识 具体化、 形 象 化。 例如 ,通过 视 频 展 示 古代 建
筑 的 壮丽 景 象 或 诗词 所 描绘的自 然风光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所 描绘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这样
可 以 降低 学生的学 习 难度,提高 他们 的学 习兴 趣和 积 极性 。
2. 分 层 指导
针 对不同 层次 的学生 制定 不同的学 习 目标 和 任务 ,实 施差异 化教学。对 于基 础较弱 的学生, 注重 基 础知
识 的 巩固 和 基 本 技 能的 训练 , 如 字 词 句 的 解 读、 基 本的写作 技 巧 等 ;对 于基 础较好 的学生, 鼓励他们 进行 更
深 层次 的思考和 探 究 , 如 挖掘 文本 背 后的深 层 含 义 、进行有 创 意的写作 等 。这样 可 以 满 足 不同学生的学 习 需
求, 促 进 他们 的全面发展。
3. 合 作学 习
组 织 学生进行 小 组 合 作学 习 ,通过 互 相交流 、 互 相帮助来解 决问 题 。在 小 组 合 作中,学生 可 以分 享 自 己
的见 解 和看 法 , 拓宽 思 维视野 和 解 决问 题 的能力。通过 小 组 合 作 还 可 以 培养 学生的 团队协 作精神和 沟 通能力,
提高 他们 的 综 合素质 。
4. 及时 反 馈
在教学过 程 中及时 给 予 学生 反 馈 , 肯定 他们 的进 步 和 努 力,指出 存 在的 问 题并 提 供 具体的 改 进 建 议 。通
过 正 面 激励 和及时 反 馈 , 激 发学生的学 习动 力和自 信 心。教 师 还 可 以 鼓励 学生进行自 我反 思和 评价 , 培养他
们 的自 主 学 习 能力和自 我 发展能力。
10
针 对 九 年 级 学生的学情特 点 和 新 知 内容 要 求, 我们 需 要 采取多 种教学 策 略来 突破 学生的学 习 障碍 ,提高
教学 效 果 。通过 创 设生 动 情境、分 层 指导、 合 作学 习 和及时 反 馈 等 策 略 的实 施 , 我们 可 以 更 好 地满 足 学生的
学 习 需求, 促 进 他们 的全面发展。这些 策 略 的实 施 也需 要 教 师 的不 断 学 习 和 探索 ,以 适应 不 断 变 化的教学 环
境和学生的学 习 需求。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大 主题 或 大 概 念 设计为“人文情怀与思 辨 精神: 穿越 古 今 的对 话 ”。这一 主题 旨在通过古代文
学作 品 的阅读和鉴赏,引导学生领 略 中华优 秀 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通过 议论
文的写作实 践 , 培养 学生的思 辨 精神和有理有 据 的 论 证 能力。通过这一 主题 的学 习 ,学生 将 能 够 跨 越 时 空 的
界 限 ,与古人进行心灵的对 话 和 交流 , 从 而深化对人文精神的理 解 和 认识 。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本大单元的教学 目标 旨在全面 促 进学生的 知识 与 技 能、过 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的 综 合 发展。具
体 目标 如 下:
1. 知识 与 技 能:
累 计 认识 并掌握 本单元中出现的生 字 词;学 会书 写一 定 数 量 的 汉字 ;能 够 正确 、 流 利 、有感情 地 朗 读 课
文。
理 解并 概 括三篇古代散文和三 首 诗词的 主要 内容及思想内涵;学 习并掌握议论 文的 基 本 结构 和写作 方法 。
2. 过 程 与 方法 :
通过阅读、鉴赏、 讨 论等 活 动 , 培养 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