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统编新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整体教
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个性化定制可以联系学校)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想象与创造力”这一核心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文本形式,引
领学生深入探索想象的无限魅力,并学会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联想与想象,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
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
具体而言,本单元精选了古典名著节选《小圣施威降大圣》,让学生领略古典文学中想象的瑰丽与奇幻;
童话《皇帝的新装》则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想象在塑造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
用;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则带领学生走进远古时代,感受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寓言故事《寓言
四则》则通过简短精悍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想象与道理相结合的魅力,学会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深刻的寓意。
除了多样化的文本阅读,本单元还设计了阅读综合实践、写作训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及课外古诗
词诵读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在阅读综合实践中,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理解文本中的
想象元素,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写作训练则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整本
书阅读《西游记》则让学生全面领略古典名著中想象的奇幻与瑰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课外
古诗词诵读则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培养他们的语感与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形式与丰富的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
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想象的魅力,在写作中学会运用联想与想象,从而成长为具有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优秀
人才。
3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丰富多彩,旨在通过多种文本形式,引领学生探索想象的无限魅力和深刻内涵。其中,《小
圣施威降大圣》作为《西游记》的精彩节选,通过孙悟空与二郎神之间惊心动魄的斗法场面,不仅展现了作
者吴承恩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领略到了古典名著中的奇幻色彩和想象之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
厚兴趣。
而安徒生的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则以讽 刺 的 笔触 , 揭示 了人 性 中的 虚伪 和自 欺欺 人。皇帝及其 臣 民
的 愚蠢行 为在作者的 笔下栩栩如 生,不仅让学生 捧腹 大 笑 , 更促使 他们深 思 人 性 的 弱点 和 社 会中的种种不 公 。
这篇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讽 刺 意 味 ,成为了本单元的一大 亮点 。
《女娲造人》这一神话故事,则带领学生 穿越 时空, 回 到了古代人民对生 命起源 的 浪漫 想象之中。女娲
创造人 类 的过 程 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 然 力的 崇拜 ,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想象力的无 穷 魅力。
《寓言四则》则通过简 洁明 了的故事,传 达 了深刻的道理。这 些 寓言故事 既包 含了古 希腊 的 智慧 ,也 融
入了中 国 古代的 哲 理,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 的阅读中培养了 批判性思维 和想象力。
除了丰富的文本阅读,本单元还 注 重实践与 应 用。通过阅读综合实践和写作训练,学生 可 以将 所 学的想
象与创造力 技 巧 应 用 于 实 际 创作中,提 高 写作能力。而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则让学生 更加 深入地领略了想
象的魅力和力 量 ,感受到了中 国 古代文学的 博 大精深。
课外古诗词诵读的选 取更是 为学生提 供 了一 个 感受语言之美、培养文化素养的 平台 。四 首 古诗词的诵读
和赏 析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也为他们的精神 世界注 入了一 股清 新的文化 气息 。
4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单元以“想象与创造力”为核心,精心设计了一 条清晰 而富有创意的教学主 线 ,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
本 类型 和内容整合,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 程 中, 我 们选 取 了古典名著、童话、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多种文本 类型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不 同 文体中想象的 表 现形式和 独特特点 。古典名著的深 邃 、童话的奇幻、神话的瑰丽、寓言的深刻, 共同构
建 了一 个 丰富多彩的想象 世界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想象的魅力,理解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 们 注 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写作训练和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将丰富的想象 转 化为文 字 的能
力。写作训练不仅要 求 学生能 够 运用 所 学的想象 技 巧进 行 创作,还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尝试不 同 的文体和 风
格 ,让 笔下 的文 字充满 生 机 和活力。整本书阅读则让学生在 更广阔 的文学 天 地中 遨 游,进一步 锻炼 他们的想
象力和创造力。
我 们还 特别 安 排 了课外古诗词诵读 环 节,旨在通过诵读经典古诗词,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文化素养。
古诗词 是 中 华 文化的瑰 宝 ,其中蕴含 着 丰富的想象和深 邃 的意境。通过诵读和品 味 ,学生能 够更好 地感受到
语言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 热爱 和 敬畏 之情。
整 个 单元的教学设计 注 重 知 识的内在联系和 迁移应 用,力 求 实现 知 识与能力的 同 步提升。 我 们相 信 ,通
过这样的教学整合和实践活动,学生能 够更加 深入地理解“想象与创造力”的内涵和 价值 ,从而在文学创作
和人生道 路上都 能展现出 更加 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5
根据 《 义务 教 育 语文课 程标准( 2022 年版) 》,本单元的教学 应 重 点关注 以 下几个 方面 :
1. 识 字 与写 字:累 计认识并会写本单元中出现的生 字 词, 初 步 掌握汉字 的 笔 画和 笔顺规 则。
2. 阅读与鉴赏 : 能 够正确 、 流利 、有感情地 朗 读课文;结合 上下 文和生活实 际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
的 思 想感情; 欣 赏文本中的想象元素,感受想象的魅力。
3. 表达 与 交流: 对写作有兴趣, 留 心 周 围事物, 乐于表达 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在写作中学会运用联想和
想象,丰富文 章 内容。
4. 思维 与创新 : 通过文本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 思维 和 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
学生在写作中大胆尝试新的 表达 方式和情节设计。
5. 文化传承与理解 : 通过阅读古典名著、神话故事和古诗词,引导学生了解中 国 传统文化中的想象元素
和文化 符号 , 增 进对中 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 同 。
三、学情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七年级 学生,经过小学 阶段 的语文学 习 , 已 经 打下 了 坚 实的语文 基础 , 掌握 了一 定 的阅读理解能力。他
们能 够初 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 思 想感情,对文 章 的主旨、结 构 和 细 节有一 定 的 把握 能力。在阅读方法 上 ,
学生们也 掌握 了一 些基 本的 技 巧, 如预览 、精读、 总 结等,这 些技 巧 帮助 他们 更 有 效 地理解和 分析 文本。
与 此七年级 学生 正处于 想象力丰富、 好 奇心 强 的 年龄段 。他们对奇幻、 冒险类 文本有 着 浓厚的兴趣, 喜
欢 探索 未知 的 世界 ,想象自己 置身于各 种奇妙的情境中。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为他们的语文学 习 提 供 了 宝贵 的
资源 ,也为教 师开 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 供 了 广阔 的空间。
6
尽管七年级 学生在语文学 习 和想象力方面有 着 一 定 的优 势 , 但 他们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尚显
不 足 。 许 多学生在写作时 往往 过 于拘泥于 现实, 缺乏足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 致 作文内容单 调 、 缺乏 新意。
在写作教学中,教 师需 要 注 重引导学生发 挥 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 思维 和 表达 能力。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新 知 内容,旨在进一步深化和 拓 展学生在想象空间、 思维视野 、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的认
知 和能力。
1. 拓 展想象空间和 思维视野: 通过多样化的文本阅读, 如 奇幻小 说 、 科 幻故事、 历史 传记等,进一步 拓
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 思维视野 。这 些 文本将带领学生进入不 同 的 世界 和情境,激发他们的 好 奇心和探索 欲 ,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 思维 。
2.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通过写作训练和实践活动, 如 创意写作、故事 接龙 、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这 些 活动将鼓励学生发 挥 想象力,创造出 独特 的文本和角色,培养他们的创新 思维 和 表达
能力。
3. 提升语言感受力和文化素养 : 通过整本书阅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提升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文化素养。
整本书阅读将让学生 更 深入地理解文本的结 构 和内涵,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 习惯 ;课外古诗词诵读则将让
学生感受中 华 文化的 博 大精深,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七年级 学生的学 习 能力 参差 不 齐 ,这 是由 多种 因 素造成的, 包括家庭背景 、教 育背景 、 个 人兴趣等。 部
7
分 学生能 够较好 地理解和运用 所 学 知 识,他们在课 堂上表 现 积极 , 思维 活 跃 ,能 够迅速掌握 新 知 识和 技 能。
也有 部分 学生 需 要 更 多的 指 导和 帮助 。他们在课 堂上可 能 表 现 得较 为 被 动,对新 知 识的 接 受和理解能力相对
较弱 。
在教学过 程 中,教 师需 要 注 重 因 材 施教, 针 对不 同 层次 的学生 制 定 不 同 的教学 目 标 和 任 务 。对 于基础较
好 的学生,教 师可 以鼓励他们进 行更 深 层次 的 思 考 和探 究 , 如分析 文本的深 层 含 义 、探讨作者的写作意 图 等;
对 于基础较弱 的学生,教 师可 以 给予 更 多的 指 导和 帮助 , 如 提 供 阅读 策 略、引导他们 逐 步理解课文内容等。
通过实施 差 异 化教学,让 每 个 学生 都 能 够 在自己的能力 范 围内 得 到 适当 的 挑战 和提升。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针 对学生在学 习 过 程 中 可 能 遇 到的学 习 障碍 ,教 师可 以 采 取 以 下 突破策 略 :
1. 激发兴趣和想象力 : 通过情境创设和多 媒 体教学 手 段 激发学生的学 习 兴趣和想象力。教 师可 以 利 用多
媒 体设 备 展 示 与文本相 关 的 图片 、 视 频 等素 材 ,让学生 身 临 其境地感受文本情境,激发他们的学 习 兴趣和想
象力。教 师 还 可 以创设与文本相 关 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进 行 对话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 习
兴趣和 参 与 度 。
2. 促 进合作学 习 和 共同 进步 : 通过小组合作学 习 和 互 动 交流促 进学生的合作学 习 和 共同 进步。教 师可 以
根据 学生的学 习 能力和兴趣 爱好 将他们 分 成不 同 的小组,并为 每 个 小组 分 配 不 同 的学 习 任 务 和 目 标 。在小组
内,学生 可 以相 互 交流 、 互 相 帮助 , 共同 解 决问 题和 完 成 任 务 。通过小组合作学 习 和 互 动 交流 ,学生 可 以学
会 倾听 他人的意 见 、 表达 自己的 观 点 、 协商 解 决问 题等 技 能, 促 进他们的合作学 习 和 共同 进步。
8
3. 个性 化 指 导和及时 反馈 : 通过 个性 化 指 导和及时 反馈 帮助 学生解 决 学 习 中的 困难 和 问 题。教 师可 以 针
对不 同 学生的学 习 情 况 和 问 题 给予 个性 化的 指 导和 帮助 。 例 如 ,对 于 写作中 缺乏 想象力的学生,教 师可 以引
导他们进 行 头脑 风 暴 、提 供 创意写作的素 材 和 技 巧等;对 于 阅读理解能力 较弱 的学生,教 师可 以提 供 阅读 策
略、引导他们 逐 步理解课文内容等。教 师 还 需 要及时 给予 学生 反馈 和 评 价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 习 情 况 和进
步方 向 ,激发他们的学 习 动力和 信 心。
4. 提 供 实践 机 会和展 示平台: 通过写作训练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 供更 多的实践 机 会和展 示平台 。教 师可
以组 织 各 种写作训练和实践活动, 如 创意写作 比赛 、故事 接龙 游 戏 、角色扮演 表 演等,让学生有 更 多的 机 会
发 挥 想象力和创造力。教 师 还 可 以为学生提 供 展 示 自己作品的 平台 , 如 班 级 作文展 示 墙 、学 校 文学 社 等,让
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 果被 认 可 和 欣 赏的 喜 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 习热 情和 积极性 。
针 对 七年级 学生的学情 分析 ,教 师需 要 充分 了解学生的 已知 内容、新 知需求 、学 习 能力以及 可 能 遇 到的
学 习 障碍 。在 此基础上 ,教 师可 以 采 取 激发兴趣和想象力、 促 进合作学 习 和 共同 进步、 个性 化 指 导和及时 反
馈 以及提 供 实践 机 会和展 示平台 等 策 略,以 突破 学生的学 习 障碍 ,提 高 教学 效 果 。通过这 些 策 略的实施,学
生将能 够 进一步 拓 展想象空间和 思维视野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提升语言感受力和文化素养。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大主题 或 大 概念 为“想象与创造力”。通过多样化的文本阅读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想象的魅力和力 量 ,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具体 表 现为 : 在阅读中 欣 赏和
体会不 同 文体中的想象元素;在写作中大胆尝试新的 表达 方式和情节设计;在课外 拓 展中了解和传承中 华 优
9
秀传统文化中的想象元素和文化 符号 。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1. 知 识与 技 能 : 学生能 够正确 、 流利 、有感情地 朗 读课文; 累 计认识并会写本单元中出现的生 字 词;理
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 思 想感情;了解不 同 文体中想象的 表 现形式和 特点 。
2. 过 程 与方法 : 通过文本阅读、写作训练、小组合作学 习 和实践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
力、语言 表达 能力和 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进 行 写作。
3. 情感 态度 与 价值 观 :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 习 的兴趣和 热爱 ;培养学生 勇 于 探索、 敢 于 创新的精神品 质 ;
增 进学生对中 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 同 。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1. 文本阅读中的想象元素赏 析: 引导学生通过 细致 阅读文本,发现并 分析 其中的想象元素,体会其魅力
和作用。
2. 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运用 : 通过写作训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
文 章 内容,提 高 写作 水 平 。
3. 文化传承与理解 : 通过课外古诗词诵读和整本书阅读等活动, 增 进学生对中 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
认 同 。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1. 如 何 将想象元素 转 化为文 字: 对 于部分 学生 来 说 ,将想象中的场 景 和情节 转 化为生动的文 字 描述 可 能
存 在一 定 的 难度 。
10
2. 批判性思维 的培养 : 在阅读寓言故事等文本时, 如 何 引导学生从多 个 角 度 思 考问 题,形成自己的 见 解
和 判 断怀 。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一、引言
人教 版初 中语文 七年级上 册第六 单元以“想象与创造”为主题,通过一系列 充满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学
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想象力、联想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涵 盖 了古代神
话、民间故事、外 国 寓言以及现代文学经典,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让学生感受想象的魅力,激发其创造
性思维 。
二、教学 目 标
1. 知 识与 技 能
累 计认识并 掌握 本单元中出现的生 字 词,学会书写一 定 数 量 的 汉字 , 掌握汉字 书写的 正确 姿 势 和 笔 画 顺
序 。
能 够正确 、 流利 、有感情地 朗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 文 章 的主旨和情节发展。
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进 行 文学创作,提 高 写作能力。
2. 过 程 与方法
通过 观察 、 分析 、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 模拟 等活动, 增强 学生的情感体 验 和 表达 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 拓 宽 学生的阅读 视野 ,提升其文学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