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SI 汽轮机监测显示系统主要对汽机(振动)、(串轴)、(胀差)等起到监测显示作用。
2. 按传热方式不同,回热加热器可分为(表面式)和(混合式)两种。
3. 按汽机排汽凝结的方式不同,凝汽器可分成(混合式)和(表面式)两种。
4. 备用冷油器的进口油门(关闭),出口油门(开启),冷却水入口门(关闭),出口门(开启)、油侧排
空门开启,见油后关闭。
5. 泵的汽蚀余量分为(有效汽蚀余量)、(必须汽蚀余量)。
6. 泵的种类有(往复式)、(齿轮式)、(喷射式)和(离心式)等。
7. 变压运行分为(纯变压运行),(节流变压运行),(复合变压运行)。
8. 变压运行指维持汽轮机进汽阀门(全开)或在(某一开度),锅炉汽温在(额定值)时,改变蒸汽(压力),以
适应机组变工况对(蒸汽流量)的要求。
9. 表面式凝汽器主要由(外壳)、(水室端盖)、(管板)、以及(冷却水管)组成。
10. 采用给水回热循环,减少了凝汽器的(冷源损失)。
11. 真空泵的作用是不断的抽出凝汽器内(析出的不凝结)气体和漏入的空气,(维持)凝汽器的真空。
12. 初压力越(高),采用变压运行经济性越明显。
13. 除氧器按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定压运行)、(滑压运行)。
14. 除氧器根据工作压力不同可分为(真空式)、(大气式)、(高压式)三种。
15. 除氧器满水会引起(除氧器振动),严重的能通过抽汽管道返回汽缸造成汽机(水冲击)。
16. 除氧器水位高,可以通过(事故放水门)放水,除氧器水位低到规定值联跳(给水泵)。
17. 除氧器为混合式加热器,单元制发电机组除氧器一般采用(滑压运行)。
18. 除氧器在滑压运行时易出现(自生沸腾)和(返氧现象)。
19. 除氧器在运行中,由于(机组负荷)、(蒸汽压力)、(进水温度)、(水位变化)都会影响除氧效果。
20. 除氧器在运行中主要监视(压力)、(水位)、(温度)、(溶氧量)。
21. 大机组的高压加热器因故不能投入运行时,机组应相应(降低)出力。
22. 大容量机组润滑油供油温度一般维持在(45)℃运行。
23. 大型机组超速试验均在带(10%-15%)负荷运行(4-6)h 后进行,以确保转子金属温度达到转子(脆性转
变温度)以上。
24. 大型机组充氢一般采用(中 间介质置换法 )。
25. 大 修停 机时,应采用(滑 参数 ) 停 机方式。
26. 带有 液 力 偶 合器的电泵启动 前 , 液 力 偶 合器的 勺 管应在( 最小 位)。
27. 当 给水泵冷 态 启动一般采用( 正暖 )的 暖 泵方式。
28. 当 离心泵的 叶 轮 尺寸 不变时,水泵的流量 与 转速(一) 次 方成 正比 , 扬程与 转速( 二 ) 次 方成 正比 。
29. 当任 一跳机保 护 动作后,汽机主汽阀 将迅 速(关闭)、 停止 机组运行。
30. 电 液调 节系统用(电子元 件 )测速,转速和 模拟 电压可以在 很 大 范围 保持 良好 的( 线 性)关系。
31. 对于 倒 转的给水泵,严 禁 关闭(入口门),以 防 (给水泵低压侧) 爆破 ,同时严 禁 重合开关。
32. 对于一种确定的汽轮机, 其 转子汽缸热应力的大 小 主要 取决 于(转子或汽缸内温度分 布 )。
33. 发电 厂 的汽水损失根据 部 位的不同分为(内 部 汽水损失)和(外 部 汽水损失)。
34. 发电机组 甩 负荷后,蒸汽压力( 升 高),锅炉水位( 下 降),汽轮机转子相对 膨 胀 产 生(负)胀差。
35. 发现给水泵油压降低时,要 检查 (油 滤网 是 否堵塞 )、冷油器或管 路 是 否 漏 泄 、(减压 件 是 否 失 灵 )、油
泵是 否 故 障 等。
36. 高压加热器 钢 管 泄 漏的现象是加热器水位( 升 高)、给水温度(降低),汽侧压力( 升 高),汽侧 安 全门动
作。
37. 高压加热器水位( 调整 )和(保 护 ) 装置 应定 期 进行试验,以 防止 加热器进汽管返水。
38. 高压加热器水位保 护 动作后,( 旁路 阀) 快 开,(高加进口联成阀及出口电动门关闭) 快 关。
39. 高压加热器运行工作 包括 (启 停操 作)、运行监 督 、(事故 处理 )、 停 用后 防腐四 方面。
40. 高压加热器投入运行时,一般应 控 制给水温 升率 不超过(3)℃ /min 。
41. 给水泵泵组的 前置 泵的作用是( 提 高给水泵入口压力, 防止 给水泵汽蚀)。
42. 给水泵不 允许 在低于( 最小 流量) 下 运行。
43. 给水泵 倒暖 是高压给水泵(出口 逆止 门后)引入, 从 ( 吸 入侧)流出.
44. 给水泵的作用是 向 锅炉 提 供 足够 (压力)、(流量)和(相 当 温度)的给水。
45. 给水泵流量变化 很 大, 忽 高 忽 低的现象 称 为(汽蚀)。
46. 给水泵启动后, 当 流量达到 允许 流量(自动 再 循环门)自动关闭。
47. 给水泵汽化的 原 因有 : 除氧器内 部 压力(低), 使 给水泵入口温度(高于)运行压力 下 的 饱 和温度 而 汽化 ;
除氧器水位(低),给水泵入口(压力低) ; 给水流量 小 于( 最 低流量), 未 及时开启 再 循环门等。
48. 给水泵严重汽化的象 征: 入口管内发生不 正常 的(冲击),出口压力( 下 降) 并摆 动,电机电流( 下 降 并摆
动),给水流量( 摆 动)。
49. 给水管 路没 有水压 形 成的时 候 ,电动给水泵启动 前 要(关闭)泵的出口门及出口 旁路 门、中 间 抽 头 门,
开启 再 循环门。
50. 工 质 在管内流动时,由于通道 截 面 突然缩小 , 使 工 质 的压力(降低), 这 种现象 称 为(节流)。
51. 滑 参数停 机过 程 中严 禁做 汽机超速试验以 防 (蒸汽带水),引起汽轮机水击。
52. 滑 参数停 机时,一般 调 节 级处 蒸汽温度应低于 该处 金属温度(20 — 50)℃为 宜 。
53. 滑 停 过 程 中主汽温度 下 降速度不大于(1-1.5)℃ /min 。
54. 滑压运行的除氧器变工况时,除氧器(水温)变化 滞 后于(压力)变化。
55. 换 热的 基本 方式有( 导 热)、(对流)、( 辐 射)。
56. 回热循环的热效 率 , 随着 回热 级数 的 增 加 而 ( 增 加)。
57. 火 力发电 厂典 型的热力过 程 有(等温)、(等压)、(等容)和( 绝 热过 程 )。
58. 火 力发电 厂 中的汽轮机是 将 (热能)转变为(机 械 能)的 设 备。
59. 机组的抽汽 设 备按工作 原理 不同可分为(射流式抽汽器)、(容 积 式抽汽器)。
60. 亚临界 机组启动时,上缸 调 节 级处 金属温度低于 (150)℃时, 称 为冷 态 启动,金属温度在(150--
300)℃ 之间称 为温 态 启动,金属温度在(300)℃以上为热 态 启动。
61. 机组热 态 启动时,蒸汽温度应高于汽缸金属温度(50--100)℃。
62. 机组 甩去 全负荷, 调 节系统应能保 证 转速在( 危急 保 安 器动作转速)以 下 。
63. 机组运行中,发现 窜 轴 增 加时,应对汽轮机进行(全面 检查 ), 倾听 (内 部声音 )、测量(轴 承 振动)。
64. 机组 正常 运行时,凝汽器的真空 靠 (排汽凝结成水,体 积缩小 ) 形 成的。
65. 加热器投入的 原则: (由低到高),( 先 投水侧,后投汽侧)。
66. 加热器温 升小 的 原 因有 : 抽汽电动门 未 (全开),汽侧 积 有(空气)。
67. 加热器 泄 漏会 使 (端差 升 高)、(出口水温 下 降)、(汽侧水位高)、(抽汽管道冲击)。
68. 加热器一般 把 传热面分为(蒸汽冷却 段 )、(凝结 段 )、( 疏 水冷却 段 )三 部 分。
69. 胶球清洗 系统的作用是( 清 除凝汽器冷却水管内 壁 的 污垢 , 提 高热效 率 )。
70. 节流过 程 可以 认 为是( 绝 热)过 程 。
71. 抗燃 油主要是供给 靠近 热体的( 执 行机 构 ), 防止执 行机 构 漏油 着火 。
72. 冷却水 塔 是通过(空气和水 接触 )进行热 与质 的传 递 的。
73. 冷却水温 升 是冷却水在凝汽器中( 吸 )热后 其 温度(上 升 )的 数 值。
74. 离心泵不 允许 带负荷启动, 否则 (启动电流大) 将 损 坏设 备。
75. 离心泵的损失 包括 (机 械 损失)、(容 积 损失)、(水力损失)三种。
76. 离心泵一般(闭)阀启动,轴流泵(开)阀启动。
77. 密封 油的主要作用是( 密封 氢气) , 同时起到(润滑)、(冷却)作用。
78. 密封 油压、氢压、内冷水压三 者 的关系为( 密封 油压) > (氢压) > (内冷水压)。
79. 凝结水泵 安装 位 置 有一定的 倒灌 高度, 其目 的是为了 防止 凝结水泵(汽化)。
80. 凝结水泵的轴端 密封 采用(凝结)水 密封 。
81. 凝结水泵的轴 封处需连续 供给( 密封 水), 防止 空气漏入泵内。
82. 凝结水 含 氧量应 小 于(40) 微克/升 ,锅炉给水 含 氧量应 小 于(7) 微克/升 。
83. 凝结水 再 循环管应 接 在凝汽器的(上 部 )
84. 凝汽器抽真空 前 , 禁止 有( 疏 水)进入凝汽器。
85. 凝汽器的 最佳 真空是( 提 高真空 使 发电机组 增 加的电 功率与增 加冷却水量 使 循环泵 多耗 的电 功率之间
的差值 最 大的真空)。
86. 凝汽器的汽侧投运可分为( 清洗 )、(抽真空)、( 接 带热负荷)。
87. 凝汽器的投运可分为两 个步骤即 (水侧投运)和(汽侧投运)。
88. 凝汽器冷却水出口温度 与 排汽压力 下 的 饱 和温度 之 差 称 为(凝汽器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