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解
三、学情分析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九、学业评价
十、大单元实施思路及教学结构图
十一、大情境、大任务创设
十二、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
十三、大单元作业设计
十四、“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十五、大单元教学反思
2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作为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其主题“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承载着承上启下
的关键作用。它是在学生一年级已经掌握了 2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深化与拓展,旨在进一步
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算术运算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分为加法、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三个部分。在加法部分,
学生将学习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两种类型,这要求他们不仅要能够准确计算,还要理解何时需要进位,何时
不需要。在减法部分,学生也将接触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这两种减法运算同样考验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
数位的理解。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特别强调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这些复合运算不仅要求学生具备
扎实的加减法基础,还要求他们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例如,通过连加运算,
学生可以计算出一段时间内总共收到的礼物数量;而通过加减混合运算,他们可以轻松应对像“先买了 5 个
苹果,又吃掉了 2 个,最后还剩下多少个?”这样的实际问题。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中基础而重要的算术运算。它不仅关
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对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这一单元的
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真
3
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重这一单元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单元内容分析
在数学学习的旅途中,加法与减法是基础而重要的章节,它们不仅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计算技能,
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数学概念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深入分析并系统讲解了加法与减法的各种类型,旨在帮
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功底。
加法部分被细致划分为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不进位加侧重于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整十数的相加,
确保计算结果不超过 100 ,这一环节强调数位对齐和直接相加的基本法则。进位加则增加了难度,当两位数
与一位数相加时, 若 个位数的和 达 到 或 超过 10 ,需 向 十位进一,这 里 学生需要掌握进位的概念及 操 作 方 法,
培养 思维 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减法部分同样分为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不退位减 聚焦 于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整十数的相减,确保
结果不为 负 数,重 点 在于理解减法的意义和 执 行减法运算的步 骤 。而退位减则 引 入了 新 的 挑战: 当个位数不
足 以减去对应的数时,需 从 十位 借 一以 完成 减法,这一过 程 要求学生深 刻 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以及 借 位 操
作的 逻辑 。
单元还 涵盖 了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这些是对基本加减法应用的进一步拓展。连加和连减要求
学生能够连续 执 行两次 或 更多次的加法 或 减法运算,考验着学生的计算 顺序感 和 持久 性。加减混合运算则 融
合了加法与减法,要求学生 根据 运算 符号 灵活 转换 计算 思 路,有效提升了数学 思维 的灵活性和应 变 能力。
4
本单元通过系统学习加法与减法的不同类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 逻
辑思维 、问题解决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为后续的数学学习 奠定 坚实的基础。
(三)单元内容整合
为了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本单元内容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与 优 化。我们
将通过 情境引 入、 探究 学习、巩固练习和 综 合应用 等 多个环节, 循序渐 进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
能力,确保他们在轻松 愉快 的 氛围 中实 现 知识的内化与外化。
在主题 情境串联方面 ,我们将 精心设 计一系 列贴近 学生生活的实际 情境 ,如 购 物 找零 、分 配糖 果、 班 级
图书借阅等 ,将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 巧妙 地 融 入这些 情境 中。这样的 设 计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 味 性和 互动
性,还 让 学生深 刻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 系, 从 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动 力。
分 层 教学是本单元整合 策略 的重要 组成 部分。我们将 根据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 精心设 计不
同难度的练习题,确保 每 个学生 都 能在 适 合 自己 的 层 次上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提升。对于基础 较弱 的学生,我
们将提 供 更多的 辅 助和 引导 ,帮助他们 逐 步建立 信心 ;而对于学有 余 力的学生,我们则将提 供 更具 挑战 性的
题 目 ,激发他们的 潜 能。
综 合应用环节旨在 引导 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 情境 中,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通过一系 列精心设 计
的实 践 活 动 ,如 模拟购 物、 班 级活 动策 划 等 , 让 学生在实 践 中运用加减法运算,提 高 他们的知识 迁移 和应用
能力。这样的教学 方式 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 创新 意识和实 践 能力。
本单元的整合 策略 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 手 段和 贴近 生活的实际 情境 , 全面 提升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5
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相 信 ,在这样的教学环 境 下, 每 一位学生 都 能在数学学习中 找 到乐趣,实 现自 我超 越 。
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分解
根据《 义 务 教 育 数学 课程标 准( 2022 年 版 ) 》 ,本单元的教学应关注以下 几 个 方面:
1. 核心素 养 : 培养学生的数 感 、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技能,提 高 运算的准确性和 速
度。
3. 学 业 质量 : 通过多样化的 评 价 方式 , 全面 考 察 学生的运算能力、 思维 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教学活 动 中,学 情 分析是 至 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教学 方 法以及教学 策略 的 选择 与
实 施 。 针 对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 情况 ,我们将 从 已知内容、 新 知内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 障碍突破策
略四 个 方面 进行深入分析。
(一)已知内容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掌握了 2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这意 味 着他们已经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有了
初 步的 认 识,并 且 能够运用 简 单的运算 方 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一 阶 段,学生不仅积 累 了基本的数学运
算经验,还 逐渐形成 了数 感 和 简 单的 逻辑思维 能力。这些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
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应 该 注意到, 尽管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 取得 了一 定 的 成绩 , 但 他们的数学 素 养和运算能力还 存 在 较
大 的提升 空 间。在二年级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后
6
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知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 新 知内容主要是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这是对学生一年级学习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具体 来
说 ,学生将学习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等 知识 点 。这些内容
相 较 于一年级的学习内容难度有所提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更复杂的运算 规 则和 方 法,还要求他们具备更强
的运算能力和 逻辑思维 能力。
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是相对 较简 单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类 比 和 迁移 的 方 法 快速 掌握。进位加和退位减
则 涉 及到了十位数的 变 化,这对学生 来说 是一个 新 的 挑战 。他们需要理解何时进位 或 退位,并掌握相应的运
算 规 则。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则要求学生具备更 高 的运算能力和 思维 灵活性,他们需要在多个运算步
骤 中保 持清晰 的 思 路,并准确地 得 出结果。
在 新 知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 和 认 知 水平 的发展。通过 循序渐 进的教学 方 法和多
样化的教学 手 段,帮助学生 逐 步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技能,并培养他们的 逻辑思维 能力和数学 素 养。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 处 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过 渡 的 阶 段。他们 开始 对直 观 、生 动 的教学内容更 感 兴趣,并 逐
渐 具备了一 定 的 抽象思维 能力。 由 于个体 差异 的 存 在,部分学生对数学运算有 较好 的掌握,能够 迅速 理解并
应用 新 的运算 规 则;而部分学生则 存 在一 定 的 困 难,他们在理解 抽象 的数学概念和应用运算 规 则时可能会 感
到 困惑或挫败 。
7
针 对这种 情况 ,我们需要 采取差异 化的教学 策略来满足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掌握 较好 的学生,我
们可以提 供 更具 挑战 性的练习题和拓展 任务 ,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 潜 力;对于 存 在 困 难的学生,
我们则需要 给予 更多的关注和 指导 ,通过直 观 的教学 方 法和 耐心 的 辅导 帮助他们 克服 学习 障碍 。
(四)学习障碍突破策略
为了有效地 突破 学生的学习 障碍 并提 高 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将 采取 以下 策略:
1. 分 层 教学 :针 对不同 层 次的学生 设 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和教学活 动 。通过分 层 教学,我们可以确保 每
个学生 都 能在 适 合 自己 的难度 范围 内 得 到提升和发展。对于掌握 较好 的学生,我们可以提 供 更具 挑战 性的 任
务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 存 在 困 难的学生,我们则可以 给予 更多的基础练习和 辅导来 帮助他们巩固基
础知识。
2. 直 观 教学 :利 用实物、 图片 、多 媒 体 等 直 观 教学 手 段 来辅 助教学。通过直 观 的教学 方 法和生 动 的教学
内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 地理解 抽象 的数学概念和应用运算 规 则。例如,在教 授 进位加和退位减时,我
们可以使用实物 或图片来演示 十位数的 变 化过 程 , 让 学生更加直 观 地理解运算 规 则。
3. 合作学习 : 通过小 组 合作学习的 方式促 进学生之间的 交流 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 互 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从 而提 高 他们的学习能力和 团队协 作能力。小 组 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提 供 更多的练习 机 会
和 反馈渠道 ,帮助他们及时发 现 并 纠 正 自己 的 错误 。
4. 及时 反馈: 在教学过 程 中及时 给予 学生 反馈 是提 高 学习效果的重要 策略 之一。通过及时 反馈 ,我们可
以帮助学生发 现自己 的 错误 并及时 纠 正;我们还可以 给予 学生积极的 鼓励 和 肯定来 增强他们的学习 信心 和 动
8
力。在 反馈 过 程 中,我们需要注重 针 对性和具体性,确保学生能够 明 确 自己 的 优点 和不 足 ,并 制定 相应的学
习计划 来改 进 自己 的 表现 。
针 对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 情况 ,我们将 采取 一系 列 有效的教学 策略 和 方 法 来 帮助他们 突破 学习 障碍 、
提 高 学习效果。通过分 层 教学、直 观 教学、合作学习以及及时 反馈等策略 的实 施 ,我们相 信每 个学生 都 能在
数学学习上 取得 进步和发展。我们也将 继 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 差异 ,不 断 调整和 优 化教学 策略 以 满
足 他们的学习需求。
四、大主题或大概念设计
本单元的 大 主题 或大 概念可以 设 计为“生活中的加减法 ——走 进 100 以内的数 字世界 ”。通过这个主
题, 引导 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加减法 现象 ,理解加减法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加法、减法及混合运
算 等 内容有 机 地 串联起来 , 形成 一个 完 整的知识体系。
五、大单元目标叙写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包括 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
减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提 高 运算的准确性和 速 度。
2. 过 程 与 方 法 : 通过 探究 学习、合作学习 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 自 主学习能力、 逻辑思维 能力和问题解决
能力。 引导 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 方 法和技 巧 。
3.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热爱 ,培养他们 认 真、细致的学习 态 度。通过解决
实际问题的 方式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 践 能力。
9
六、大单元教学重点
1. 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方 法( 包括 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以及连加、连减和加
减混合运算)。
2.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规 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大单元教学难点
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准确性和 速 度提升。
3. 将加减法运算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八、大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在当 前 教 育改革 的 背景 下, 大 单元整体教学 思 路 成 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 综 合 素 养的重要途 径 。本
单元的教学 思 路可以概 括 为“ 情境引 入 ——探究 学习 —— 巩固练习 ——综 合应用 —— 总结 反思 ” 五 个环节,
旨在通过系统化、 科 学化的教学 设 计, 全面 提升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和数学 素 养。
一、 情境引 入 :贴近 生活,激发兴趣
情境引 入是 大 单元教学的第一步,也是 至 关重要的一步。在这一环节,教师应通过 贴近 学生生活的实际
情境引 入加减法运算的 话 题。例如,可以 利 用学生 购 物、分 配 物 品等 日常生活中的 场景 , 创设 一个具体、生
动 的问题 情境 。这样的 引 入 方式 不仅能够 迅速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 探究欲望 。在
情境 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 引导 性的问题,如“如果 你手里 有 10 元 钱 ,买了一 支 3 元的 铅笔 , 你 还剩下多
10
少 钱 ?”这样的问题 既简 单又实用,能够 迅速 将学生 带 入到加减法的学习 氛围 中。
二、 探究 学习 :自 主 探索 ,培养能力
探究 学习是 大 单元教学的 核心 环节。在这一 阶 段,教师应 引导 学生通过 观察 、 操 作、 讨 论 等方式 , 自 主
探究 加减法运算的基本 方 法和技 巧 。教师可以提 供 丰富的教具和学具,如计数 棒 、数 字 卡 片等 , 让 学生在 动
手操 作中 感 受 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教师还可以 组 织 学生进行小 组讨 论 , 让 他们在 交流 中 碰撞 思维 、 互 相启发。
在 探究 过 程 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 主学习能力和 逻辑思维 能力, 鼓励 他们 大 胆 提出 自己 的 猜想 和 假 设 ,
并通过实验和 推 理进行验 证 。
为了更深入地 引导 学生进行 探究 学习,教师可以 设 计一系 列层层 递 进的问题 链 。例如,在教 授 加法时,
可以 从简 单的两个数相加 开始 , 逐渐 过 渡 到三个数、 四 个数的连加;在教 授 减法时,可以 从 被减数 大 于减数
的 情况开始 , 逐 步 引 入被减数小于减数的 情况 ,以及需要 借 位的减法运算。这样的问题 链 设 计能够帮助学生
系统地掌握加减法运算的 规 律 和技 巧 。
三、巩固练习 : 多样练习,提升技能
巩固练习是 大 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 运算的准确性和 速 度。在这一 阶
段,教师应 设 计多样化的练习题, 包括 口 算、 笔 算、 填 空 、 选择等 多种 形式 ,以 满足 不同 层 次学生的需求。
教师还可以 利 用 信 息 技术 手 段,如数学 软件 、在 线 练习 平 台 等 ,为学生提 供 更加丰富、 便捷 的练习 资源 。
在巩固练习过 程 中,教师应注重分 层 教学的实 施 。对于基础 较好 的学生,可以提 供 一些具有 挑战 性的题
目 , 鼓励 他们进一步拓展 思维 ;对于基础 较弱 的学生,则应 给予 更多的 指导 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在 原 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