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我厂卷取机型式为全液压四助卷辊地下卷取机 ( 错 )
卷取机温度为 450—750℃ (错)
卷取机最大卷取速度为 18m/s (对)
钢卷内径 Ø 560 (错)
钢卷外径 Ø 1200—Ø 2000 (对)
助卷辊具有自动踏步功能( AJC )(对)
卷筒电机为 AC1000w (错)
卷取机穿带速度为 8m/s (错)
卸卷小车型式为电机传动带托卷辊行走小车式(错)
钢卷快速运输链为立卷运输(错)
热输出辊道只能正转不能反转(错)
当带钢头部到达 F5 时,辊道速度超前带钢速度 5%—10% (对)
当尾部到达 F5 时,辊子线速度滞后夹送辊上辊 5%—10% (错)
侧导板工作开口度为 550mm—1550mm (对)
侧导板由一个液压缸驱动(错)
芯轴待卷直径为 Ø 730 (错)
夹送辊最大开口度 205mm (对)
夹送辊上下辊偏移量 210mm (错)
夹送辊上辊锁紧液压缸四个 (错)
助卷辊共由一台电机传动(错)
卷取机建张后卷筒速度小于精轧机速度 (错)
辊子轴承润滑采用集中干油润滑(对)
侧导板工作压力为 20Mpa (对)
侧导板短行程距离单侧为 100mm (错)
侧导板工作方式为间隙工作制 (对)
侧导板平行段开口度位置控制精度为 0 ~+ 0.2mm (对)
侧导板压力控制精度为 0 ~+ 1KN (对)
侧导板中线与轧制中线的允许偏差 ±1mm (错)
侧导板与辊道之间的间隙应小于 1.5mm ,相互不发生摩擦 (对)
进出料辊为长期工作制(短期频繁加减速)(对)
夹送辊辊缝控制精度 0 ~+ 0.01mm (错)
夹送辊压力控制精度 0 ~+ 1KN (对)
夹送辊工作方式为重复短期工作方式(对)
卷取最大张力 10000kg (错)
轧钢之家微信公众号的 ID 是 zhagangzhijia (对)
自动标定助卷辊前必须先标定卷筒(对)
卷筒胀到最大时,其液压缸是向传动侧方向运动的 (对)
SG 的第一次短行程动作是在夹送辊咬钢时才进行的 (错)
一般带钢厚度越薄,单位张力越大;带钢越厚需要的总张力越大 (对)
情况下带钢越厚辊道的超前率越小,带钢越薄辊道的超前率越大 (错)
卷取机卷筒形式是柱塞连杆无步序扩张型 (对)
UR 在卷筒建张前只有压力控制,建张后才由压力控制转变成位置控制。(对)
助卷辊跳步过程,是由压力控制转变成位置控制的过程 (错)
卷筒的张力大小仅与张力电流、卷筒直径有关系,而与其它因素无关 (错)
卷取机张力设定越大越好,有利于提高卷形质量。(错)
轧钢之家微信公众平台有个编辑叫小钢炮(对)
咬入角是轧制时轧件与轧辊表面接触弧线所对的圆心角。(对)
钢号 Q235-AF 标记中的“ Q” 是指抗拉强度。(错)
轧钢是机械加工的方法之一。 (错)
轧制前轧件的断面积与轧制后轧件的断面积之比等于延伸系数。(对)
使用除鳞装置可以提高轧材表面质量。(对)
为 了 提高钢的 塑性 ,有利于轧钢生 产 的进行,因 此 加热温度越高越有利。(错)
卷筒直径控制精度 0 ~+ 0.1mm (对)
芯轴直径有 3 个位置 :缩 径、 预涨 径 和涨 径。(错)
卷筒与助卷辊之间的辊缝平行, 两端 辊缝差不超过 0.5mm (错)
助卷辊、 活 动 支撑没 有 打 开到位卸卷小车可以向外卸卷。(错)
卷筒在 Ø 762mm 卸卷小车不能卸卷。(对)
卷筒电机制动 器处 于制动 状态 可以卸卷。(对)
当钢卷 存放 台上有钢卷时,卸卷小车可以 将 钢卷运到 存放 台。(错)
卸卷小车离开钢卷 站 一个 安 全位置运卷小车才能接卷。(对)
精轧 末 机 架 咬钢后卷取 操 作工可以 手 动干 预 侧导板。(错)
金属塑性 是 金属产 生 塑性 变形而不 破坏 其 完整性 的能力。 ( 对 )
单 选 题
1 、下 列 关于带钢卷取机夹送辊的 叙述 中 ( B ) 是正 确 的。
A . 上辊角速度高于下辊速度
B . 上辊直径大于下辊直径
C . 上辊线速度小于下辊线速度
2 、抗拉强度不 符合 标 准 要 求 是 属 于 ( B ) 缺陷 。
A .化学 成 份分析 B .性 能 组织分析 C . 表面 尺寸分析
3 、为 保证 板形, 降低 ( C ) 和确保 卷取质量,带钢卷取机 均 应在张力下卷取。
A . 加工 硬化 B . 轧制 节奏 C . 轧制力 矩
4 、在热加工 范围 内, 随着 变形速度 ( A ) ,变形抗力有 较明显 的 增 加。
A .降低 B . 无变 化 C . 提高
5 、带钢生 产 中,卷取张力的作用是 ( A ) 。
A .改善 板形 B . 提高带钢的机械 性 能 C . 减 少划伤
6 、板带钢轧机是以 ( A ) 来命名 。
A . 轧辊辊 身 长度 B . 轧辊长度 C . 轧辊公 称 直径
7 、卷取机建张后卷筒的速度( D )精轧机 未架 的速度。
A 、大于 B 、小于 C 、不等于 D 、等于
8 、 引起 MD 抽 芯与下 列 ( C )因素无关。
A 、卸卷车托辊不 水 平 B 、卷筒胀 缩 能力不 够 C 、卷的大小 D 、卸卷车压力 波 动
9 、 MD 的张力与下 列 ( A )无关。
A 、带钢长度 B 、 规格 C 、张力电流 D 、卷筒直径 及 单位张力
10 、卷取机卷 完 钢后,不 停 车的 原 因与下 列 ( D )无关。
A 、减速 点没来 B 、带钢尾部 激光没检失
C 、夹送辊入口 激光 信号 常来 D 、卷筒有 惯性 、 抱闸松 动
11 、当精轧轧出的带钢 宽 度超过卷取机侧导板开口度时,卷取应当 首 先采取的应 急措施 是( D )。
A 、 拍 快 停 ,复位辊道,正转 层冷 辊道 B 、 拍 快 停 ,等待 废 钢 处理
C 、等钢到达卷取机时才 拍 快 停 D 、 手 动 将 侧导板开口度 点 动 打 开 让 带钢 足够通 过
12 、卷取机最大卷取速度为( C )
A 、 10m/s B 、 16m/s C 、 18 m/s D 、 20 m/s
13 、卷筒电机为( B ) KW
A 、 800KW B 、 1000KW C 、 1200KW D 、 1600KW
14 、夹送辊最大开口度( A ) mm
A 、 205mm B 、 180mm C 、 210mm D 、 230mm
15 、当助卷辊在 伺服条 件下 手 动、自动 都抱 不 了 (液压、机械设 备 正 常 ),下 列 最有可能的 原 因是( A )。
A 、卸卷车(在 初始 位)下 降 信号 未来 B 、 UR 的 打 开到位信号 未来
C 、 MD 胀径 未 在 752mm 位置 D 、 活 动 支撑没 有 抱拢
16 、下 列 对卷取机复位过程的 说 法正 确 的是( B )。
A 、对卷取机步序 器 复位 任何 时 候均 可进行 B 、 F6 出口到卷取机内无带钢时才能对卷取机进行 整体 复位 C 、头部 未
进卷取机对头部进行复位 D 、尾部 未 进卷取机对尾部进行复位
17 、卸卷车自动卸卷不出,下 列 不可能的 原 因是( A )。
A 、 打捆 机 打捆完 成信号 未来 B 、 活 动 支撑打 开到位信号 未来
C 、助卷辊开到位信号 未来 D MD 收缩 到位 或打捆 机 初始 位信号 未来
18 、侧导板工作开口度( D ) mm
A 、 350mm—1550mm B 、 450mm—1550mm C 、 550mm—1650mm D 、 550mm—1550mm
19 、夹送辊上下偏移量( C ) mm
A 、 180mm B 、 200mm C 、 230mm D 、 250mm
20 、 金属 变形后 残余 应力 产 生是由于 ( C ) 所 引起 的。
A .弹性 变形 B . 摩擦力 C . 不 均匀 变形
21 、 金属处 于 ( A ) 状态 ,其 塑性 最好。
A .三 向压应力 B .三 向拉应力 C .二 压一拉应力
22 、轧制生 产 中 都讲究 控制温度,而板带热轧后 若 卷取温度过高 就会 导 致 ( C ) , 从 而 影响了 带钢的力 学性 能。
A .奥氏体增多 B .晶粒 过于 细 小 C .晶粒 变 得粗 大
23 、下 列说 法正 确 的是( C )。
A 、在自动卷取过程中 手 动不能干 预 助卷辊开口度 B 、 拍 卷取机快 停 后,可不用对 层冷 辊道复位
C 、自动卷钢情况可以 手 动干 预 侧导板开口度 D 、卸卷车不在 低 位, 2# 助卷辊 就 不能开 抱
24 、取 样剪刃 间隙 调整 一般为带钢厚度的( D ) 倍 比 较合适 。
A 、 0.5 B 、 1.5 C 、 0.25 D 、 0.15
25 、侧导板与辊道间隙应小于( C ) mm,
A 、越小越好 B 、 1mm C 、 1.5mm D 、 3mm
26 、卸卷小车不在( A )置时,助卷辊、 端 部 支撑 不能 抱拢 。
A 、 低 位 B 、高位 C 、 前位 D 、后位
27 、侧导板短行程动作距离( B ) mm
A 、 80mm B 、 100mm C 、 110mm D 、 150mm
28 、卷筒 几 个胀 缩 直径 分别 为 770 、 762 、 752 、( C )、 722
A 、 700 B 、 750 C 、 730 D 、 760
29 、侧导板夹 持 带钢 容易产 生( A )质量 缺陷
A 、 边裂 B 、辊 印 C 、 划伤 D 、拉 窄
30 、卷取机夹送辊 容易产 生的质量 缺陷 ( C )
A 、 亮 带 B 、 划伤 C 、辊 印
31 、当自动标定 完 卷筒后, 选择 UR 标定 模 式 选 不上时,最有可能的 原 因是( A )。
A 、卸卷车(在 初始 位)下 降 信号 未来 B 、 UR 的 打 开到位信号 未来
C 、 MD 胀径 未 在 752mm 位置 D 、 活 动 支撑没 有 抱拢
32 、一般情况下, UR 压尾部的压力 占 头部设定压力的( D ) % 。
A 、 10 B 、 40 C 、 30 D 、 20
33 、当精轧轧钢无咬钢信号时,卷取应当 首 先采取的应 急措施 是( A )。
A 、 拍 快 停 ,复位辊道,正转 层冷 辊道 B 、 拍 快 停 ,等待 废 钢 处理
C 、等钢到达卷取机时才 拍 快 停 D 、 手 动 将活门抬起 ,等待卷钢
34 、 MD 的转 矩 不 包括 下 列 ( D )。
A 、摩擦力 矩 B 、张力力 矩 C 、 弯曲 力 矩 D 、 附 加力 矩
35 、 打捆 机的张紧力应当为( C ) kg 。
A 、 1200 B 、 1400 C 、 1600 D 、 1800
36 、侧导板工作压力为( D )
A 、 10kg B 、 12Mpa C 、 20kg D 、 20Mpa
37 、卷取机 产 生 塔 形 原 因与下 列 ( C )因素无关。
A 、侧导板 两 侧不 水 平 B 、卷筒张力设定不当 C 、 没 有 选择 UR 踏步功能 D 、 来 料侧 弯 、 S 形
38 、卷取机 UR 踏步过程中( B )。
A 、只有位置控制 B 、压力、位置 交替 控制
C 、只有压力控制 D 、为 振荡 控制
39 、卸卷车 升起没 有托 住 钢卷 就 出 来 时, 首 先采取的应 急措施 是( D )。
A 、 拍 快 停 B 、等卸卷车到达 打捆 位后重 新手 动卸卷
C 、 拍急停 D 、在卸卷车离开 初 位 3 米 前, 将 卸卷车 保持 在当前位置
40 、 检查 线的 切剪 能 剪切 的的 极限 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