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1.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状况
(1)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龙骨山。
(2)生活、生产状况: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已经会使用火 ,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原始农耕生活
原始农耕
居民
时间
地点
生产
房屋
河姆渡原始
居民
距今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
使用磨制 石
器,种植水
稻 。
干栏式 房屋
半坡原始居
民
距今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
使用磨制 石
器,种植粟 ;
半地穴式 房屋
3.考古发现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从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
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4.黄帝和炎帝的传说: 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两个部落联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
华 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5.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 的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 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
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
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夏朝 —— 建立者: 禹 ;时间:公元前
2070
年
;都城:阳城 。
1.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 的建立。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
隶社会
。
2.王位继承制度:世袭制 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 ”变成“家天下 ”,
(二)商朝——建立者:汤 ;建立时间:公元前
1600
年
;都城:亳 ;
1.甲骨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器:迄今世 界 上出 土 的 最 重的青铜器——商朝的 司母戊鼎 。
( 三 )西周——建立者:周 武 王 ;时间:公元前
1046
年
;都城: 镐 京 。
1. 巩固措施 :实 行分封 制 。
(1) 目 的: 巩固统治 。
(2)内 容 :周天子 把土 地、 平 民、奴隶 分 给 亲属 、 功臣等 , 封 他们为 诸侯 , 诸侯必须服 从周天子的 命令 , 交纳贡品 、 镇守疆土 、 带兵随
周天子作 战 。 (3) 分封 的意义:开发了 边疆 , 加强 了 统治 ,西周成为 强盛 的国家。
( 四 ) 东 周——公元前 771 年,周 平 王 迁 都 洛邑 。
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 :社会大变革(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破坏;各国纷纷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社会:文士阶层活跃,受到重用;
军事:诸候争战,战争频繁(春秋以争霸战争为主,战国以兼并战争为主)
文化: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1. 春秋 时期
(1)经 济大 发展: 铁 器 牛 耕 的出现, 促 进农 业 生产 力 发展。
(2) 政治大动荡 :周王 室衰微 , 分封 制 瓦 解, 诸侯争霸 (以“尊王 攘夷
”
的 名 义 争霸 )
(3)民族 大交融 :中原的“ 诸 华 ”“ 诸 夏 ”在 同 周 边 的 戎 、 狄 、 夷等 民族长期 斗争 中,出现民族 交融 。 2. 战 国时
期—— 战 国 七雄 : 韩赵魏齐楚燕秦
(1) 战争方 式 转 变: 由 争霸战争 变为兼 并战争 。( 典型 : 桂陵 之 战 、长 平 之 战 )
(2)商 鞅 变 法 ( 秦 国 秦孝 公 时期)① 目 的: 富 国 强兵
② 背景 :经 济 ( 根本 原因): 铁 器 牛 耕 推 广 ,生产 力 发展; 阶级 :地主 阶级 实 力增强 ; 适应 社会变化。
③ 内 容 :
政治
1. 确 立 县 制 ,由国 君直接派官吏治
理 ;
意义: 秦 国的国 力大
增 , 提高 了 军队战斗
力 ,一 跃 成为 最强
盛 的 诸侯 国,实现 富
国 强兵 ,为以后 秦
国 统 一 全 国 奠定 了 基
础 。 各 国经过变
法 , 纷纷 从奴隶社会
向封 建
社会
转 变。
2. 废除贵 族的世袭 特 权
3. 改 革 户籍 制度, 加强对 人民的 管
理 ;
4. 严 明 法 度 , 禁止私斗 ;
经 济
1. 废除井田 制 , 允许土 地自由 买卖 ;
2. 鼓励 耕 织 ;
3. 统 一度 量衡 。
军事
奖励军功 , 对 有 军功 者 授予爵 位、 赏
赐土 地
(3)都江 堰 : 战 国时期—— 秦 国 李冰 修筑 ,发 挥 着 防洪 、 灌溉 、 水 运 ( 体 现古代 劳动 人民 智慧 ) 的作用,使成都 平 原 获 得 了“天 府
之国 ”的 美 称。
(4) 思想大 发展—— 百 家 争鸣 ( 战 国形成)① 背景 : A .经 济 ( 根本 原因): 铁 器 牛 耕 推 广 ,生产 力 发展。 B . 政治 :王 室衰微 , 诸侯争霸 。
C . 阶级 :“ 士 ” 阶层崛 起。
② 主要的 思想 流 派 :
学
派
代 表
人 物
主要 思想
代 表 作
儒
家
孔 子
核心思想 : 仁 ;
《 论语》 ( 弟 子
整理 )
政治 主 张 : 以德 治 国 ;
教育理念 :有 教无 类、因 材施教 ;
孟 子
政治 主 张 : 仁政 、民 贵君轻 ;
《孟 子 》
荀 子
政治 主 张 : 礼治 、尊 卑 有 序 ;
《荀 子 》
道
家
老 子
顺应 自 然 、 无 为 而治 、 朴素 辩证法 ;
《老 子 》
庄 子
道法 自 然
《庄 子 》
法
家
韩非 子
法术势结 合, 改 革、 君 主 专 制、中 央 集权 ;
《韩非 子 》
墨
家
墨 子
兼 爱 、 非攻
《墨 子 》
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③ 意义: 百 家 争鸣促 进了 思想 和 学术 的 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 次思想
文化发展的 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奠基 , 对 后世 影响深远 。
第 三 单元 秦汉 时期: 统 一 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课标要求】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 知
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
动荡;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一) 秦 朝的 兴衰
1. 秦灭六 国:公元前
221
年
, 秦 王 嬴 政完 成 统 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 一 多 民族的 封 建 国家。
(1) 秦 朝 加强 中 央集权 的 措施 ——
① 政治 上: a . 创 立了 大 一 统 的中 央集权 制度 。 最高统治 者称 皇 帝 ,史称“ 秦 始 皇 ”;
b . 中 央 设丞相 负责 行政 、 太尉 负责 军事 、 御 史 大 夫 负责监察 , 最 后 决断 权 由 皇 帝 掌控 , 皇 权 至 高无 上;
c . 地 方 实 行 郡 县 制, 郡 县 的长 官 由朝 廷 直接 任免 , 加强 了中 央集权 。
② 文化上: 统 一文字, 通 用 小篆 , 促 进了文化的 交 流和发展。
③ 经 济 上: 统 一 货币 ( 圆 形 方孔 半两 钱 ); 统 一度 量衡 。
④ 交 通 上: 统 一 车辆 和 道 路 的 宽窄 , 修筑 贯通 全 国的 道 路 ;开 凿灵渠 。
⑤ 军事 上:北 击匈 奴, 修筑 长城 (西起 临洮 , 东 到 辽
东
)
影响 : 秦 朝建立的中 央集权 制度 , 奠定 了中国两 千 多 年 封 建 政治 制度 的 基本 格局 ; 奠定 了祖国 疆 域 的初 步 基础 , 巩固 了国家 统 一 ; 促 进
了经 济 文化 交 流 和发展;有 利于 中华民族 的形成。
2. 秦 末 农民 大 起义: 由 于 秦 的 暴 政 (重 赋税 、重 徭役 、重 刑罚 、 焚书坑 儒 、 秦 二世 残暴 ) 激 化社会 矛盾 。公元前 20 9 年 陈胜 、 吴 广
在 大 泽乡 起义 , 掀 起了 反 秦 浪潮 。 项羽 在 巨鹿
之 战
中以 少胜 多 , 歼 灭秦军 主 力 。 刘邦 抓住 时 机 直 抵咸 阳 。公元前
207
年 秦 朝 灭 亡
。
3. 楚汉 之 争 :西 楚霸 王—— 项羽
VS
汉 王—— 刘邦
, 争 夺 帝位。 最 终刘邦胜利 , 项羽 自 刎 。
(二) 汉 朝
1. 西 汉 ——建立者: 刘邦 ( 汉高 祖);时间:公元前 202 年;都城:长安
(1)西 汉 初年: 汉高 祖及 其 继 任 统治 者实 行 了 休养 生 息 的 政 策 ,使 汉 初的经 济 逐渐 得 以 恢复 发展, 并 且 在 汉 文帝、 汉景 帝时期形成“文
景 之 治
”
的 局面 。
(2) 汉武 帝 巩固大 一 统 的 措施 ( 目 的: 加强 中 央集权 )
① 政治 : 接 受 主 父偃 的建 议 , 颁布 推 恩 令 削弱 诸侯 ;
② 思想 : 接 受董仲舒 建 议 ,“ 罢黜 百 家, 独 尊 儒术 ”, 确 立 儒 家 思想 作为 封 建社会的 正 统思想 。 兴 办太 学 (我国古代的 最高学府 ),以 儒
家的“ 五 经 ”为主要 教材 。
③ 军事 : 派 卫 青、 霍去病 北 击匈 奴。
④ 对 外 交 往 : A . 丝绸 之 路 : a . 派张 骞 两 次 出使西域,开 辟 了 通往 西域的 丝绸 之 路 。
b . 路线 :长安——河西 走廊 ——西域——
中 亚 、西 亚 —— 欧洲 。
c .作用: 丝绸 之 路 是古代 东 西 方 往来 的 大动 脉 , 极 大 的 促 进中国 同 其 他国家和地 区 的 贸易 与文化 交 流。
B .公元前 60 年,西 汉 朝 廷设置 西域都 护 府 , 对 西域进 行 有 效 的 管 辖 ,标志着西域 正 式 归 属 中 央政权 。( 新 疆 自古以 来 是中国的 固 有领
土 。)
C .海上 丝绸 之 路 : 汉武 帝还 大力 开 辟 海上 交 通 ,称为海上 丝绸 之 路 。
⑤ 经 济 :将 铸币 权 收归 中 央 , 统 一 铸造五铢钱 ;实 行 盐 铁专 营 。
2. 新 朝——时间:公元 9 年;建立者:王 莽 ( 改 革 加 剧 社会 矛盾 ,被农民起义推 翻 )
3. 东汉 ——时间:公元 25 年;建立者: 刘秀 ( 光 武 帝);都城: 洛 阳
(1) 政治 :① 东汉 初期: 光 武 帝下 令 释放 奴 婢 , 减 轻 刑罚 , 整 顿 吏治 , 缓 和民族 矛盾 ,形成 “ 光 武 中 兴
”
的 局面 。② 东 汉 中后期:
外 戚宦 官交 替 专权 , 动 摇 东汉统治 。 ③东汉 末 年:社会 矛盾激 化, 创 立 太
平道 的 张 角
等 在 1 8 4 年经过 精 心 策划 ,领 导 了一 场 有 组 织 、
有 准 备的农民 大 起义 爆 发,史称“黄 巾 起义
”
(2) 对 外 交 往 : 东汉 时期, 派 班超 出使西域, 派 甘英 出使 大秦 。
4. 秦汉 时期的 科技 与文化
(1) 宗 教 :① 佛 教 :起源 于印 度 , 张 骞通 西域之后, 佛 教 经 丝绸 之 路 传入中国。
② 道教 : 中国 土 生 土 长的 宗 教 , 东汉 末 年 在民间 兴 起。 张 角创 立 太 平道 , 张陵 创 立 五 斗 米 道 。
(2) 史 学 : 《 史 记 》 是我国第一部 纪 传 体 通 史 ,作者是西
汉
的 司 马 迁 , 记述 从黄帝到 汉武 帝 时期的史 事 ,被 誉 为“史家之 绝唱 , 无 韵 之
离骚 ”。
(3) 科技 :① 造纸 术 : 东汉 蔡伦 改 进 造纸 术 , 促 进了文化传 播 ,中国 对 世 界 文明的 贡 献
② 医 学 : A . 东汉 末 年, 名 医 华 佗 制成世 界最 早的 麻醉剂 “ 麻沸散
”
, 编创 体 操 “ 五禽戏 ”; B . 东汉 末 年, 张 仲 景 写成 《 伤寒杂病
论》 ,后世称 其 为“ 医圣
”
。
第 四 单元 三 国两 晋 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 立与民族 交融
【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
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
历。
1. 东汉 末 年:(1) 官 渡之 战 :公元 200 年, 曹操 大 败袁绍 , 官 渡之 战 为 曹操 统 一北 方奠定 了 基础 。
(2) 赤壁 之 战 :20 8 年,孙 刘 联 军大 败曹 军 , 赤壁 之 战 为 三 国 鼎力 局面 形成 奠定基础
2. 三 国 鼎 立:220 年, 曹丕 建立 魏 国, 定 都 洛 阳;221 年, 刘 备建立 蜀 国, 定 都成都;222 年,孙 权 称王,22 9 年,孙 权 称帝,建立 吴 国,
定 都建 业 。 三 国 鼎 立 局面 形成。
3.两 晋 南北朝 政权 更迭 :
(1)西 晋 的 短暂 统 一:建立:266 年, 司 马 炎建立西 晋 , 定 都 洛 阳。 灭 亡 :316 年。
(2) 八 王之 乱 :西 晋迅速走 向衰 落;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 次大 规模 的人口 迁 徙 高 潮 。
(3)北 方 游牧 民族的内 迁 ( 五胡 内 迁 : 匈 奴、 鲜 卑 、 羯 、 氐 、 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