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资料42组历史易错点13个主观题答题神器

2024年6月814:43:33发布者:小魏魏文库 91 views 举报
总字数:约8700字
第1页

第2页

1 .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 对两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是分封制还是宗法制。

【正确理解】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

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

制度保障。

2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

【错因】 对两个概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二者的异同点。

【正确理解】 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

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

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

权力过大(如北宋),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3 .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 对两个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不清楚郡县制代表的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代表的是贵族政治。

【正确理解】 郡县制起源于先秦时期,郡和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

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

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

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

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4 .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

【错因】对 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不清楚二者与 监察 之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 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 监察 制度中 较有代表 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

注重对地方官 员监察 的政治 文明建 设的成 。汉代的刺史权力和地位 于郡 ,但 代表中央 巡查 地方,而且直

皇帝 汇报 ,一定 度上有利于上 下贯 通、 预防 腐败 。北宋 监察 地方的行政官 是通判,其官 地位

知州 ,但 代表中央 监察 地方,直接对中央 负责 ,因此通判与刺史同 样具 有“位 而权重”的特点。

5 .唐朝的中 书省 朝的中 书省 与行中 书省

【错因】 淆这几 个概念。

【正确理解】 唐朝中 书省 三省 中掌 管草拟 政令的机 ,其 能是 与决 朝中 书省 是中央最高行政机

负责总领各 又兼辖腹里 今冀 等地区)。 朝在地方设立行中 书省 简称 ,是地方

最高行政机

6 半殖民 社会

【错因】 半殖民 社会 殖民 地社会,一 是封 社会。

【正确理解】 殖民 地是 分而不是完全 丧失 国家主权, 了封 主义 又发展 本主义; 半殖民

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 是从社会经 济结构 上看的;从社会 发展形态 半殖民 地是 史的 沉沦

则是 史的 进步 半殖民 建包括 政治、经 思想文化 深刻 内涵。

7 动与义和 团运

【错因】 不能 客观评价这 次农民运 动。

【正确理解】 场运 动是中国 代史中 典型 农民运 动,从 斗争 的角度看, 场运 动地位较高,

但从 文明 的角度分 ,二者 强的 局限性 ,对当时中国社会 产生巨 大的影响。 其根

源在于 农民阶 级不是先 进生产 力的代表,其 斗争目 标、方 及指导思想具 典型 小农 。但 要注 的是

国后期颁布的 《资 新篇》 是中国 史上最 早明 学习 西方、 促进 中国 纲领 、方 ;义和

动的 指导思想 清灭 带有一定的 国主义色 带有 明显 盲目排外 思想

8 辛亥革命

【错因】 辛亥革命 最后是成 了还是 失败 认识 不到位。

【正确理解】 辛亥革命 的直接 结果 来看, 了清王朝, 立了中 华民 国, 应该说 是取 利。但从最

结果 来看, 变中国的社会 性质 有完成反帝反封 革命

9 国初年 民众 思想 状况

【错因】 辛亥革命 深入每 一个中国 中。

【正确理解】 辛亥革命 后, 深入人心 主要 对的是 城市 中的 知识 子人群 ;而 广 农村 下层群众

仍受 建儒 思想 束缚 辛亥革命 后开 展新文化运 就显得十 要了。

10 年对 时期中 革命道路

【错因】 毛泽东探索 出正确 革命道路 后还 在着两种不同 道路 斗争缺乏 醒认识 ,错 毛泽东探索

正确 革命道路 后,中 共领导人就 部放弃 了“ 城市 心论 ”。

【正确理解】 南昌 起义、 秋收 起义的先后 失败 ,已经在 实践 证明照搬苏联 的“ 城市 心论 ”是错 的,是与中

国的国 不相 的。经过 井冈山 地区的 革命实践 毛泽东提 出了 符合 中国国 的正确的 革命道路 农村包 城市

装夺 取政权”。但是 中央的主要 领导人 上接 受这 一正确 道路 ,而是在 坚持 城市 心论 ”,

1927 年之后相当长的一 时间内,中 共党 都存 在着两种不同 道路 斗争

11 共产党领导下 的根据地

【错因】 时期的根据地的 名称记忆 不准。

【正确理解】 革命 根据地”,特 1927 1937 年,中国 共产党控 的地区。由于 一时期,大 革命

根据地 都建 立了 政权, 称作 区”( 简称 )。

抗日 根据地”,主要 1937 年到 1945 年,即 抗日战争 时期中国 共产党领导 的地区。“ 后”主

指这 些根据地 分位于 敌人 军)的后方;“ 抗日 ”则 指明 一时期根据地 在的 的和主要的 作战

。“解 区”是 指人民 放战争 时期中国 共产党控 的区 ,以区别于国 民党 统治的区 (“国统区”)。

12 会、法国 会、 国国会、 会的 结构 与权力

【错因】 会的 结构 与权力掌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 1 会由 联邦议 会和帝国 成, 联邦议 会权力大于帝国 会,帝国 会通过的法 案必

须得 到皇帝和 联邦议 会的 准。( 2 )法国 会由 参议院 众议院组 成, 参议院 权力大于 众议院 ;两 院联席

统, 统解 散众议院须 参议院 统任 阁须 众议院 。( 3 国国会由 院组 成,

立法权由两 院共 同行 使 。( 4 会由上 下院组 成, 会的主要权力 下院 ,上 为最高 法机关,

其对 下院 通过的立法和 延搁 权。

13 主义与 歇尔计划

【错因】 对二者的关系 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 (1)“ 主义”是 争夺 世界霸 权的 言书 标志着 国的对 突破 以本 土安 全为主

,由 局部 扩张转 球扩张 。而“ 歇尔计划 较隐 于经 苏联 制西

重任 企图 通过 帮助 西 欧振兴 、稳定政 ,从而稳定 本主义 阵营 联合 西 国一起对 抗苏

企图 通过“ 歇尔计划 制西 明显 的。

(2) 二者的 实质 是一 的, 是为了 苏联 等社会主义力 发展 ,稳定 本主义 世界 ,确立 国的 主地位。

歇尔计划 ”是 的“ 主义”,是“ 主义”的一 大规模 。当 ,“ 歇尔计划 ”在

上对 世界 发展也产生 积极 的影响。

14 苏联 解体

【错因】 苏联 解体代表着社会主义 事业 失败

【正确理解】 苏联 解体是 矛盾 和因 素交织 结果 。从 史上看,是 苏联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体制的 弊端

和政 长期 不到 正的 结果 ;从现 来看, 戈尔巴乔夫 后推行的错 误路 线 和政 ,加 苏联 的解体。

苏联 解体 苏联 失败 ,并不代表社会主义 事业 失败 ,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模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

国模 的社会主义正保 旺盛 机与 力。

15 苏联 解体、 欧剧 变与 世界 趋势

【错因】 苏联 解体和 欧剧 变是 世界 趋势 出现的根本 因。

【正确理解】 衰退 苏联 解体直接 了两 极格 终结 本主义 世界 、西 足鼎 局面

成是 世界走 向多 的标志; 世界 力的 强对 化产生 深刻 的影响。 趋势 出现的根本

总页数:6
提示:下载前请核对题目。客服微信:homework51
标题含“答案”文字,下载的文档就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