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 ( 分封制 ) ;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
承制 ( 宗法制 ) 。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
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
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
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
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
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
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
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 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个政策:
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
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
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
春秋战国 ( 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 )—— 秦汉隋唐 ( 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 )
—— 宋元 ( 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明清 ( 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 。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1)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 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 生产 的资 金 的 积累 和国 内
市场的扩大。
(3) 长期以 来 抑商和 歧视 商人的思想 观念 根 深蒂固 ,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 海禁 ”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 了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 ,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 、明清 时 期对外贸易 性质 、政策对社会 转型 的影响
(1)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 进 行的 朝贡 贸易,目的 不 以 获取 最大的经济 效 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 友好往来 。
往往遵循 “ 厚往薄来 ”的原 则 和 采取 “ 倍偿其价 ”的方法,政府 在 贸易中 增 加了 沉 重的 财 政 负担 ,影响了中外贸易的 持
续 发展。
(2) 明清 时 期对外贸易实行“ 海禁 ”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 间 对外贸易的发展; 妨碍 了 海
外市场的开 拓 , 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使 中国与世界 隔绝 ,逐渐 落后 于世界发展 潮流 ,影响了中国社会向 近 代的
转型 。
8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
(1) 诸子百家思想 观 点:
① 儒 家推 崇 “人治”, 提倡 “ 礼 治” 或 “ 德 治”,即 指 治国 时偏 重人的作 用 ,实行“ 仁 政”。
② 法家 提倡 “法治”, 崇尚 “以法治国”,即强 调 法的作 用 ,主 张用 法 令来 统一人 们 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
③ 道 家主 张 “ 无 为 而 治”,即 不 要 把自己 的 意志 强加 给 社会, 顺应时 势和民心。秦汉以 后 统治者的 修养生息 政策 正 是
这 种治国思想的 体 现。
(2) 演变:
中国两 千多年 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 在不同时 期分 别吸收 了 墨 、 儒 、 道 、法 各 家的思想主 张 , 虽 被 采纳 的程度有
所 不同 。
但从总体来看 ,中国古代思想家 们取二 者 之 长、 弃各自之短 ,逐 步 形成了 德 法 兼用 、 德 主 刑辅 的治国方 略 。
① 秦统一中国 后 , 采用 了法家的主 张 ,建立 起 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 西 汉 初年 , 先后采用 了 儒 家的“ 仁 政”、 道 家“ 无 为 而 治”和 墨 家 节俭 的思想。
③ 西 汉汉 武 帝 采纳董仲舒 “ 罢黜 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 议 ,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 使儒 家思想 从此 成为
封建社会的 正 统思想, 正 式形成了“外 儒内 法, 剂之 以 道 ”的治国模式。
④ 汉代以 后 , 道 家思想 仍然 受到重 视 ,逐渐被 儒 家思想所 吸收 , 如 宋明 理 学;隋唐科 举 制一 定 程度上 体 现了 墨 家“选
贤举 能”的思想。
9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 科技 内容 上 应用性 强,对 事物 发展 规律 的 探索不够 ; 研究 方法上主要 采用 传统的 典籍整理 与经 验总 结, 缺少 实 验 。
(2) 在 科技 应用 上主要 服务 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 型 的 工 程 需 要, 缺乏将 科技有 效转 化为 生产 力 并 成为科技 进 一 步
发展的 动 力 意 识。
(3) 我 国古代科技长期 领先 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 做 出 巨 大 贡献 ,影响 深远 。
1 0 、古代文学 艺术 发展的趋势和原因
(1) 趋势:
日趋 平 民化、世 俗 化, 反 封建 意 识 增 强。
(2) 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思想
近 代中国
11、 近 代 列 强 侵华 的方式和 危害
(1) 方式:
① 军事侵略 : 鸦片 战 争 、第 二次鸦片 战 争 、中法战 争 、 甲午 中日战 争 、 八 国 联军侵华 战 争 、日本 侵华 战 争 。
② 政治 侵略 : 通过 中 英《南京条约》 (1842 年 ) 、中日 《马 关 条约》 (1895 年 ) 、 《辛丑条约》 (1901 年 ) 等不平等条约 ,
中国 沦 为 半殖 民地 半 封建社会。
③ 经济 侵略 : 倾销 商品、 掠夺 原 料 、政治 借款 、 勒索赔款 、 设厂筑路 。
④ 文化 侵略 : 西 方的基 督教 文化和资 产 阶 级 的 价值观念 传 入 中国, 泯灭 中国人民的 反抗意志 。
(2) 危害
① 政治上: 攫取 和破 坏 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领土 主权破 坏 : 列 强 通过 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 , 割占 了中国大 片领土 ,破 坏
了中国的 领土 主权; 司 法主权破 坏 : 列 强 还取得 了 领事裁判 权; 领海 主权、关税主权 丧失 、 获得在华驻兵 权。
② 经济上: 列 强 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 商品、 掠夺 中国原 料 , 输 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 命脉 。
③ 文化上, 毁 灭 中 华 文明 遗 产 , 如 火烧圆 明 园 。
④ 列 强 无视 中国人民的基本 生 存 权, 还 疯狂 掠夺 中国人民的 财产 和国家 财 富 。
12、农民阶 级在近 代中国民主 革 命 中的特点
(1) 农民阶 级 具 有 革 命性
① 含 义:受地主阶 级 和外国资本主义的 双 重 压迫 , 具 有 革 命 的要 求 。
② 表 现: 太 平 天国 运 动 首 次担负起反 封建 反侵略 的 革 命 任 务 , 沉 重打 击 中外 反动 势力, 动 摇 了清政府的统治基 础 ;义
和 团运 动 打破了 列 强 瓜 分中国的 美梦 。
(2) 农民阶 级 具 有 落后性
① 含 义:由于农民小 生产 者的阶 级 局限 性 ,难以 提 出科学合 理 的 革 命 纲 领 以 指 导 其 革 命 。
② 表 现: 《 天 朝 田亩 制度 》 的 空 想 性 ; 《 资政 新篇 》 的 不 切 实 际 性 ;“ 扶 清 灭 洋 ” 口号 的 盲 目 排 外 性 。
13、“ 六 个第一” 巧记 辛 亥革 命
(1) 建立中国第一个资 产 阶 级 政 党 —— 同 盟 会。
(2) 第一 次提 出 比较 完 整 的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纲 领 ——三民主义。
(3) 建立 亚洲 第一个资 产 阶 级 共和国——中 华 民国。
(4) 颁布亚洲 第一 部 资 产 阶 级性质 的 宪 法—— 《 中 华 民国 临 时约 法 》 。
(5) 中国 近 代 史 上第一 次 真 正意 义上的资 产 阶 级 民主 革 命 。
(6) 中国 近 代 史 上第一 次 历 史 巨 变,推 翻 了两 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
14、 新 民主主义 革 命时 期中共的 探索 特点
(1) 从 最 高纲 领 到最低 纲 领 ( 国共第一 次 合作,开展国民大 革 命 ) 。
(2) 从 以城市为中心到 创 建农 村革 命 根据地 ( 国共 十 年 对 峙 ) 。
(3) 从反 蒋 抗 日到 联 蒋 抗 日 ( 国共第 二次 合作,开展 抗 日战 争 ) 。
(4) 从 农 村 再到城市 ( 人民 解放 战 争 ) 。
15、对中国民 族 资本主义的认识
(1) 三 次 发展 机遇 :
甲午 战 争后 清政府 放宽 “民 间设厂 ”的限制; 辛 亥革 命 的推 动 ;
第一 次 世界大战 列 强对 华 经济 侵略 的 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