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杂剧《看钱奴》和《一文钱》的艺术特点
目录
1
摘要....................................................................................................................................................4
引言....................................................................................................................................................5
一、元杂剧《看钱奴》与明杂剧《一文钱》的共性................................................................5
(一)现实性.................................................................................................................................5
(二)思想性.................................................................................................................................7
(三)艺术性.................................................................................................................................9
二、元杂剧《看钱奴》与明杂剧《一文钱》的个性.............................................................11
(一)故事的来源不同..............................................................................................................11
(二)杂剧结构不同..................................................................................................................12
(三)人物塑造及其表现的方法不同....................................................................................13
三、元杂剧《看钱奴》与明杂剧《一文钱》的现实及历史意义........................................14
结束语..............................................................................................................................................15
参考文献.........................................................................................................................................16
摘 要
2
这就是元杂剧《看钱奴》和明杂剧《一文钱》中成功地塑造了“贾仁”与“卢
至”这两个典型人物,一个贪婪如“恶狼见肉”,一个悭吝似铁公鸡。虽然他俩
家财万贯,金银满盈,但视财如命、吝啬成鬼,最后落得人去财空的可耻又可笑
的下场。
通读两部杂剧,看到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同时也看到
了封建思想的流毒对人民的毒害,触目惊心。不仅在中国,外国的“守财奴”和
“吝啬鬼”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从而使我们联想到世界经济大潮的今天
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和指导未来,都具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看钱奴》; 《一文钱》;特征;
引言
我国不同时代的戏剧文学作品都有其不同的体系和类型,既有“共性”,
又有“差异性”。其中,元代郑廷玉的《看钱奴》和明代徐复祚的《一文钱》都是
以塑造吝啬鬼见长的文学作品。故而,两者间就存在着异志中有同律、同质中有
异趣的可比性。
元代的统治者非常重视伎乐,并且酷爱戏曲,这也是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原
因它的歌舞、科白、故事等无不与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关系密切。郑廷玉正是这
种时代培养出来的杂居作家,一生创作过二十余部杂剧,其中大部分已经失传,
3
但从仅存来看,其戏剧编写才能使非常高超的。尤其是他的讽 刺 戏剧《看钱奴》
其人物 设定 、 主题呈 现、 风格 等 方 面在元杂剧中都 颇 具代表性。
明代徐复祚是明代万历、天 启年 间重要的戏剧作家,《一文钱》 为 其仅存的
杂剧,又 名 《财 痴 》,是我国讽 刺短 剧中的经典 之 作。故事的原型最 早 可以 追溯
至《 旧 杂 譬喻 经》中的“ 昔 有 四姓名伊莉莎 ”一 则 ,但在 情节 上有 诸多变化 。
一、元杂剧《看钱奴》与明杂剧《一文钱》的共性
《看钱奴》和《一文钱》这两部杂剧 相隔 大 约近三百年 ,虽然它们不是一个 朝
代的,但是,它们有 许多 共同的时代特征。通过两部杂剧的特征分 析 并 加 以比 较
笔 者 认为 有如下 几点 共性:
( 一 ) 现实性
众所周知 ,文学是以 反映 和刻 画 现实 为首 要 任务 。如 果 文学作品 没 有现实的
丰富内容 ,而 只 有一 些抽 象 概念那 就 很难 成 为好 的、 影响 深 远 的文学作品。 具
体 说 现实性就是人的 客观环境及社会 现象。
纵观 我国历史上, 任何 比 较 有生命的、 影响 深 远 的文学作品,都因 为 它们是
比 较 有现实性 或 现实意义的,两部杂剧就是如 此 。两部杂剧来 源于 现实生活,而
又高 于 现实生活,是 那 个时代 土壤 的 产 物。
两部杂剧事 隔 两个 朝 代,但统治阶级残酷地剥削和压 迫 人民的 本 性是一 样
是, 只 不过统治阶级表现的 手段略 有不同 罢 了。
元 朝 统治者不 断 地 加 深对人民剥削和压 迫 ,尤其是对 汉族 人民的压 迫 和 歧
视 更为严 重。 汉 民 族优秀 传统文 化遭 到了 严 重的 破坏 , 知识 分 子 的 社会 地 位低 下
这 些广 大的 知识 分 子 就与民间艺人 相结合 ,并 接受 他们的思想 影响 ,因 此 元 朝
剧作家是在这 样 的 社会基础 上,与民间艺人密切 合 作,杂剧创作 便 空 前 繁荣 起
来了。元杂剧《看钱奴》就是在这个 背景 下 产 生的。
因 此 , 直接反映 现实是元代杂剧中最 富 思想 价值 的部分。
明 朝 统治阶级 为 了 巩固 其 政权 , 采取 了以 程朱理 学的 提倡 和 八股 文 取士 的
科 举制度 。这是 限制 人民思想的 愚 民 政策 。因 此 , 反 科 举 、 反八股 ,在明 朝 一 些
优秀散 曲戏剧传 奇里 ,成 为反 封建思想的 进步内容 。到了万历时代的 末期 ,虽然
文 化 有了一 些发展 和 进步 ,但是,封建思想和 佛 教思想的毒害,在 社会 上流传
十分 普遍 ,在人民思想上的 影响相 当深 远 。杂剧《一文钱》是在这个历史 背景 下
创作出来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