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谦让行为产生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摘 要
在幼儿园中,幼儿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同伴关系,与同伴的沟通和交流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5-6 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重视这一年龄段幼儿与同伴交
往的方式方法。因此,对大班(5-6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符合儿童社会性发展培养的需要。本研究对幼
儿园大班儿童的谦让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谦让对象分析,大班幼儿的谦让对象多为自己的好朋友,有
很强的针对性。从谦让主体分析,大班儿童的谦让者女孩占比较大,谦让行为受性别影响较大。从谦让的实
现方式分析,多以非言语型为主导的谦让行为实现方式。根据以上的幼儿谦让现象,制定出合理的培养策略,
从家庭角度出发培养家庭的谦让氛围,家长主动转变教育观念,同时要注意让儿童多与同伴接触。从幼儿园
角度出发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谦让气氛,注重儿童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
关键词:大班儿童;谦让;特点;对策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幼儿园中,幼儿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同伴关系,与同伴的沟通和交流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同伴之间的互动成为了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儿园对幼儿的
最大影响在于,从单一的家庭环境转变为了复杂的社会群体生活,人际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自身角色也
产生了相应的转变。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的所有行为能够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及时反馈,基本上是有求必
应、有问必答,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掌握也十分灵活,不受过多的限制。但是在幼儿园中,会出现资源紧缺,
要求幼儿学会转变心理,学会分享和谦让。这是维持幼儿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
社会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大班儿童所处的年龄段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表现出乐意与
人交往,但同时出现了一些自主的想法,不再一味的分享。这时则会出现争抢、打闹等问题。如何针对问题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幼儿学会主动谦让,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大班(5-6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也符
合儿童社会性发展培养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
在幼儿园中,当出现两个或多个幼儿在面对大家都喜 欢 的 物品 、角色、空间等资源时出现争 执 的情况时,
谦让成为了幼儿解决问题,培养友 谊 ,维持 良 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 1 ] 。当前对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
虽然 受到了 越来越 多的重视,但 仅仅 是观念 层 面的, 并没 有得到有 效 的实施,本研究 旨 在通过对幼儿园活动
的观 察 与实 习 ,了解幼儿园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 并 进行分析,发现大班幼儿行为活动中 存 在的问题,对
此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同时也期 望 教师、家长能够重视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 促 进幼儿的 健康 发展。
1. 3 研究意 义
从理论 层 面上 看 ,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很少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生活情境中的特 征 及影响因 素 等问
题。针对目前 国内 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研究较为 薄弱 的状况,本研究 旨 在 探讨 幼儿谦让行为在特定年龄段出现
的问题,分析 其 特点, 尝试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研究方面产生一些 创新 和 突破 。
从实 践层 面上 看 ,通过对幼儿谦让行为的 探 究,分析幼儿谦让行为的特 征 和影响因 素 ,从不同的角度为
教师和家长提 供新 的育儿 思路 ,培养出 拥 有 健全 人 格 、性 格开朗 乐观的幼儿。同时,关注幼儿谦让行为的培
养不 仅 有 利 于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还 有 利 于提 高 幼儿园活动及一日生活的成 效[ 2 ] 。
1. 4 研究 内容 及方法
1. 4 .1 研究 内容
本 文 以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及培养对策为研究对象,对幼儿谦让行为及 亲 社会行为的 内涵 进行相关
理论 概 念的 界 定, 指 出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大班幼儿 亲 社会行为中出现的问
题, 并 从幼儿自身、教师等方面提出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对原因的分析, 结 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现
实可行的培养策略。
1. 4 .2 研究方法
文献 分析法;查 阅 有关幼儿 亲 社会行为的 国内外专著 与 文献 ,在 梳 理了相关 概 念 后明确 幼儿 亲 社会行为
与幼儿谦让行为之间的关系, 奠 定了本 文 的理论基 础 。通过对 文献 的 梳 理,了解了当前的研究现状,也 借鉴
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为本 文 的研究 拓宽 了 思路 。
观 察 法及调查法;通过观 察 幼儿园大班谦让活动,调查家长对谦让活动的 态 度观念,进一 步获 得与本研
究相关的 信息 ,为本 文 提 供 现实 依 据,最 后加 以分析和 整 理。
1.5 国内外 研究现状
1.5.1 国内 研究现状
杨 心 德 在 《 幼儿的社会 戏剧 性 游戏 与 亲 社会行为的发展 》 中从谦让的种 类 出发进行研究, 认 为谦让分为
三 种 形 式 即 自 愿 、 被 动和不 肯 。自 愿 是 指 幼儿自发的出现了谦让行为,乐于分享。 被 动是 指 在 老 师或家长的
引 导下,最 终 出现了谦让的行为。 虽 不情 愿 ,但最 终 也出现了谦让行为。不 肯 则是在 引 导和要求之下 仍旧 不
愿 意出现谦让的行为表现。 葛云 在 《 幼儿谦让行为发展与教育的研究 》 中从年龄差异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幼
儿在 小 班阶段的谦让行为多出现了 懵懂 的表现, 虽 不能理解谦让 具 体是 什么 ,但多 数 能够产生谦让行为。 而
大班幼儿 却 不 愿 意分享,他们的主观意 识 很强,占有 欲 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表现出了不 愿 分享和谦让的行
为 [3] 。 刘晶波 , 王任梅 在 《 5 岁 7 岁幼儿谦让行为的 界 定及 其总 体特 征 分析 》 中从影响幼儿谦让行为的因
素 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主要的影响因 素 有幼儿自身因 素 和 外界 因 素 两大 类 。 认 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家长
的影响、以及幼儿自 我 意 识 的发展等因 素 是导 致 幼儿缺 乏 谦让的原因。
1.5.2 国外 研究现状
国外 对于谦让行为的研究较少,多 数集 中在对 亲 社会行为的研究上。 首先 , 布朗 分 布伦纳认 为,幼儿的
社会性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 宏 观角度分析,受社会 文 化、制度等影响,从 微 观角度分析,受个体成长
中 直 接接触的活动、人际关系、同伴、教师及幼儿园等 [4] 。 其次 , 美国 心理学家班 杜拉认 为,主 张道德
行为的 获 得是个体行为活动与 其 他行为活动相互 作用 相互影响得 来 的。 而获 得 该经验 的主要方式是 直 接 讲授
后模仿[ 5 ] 。 综 上所 述 , 国外 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 几乎 空 白 , 只 是在对幼儿 亲 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包含
了一些有关谦让的 内容 。在对幼儿谦让的研究过 程 中,要以 亲 社会行为这个 庞 大的 知识领域内 的理论 作 为 支
撑 。
1.6 本 文拟 解决的问题
本 文 通过对大班儿童谦让行为进行研究, 总结 了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特 征 ,提出影响大班儿童谦让行为
的家庭、教师及幼儿自身的因 素 。这些特 征 及影响因 素 对幼儿园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发生产生了一定的 阻碍 。
针对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谦让行为特 征 , 拟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相关 概 念 界 定
2.1 幼儿谦让行为
杨 心 德认 为谦让是 指 儿童自 愿将 自己喜 欢 的 物品 让 给 他人 而使 自己受到 损失 的 亲 社会行为 [ 6 ] 。谦让
的发生是自发性的, 由 自己的主观意 愿放弃 一定自己的 利益而 产生的 利 他人的行为活动。本 文 研究的谦让主
要是 指 幼儿与同伴之间出现的谦让行为,从属于幼儿 亲 社会行为 范畴 ,是 指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当出现
两个或多个幼儿对同一 事物感兴趣 产生了 冲突 时,一方或多方主动 放弃 , 将 资源让 渡给 他人的 亲 社会行为。
2.2 幼儿谦让 事件 的 判 定
现实幼儿生活中,谦让行为需要有 判 定的 依 据。 完整 的谦让行为必 须具备 一定的 条件 , 首先 , 事件 谦让
的主体要同时在 场 , 且 一方对资源的占有会 直 接影响到 另 一方的行为 而完全 不需要 外界 的 介 入。如 果 谦让主
体有一方不在 场 ,都不能 称 为谦让 事件[7] 。 其次 ,谦让 双 方必 须共 同对 某 一 事物 有 着 同 样 的意 愿 ,但在
特定的情况下 只 有一人可以占有 该 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一方主动 放弃 对资源的占有,让 渡 占有的 权利给另
一方, 放弃 的一方 只 能 延迟满足 , 而 占有的一方可以 先满足 自身的需要的行为, 叫做 谦让 事件 。最 后, 谦让
行为 事件 是一 次 性互动的活动,一 次 谦让行为 事件 中的角色是 固 定的,行为的发 起 者和接受者是不可以 改 变
的,如 果 发生了 改 变,就是下一 次 谦让行为的发生。
3 大班儿童谦让行为的现状
幼儿园大班的谦让行为主要 集 中在对 物质 资源的谦让和非 物质 资源有关的谦让。 物质 资源的谦让主要是
指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 涉 及的 物质 资源的占有,如 玩具 的 使用 , 书籍 的 阅读 及 吃饭 的 工具 等 具 体的 物质 。
非 物质 资源则是强调对 无形 资源的占有,如活动中角色的 扮演 、空间的 使用权 等 内容 。从谦让行为实现方式
的角度观 察 ,发现幼儿的谦让行为主要有言语型谦让与非言语型谦让行为 [8] 。言语型谦让行为主要是 借
助 语言这一沟通的方式,伴 随 发出语言时的表情、 姿势 等行为进行的谦让活动。非言语型谦让行为是 指 不 借
助 语言, 只借助 目 光 、表情、动 作 的谦让行为。
第 一,幼儿园大班 物质 资源的谦让现状。在幼儿园 里 ,当同伴之间因 某 种资源的占有 而 产生 冲突 时,大
班幼儿是可以 做 出一些 劝说 ,以调 节矛盾 的 冲突 。但这时的谦让行为多是想要受到 老 师的 赞扬 和同伴的 支 持
和 肯 定,以 稳固 自身的人际关系。 普林格尔 也 曾经 对这种现象进行过分析, 认 为幼儿在一定阶段的发展中会
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他们 渴望 得到 赞扬 和 认 可,在 乎老 师和同伴对自己的 看 法, 希望 得到大多 数 人对自己
的 肯 定和 赞许[9] 这 项 研究在大班儿童的谦让行为中表现 颇深 。
第 二 、幼儿园大班儿童非 物质 资源的谦让现状。非 物质 资源的谦让主要表现为角色、空间等方面的谦让。
首先 ,大班幼儿对 游戏 角色的谦让。 由 于大班儿童在角色意 识 上 已 经 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 各 种 游戏 角色 开
始 成为幼儿同伴之间 开 始 争 夺 的对象。大班的幼儿相较与 其 他年龄段的幼儿 思 维意 识 更 加 独立 ,因此在角色
方面的谦让上表现不多。但是如 果 教师在 游戏 过 程 中 规 定了活动时间,大班幼儿会为了争 取 了 更 多的 游戏 时
间对同伴发生谦让行为。 其次 ,在空间上的谦让。在空间上的谦让大部分是 由 于 老 师的要求 而 发生的。 例 :
在活动中, 老 师 正 在 讲 解活动 规 则,要求幼儿 保 持 安静 ,但这时有的 小 朋友要求占在 某 个 小 朋友的前面 而 发
生 拥 挤 和 吵 闹, 老 师会要 去 其 中 某 个 小 朋友让出 位置 ,以 保证 活动的 纪律 。这时谦让行为就表现为 老 师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