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摘 要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日益增长,掌中宝的教育理念与教养方式,逐渐淡化了幼儿自立能力培养
目标,导致绝大部分幼儿在面对问题时显现出依赖性过强的实际状况,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许多幼儿
即是以告状的方式向家长或教师求助,逐渐形成了当代幼儿最明显的心理特征,更是幼儿阶段较为突出的行
为之一。
大班幼儿群体中由于思想意识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告状行为更具有频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虽然告状行
为并不能视为幼儿道德品质上的严重问题。但是,如不及时得到科学有效的处理与解决,不但影响幼儿同伴
之间的关系,更会引发教师与幼儿的信任危机,最终对幼儿幼小心灵形成诸多的负面影响,为其未来健康成
长与性格品质的良好形成埋下隐患。
为了更好的解决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行为,本文通过文献法、案例法、访谈法等方法,分 析了大班幼儿
告状行为的现状,并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解
决策略, 为大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班幼儿;告状行为;解决策略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 研究意义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 国内研究现状 2
1.3.2 国外研究现状 3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4
1.4.1 研究内容 4
1.4.2 研究方法 4
1.5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4
2 相关概念概述 5
2.1 大班幼儿 5
2.2 同伴交往 5
2.3 告状行为 5
3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分析 6
3.1 告状行为频率过高 6
3.2 告状表现行为过强 6
4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7
4.1 教师层面的原因 7
4.1.1 教师管理过严 7
4.1.2 教师疏于管理 7
4.2 家庭层面的原因 7
4.2.1 家长教育观念偏误 7
4.2.2 家长溺爱程度严重 8
4.3 幼儿层面的原因 8
4.3.1 幼儿缺少自理能力 8
4.3.2 幼儿缺乏交际能力 8
5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解决策略 10
5.1 教师层面的解决策略 10
5.1.1 为幼儿创建宽松的教育氛围 10
5.1.2 为幼儿 构 建 秩序 化教育 课堂 10
5.2 家庭层面的解决策略 10
5.2.1 树 立 正确 的教育观念 10
5.2.2 运 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1
5.3 幼儿层面的解决策略 11
5.3.1 增强幼儿自立能力 11
5.3.2 提高幼儿交际能力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 文献 15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及解决策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幼儿 园 大班是告状行为的高发群体, 据调查 在日 常活动 中教师所解决的 各类 问题中绝大多数以告状内容
为 主 , 该趋势 如不能得以有效的 控制 , 势必 会 加 重教师在学 前 教育 工 作中的负 担 , 扰乱 幼儿 园 一日生 活秩序 。
由 此 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形成了关 注 ,在本文研究之 初 ,通过自身对研究内容的理解,本着 缓 解教师
工 作 压 力与提高大班幼儿行为 规范 的目的,进行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的 深入 研究, 虽然在 调查 中能 够感知 到
告状行为具有 普遍 性,但告状的方式与 类别却 存在一 定 的 差异 性,积极与 消 极并存,如 无 法得到教师及时与
准确 的处理,不但会为幼儿之间形成 隔阂 ,更影响了幼儿对教师的信任 感 ,影响了教学 工 作的 顺利开 展。 因
此 ,在 此 背景下, 介入 大班幼儿一日生 活 与教学 活动 之中,了解告状行为的形成原因,在国内外文献 资料 的
辅 助下提出解决策略, 旨 在提 升 大班幼儿对告状行为的 认知 ,提高教师处理与解决告状行为的能力,引导大
班幼儿能 够 积极的 运 用告状来 维护集 体 利 益, 杜 绝 消 极的告状行为,为幼儿良好行为 习惯 的养成 保驾护航 。
1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告状,幼儿 常见 的行为之一, 是幼儿 人 际关系与处理问题能力发展的重要标 志 。但是,如缺乏有效的引
导, 消 极的告状行为会 受 到同伴 们排挤 , 嘲笑 , 阻碍 幼儿同伴关系的良好建立,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的
良好发展。由于我国 素 质教育发展 缓慢 , 对幼儿告状行为缺乏 足够 的重视,部分教师、家长面对幼儿告状行
为发生时, 轻 率处理,并未重视幼儿的心理 动态 与 诉 求,导致 仅 解决了告状中的问题,并未 改善 告状 这 一现
象, 甚至 在解决后更 加 重了幼儿的心理负 担 。 介 于 此 ,本文通过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现状的 深入探索 ,发现原
因,提出解决方案, 激 发告状行为中的 正 能量 元素 ,以实现通过告状行为引导幼儿发现 真善美 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以教师的 角 度进行幼儿告状行为成因的 深入探索 ,研究 结果 能 够 提 升 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 认知 与理解,
深 化 应 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相关理论,为幼儿 园 行为教育提 供 教育内容的 补充 ,提高幼儿告状行为形成原因方
面研究的 针 对性,实现本文的理论意义;同时,通过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形成原因的 详细 分析与 探讨 ,拟 定 解
决策略,增强教师在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时的实 践 能力,力 图 在 全 面提 升 幼儿 园 行为教育质量的 基础 上,对幼
儿告状行为中的负面原因与 动 机实现有效的 控制 与 制止 ,提高幼儿对 规则 意识的掌 握 , 加深 道德 评价 能力的
水平 , 满足 幼儿同伴关系良好建立的教育实 践需 求,增强本文的实 践 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告状是一 种典型 的 社 会行为, 尤 其在幼儿阶段, 该 行为发生的频率 始 终 呈 现出 直线 上 升 的 态势 。
据 2016 年 ,学 者李娜 在研究 《 大 连市 L 园 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 中,通过 调查 得出:幼儿 园 大、中、小班,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发生频率最高, 个 体幼儿 每 日告状行为的频率最高 可达 5 - 7 次 。 [ 1 ] 因 此 ,在 该趋势 中,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 也受 到了学 者们 的重视,幼儿告状行为的相关研究中,理论成 果 较为明 确 、 清晰 的
文献,如:2016 年 ,学 者区 绮筠 在 《 中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 探 究 》 中, 指 出:幼儿告状行为分为有意义与 无
意义 两种 : 首先 ,有意义告状行为, 指 当幼儿 情感 或身体 受 到 伤害 时向 监护人 或 其 他 成 年人 告状的行为;其
次 , 无 意义告状行为,是 指 幼儿 情感 与身体 均 未 受 到 伤害 时,以引 人注 意、 确认规则 等因 素 为目的的告状行
为。 [ 2 ]该 理念的提出 也 为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现状的分析提 供 了研究目标,并起到了 推动 的作用。但在发展
中,大部分学 者们 对幼儿 无 意识告状行为的重视程度 普遍 较高, 也 是目 前 研究 领域 的 主 要内容。
2017 年 ,学 者余巧仙 ,在 《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及 应 对策略 》 中,通过实 践 案例 指 出幼儿告状行为的
类型 : 首先 ,与幼儿自身 利 益相关的告状行为;其 次 ,与幼儿同伴 利 益相关的告状行为;其 三 ,与教师要求
相关的告状行为;其 四 ,教学或 游戏规则 相关的告状行为。 [ 3 ]该 观点的提出,为本文在大班幼儿告状行为
形成原因方面的分析提 供 了研究思 路 。2018 年 ,学 者汪浥尘 ,在 《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 中,
通过幼儿 园工 作中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 的观 察 后进行 总结 : 首先 ,幼儿的告状行为多以 维护 自身 利 益为内容;
其 次 , 比 较突出的 类型 分 别 为求 赏类 与求助 类 ;其 三 ,幼儿告状行为发生频率频 繁 的 领域 为自由 活动 ,在 游
戏活动 中告状行为明显 减 少;其 四 ,幼儿发生告状行为的 主 要 根源 是独立性 差 与依赖性过强。 [ 4 ] 以上,在
该 研究成 果 的 总结 中,能 够全 面的对幼儿告状行为内容、 类型 、 环境 与发生 源 进行了明 确 ,不 仅 表明了幼儿
告状行为会 受 到来自不同外因的影响,同时 也 来 源 于幼儿的自身因 素 ,为本文大班幼儿告状行为解决策略的
提出提 供 了 基础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 网络 等 平台 的 检索 ,发现国外由于教育文化背景的 差异 ,并未形成幼儿告状行为的 专项 研究,文献
研究成 果十 分 匮 乏。但 从 幼儿 认知 与行为教育的相关文献中,能 够 发现 潜 在的研究 痕迹 ,虽然 无 法为本文提
供直接 的 参考 ,但 从另 外的 维 度能 够 为本文的研究 拓 展思 路 , 故 在本文中 也 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如:2001
年 ,学 者 Judy Dunn 在 Understanding Other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riendship
Interactions in Young Children》 研究中,以 皮亚杰认知 发展理论为 基础 , 运 用同化与 顺应 的理念提出:
在 集 体 活动 中,幼儿 个 体要与群体的思 维保持 一致, 才 能淡化 个 体 差异 ,以理解 他人 的 角 度实现幼儿 友谊 的
建立。虽然 该 研究并未关 注 幼儿的告状行为,但在如 何 建立幼儿之间 友谊 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策略,能为文本
在拟 定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解决策略中提 供 目标 [ 5 ] 。
2015 年 ,学 者 Bryce , Whitebread , Sz ű cs 等 人 在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 x ecutive functions,
metacognitive s k ills an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n 5 and 7 year-old children》 研究中, 依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