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2024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3》大作业终考作业参考答案

2024年6月211:02:54发布者:国开文档专家 935 views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3 

一、论述题(本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1978 年,对中国而言,充满着转折意味。改革从这里起航,书写了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激荡起一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重温那一次伟大转折,回首46 年难忘岁月,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从中激发继续改革的激情和推动发展的力量。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3 -版本1

答案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点。这次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历时5天,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改革开放之路,开启了中国繁荣发展的新纪元。要充分认识这次历史转折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会议召开的意义

1. 历史背景

1978年前后,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毛泽东时代留下的“文革”浩劫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国际上也面临着孤立和封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正值中国需要改革、需要发展的关键时刻。

2. 会议召开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时代之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向:会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批判了“文革”期间的错误,明确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向,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任务和总要求,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3 -版本2

答案是:

 197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不仅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而且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以下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拨乱反正,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建设百废待兴,人民生活困苦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结束了长期以来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转移工作重点,开启改革开放新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决策标志着中国从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运动转向经济建设,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会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中国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3 -版本3

答案是:

1978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充满转折意味的关键年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点。这次会议不仅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书写了国家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也激荡起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重温这次伟大转折,回首46年难忘岁月,能够让我们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从中激发继续改革的激情和推动发展的力量。以下从多方面探讨为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

一、思想解放与路线调整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最大成果之一是思想解放和路线调整。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了摆脱“左”的错误思想束缚,打破僵化的意识形态桎梏。邓小平提出“不争论”的原则,鼓励各地大胆试验,找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这一思想路线的转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使中国从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停滞的局面中走了出来。

二、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的核心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中国从1978年开始进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逐步推广到全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通过引入市场竞争,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经济特区的设立,为中国引入了大量的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政治体制改革与法治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3 -版本4

答案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次会议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历史转折,它不仅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必须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谈起,探讨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和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开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根本上扭转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这次会议的召开,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在此之前,中国经过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水平极低。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纠正了“左”倾错误,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会议提出,要进行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序幕由此拉开。

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极大释放,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城市,推动了工业、商业、科技等领域的改革,使中国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3 -版本5

答案是:

197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这一转折的关键。正是在这次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这次全会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重温这一伟大转折,回顾过去46年的难忘岁月,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从中激发继续改革的激情和推动发展的力量。

一、从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到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强调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一转变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使国家摆脱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重新回到正常的政治和经济轨道上来。全会作出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更是为全党全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二、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通过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束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文件亦包括在内)为“电大之家”用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