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毕 业 论 文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得到快速传播,并
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正在成为独
立的市场主体,正在从“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国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现状并不乐观。由于我
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弊端,
如环境污染、劳工权益得不到维护、假冒伪劣产品肆虐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从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面
一起着手来探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用缺失
ABSTRACT
Since the 1980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world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quickly spread, a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gradually improve,
enterprises are becoming independent market main body, is from the"economic man"to"social pers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an unstoppable trend. The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 of performanc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lthough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our country is not optimistic. Due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most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there are many defects on the back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can not get the problem such as maintenance, fake and
inferior products wreak havoc. Therefore,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society three aspects to begin to
explore together the lack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become the core issue of this article.
Key words : Corporate ; Social responsibility ; Lack of credit
目 录
1 前 言............................................................................... 1
2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1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1
4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2
4.1 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 2
4.1.1 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2
4.1.2 企业员工维权意识差,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 2
4.1.3 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2
4.1.4 “企业经营困难”成为其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托辞......................................... 3
4.2 政府方面的原因...................................................................... 3
4.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3
4.2.2 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 3
4.2.3 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
4.3 社会方面的原因...................................................................... 4
4.3.1 新闻媒体监督滞后................................................................... 4
4.3.2 社会公众维权意识不强,维权能力薄弱................................................. 4
4.3.3 工会和行业协会的监管缺失........................................................... 4
4.3.4 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力度不够........................................................... 4
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建议.............................................................. 5
5.1 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5
5.1.1 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化人本管理................................................... 5
5.1.2 企业自觉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守法经营的法律观念................................. 5
5.1.3 企业要注重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经济................................................... 5
5.1.4 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5
5.2 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6
5.2.1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6
5.2.2 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 6
5.2.3 树立政府的诚信形象,做履行责任的表率............................................... 6
5.3 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7
5.3.1 充分发 挥舆论 媒体的监督 作 用......................................................... 7
5.3.2 充分发 挥消费者 的监督 作 用........................................................... 7
5.3.3 充分发 挥各 行业协会的监督 作 用....................................................... 7
5.3.4 充分发 挥 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作 用....................................................... 7
6 结 论 ............................................................................... 8
参考 文 献 ............................................................................... 9
致 谢 ................................................................................ 10
1
中国 地质大学 长 城学院 2016 届毕 业 论 文
1 前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通 讯 工 具 的不断 提高 ,信 息 传 递 的 迅捷 和社会公开 程 度的 提升 ,人 们 越来越
发现, 很 多社会企业为过分 地 追求企业自身 利润 的 最大 化,视法律和道德于不 顾 , 惟利 是 图 , 忘却 了一 个 企
业应 遵循 的 伦 理道德和 肩负 着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 指 一 个 企业生存在社会中,在实现自身的发展
和 利润 的 同 时 所必须遵 守的社会 赋予 企业在法律和 伦 理道德方面的责任。 这里 责任 遵循 的主体 包含两个部 分 :
一是企业 作 为生产经营的主体 所 要 遵循 的社会责任, 二 是企业内 部各个 阶 层 成员 所 承担的道德责任。在实 际
的生产经营中 这两个 主体是一 个有 机的 整 体, 二者 是 密 不可分的,企业 违 背了社会责任的原因 必 然是企业内
部各 阶 层 中人的道德责任的 丧 失, 同样 ,如 果 企业 各 阶 层有 人 漠 视了道德责任的存在, 那么 企业 必 然会造成
某些 社会责任的缺失。企业是和 谐 社会的经济 细胞 , 同 时 也 是 构 建和 谐 社会的重要 载 体,是 构 建和 谐 社会的
经济基 础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 获 得 良好 的社会 声誉 , 有利 于企业 吸 引优秀人 才 ,维护 忠 诚 客户 ,对企
业的发展 有 着深 远 的 影响 。
2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 (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 CSR ) 概念, 最早 于 20 世 纪 20 年 代由 美 国的 谢尔顿
在其 所著《 管理的 哲学》 一 书 中 提出 。 韩 国 著名商 法 学者李哲松教授则认 为:公 司 因其 合 理的经营 结构而积
蓄 了如 今庞大 的经理力 量 , 超出 了一 介商 人的 地位 ,成为重要的社会实体,因此可以 让它 承担 部 分 带有 公 共
性质 的责任。 又 由于公 司 对 利润 的 极 端追求成为生产 财富 不 均 等种种 病 理现象的原因, 所 以应 该让 公 司 主 动
做 出将积蓄 的 财富返还给 社会等行为,为公益 事 业做 出贡献 。 这就 是社会责任的主要 宗旨 。 总部设 在 美 国的
社会责任国 际 组织 ( SAI ) 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表述为:企业社会责任 区别 于 商 业责任, 它 是 指 企业 除 了
对 股东负 责, 即创 造 财富之外 , 还必须 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 般包括遵 守 商 业道德、保护劳工权 利 、保护
环境、 反 展 慈 善 事 业、 捐赠 公益 事 业、保护弱势 群 体等。
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 研究 与 西 方国 家 相 比 相对 落 后 , 学术 界 真 正开 始 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始 于 20 世 纪 90
年 代。 王齐 、 庄志毅认 为 , 企业应 当 对社会组织承担经济 性 责任和非经济 性 责任 , 也包括 法律责任。 卢 代 富指
出 , 企业 除 了 谋 求 所有者或股东 自身 利 益 最大 化以 外 , 还 应 负 担 有 维护和 扩大 社会权益的义 务 , 这就 是企业的
社会责任。 这 一观 点颠覆 了传 统 的 CSR 概念 , 并对其做了 有 益的 修 正和 补 充。 黎友焕 等 依照 Archie B . Carroll
的 研究逻辑认 为 , 企业社会责任是 指 , 在 某个特 定社会发展时 期 , 企业对其 利 益相关 者所 应 该 承担的经济、 伦
理、法规、 慈 善以及其 他 相关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基本 上 可以概 括 为三 个 方面 : 以 个 体 利 益 最大 化为前 提 ; 对 涉利者加 以保护 , 包括 员工、 消
费者 、 股东 、环境、社 区 、社会 福利 等等 ; 涉 及社会、生态和人本的 综合利 益。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在经 历 了由 计划 经济时 期 的“企业 办 社会”到市场经济 条件下 企业 真 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的过 程
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也 开 始 逐 渐 增强。一 些 优秀企业在发展自我的
同 时, 也 在 积极尝试 用多种方 式回馈 社会,承担 各 方面社会责任。但是,在 看 到 良好 发展 局 面的 同 时,我 们
也 不得不承 认 ,我国 仍有许 多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差强人意,存在着“企业 把利润装进腰包 , 包袱甩
给 政府,责任社会承担”的 情况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实 情况却 并不乐观。从“三 鹿 ” 奶粉事件 到 汶
川地震 过后 万科 的“ 捐款门 ” 事件 ,从 富士康 “ 连跳 ” 事件 到 双汇 “ 瘦 肉精 ” 事件 , 每 个事件 的发生 都 将 我
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推 到了 风口浪尖 。 整 体 而 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不 容 乐观。 部 分企业经营 者
2
中国 地质大学 长 城学院 2016 届毕 业 论 文
还 存在 只 顾 自 己眼 前 利 益,片面追求 高 额 利润 , 忽 视 消费者 身体健 康 和 安 全、 侵犯雇 员 合 法权益的现象。 除
此 之外 , 也 存在着 部 分企业为了追求 高 额 利润 ,对 依 法 纳税 、对环境保护等基本社会责任履行意识淡薄等现
象。
4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4 . 1 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
4.1.1 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 以人为本”要求 把 人放在 最 核心 的 位 置 ,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 翁 意识。在实 际 践 行中, 许 多企业的经
营 者 忽 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把 以人为本的理念 当 做一 句空话 , 未 将这 一理念 贯穿 于企业的发展 之 中。 许 多企
业 把 改善员工工 作 环境 当 成企业的 负 担, 认 为 这样 会增 加 企业的成本, 减少 企业的 盈 利 ,因 而 延 长劳 动 时
间 、 压低 劳 动 工 资 , 降低 劳 动 成本等现象时 有 发生。 更 有 甚 者 , 无 视员工的 安 全, 让 员工从 事高 危 工 作 , 而
企业在生产 安 全方面的 投资 却很 少 ,造成了企业的生产 安 全 事 故频 发。
4.1.2 企业员工维权意识差,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
我国 大 多数企业的员工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维护自 己 应 有 的权 利 的法律知识 更 是知 之 甚少 , 即 使 有个
别 的员工知道维护自 己 的权 利 ,由于法律知识的 匮 乏, 最 后 有很 多 都 不了了知了。企业员工 尤 其是 外 来 务 工
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文化 程 度 低 , 加之就 业 压 力 大 ,权益受到 侵害 时 也 只 能 忍气吞 声 , 怕丢 了工 作 ,
他们 中的 大 多数人不了 解职 业 病 和 职 业中 毒 的 危害 ,由于 病情 的发展 需 要 很 长的一段 潜伏 期 ,到 他们 意识到
自 己 中 毒 或 是染 上 了 职 业 病 ,已经过了 投诉 期 , 最 后对自身造成了严重的 危害 。不了 解 法律 程 序 ,缺乏 证
据 ,企业 逃 过了法律应 有 的 惩罚 。
4.1.3 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 轨 的关键时 期 ,社会 更 多的关注 GDP 的 攀 升 。企业为了追求经济 效 益, 坚持 把 生产 效
率放在 首 位 , 考 虑 环境的因 素 却很 少 , 把 环境的 治 理与保护工 作 推 给 了政府和社会, 很 长一段时 间 , 这 种经
济发展 模 式 得到了 认 可。 而 在 今 天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 扰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 大 障碍 。 也就 是 说 经济的快速
增长与保护环境的 矛盾 日益 激烈 化,已经引起了 更 方面的重视。 高 污染、 高消 耗 的企业不 审批先 建 设 的现象
仍 存在。 大量有 毒气 体的 排 放,企业 没 有 配套 的环保 设 备 , 更 加 剧 了环境污染的现象。企业应转变经济发展
模 式 , 把 保护环境 当 成自 己 不可 推卸 的责任,不应 该 只 是 看 到 眼 前的 利 益,履行 好 自 己 的社会责任,为企业
的可 持续 发展 创 造 更 加有利 的 条件 。
4.1.4“企业经营困难”成为其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托辞
很 多企业 虚 假 报 表,做假 账 , 明明 是 盈 利 的, 私 下 买 通 财务 ,要求 财务 做假 账 , 把 企业的 盈 利 额 做成 亏
损 , 这样 企业 就 可以以“经营困难”为由, 拒绝 履行社会责任。因为在 这些 企业 看 来履行社会责任是 有 实力
的 大 公 司 的 事 , 而 自 己 的企业 却 处在 亏损 的 边缘 , 没 有利润 来 源哪 有 能力履行社会责任。表面 上看 , 这些 理
论 确 实 有 其存在的 价值 ,但深 究就 会发现, 这 无 外 乎 就 是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 推 辞。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 很 多企业经营困难是 没 有 履行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所致 。
3
中国 地质大学 长 城学院 2016 届毕 业 论 文
4 . 2 政府方面的原因
4.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但 也 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 有些条款 规定的 比 较粗糙 、
边 界 没 有具 体的界 限 、实 际 可 操 作性 不强等。 这就 导 致 了现行的法律法规 根 本 就 起不到 警示 和 惩罚 的 作 用,
只 能 助 长企业的 嚣张气焰 , 甚至 某些消费者 在权益受到 损害 时, 无 法 平复 内 心 的 怒火 ,采取 极 端的手段维护
自 己 的权益,造成社会的不 稳 定。中国目前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建 设上 , 仍 相对的滞后,并
且 在 这 其中缺 少 系 统 的规范,在相关的法律的执行 上也 存在着 大大 小小 的问题。
4.2.2 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
地 方政府为了增 加 政绩, 纵容 企业的不法行为, 危害 了 当地 人的生存环境, 当有 人 提出质 疑 时,政府 只
是以“发展 总 是要 付 出 代 价 的” 话 来 进 行 敷衍 。 地 方政府 无限 度的 容忍 和 迁 就 , 导 致 了一 些高 污染、 高消 耗
的企业 更 加 为 所 欲 为, 根 本 就 不 考 虑 当地 人的生存环境, 无限 制的 掠 取 资源 , 导 致 资源 的 枯竭 和环境的严重
恶 化。虽然我国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 有很 多,但是 真 正的 落 到实处的 却 相对 较少 , 每 年 全国环境污染 事
故 多 达 上万 起,但是 被 追 究 刑 事 责任的 却 寥寥无几 。
4.2.3 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政府 作 为公 共 服 务 的 提 倡 者 和实施 者 , 他们 只 有 通过增 加地 方 财 政 收 入, 才 能 扩大 开 支 , 满足 社会公众日
益增长的对公 共设 施的 需 求。为了增 加财 政 收 入,政府 找 到了企业,企业是 当地 的 纳税 大户 ,政府与企业在
私 下 为了 彼 此 利 益 达 成了一 致 , 即 政府盲目的发展经济,企业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增长。我国长 期 以来形成的
官 本 位 思想 ,经济增长速度 决 定政府 官 员的 官 位 , 这 一 评判标准 很 容易 造成 地 方 官 员为了 达 到自 己 所期 望 的
职 位 ,一 味 的 搞 形象工 程 和政绩工 程 。
4 . 3 社会方面的原因
4.3.1 新闻媒体监督滞后
新闻媒体 具有真 实 性 和实 效 性 ,在 报 道 某 一 事件 时,由于其 比 较 客 观和深 刻 , 赢 得了 大 众的 青睐 。企业
社会责任缺失的一 大 原因 就 是在我国 还 没 有 形成 浓厚 的社会 舆论 氛 围。 作 为新闻 舆论 监督的一 个有 效 工 具 ,
有必 要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进 行 曝光 ,对不 作 为的 各部门也予 以 曝光 ,从 而 形成 良好 的 舆论 氛 围。 推 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一 个 人的 事 , 而 是 整个 社会的 事 。政府应 该给予 新闻媒体 极大 的自由 空间 , 让 其 敢说
话 , 勇 于 说 实 话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一种 外 在的 压 力。
4.3.2 社会公众维权意识不强,维权能力薄弱
据调查显示 , 当 遇 到 消费 纠纷 时, 有很 多的 消费者 选择 能 忍 就 忍 。 《消费者 权益保护法 》 规定了 比 较详
尽 的维权方 式 ,但是 消费者 维权难的 事情却 时 有 发生。从日用品到 奢侈 品,发生 侵 权时, 消费者 都 很 气愤 ,
但是 选择 维权的人 却很 少 。原因 就 在于维权的成本 太 高 、维权的时 间太 长, 最 后 无奈都选择 大事 化 小 、 小 事
化了, 甚至 是放 弃 维权。 这 说明 我国维权体系不健全, 出 了问题 事 后 补 救 , 没 有真 正的做到从 源头 上 抵 制不
法 商家 。 这样有些商家就 存在着 侥幸心 理,不 痛 不 痒 的处 罚 可以从其 他 的 消费者 身 上 再赚 出 来,长此以 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