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中考化学分项备考一轮复习--溶液的浓度
一、单选题
1 . 下列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 80 ℃ 的饱和溶液
B . 20 ℃ 的饱和溶液
C . 80 ℃ 的不饱和溶液
D . 20 ℃ 的不饱和溶液
2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 . 36gNaCl 溶解在 100g 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故 NaCl 的溶解度为 36g
C .将 1g 某物质加入到 9g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 10%
D .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则石灰水溶液的质量增大
3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 20 ℃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 40 ℃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 . 40 ℃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
D .将 40 ℃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 ℃ ,会有晶体析出
4 . 不同温度时, NaCl 固体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20 ℃ 时,将 50g NaCl 固体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
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36.0
36.6
37.3
38.4
39.8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 150g
B .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4g
C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50g
100g
×100%
D .升高温度能将烧杯中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5 . 向一接近饱和的 KNO 3 溶液中,逐渐加入 KON 3 晶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规律的是(
)
A .
B .
C .
D .
6 . 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 .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 . t 1 ℃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 15%
D . t 2 ℃ 时,将 30 克乙物质放入 100 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30 克
7 . 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 52% 的饮用白酒就是指每 100
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 52 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属于用体积分数来表示的是(
)
A . 0.9% 的生理盐水
B . 5% 的葡萄糖注射液
C .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
D . 75% 的医用酒精
8 . 某温度下,把 20g 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硝酸钾晶体 4g .则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
分数是(
)
A . 25%
B . 20%
C . 16%
D . 4%
9 . 高氯酸钾( KClO 4 )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
20
40
60
80
溶解度 /g
1.68
3.73
7.3
13.4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 20 ℃ 时,将 2g 高氯酸钾溶解于 98g 水可配制 2% 的溶液
C . 60 ℃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7.3%
D . 80 ℃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 ℃ 有结晶现象
10 . 右下图为市售浓盐酸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
酸信息的数字是(
)
盐酸化学纯 (CP)
(500mL)
化学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 36.5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密度: 1.19g/cm 3
溶质质量分数: 37%
A . 36.5
B . 500mL
C . 1.19g/cm 3
D . 37%
11 . 向 2 个盛有 100g 60 ℃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40g 的 NaCl 和 KCl 固体,充分溶解。根据实验和溶
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 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140g
B . KCl 的溶解度比 NaCl 的溶解度大
C . ② 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 . ② 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28.6%
12 . 图 1 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2 是 30 ℃ 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 1g 分别放进
盛有 10g 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 .加入试管 1 的固体是丙
C .向烧杯中加入 NH 4 NO 3 固体后,试管 2 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 .将 30 ℃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g 降温至 20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填空题
13 . 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 g
KCl
34.0
40.0
45.6
51.5
56.7
KNO 3
31.6
63.9
110
169
246
请回答:
( 1 ) 60 ℃ 时, KCl 的溶解度是
g ;
( 2 ) 40 ℃ 时,将 30g KCl 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写 “ 饱和 ”
或 “ 不饱和 ” );
( 3 )将 20 ℃ 时 KNO 3 和 KCl 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 60 ℃ ,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是: KNO 3
KCl (填写 “ > ” 、 “ < ” 或 “=” ).
14 . 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被破坏,人体缺乏维生素 C 可能引发多
种疾病,它的化学式是 C 6 H 8 O 6 ,计算:
( 1 )维生素 C 中含有
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 2 )维生素 C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3 )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2% 的维生素 C 溶液 500kg ,需要 25% 的维生素 C 溶液的质量是
kg 。
15 . 如图是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1 ) 30 ℃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碳酸钠的溶解度.(填 “ > ” 、 “ < ” 或 “=” )
( 2 ) 10 ℃ 时,向两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的是
溶液;
( 3 )将 30 ℃ 时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10 ℃ ,晶体析出较多的是
.
( 4 )如图 2 所示, 20 ℃ 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
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 .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硝酸铵
D .浓硫酸.
16 . 金属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 1 )工业上用磁铁矿炼铁的原理为
,其中高炉内加入焦炭的作用
是
.
( 2 )农业生产中常用 15% 的食盐水来选种,现有 50g 质量分数为 25% 的氯化钠溶液,欲稀释为质
量分数为 15%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
17 . 张南同学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取 10g 此样品,分五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使之充
分反应(假设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每次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及测定剩余固体的
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
l0
l0
l0
l0
l0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量/ g
剩余固体质量/ g
8.4
6.8
5.2
3.6
3.6
请认真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 )表示样品与稀梳酸恰好完全反应的是上表中第
次操作;
( 2 )写出样品中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 )列出充分反应后求解生成水质量( X )的比例式为
;
( 4 )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
( 5 )假设第四次实验结束后,向所得混合物中入 ag 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的硫酸铁溶液,则
a 的数值为
;
( 6 )若实验用 98 %的浓硫酸配制上述所用稀硫酸( 50g ),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8 . 为了测定某含杂质 7% 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
与其它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 1 )配制上述质量分数为 14.6% 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 36.5% 的浓盐酸的质量
是
.
( 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 100g 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X )的比例式为
.
( 4 )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 5 )向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加入 87.4g 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