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江苏红色文化》 过程性考核作业一二和综合大作业参考答案

2022年10月1117:28:47 发表评论 7,230 views 举报

文档名:江苏红色文化.docx

价格:10.00元

电大之家提醒您:
1、课程答案都是汇总在一个word文件,不区分形考任务1234,打开文件搜索题目找参考答案。 请购买前,核对下面题目无误后再购买,电脑端按CTRL+F键进行核对题目,移动端通过顶部切换成“页内查”来核对题目;3、搜寻免费答案花费的时间成本更高!参考答案整理不易,感谢你的支持!


微信:diandahome

点击获取过程作业一答案: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春《 江苏红色文化060703》过程性考核作业一参考答案

点击获取过程作业一答案: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春《 江苏红色文化060703》过程性考核作业一参考答案

点击获取过程作业一答案: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春《 江苏红色文化060703》过程性考核作业一参考答案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    )为政治委员。

A

陈毅

B

刘少奇

C

粟裕

D

彭雪枫

答案是:刘少奇

(    ),体现了新四军的建军原则、灵魂所在和政治优势,是铁军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A

听党指挥

B

闻令而动

C

不屈不挠

D

艰苦奋斗

答案是:听党指挥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为掩护部队主力转移,在(    )与十多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激战12小时,击溃敌人五次冲锋,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肉搏拼杀,毙伤敌170余人,全连82人全部英勇牺牲。

A

黄桥

B

大胡庄

C

沙家浜

D

刘老庄

答案是:刘老庄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    )宣告成立。

A

茅山

B

泰州

C

盐城

D

淮安

答案是:盐城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    )为新四军代军长。

A

陈毅

B

刘少奇

C

粟裕

D

彭雪枫

答案是:陈毅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加紧了******活动。1941年1月4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蓄意制造的破坏抗战的重大******事件。

A

一四事变

B

江西事变

C

皖南事变

D

皖北事变

答案是:皖南事变

1937年9月红军游击队正式更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任命(    )为军长。

A

叶挺

B

项英

C

陈毅

D

粟裕

答案是:叶挺

1937年9月红军游击队正式更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任命(    )为政委。

A

叶挺

B

项英

C

陈毅

D

粟裕

答案是:项英

“新四军”这个番号是由(    )提议的。

A

叶挺

B

项英

C

陈毅

D

粟裕

答案是:叶挺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出自(    )。

A

陈毅的《赣南游击词》

B

陈毅的《梅岭三章》

C

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

答案是: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带领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部分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部队合编,6月,改称(    )。

A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B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C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D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答案是: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来自(    )。

A

《八路军军歌》

B

《新四军军歌》

C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D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答案是: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继续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在(    )年游击战中培育了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形成了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并最终成为了一支实力强硬的铁军。

A

B

C

D

答案是:

新四军铁军精神起源于(    )。

A

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

B

南昌起义部队

C

南方红军游击队

D

皖南事变重建军部和抗日斗争

答案是:

新四军铁军精神孕育于(    )。

A

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

B

南昌起义部队

C

南方红军游击队

D

皖南事变重建军部和抗日斗争

答案是:

新四军铁军精神成熟于(    )。

A

北伐先锋叶挺独立团

B

南昌起义部队

C

南方红军游击队

D

皖南事变重建军部和抗日斗争

答案是:

在周恩来看来,(    )是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态度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政治走向。

A

读什么书

B

想什么问题

C

为谁服务

D

做什么事情

答案是:

1921年,周恩来在(    )参与创建旅欧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A

巴黎

B

柏林

C

伦敦

D

罗马

答案是:

周恩来曾多次表示:“对人民,我们要(    )为人民服务。”这是周恩来一生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勤政为民的初心使命。

A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

B

诚诚恳恳、老老实实

C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D

踏踏实实、诚诚恳恳

答案是:

1910年春天,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求学。在奉天,面对老师“读书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    )。

A

为革命之胜利

B

为国家之命运

C

为民众之解放

D

为中华之崛起

答案是:

1898年,周恩来出生于一个破产的封建家庭。家与国的双重衰败,给了他深刻的生命感受和历史记忆。周恩来曾经说过,(    )启发了他爱国的民族思想。

A

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

B

鲁迅的《狂人日记》

C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D

章太炎发表在《国粹学报》上的文章

答案是:

1919年4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国,随即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并逐步成为(    )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

A

北京

B

天津

C

上海

D

南京

答案是:

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勇敢地挑起(    )领导的重担,开创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局面。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武昌起义

答案是:

周恩来对党忠诚的力量之源是(    )。

A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

B

对封建家庭的生命感受

C

对家国衰败的历史记忆

D

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答案是:

周恩来总理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这个本就是(    )。

A

家乡

B

人民群众

C

祖国

D

组织

答案是:

常州三杰特指江苏常州籍的三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他们是(    )。

A

瞿秋白、张太雷、张闻天

B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

C

张太雷、恽代英、夏明翰

D

恽代英、瞿秋白、罗亦农

答案是:

全国第一个“周恩来班”诞生于(    )。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淮安

答案是:

下列(    )体现了新四军铁军精神。

A

苏中七战七捷

B

黄桥决战

C

南京保卫战

D

北伐战争

答案是:

新四军铁军精神最显著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铁”字上,具体内涵主要包括(    )。

A

听党指挥的铁的信念

B

报国为民的铁的担当

C

英勇顽强的铁的作风

D

执纪严明的铁的纪律

答案是:

以下(    )是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

A

安徽

B

江苏

C

河北

D

山西

答案是:

以下场馆中,(    )不在南京。

A

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

B

渡江胜利纪念馆

C

淮海战役纪念馆

D

梅园新村纪念馆

答案是:

无规矩不成方圆。早在1938年6月,新四军军部在行军途中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就确定了战时政治工作的方针、任务、制度与领导方式等基本问题,要求部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决实行(    )政策。

A

不拉夫

B

不收款

C

不扰民

D

不驻守

答案是: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南方红军游击队没有屈服,而是在党的指导思想下凭借不屈的毅力和智慧与敌人展开斗争。以下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将游击队分散到各个小区域,以此扰乱敌军视线

B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

人民群众想出各种办法将粮食输送给游击队员

D

躲在山上等待救援

答案是:

为了加强新四军党的建设,陈毅提出建议,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要保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要有高度的军事素养和坚强的战斗力

C

要有模范的军事纪律和群众纪律,要有统一的编制制度和科学的组织分工

D

要有充满革命热情、富有朝气的工作作风和先声夺人的革命气概

答案是:

周恩来对亲属的关照和帮助是有原则的,不顺从迁就,绝不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亲戚朋友谋取半点私利。他专门给亲属们定了“十条家规”,不允许他们有一丝一毫的特殊。十条家规中有:亲人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任何场合不能说自己和周恩来是亲属关系,不能炫耀自己;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让别人代办。除此之外,还有(    )。

A

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汽车

B

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只能是公差顺路看看

C

一律到食堂排队打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由周恩来付伙食费

D

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答案是: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曾说:“现在是人民的时代,……人民是什么?在现阶段,人民包括(    )。这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A

工人阶级

B

农民阶级

C

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是:

周恩来勤政为民的初心使命主要体现在(    )方面。

A

情为民所系

B

利为民所谋

C

权为民所用

D

力为民所使

答案是:

周恩来的基本工作方法包括(    )。

A

苦读经书

B

深入群众

C

听取意见

D

科学论证

答案是:

以下(    )说法正确。

A

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

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C

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

D

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远赴欧洲勤工俭学,随后通过反复比较,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答案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指导和参与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周恩来及时分析与研究党内外的各种状况,吸取总结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细化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要求,强调全党必须时刻做到“增强党的团结,反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党提出了五个“必须”的要求。关于五个“必须”的要求,以下(    )说法正确。

A

党的统一领导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必须坚持

B

党内非法活动必须禁止

C

派别性的干部政策必须反对

D

独立王国的思想必须消灭

答案是:

关于周恩来精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恩来精神来自于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

B

周恩来精神发轫于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C

周恩来精神根植于血浓于水的群众感情

D

周恩来精神经历于凤凰涅槃的革命洗礼

答案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周恩来精神做了最为精练的概括,即六个杰出楷模。以下关于六个杰出楷模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

B

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

C

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D

不屈不挠、坚持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答案是:

发生在江苏这块土地上的历史事件有(    )。

A

新四军东进北上抗日

B

淮海战役

C

渡江战役

D

黄桥决战

答案是:

以下(    )体现了江苏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

A

江苏红色文化有利于传承优良的革命文化传统。

B

江苏红色文化有利于激发爱国情感。

C

江苏红色文化有利于构建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新机制。

D

江苏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道德素养。

答案是:

传承江苏红色文化,焕发江苏红色文化生命力,就要深入挖掘江苏红色文化内涵,把红色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以下(    )说法正确。

A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课堂。

B

利用重大时间节点,做实践大文章。

C

发挥课外实践活动主渠道作用,将江苏红色文化融入课堂。

D

学校要采取多样的如基地参观、情景教育、互动体验、实地调研等红色文化实践形式,丰富学校红色教育的内容。

答案是:

以下(    )体现了江苏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

A

江苏红色文化有利于传承优良的革命文化传统。

B

江苏红色文化有利于弘扬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C

江苏红色文化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D

一些地区遗留下来的红色遗址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

答案是:

关于江苏红色文化的开放性特征,以下(    )说法正确。

A

江苏红色文化的开放性体现在其对于人类文明成果的完全吸收。

B

江苏红色文化是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起来的。

C

江苏红色文化的开放性也体现在它积极地将自身的发展成果推向国际的舞台。

D

江苏红色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开放度和包容性不断扩大。

答案是:

特等支前功臣、共产党员(    )用过的一根小竹竿,刻满了鲁苏皖三省88个主要城镇和村庄的名字,记录下5000多里的人民支前路线图。

A

张树才

B

焦裕禄

C

唐和恩

D

申维清

答案是:

淮海战役中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的支前场面,组成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据统计,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    )万人。

A

543

B

650

C

800

D

900

答案是:

1948年11月8日夜,华野9纵27师79团在追击黄百韬兵团时来到堰头镇(今新沂市草桥镇),一条十几米宽的河流挡住去路。1排3班的战士们在副排长范学福、班长马选云带领下,不顾个人安危,跳进刺骨的冰河,用木板架起人桥。这座“通向胜利的桥”被命名为(    )。

A

英雄桥

B

十人桥

C

十米桥

D

胜利桥

答案是: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当黄百韬兵团向徐州撤退时,华野司令部立即调动军队予以歼灭,并向中央军委建议,淮海战役发起时间由11月8日晚提前到11月6日夜间。这样的当机立断,背后是解放军指挥员科学决策、敢打必胜的(    )精神。

A

大无畏

B

担当

C

果敢

D

团结

答案是:

毛泽东主席在若干封电报当中都提到,一切由刘陈邓3人临机处置,紧急时不必事事请示。这表明中央军委毛主席(    )。

A

无暇顾及淮海前线

B

对前线战况非常乐观

C

对前线指挥员高度信任

D

对前线战况不了解

答案是:

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及淮海战役后的作战计划》,明确要求华野“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协同作战的优势频频出现在淮海战役的各个作战层面,比如战役层面,中原野战军(    ),保障全歼黄百韬兵团。

A

全力阻击邱清泉兵团

B

牵制黄维兵团东进

C

团团围住黄百韬兵团

D

与华东野战军合兵一处

答案是: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    )一文中提出了10项军事原则。

A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

《战争和战略问题》

C

《新民主主义论》

D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答案是:

斯大林对淮海战役的评价是(    )。

A

必然

B

偶然

C

奇迹

D

侥幸

答案是:

战前,淮海战场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种大势下,我军适应形势,认清责任,树立敢于与敌重兵集团作战、敢于打大歼灭战的思想,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当然,这种敢打必胜的背后,是(    )。

A

创新思维的结果

B

迫切胜利的决心

C

敢于冒险的精神

D

科学理性的判断

答案是:

淮海战役中,我军和国民党军参战人数分别为(    )。

A

60万、80万

B

40万、60万

C

100万、100万

D

120万、400万

答案是:

淮海战役长达(    )多天。

A

40

B

50

C

60

D

80

答案是:

淮海战役共经历(    )个阶段。

A

B

C

D

答案是:

(    )曾说:“你我失去一人之生命,或许可以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一个小时;万千同仁牺牲生命,则理想之国近在咫尺。”

A

邓中夏

B

恽代英

C

袁咨桐

D

许包野

答案是:

学历最高的雨花英烈是(    )。

A

邓中夏

B

恽代英

C

袁咨桐

D

许包野

答案是:

面对母亲的误解,(    )不能直接说明原因,只能在信中委婉地说:“你老人家和家庭一切人过去和现在的痛苦,我是知道的,但是无论怎样的苦,总不会比那些挑抬的讨田耕种的讨饭的痛苦……我因为见着他们这样的痛苦,我心里非常难过。我想使他们个个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都有事情做……我怎么能够有工夫回家来,忍心的丢着这样重大的事情……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字里行间,满怀大爱理念与家国情怀,闪耀着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A

冷少农

B

朱杏南

C

任天石

D

郭纲琳

答案是:

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起义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    )对身边年轻战友说:“年轻人,要有决心干三十年革命,那你还不过五十岁,接着再搞三十年的建设,你不过八十岁。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理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恐怕也实现了,那时世界多么美妙!……我们吃尽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享到福中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我们是舍得付出代价的。”

A

邓中夏

B

恽代英

C

袁咨桐

D

许包野

答案是:

在国民党军队当团长的二哥来信劝(    )悔过,他给二哥回信:“我们各有着不同的处境,有人在忍辱顺受,有人在观望徘徊,有人在勇往直前。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有了这种舍身为公奋斗的精神,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

A

邓中夏

B

恽代英

C

袁咨桐

D

许包野

答案是:

年龄最小的雨花英烈,牺牲时年仅16岁的是(    )。

A

邓中夏

B

恽代英

C

袁咨桐

D

许包野

答案是: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伫看十年后,红花开满地”的诗句,表达对崇高理想的执着坚守和对革命胜利的无限憧憬的是(    )。

A

邓中夏

B

恽代英

C

袁咨桐

D

许包野

答案是:

习近平总书记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的(    )。”

A

精神支柱

B

政治灵魂

C

安身立命的根本

D

激流勇进的动力

答案是: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A

精神支柱

B

政治灵魂

C

安身立命的根本

D

激流勇进的动力

答案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江苏视察调研时指出,尽管时代变迁,但雨花英烈精神的意蕴依然永恒,表现为(    )。

A

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B

民族解放、使命如山,信仰如山、无惧牺牲,传承精神、重在担当

C

敢打必胜、科学决策、勇于担当、团结协作、依靠群众

D

坚定信念、不畏艰险,团结协作、不怕牺牲,革命到底、一往无前

答案是:

(    )参与编辑《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发表了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社会问题》和《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是江苏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更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

A

周恩来

B

瞿秋白

C

张闻天

D

恽代英

答案是:

雨花英烈(    ),留下“此身早许国,被卖作楚囚。壮士非无泪,不为断头流!一颗为民心,万古终不泯。身心献党国,一死何足愁!”的诗句,是流传至今的雨花台烈士著名诗作。

A

石璞

B

史砚芬

C

邓中夏

D

朱克靖

答案是:

拒绝了家人的重金营救,坚决不在悔过书上签字的(    )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两枚被磨成心形的铜板,镌刻上“健美”“永是勇士”的字样,表达了决不投降、永当勇士的坚定意志。

A

冷少农

B

朱杏南

C

任天石

D

郭纲琳

答案是:

1929年9月(    )被捕,1931年5月牺牲于雨花台。在狱中,他给亲人的家书中写道:“我这种结果,你们不应当悲伤而应该引为无上光荣啊!”可以看出,他已经预料到“结果”,并且觉得“无上光荣”,对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义无反顾。

A

冷少农

B

朱杏南

C

任天石

D

郭纲琳

答案是:

在席卷全国的抗日风暴中,(    )深切感到国难当头,只做个医生是不够的,只有通过革命来改造整个旧社会。他对弟弟说,“做个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须救国。”为了革命,他毅然放弃收入丰厚的工作,弃医从戎,尽其积蓄,拆屋变卖,组织了一支抗日自卫队,在常熟从事抗日武装斗争。

A

冷少农

B

朱杏南

C

任天石

D

郭纲琳

答案是:

“亲爱的弟弟妹妹:我今与你们永诀了。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底(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护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这封给弟弟妹妹的信,成为雨花台红色家书的经典。这封信的作者是(    )。

A

石璞

B

史砚芬

C

邓中夏

D

朱克靖

答案是:

淮海战役中,我军参战的主力部队有(    )。

A

东北野战军

B

华东野战军

C

中原野战军

D

华北野战军

答案是: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提出了10项军事原则,包括(    )。

A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B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C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D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答案是:

关于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顾永兴一语道破:“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动了群众,在人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座丰碑,人民群众是真心实意地支持这场革命战争。”“民心”从何而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B

群众认识到,只有打败蒋介石,才能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

C

群众认识到,支援前线是自己的根本利益所在

D

群众认识到,支援前线实属无奈

答案是: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雨花英烈在青春之时,用鲜血镌刻“牺牲”二字,用生命书舍“小我”铸“大我”的人生答卷

B

雨花英烈用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壮丽人生,诠释了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C

高尚的道德情操,赋予了雨花英烈无限的生命光芒和壮丽的人生色彩,使他们成为永不过时的时代楷模,永远激励着后人

D

理想因其执着而为理想,信念因其远大而为信念;雨花英烈无疑是在民族危亡、国家风雨飘摇时,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的人,他们用一生,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

答案是:

关于淮海战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淮海战役,是关系中国革命命运和前途的关键之战

B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党的领导的胜利

C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信仰信念的胜利

D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

答案是: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在大革命时期,江苏是我们党活动和战斗的重要区域,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    )。”这是对雨花英烈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内涵揭示,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A

崇高理想信念

B

高尚道德情操

C

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D

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答案是:

雨花英烈有着崇高的道德风范,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情怀。在他们身上,全面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    )等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与崇高价值追求,这种道德情操与价值追求在任何时代,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与崇高的价值。

A

人民至上

B

随机应变

C

无私奉献

D

舍生取义

答案是:

江苏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有哪些?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是:

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好江苏

答案是:

学员在课程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本课程,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完成并提交作业,不少于1000字。注意作业提交的截至时间,超出截止时间则不能提交作业。课程导师评分时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要求立足实际,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理有据,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判分,总分为100分

答案是: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