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1日,“三鹿奶粉事件”的曝光,让国人震惊.更认人震惊的远不止这些,国家质检总局通过抽样检验,许多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截止到2008年10月份,已查处含三聚氰胺奶粉几千吨.三聚氰胺,作为一种化工材料,有肾毒性,作为添加剂有实际作用.目前我们所常用的测蛋白质含量方法就是定N法,但因三聚氰胺分子式N量为60%左右,而普通蛋白质仅含有N量一般不超过30%左右,因此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婴幼儿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请问: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哪些,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什么责任?政府职能交叉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哪些弊端?
参考答案:
我国接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侵蚀和透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据调查,我国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三鹿毒奶粉事件,成为压垮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消费者的信心跌倒了谷底。
首先,消费者对我国的视频企业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安全的食品。在当前微利时代,食品安全监管存漏洞,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一些不法企业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向奶制品添加违禁的三聚氰胺,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加大市场竞争力。三鹿集团在收集鲜奶时,借着免检产品的称号,明知故犯,肆意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最终诚信尽失,害人害己。
其次,消费者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长期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监管和多头监管的模式,监管部门众多,看式严密,实则问题多多,监管容易出现重叠,模糊和真空的地带,留在实际的操作中责任边界确定困难,导致有利无责或者利大于责时,各部门就争着监管和负责,当有责无利或者责大于利,就会无人问津。
第三,要成分发挥政府规范市场行为,维持市场质询的公共职责。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
最后要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监管作用。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也应纳入食品安全事件监管体制中,因为像对政府而言,第三部门对食品安全事件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力,在危机潜伏时期,通过大量搜集信息,对危机的预警发出信号,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