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编辑于:2023-11-13 15:37:04

案例三  K学校是一所由企业与教育局联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来,学校管理方面的某些规定和做法引起了教师的争议。争议集中在该校严格的工作时间规定和对教师的管理方式上。  K校的工作时间要求教师早晨7:00进教室,管理学生早自习;8:00~11:40为上午上课时间;13:00~16:00为下午上课时间;16:10~17:40给学生补缺补差。学校严禁教师在工作时间内随便离开学校,任何教师在工作时间内有事离开学校,都必须在门卫处登记说明理由;教师若要去医院看病,须事先征得分管领导的同意,才能离开学校;教师不得随意到别的办公室串门。教师的士气下降,不少教师产生了辞职的念头。[2005年真题]  问题:  1.请分析该校教师管理方式和措施的利弊。  2.请结合本案例,提出改进或完善教师管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

1.该校在教师管理上采取的是刚性的、专制的管理方式。这种教师管理方式有利有弊。

(1)专制的教师管理方式的优点在于:

①对于学校来说,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安排有章可循,防止少数教师不认真对待工作、不能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的问题。同时也便于统一各个年级的活动步伐,学校的管理。

②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还处于未成年人,其自制力和学习能力都处于比较弱的阶段,需要教师的悉心管理和指导。学校对教师的这一管理方式,保证了教师辅导学生的时间,使学生不至于在没有教师管理的情况下放任自流。

(2)专制的教师管理方式的缺点在于:这种方式忽视了教师劳动的特点,也没有尊重教师的权利和自由,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十分不利。虽然保证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但是教师的工作质量却很难保证。甚至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和反抗,将情绪发泄到工作上,使教学效果大大削弱。

2.结合案例,对该校改进教师管理的建议如下:

(1)改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教师工作复杂多变,制约因素众多,评估困难,是一项艺术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教师工作难以量化,不是简单地用工作日,工作时间等指标所能衡量的。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宜采取弹性管理。案例中,K学校应当不规定单一的硬性的量化指标,而应当让教师选择最佳时空条件,采取最优方案,大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苛求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式方法。

(2)改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

教师本身是做人的工作的,对工作对象、对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较深的感情,他们在学校管理层次上又是处于具有双重身份、双向作用(被管理与管理)的中间层次,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应尽量避免“为管而管”,而采取间接管理。

首先是“多管事少管人”。管理是手段,调动积极性,做好工作才是目的。一方面多为教师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多从工作上要求、提高、使用教师,在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前进,并不断满足他们高层次的“成就需要”。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

其次是“多管生少管师”,领导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以身作则直接做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为教师树立样子,带动教师配合学校参与管理。

案例中,K学校可以改变对教师工作的硬性规定,只需要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设定目标即可。

(3)改要求为激励

由于教师都是自主意识很强的知识分子,因此,对教师的管理要少行政命令,多激励措施。案例中K校可以对教师的工作设置一些激励措施,例如,学生成绩进步多少就给予教师奖励,或者所在班级学习气氛改善就对班主任提出表扬,等等。

(4)改定量管理为定性管理

在案例中,K校要求教师早晨7:00进教室,管理学生早自习;8:00~11:40为上午上课时间;13:00~16:00为下午上课时间;16:10~17:40给学生补缺补差。学校严禁教师在工作时间内随便离开学校,任何教师在工作时间内有事离开学校,都必须在门卫处登记说明理由;教师若要去医院看病,须事先征得分管领导的同意,才能离开学校;教师不得随意到别的办公室串门。教师的士气下降,不少教师产生了辞职的念头。这些规定限制了教师的自主权,不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更多相关问题

第1题

案例三  K学校是一所由企业与教育局联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来,学校管理方面的某些规定和做法引起了教师的争议。争议集中在该校严格的工作时间规定和对教师的管理方式上。  K校的工作时间要求教师早晨7:00进教室,管理学生早自习;8:00~11:40为上午上课时间;13:00~16:00为下午上课时间;16:10~17:40给学生补缺补差。学校严禁教师在工作时间内随便离开学校,任何教师在工作时间内有事离开学校,都必须在门卫处登记说明理由;教师若要去医院看病,须事先征得分管领导的同意,才能离开学校;教师不得随意到别的办公室串门。教师的士气下降,不少教师产生了辞职的念头。[2005年真题]  问题:  1.请分析该校教师管理方式和措施的利弊。  2.请结合本案例,提出改进或完善教师管理的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大约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小陈是某中学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学校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陈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陈的父亲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案例中学校的行为侵害了小陈的()权利。 A.受教育 B.发展 C.生存 D.知情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已知反比例函数y=
k-2
x
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k>2 B.k≥2 C.k≤2 D.k<2
点击查看答案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