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1917-1927 )
知识点名称
内容
1. 学衡派
( 1 ) 1922 年, 梅光迪、吴宓 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 2 )“学衡派”以 融贯中西古今 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思想倾向保守。
( 3 )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第一节
概述
★★★★
2. 文学研究会
( 1 )文学研究会 1921
年
1 月
在 北京 成立。
( 2 )发起人有 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等人,《 小说月报 》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刊。
( 3 )一般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 人生派 ”或“ 为人生 ”的文学。
( 4 )在创作方法上强调 写实主义 。
3. 创造社
( 1 ) 1921 年 7 月成立于 日本东京 ,主要成员有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 等。
( 2 )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主张“ 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文学必
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 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
1. 《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 1 )《呐喊》《彷徨》具有鲜明丰富的 反封建思想内涵 。如《狂人日记》对 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作了
最深层次的揭露批判 ,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抗、变革精神。在《狂人日记》
中所揭示的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的 总主题 ,贯穿在他的《呐喊》《彷徨》的每篇小说中。
( 2 )《呐喊》、《彷徨》中对 农民、妇女、知识分子形象与命运 的表现,批判了国民性,暴露了国民
的弱点,目的在于“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 3 )《呐喊》、《彷徨》在艺术表现上作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一方面大
胆 借鉴了西洋小说 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 又 融 合 了中国 传统 小说 的 长处;从 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
新形 势 ,开创和 奠定 了 中国新文学的现实主义 传统 。
第 二 节
2. 《 故事 新 编 》的艺术 特 点
鲁迅
( 1 ) 依据 古 籍 ,容 纳 现代 , 即 在 历史材料基础 上进行 加工 、提 炼 、 改 造, 将 现代人的生 活 融 入 古人古
★★★★★
事之 中,形成了 古今 交 融 的艺术 特 点, 加 强了作品的艺术 感染 力。
( 2 ) 侧重 对古人性 格 、精神和心 理状 态的深 入挖掘 与 扩展 , 并用 “ 画眼睛 ”的手法 加 以 渲染 和强调。
不 “神化”或“ 鬼 化”古人,而是 将 古人 当 作 活 人 , 寻找 古人今人思想 感 情上相 通之处加 以 推 想和发
展 , 将 古人写 活 。
( 3 )运 用 “ 油滑 ”的手 段 ,在穿 插 性的 喜剧 人物 身 上, 赋予 现代化的 细 节,达 到 “ 借古 讽 今 ”的 效果 。
3. 《 野草 》在艺术上的探索 及 成就
( 1 ) 诗 与 散 文 结合 ,以抒情为主,篇 幅较短 ,内容 含蓄 、 凝炼 ,具 备诗 的 构 思和意 境;
( 2 ) 哲理 性、象 征 性和形象性 相 结合 ,大 量 运 用 象 征 、 隐喻 手法, 构 成了 幽 深 奇崛 的艺术 境界;
( 3 )在 语言 上表现为 反义 词语 的相生相 克 , 由此又 派生出 句式 、节 奏 上的 回环 反 复 , 旨远 而 词约 , 言
尽 而意 永;
1 / 17
( 4 )是中国现代 散 文 诗走 向成 熟 的第一个 里程碑 。
4. 《 朝花夕拾 》的艺术 风格
( 1 )《 朝花夕拾 》是鲁迅带有 回忆 性质 的 散 文 集;
( 2 ) 叙事 、 议论 、抒情 有 机结合 , 寓褒贬 于平 淡 的 叙 述中 ;
( 3 ) 清 新 恬淡 与 讽刺幽默 相 统 一。
5. 鲁迅杂文的艺术 特 色
( 1 ) 形象性, 使 说 理 形象化 , 把逻辑 性和形象性 结合统 一,创造了许多 类型 形象 ;
( 2 ) 抒情性和 讽刺 性 ; 丰富多 样 的文 体 和 风格 ,主要 风格 是 切 实 锋利 ,精 练泼辣 , 似投枪匕首;
( 3 ) 简练隽永 、鲜明生动、 机智幽默 、多姿多彩的 语言 。
1. 问 题小说
( 1 ) 1921 年 后 ,一 些 作 家沿着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方向,创作 反 映 社会 问 题 的小说,称“ 问 题小说”。
( 2 )其思想 特征 在于揭示社会 问 题,批判社会 黑暗 , 并试图 提出 解决 办法。
( 3 )代表作有:冰心的《 斯 人 独憔悴 》,叶绍钧的《 这也 是一个人》, 王统照 的《 沉 思》等。
第 三 节
小说创作
★★★
( 4 ) 特 点: 广泛 地 涉及各 种社会 问 题,对人生意义 这 一 生 存 的 根 本 问 题的思索和探究 。作 家关 心社会、
注 视 现实,有探究人生的创作 热忱 和社会功 利 意识,表现了他 们 的 历史使 命 感 和 责任 心 。
2.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
( 1 ) 1928 年,叶绍钧创作出 版长 篇小说《 倪焕之 》, 标 志 着 叶绍钧在小说 体裁 开 拓 上作出新的 贡
献 ,
拓展 生 活 内容的 广 度。 将 知识分子个人的人生 道路 与对时代社会命运的探求 结合 起 来 ,在个人命运的
展 示中 寓含着 丰富的社会 历史 内容。
( 2 )总 体 艺术 风格 :以 厚 重朴 实 见长 ,以 写实 为主要 特征 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实 笔 调 严谨 而 扎 实,
将 深 沉 的个人情 感蕴 涵于 客 观 叙 述中, 冷隽含蓄 、 蕴藉 深 沉 的 特 点。
1. 象 征诗 派
( 1 ) 象 征诗 派 指 以 1925 年出 版 李金 发 的 诗集 《 微雨 》为起点的, 活跃 在 20 年代中 后期 的 诗 派。
( 2 ) 它 的代表人物有 李金 发、 穆木天 等,提出“ 纯 粹的 诗歌 ”的概 念 。
2. 分 析 《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郭沫若的《女神》是“五四”时 期 狂 飙突 进精神的 典型体 现,其思想内容表现为:
( 1 ) 个性 解放 的强烈要求。
( 2 ) 反抗、 叛逆 与创造精神的 歌唱 。
第四节
( 3 ) 爱 国情思 的抒发,其 整体 是以“五四”时 期勃 发的民主精神为主要 核 心。
诗歌 创作
3. 《女神》是一 部充满浪漫 主义色彩的作品,其艺术成就表现
★★★★
( 1 ) 采用 了内在情 感 强化以 及 喷 发 式宣泄 的表达方 式 。
( 2 )在 想象 方 式 上具有 奇特 性,达 到极 度的 夸 张。
( 3 )在形象 描绘 方 式 上 充满 了 昂奋 的 音 调,浓烈 瑰丽 的色彩, 恢宏勇猛 的形象,具有 英雄 主义的 格 调 。
( 4 ) 语言 上具有 华赡 丰 美 的 特 点。
( 5 )在 诗体 形 式 上,主张 绝 对的自 由 和自主,创立了多 样 的 自 由 的 诗 形 , 从 而为新 诗 发 展 提 供 了艺术
表现的多 样 可能 性。
4. 新月 诗 派
( 1 ) 新月 诗 派 作为 诗歌 流 派 始 于 1926 年 4 月 1 日的《 晨 报 副 刊 • 诗 镌 》。
2 / 17
( 2 ) 参 与 编辑工 作 并 以 诗 文创立 流 派的有: 徐 志 摩 、 闻 一多、 饶孟侃 、 刘梦苇 、 杨 振 声 、 朱湘 等人。
( 3 )创作主张:
1 )内容上: 反对 感 伤 主义、 放 纵 , 主张 理 性和节制 。
2 )艺术上:要求艺术的“ 和 谐 、 均齐 ”,强调 诗 人 戴 着 镣铐跳舞 , 追 求 诗歌 的 格 律 。
3 )创作时: 将 情 绪 的 轮廓 用 想象 来 表现, 拉 开 距离 , 着 意于主观情 绪 的 客 观化。
4 ) 闻 一多提出“ 三 美 ”的主张: 音乐美 、 绘 画 美 、建 筑美 。
1. 周作人 散 文的艺术成就
( 1 ) 旁 征 博 引 ,于 谈 天 说地中 显 示出深厚的学识、 才 情。( 2 ) 舒 展 自如, 娓娓 而 谈 。
( 3 )平和 冲 淡 , 恬 适 淡远 。( 4 ) 语言简练 而意 蕴 丰厚。( 5 ) 机智幽默 ,情 趣 似 盎然 而实苦 涩 。
第五节
散 文创作
★★★★
2. 朱 自 清散 文创作的主要艺术 特 色
( 1 ) 社会性与 政治 性 较 强的题 材; 早 期 作品如《 白 种人 —— 上 帝 的 骄 子》。
( 2 ) 描 写 感 人 至 深的 亲 情、 友 情、人情 ; 如《 背影 》。
( 3 ) 写 景 抒情 ; 如 描 写自 然 风 光的《 荷塘 月色》《 桨声灯影 里 的 秦淮河 》。
( 4 )表现 生 活 情 趣 ; 如《 看 花 》《 谈抽烟 》《 择偶 记》。
( 5 ) 善 于 细 腻 地 描 写 景 物 ;复 现 构图 完美 、色彩 斑斓 的意 境 , 传 达出意 境 内在神 韵 。
( 6 ) 语言 华美秀丽 , 修辞繁 复 。在自 然 朴 素 的 风格 中立新意造新 语 ,平 淡 中 见 神 奇 。
1. 民 众戏 剧 社
( 1 ) 1921 年, 由 汪仲贤 、沈雁冰、郑振铎、 陈 大 悲 等人成立。
( 2 )创办了《 戏 剧 》, 这 是以新的形 式 最 早 出现的一个 专门 性 戏 剧 杂志 。
( 3 ) 对 堕落 的文明 戏 进行 猛 烈的 抨击 ,强调 戏 剧 反 映 时代、人生的功 利 主义,提 倡 “ 写实的社会 剧 ”。
( 4 )还提 倡 “ 爱 美 剧 ”, 即 “ 非职业 ”的 业余演 剧 ,以 摆脱商业 化倾向,进行 严 肃 的艺术创作。
2. 爱 美 剧
( 1 ) 1921 年, 汪仲贤 、 陈 大 悲 等 组 成的民 众戏 剧 社,与 应云卫 、 欧阳 予 倩 等 组 成的上 海戏 剧 协 社,
着 力提 倡 “ 爱 美 剧 ”。
( 2 ) 即 “ 非职业 ”的 业余演 剧 。 针 对文明 戏 的 堕落 ,力求 摆脱商业 化倾向,进行 严 肃 的艺术创造。
第 六 节
戏 剧 创作
★★
( 3 )主张 戏 剧 表现时代或者人生 , 并重视 舞台 实 践 、 剧 场组织 工 作以 及剧 本的创作与 改编 , 促 进中国
现代 话 剧 的发 展 。
3. 南 国社
( 1 ) 1927 年成立于 上 海 ,是 田汉领导 创立的 综 合 性艺术社 团 。
( 2 )以 戏 剧 的成就与 影响 最大。
( 3 )主要成员: 田汉 、 欧阳 予 倩 、 徐 志 摩 、 徐悲鸿 、周 信芳 等。
4. 问 题 剧
( 1 ) 问 题 剧 是 20 世纪 20 年代“五四”文 坛 上出现的一批 借鉴 易卜 生 的 戏 剧类型 。
( 2 ) 往往 是以 历史 题 材来 影射 现实的“ 问 题”的 剧 作。
( 3 )出现了一大批以 胡适 的《 终 身 大 事 》为代表的“ 娜拉 ” 型 戏 剧 作品和“出 走型 ” 戏 剧 人物。
5. 丁 西 林 与 洪 深的 戏 剧 创作
( 1 ) 丁 西 林 :第一 部独 幕 喜剧 《 一 只马蜂 》一 鸣惊 人, 显 露出 众 的 幽默 才能 和 高 度的 喜剧 艺术 技巧 。
( 2 ) 剧 中人物多 接受 民主思想的 影响 ,思想性 格 差异 构 成 喜剧 冲 突 的张力, 关 怀 和 温暖—— 《 压迫 》。
3 / 17
( 3 ) 洪 深:代表作《 赵阎 王 》《 少奶奶 的 扇 子》,《 赵阎 王 》借鉴 奥尼尔 《 琼 斯 皇 》的 戏 剧 手法,以
大 段 的 独 白 和心 理 幻觉 表现人物的 恐惧 心 理 , 耳 目一新。《 少奶奶 的 扇 子》是 正规 的 排演 制度。
6. 田汉 20 年代的艺术创作成就
( 1 )代表作有《 咖啡店 之 一 夜 》、《 名 优 之 死 》、《 获虎 之 夜 》等。
( 2 )主要 塑 造 艺术 家 形象和 漂泊 者形象 ,人物 刻 画 注 重从 内心出发,表现“ 灵 的 世 界 ”,个性鲜明。
( 3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熔 于一 炉 , 有现实主义和 浪漫 主义 ,还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思 潮 中的 唯美 主义、
感 伤 主义 等手法。
( 4 ) 结构 巧 , 戏味 浓, 语言凝炼简 洁 。
第 二 章 30 年代文学( 1928-1937 )
知识点名称
内容
1. 中国 左翼 作 家 联盟
( 1 )时 间 地点:中国 左翼 作 家 联盟 简 称 左联 , 1930
年成立于 上 海 , 1936 年 解体 。
第一节
( 2 )代表人物: 鲁迅、 田汉 、郭沫若、 茅盾 、郁达夫、 林 语 堂 、冰心、 丁玲 、 胡 风 、 冯雪峰 、 蒋 光 慈 、
概述
冯乃超 等,会刊《新 诗歌 》。
★★
( 3 ) 理论 纲领 :“ 站 在 无产阶级 解放 斗争 的 战线 上”、“ 援 助 而 且 从事 无产阶级 艺术的 产 生”。
( 4 )鲁迅作了《 对于 左翼 作 家 联盟 的意 见 》的 重 要 讲 话 ,对 无产阶级 文学 倡导 期 的 经验 教 训 作了 科 学
总 结 , 号召 左联 在“ 目的 都 在 工 农大 众 ”的 共 同目 标 下 扩 大 联 合 战线 ,“造出大 群 的新 战 士 ”。
1. 以《子 夜 》等小说为 例 , 论 述 茅盾 的创作成就 及 对中国现代小说发 展 的 贡献
( 1 ) 茅盾 小说创作最大 特 点是富于 时代色彩 ,多 选 择 表现 社会的 重 大题 材 , 侧重 对社会 做 全 景 式 摹 画 。
( 2 ) 结构 恢宏 阔 大 ,具有 纵 横捭阖 的 宏 大 气 势 。 包 含着较 强的 理念 , 显 示出对社会的 冷 峻 深 刻 的 解 剖
力, 但 有时 也 会 导 致 其作品艺术性、形象性的 不 足 。
( 3 ) 遵循 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 客 观地 描 写和 再 现现实生 活 。
第 二 节
茅盾
★★★★
( 4 ) 茅盾 的创作成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成 熟 与发 展 作出了 突 出 贡献 。在 茅盾 的 影响 下 ,现代文学 史 上
出现了一批 追 随 其创作 风格 的作 家 , 茅盾 和 这些 作 家 的创作被文学 史家 称为“ 社会 剖 析 派小说 ”。
2. 吴 荪甫
( 1 )是 特定环境 下 中国民 族 资 产阶级 的 失败 的 英雄 形象,是民 族 资 产阶级 的 缩 影 。
( 2 ) 性 格 的 矛 盾 性和 复 杂性 —— 中国民 族 资 产阶级 的 两 重 性。
1 ) 进 步 性和反动性 ; 软 弱性与 妥 协 性 。
2 )反对 帝 国主义 经济侵略 ; 对 工 人 阶级 和农民运动 满 怀 仇恨 。
3 ) 不满 国民 党 的 无能 统 治 , 又 要 依 靠 反动力 量 镇 压 工 人运动。
( 3 )色 厉 内 荏 、 外 强中 干 。 工 人 斗争 : 镇 压 ;家 庭 生 活 :暴 君 、 专 制 ;事 业 上: 孤 立 无援 。
1. 《 激 流 三部 曲 》的主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 特 点
( 1 )《 激 流 三部 曲 》主要思想内容
第 三 节
1 ) 控诉 封建 家 庭 制度 。
巴 金
2 )作品喊出了 青 年一代 的 呼 声 。
★★★★
3 )以 批判 旧 家 庭 制度 为 窗口 ,进而对 整 个 旧 社会 旧 制度进行了批判。
( 2 )《 激 流 三部 曲 》人物形象的 塑 造
1 ) 觉 慧 : 性 格 富有 叛逆 性 ; 行为 既 大胆 又 幼稚 ; 只 有革命 才 是 唯 一的出 路 。
4 / 17
2 ) 觉 新: 有新思想的 怯懦 者 , 矛 盾 而病态的封建 家 庭 制度的 牺牲 品, 典型 的“多 余 人”形象。
3 ) 高 老太爷 :封建大 家 族 的 统 治 者,封建 家长 制的代表 ; 专 横 、 虚伪 和 孤 独感; 性 格 的 复 杂性。
( 3 )《 激 流 三部 曲 》的艺术 特 点
1 )作品具有 很 高 的 典型 化 程 度 , 高 家 是 整 个社会的代表或“ 缩 影 ”。
2 )在 塑 造人物形象方面,运 用 抒情化方 式 ,注 重 发 掘 人物的内心 世 界 。表现 肯 定型 人物形象时, 重 在
刻 画 人物内在的心 灵美 、人情 美 , 重 在 传 情上,如 鸣 凤 、 瑞珏 和梅 这三 位 女性。
3 )在 结构 上 以 事 件 为主 线 索 ,以 场 面 串 联 故事 。
4 )在 风 俗 画 的 描 写中 寄 寓 作 家 强烈的 道 德评 判 。
2. 《 寒 夜 》与《 憩园 》的艺术 风格
( 1 )《 寒 夜 》:作品 笔 调 冷 峻 , 气氛 肃 杀 , 给 予 读 者的 感 受 是 逼 人的 冬 夜 的 寒气 。
( 2 )《 憩园 》: 通 篇 蒙 上 凄 美 的、抒情的 调子, 舒 缓 、 婉 约 。
1. 《 骆驼祥 子》的思想主题
( 1 ) 通 过 对 祥 子 形象的 塑 造, 控诉 了 罪恶 的社会 ,揭示了 祥 子 这类 小生 产 者 从 个人主义的一 端 走 向另
一个 极 端 的 堕落 。
( 2 )反 映 了 祥 子的人生 理 想同他所 处 的社会 环境 的 尖锐矛 盾 。
( 3 ) 描 写 军阀混 战 时代 给 人民 群 众 带 来 的 痛 苦和 灾难 , 展 示 城市底 层 劳 动人民 极 度 贫 苦的生 活状 态 。
2. 老舍 小说《四 世 同 堂 》的思想性
( 1 )《四 世 同 堂 》 包括 《 惶惑 》、《 偷 生》、《 饥荒 》 三部 。
( 2 )作品对抗日 战争 期 间 沦陷区 人民苦 难 生 活及 其 觉 醒 、 斗争 作了 广泛 深 刻 的反 映 。
( 3 )是 异 族侵略 者 统 治 下 灵 肉遭遇折磨 的 痛 史 与 惶惑 、 偷 生的国民性的 恨 史 。
( 4 )表现了中 华 民 族 抗 战 的 爱 国主义与民 族气 节的 悲 壮 历史 。
3. 老舍 小说《四 世 同 堂 》的艺术 特 色
( 1 ) 结构 : 长 河 奔 流 的 结构 方 式 。
第四节
1 ) 全 景 式 、多 线 索的 广 阔 场景 。多 线 索的 宏 大 叙 述, 体 现自 觉 的 史诗式 的 追 求。
老舍
时 间 范围 长 , 八 年抗 战 的全 过 程 , 从 珍珠港 事 件 到 日本人 投 降 。
★★★★
空 间 范围 广 , 沦陷 了的北京社会的全 景 图 ,小 胡 同、大杂 院 、 街 头、 郊外 、 刑 场 等。
2 ) 核 心 叙事 对象 虽 只 是个小 胡 同, 但却 开 拓 、 波 及整 个北京、中国、 世 界 ,在有 限 的 天 地中 见 出了 广
阔 的时代与 世 界 的 风 云 。
3 )在人物 关 系 的 设置 上,以小 羊圈 胡 同中的 祁 家 四代人 的生 活 为中心, 呈 辐 射 型 、 网络 状 展 开。
( 2 )人物: 塑 造了 承载 着传统 文化的北平 市 民 群像 , 显 示开 阔 的 视野 和 宏 大的 气魄 。
( 3 ) 矛 盾 : 展 现了多 重 矛 盾 ,头 绪繁 多, 但 不 枝 不 蔓 。中国人民与 外 国 侵略 者的 矛 盾 , 维护 民 族尊 严
者与出 卖 民 族 利 益 者的 矛 盾 , 家 庭 内 部 的与 下 之 间 、 正 与 邪 之 间 的 矛 盾 ,同一 市 民 阶 层中的其他 矛 盾 。
( 4 ) 善 于 在 铺 叙 中节制 , 结构谨严 得 体 , 使 得 现代 叙事 中具有古 典 的 匀 调 之 美 。
( 5 ) 体 现 着 作 家 的 文化反思 ,具有思想性。
4. 简析 老舍 小说的艺术 风格 (北京地 域 文化 特 点)
( 1 ) 侧重 老 北京 市 民的生 活 和民 俗 ,作品具有浓郁的地 域 文化 特 色。
( 2 ) 将 讽刺 与写实 结合 ,在精彩的 细 节 描 写中 透 露出 幽默 效果 ,表现出 语言机智 与 哲 学观 照 的 统 一。
( 3 ) 使用 纯熟 的北京方 言 ,文 字俗 白 、 简练 而富有表现力, 堪 称文学 语言 大 师 。
5 / 17
1. 沈 从 文 湘 西题 材 小说的艺术成就
( 1 ) 描 写 边 地的 人情 美 、 风 俗 美 、 景 色 美 、反 映 人与自 然 的和 谐 相 处 ,富有 诗歌 情调。
( 2 )在表现 优美 、 健康 、自 然 的人性中 传 达出作者 独特 的生命 感 受 , 寄托 了他的 个人 理 想 。
( 3 ) 熔 写实,记“ 梦 ”,象 征 于一 炉 ,大大丰富了小说的抒情容 量 。
( 4 ) 体式 丰富多 样 , 语言细 腻舒 缓 ,具有 散 文化 的 特 色。
2. 《 边城 》的艺术 特 色
( 1 )作品在 人与自 然 的和 谐 中 展 开 湘 西 边 地民 众 的人生形 式 , 追 求的是 传 神写意 ,情 景 相生, 山水 光
影 与人文 风 流 相 交 融, 呈 现出 美丽 的人生 境界 。
第五节
沈 从 文
★★★
( 2 )“ 边城 ”的 世 界并不 平 静 , 故事 中 隐含着 悲 剧 性 , 但 作品中的人物在 环境 面 前持 一种 顺乎 自 然 、
安 于命运 的态度, 这 是沈 从 文 处理 悲 剧 性题 材 时 异 于其 它 新文学作 家之处 。
( 3 )小说 以 叙 述为主 ,如 传统 国 画 的 散 点 透 视 , 随 物 赋 形。 静止 的时 间 与 共 时性的 叙 述 决定 了小说的
语言 的 特 殊 性。 常 用 “ 皆 、必、 从 、 从不 ”等 词 ,以实现对于 叙 述 频率 的调 整 ,营造 悠 然 淡远 的意 味 。
3. 以《 八骏 图 》为 例 , 论 述沈 从 文对现代 都市 文明的 嘲 讽 与批判
( 1 )沈 从 文 对现代 都市 文明的 嘲 讽 和批判 是其 短 篇小说思想上的一个 显 著 特 色。
( 2 )《 八骏 图 》是 讽刺 知识分子 的代表作,作品 叙 写作 家 达 士 与其他 七位 专 家 同 来 青岛讲 学与 休假 ,
一一揭露他 们 的 伪 善 、 娇 作、 假 正 经 与 假 道 学。
( 3 )作品批判了 中国文化的“ 阉寺 性” 问 题 , 既 有 七 情 六 欲 的 正 常 人 却恪 守“ 道 德 ”、 奢 谈 文明、 压
抑 自己的人性,以 至 形成近于被 阉割过 的 寺宦 观 念 。
( 4 )作品的深 刻 之处 在于, 批判达 士 之 流 自相 矛 盾 的 荒唐 言 行 。
( 5 ) 叙事 手法:运 用 了 复 杂的 叙事 手法 ,达 士 的 书 信 恰 似 一个人物 评价 大 纲 - 展 示教 授 们 的 灵 魂 。
1. 《 雷 雨 》的主题思想
( 1 )四 幕 剧 《 雷 雨 》在一 天 时 间 、 两 个 舞台背景 内 集 中表现出 周、鲁 两 家三 十 年 来 错 综 复 杂的人物 关
系 ,和在一个 雷 雨之 夜 所发生的人物 悲 剧 。(上 午 到 午 夜 两 点 钟 、周 家客 厅 和鲁 家 住居 。)
( 2 )在 这样 一个 充满 矛 盾 纠葛 的 故事 中,作者揭露了 周 朴 园 封建 专 制 家 庭 的 罪恶 , 鞭挞 了封建 专 制 赖
以生 存 的 黑暗 社会,批判了封建 专 制与 虚伪 道 德 。
( 3 )情节 线 索:以 罕 见 的大手 笔将 人物 错 综 复 杂的 血缘 关 系 和人物 纠葛 交 织 在一起, 构 成了丰富、 紧
张、 扣 人心 弦 的 戏 剧 性。 三 对 矛 盾 、 三 条 情节 线 索:周 朴 园 与 繁 漪 、周 朴 园 与 侍 萍 、周 朴 园 与鲁大 海 。
2. 周
朴 园
第 六 节
( 1
) 这
是一
个带
有 封
建精
神 特
征 的
资本
家 形
象 ;
曹禺
( 2
) 这
个人
物 集
中表
现出
专
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