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北京语言大学2022年9月《古代汉语(一)》课程考试-网考机考-通关必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2022年9月122:58:20 发表评论 12 views

文档名:古代汉语(一)202209.docx

下载次数:10次

价格:20.00元

电大之家提醒您:
1、课程答案都是汇总在一个word文件,不区分形考任务1234,打开文件搜索题目找参考答案。 请购买前,核对下面题目无误后再购买,电脑端按CTRL+F键进行核对题目,移动端通过顶部切换成“页内查”来核对题目;3、搜寻免费答案花费的时间成本更高!参考答案整理不易,感谢你的支持!


高分通过,扫码咨询
微信:homework52

《康熙字典》的编著者是( )等。

A张玉书

B陈彭年

C周德清

D陆法言

答案是:张玉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中“斯”属于( )。

A人称代词

B指示代词

C宾语前置

D副词

答案是:指示代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乏”的意思是

A疲倦

B困乏

C缺乏

D乏味

答案是:缺乏

“振困穷”中的“振”的意思是

A振动

B救济

C帮助

D排挤

答案是:救济

从古今词义的缩小的角度分析,与“丈夫”变化相同的是( )。

A亲戚

B江

C诛

D货

答案是:亲戚

下列句中的“少”,有轻视,瞧不起之意的是( )。

A太后之色少解

B邻国之民不加少

C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亦自相少

D十五岁矣,虽少

答案是: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亦自相少

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是( )。

A天下肴乱,高皇帝与诸公并肩而起,非有侧室之势以豫席之也

B民者,在上所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

C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D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答案是: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对“赤也可”的“也”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也是

B如果

C因为

D句中语气词

答案是:句中语气词

下列句子中的“出”,跟“入”相对,当“出来,出去”讲的是( )。

A三子者出

B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C万物出乎震

D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答案是:三子者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的“见”可以解释为

A看见

B见解

C见识

D出现

答案是:看见

一本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词源》

D《经传释词》

答案是:《经传释词》

“老臣贱息舒祺”中的“贱息”是指

A谦称自己的家里人

B谦称自己的的儿子

C对别人儿子的称呼

D对自己的称呼

答案是:谦称自己的的儿子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夫人”正确的解释是( )。

A已婚女子

B那个人

C未婚女子

D这个人

答案是:那个人

下列句子中的“行”,当动词“走路”讲的是( )。

A遵彼微行

B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C奉读书,五行并下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的“苦”“劳”均属于形容词的( )。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作状语

D作主语

答案是:

“君为我呼之,我得兄事之”句中“兄”的用法是( )。

A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

B名词作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C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或者工具

D名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的“凶”,表示“饥荒”的是( )。

A作凶事,为凶人

B三谷不收谓之凶

C向高坐者,故是凶物

D此孰吉孰凶

答案是:

“举其偏,不为党”中“党”的正确解释是( )。

A党派

B朋党

C古代的一种植物

D党羽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A男不耕耘,女不蚕织

B欲民务农,在于贵粟

C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D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组是( )。

A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B范宣公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C故务农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D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答案是:

已知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是( )。

A仰韶文化原始陶文

B商代文字

C籀文

D小篆

答案是:

“冬,十二月丙子朔”中的“朔”表示的时间是( )。

A月首第一天

B月末第一天

C月中第一天

D月首第二天

答案是: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便于区别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中古以后人们曾把用作使动的某些及物动词改变读音,这种现象叫做

A异读

B破读

C音变

D古今音

答案是:

甲骨文通行的年代是( )。

A周代

B夏代

C商代

D秦代

答案是:

“谓他人父”中“谓”的意思是。

A对某人

B叫做

C评论

D指称

答案是:

下面各字的本义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本义为裁剪

B快,本义与“慢”相对

C汉,本义为水名,即今湖北的汉水

D息,本义指气息,鼻子呼吸

答案是: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句中“乘”的意思是( )。

A乘车

B古代四匹马拉一车为一乘

C冒着

D交错

答案是: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中的“右”指( )。

A左右

B右边

C车右

D向右行驶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

A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终陛下之职分也

C先生所以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所凭借的工具的是(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D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答案是:

根据字形分析,“时”字的本义应该是:( ) 。

A时机

B时常

C时间

D季节

答案是:

“夸父与日逐走”中的“逐”用的是该字的:( ) 。

A本义

B引申义

C假借义

D常用义

答案是:

“民贵君轻”这一主张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提出来的:( ) 。

A孔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是:( ) 。

A五年卒亡其国

B故不如先斗秦赵

C梁以此奇籍

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答案是: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

A“莫”是“暮”的古字。

B“既”是副词,既然

C“冠”是个名词。

D“风”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是:

古代汉语判断句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指示代词“者”表示( )

A系词

B判断

C提示和加强语气

D等同关系

答案是: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古代汉语判断句在谓语后面一般用来帮助判断的语气是:( ) 。

A者

B也

C矣

D耶

答案是:

中国古代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 ) 。

A《汉语大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康熙字典》

D《新华字典》

答案是:

《中原音韵》的作者是:( ) 。

A许慎

B陈彭年

C周德清

D陆法言

答案是: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便于区别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中古以后人们曾把用作使动的某些及物动词改变读音,这种现象叫做( )

A异读

B破读

C音变

D古今音

答案是:

“冬,十二月丙子朔”中的“朔”表示的时间是:( ) 。

A月首第一天

B月末第一天

C月中第一天

D月首第二天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的“焉”字,用来指代“比较对象”的是( )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非曰能之,愿学焉

C见贤思齐焉

D晋国,天下莫强焉

答案是:

对“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正常语序

B是作宾语前置

C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D代词复指前置

答案是:

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叫做:( ) 。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词类活用

D词类借用

答案是:

“见兔而顾犬”中的“顾”可以解释为:( ) 。

A兼顾

B照顾

C回头看

D注意

答案是:

“恤孤独”中的“孤”指的是:( ) 。

A老年无妻

B年老无子

C壮年无夫

D年少丧父

答案是: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此句中活用的词是( )

A败

B故

C过

D西

答案是:

下列各词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转移的是:( ) 。

A走

B宫

C狱

D货

答案是:

“欲与大叔”中的“大”的今字是“太”。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切韵》中分193韵。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无生民心”中的“生”属动词使动用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古代的“无”和“不”没有什么区别。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关”在古代专指门闩,后来引申为出入国境的关口。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赴”除“奔向”的意思外,还当“奔告丧事”讲。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句话出自《孟子》。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年少无父曰孤,年老无子曰独。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将立之而卒”的“卒”是士卒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句中“哀”是“悲伤”的意思。

A错误

B正确

答案是:

“冬,晋文公卒。”属于判断句。

A对

B错

答案是:

“先王之制”中的“制”是动词,可以解释为制定政策等。

A对

B错

答案是: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出自《孟子》。

A对

B错

答案是:

“都”和“邑”指城市时,它们的不同是大与小的差异。

A对

B错

答案是:

齐桓公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只是齐国的一任皇帝。

A对

B错

答案是:

“齐其闻之矣”中的“其”是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

A对

B错

答案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甚”字是“过分”的意思。

A对

B错

答案是:

“闻”和“听”的区别在于:“听”是去听,它只说明主观动机;“闻”则是听到,说明的是客观结果。

A对

B错

答案是:

“粮”的本义是随身携带的干粮。

A对

B错

答案是: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的“共”同“供”。

A对

B错

答案是: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中“社稷”的本义是“土神和谷神”的意思。

A对

B错

答案是:

“使人属孟尝君”的“属”后来写作“瞩”。

A对

B错

答案是: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句中“之”的作用是取消“北方畏昭奚恤”的独立性。

A对

B错

答案是:

“本”和“末”都是指事字。

A对

B错

答案是:

“视”、“见”、“望”是一组同义词,但它们又有差异,“视”是“见”,“见”是“看”,“望”是“细看”。

A对

B错

答案是:

下列各字的释义,属于本义的是( )。

A极:尽头

B荐:兽所食的草

C舍:宾馆

D袭:乘人不备而进攻

答案是:

汉语辞书的编排方式有( )。

A注音字母排列法

B笔划排列法

C号码排列法

D古声母排列法

答案是:

“再”是个副词,可以译成“两次,第二次”,下列句子含有此义项的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C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D再战而烧夷陵

答案是:

下列句子出自《论语》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苛政猛于虎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的“令”,当“命令”讲的是。

A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B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C其身正,不令而行

D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的“辞”,当“口供”讲的是

A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B有诏即讯,辞服

C不以文害辞

D狱辞无谋故者

答案是: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此句中用于使动用法的词是哪几个?( )。

A先

B后

C贱

D尊贵

答案是:

下列各句,属于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是。

A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

D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的“焉”字,用来指代人物的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非曰能之,愿学焉

C见贤思齐焉

D晋国,天下莫强焉

答案是:

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

A蔓,难图也

B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C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D身非木石

答案是:

下列以火为形符的字是( )。

A然

B鱼

C照

D燕

答案是:

下列各句中的“也”字,是用在句尾帮助判断的是( )。

A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

B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C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D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答案是:

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A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B今有搆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答案是:

下面各组汉字,全为象形字的有( )。

A日 三 禾 止

B竹 女 衣 册

C牛 贝 户 斤

D马 子 引 目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的“讲”字,含有“讲和,和解”义项的是( )。

A而秦未与魏讲也

B业已讲解

C与魏讲,罢兵

D讲事不令

答案是:

《论语》通行的注本有( )。

A《论语注释》

B《论语集注》

C《论语正义》

D《论语译注》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字的是 ( )。

A厚敛以雕墙

B而观其辟丸也

C宰夫胹熊蹯不孰

D三进及溜

答案是:

下列字中包含有“包”这个声符的是( )。

A咆和泡

B饱和跑

C庖和炮

D胞和保

答案是:

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 )。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此庸夫之怒也

C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用到通假字的是:( )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夫晋,何厌之有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答案是:

下列“无”的义项中,表示动词“没有”的是:( ) 。

A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B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

C政事无巨细

D无使滋慢

答案是:

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 。

A蔓,难图也。

B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C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D身非木石

答案是:

下列属于疑问代词的是:( ) 。

A安

B胡

C焉

D奚

答案是:

《春秋三传》指的是( )

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吕氏春秋》

答案是:

下面各组汉字,全为象形字的有:( ) 。

A三 禾 止

B竹 女 衣 册

C牛 贝 户 斤

D马 子 引 目

答案是:

下列各句属被动句的是:( )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的“反”字表示“回来”的意思的是:( ) 。

A反不讨贼

B辗转反侧

C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

D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字的是:( ) 。

A衮职有阙

B宣子田于首山

C舍其半

D亡不越竟

答案是:

下列各句中的 “ 朝 ” 字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

A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B武丁朝诸侯

C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D盛服将朝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的“让”字,含有“推让”的意思的是( ) 。

A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B刑仁讲让

C当仁不让于师

D公使让之

答案是:

下列属于辞书的是:( ) 。

A尔雅

B《广韵》

C《词诠》

D《康熙字典》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乱”字当没有秩序讲的是:( ) 。

A以乱易整,不武

B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C欲洁其身乱大伦

D关雎之乱

答案是:

下列句子中有活用的是( ) 。

A孟尝君客我的“客”

B左右以君贱之的“贱”

C衣冠而见之的“衣冠”

D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

答案是:

下列句子,“是”作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的是( )

A惟余马首是瞻

B求,无乃尔是过与?

C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D是皆秦之罪也

答案是:

下列属于“六书”中造字法的是( )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假借

答案是: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刎”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答案是:

下列判断句属于活用的是( ) 。

A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答案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该句属于什么句型?

答案是: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说明句中“隧”的意义及用法。

答案是: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子路》)

答案是: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句中“少”和“轻”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是:

weinxin
微信咨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发表留言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